序五(上)
海納百川 謙沖自牧
——我所認識的淨空老法師(釋勝妙)
心量廣大,而行為嚴謹;使命重大,而平易近人;眼光長遠,而謙沖自牧。這是我對老法師的認識。
二○一二年一月五日,筆者有幸經友人介紹,前往香港親近上淨下空老法師,擔任侍者與秘書工作。直至二○一八年十月奉命留駐英國為止,前後將近八年時間,隨侍老法師左右,朝夕相處,對老法師的行誼有些認識與體會。在此不揣淺陋,整理出其中的點滴,供讀者參考。為行文方便故,以下以我自稱。
一、心量廣大
初次拜見老法師,是在一九八九年。當時有事前往景美「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請教問題,請教之前順便聽老法師講了一堂《華嚴經》。當時對老法師能將深奧的教理以淺白的言語講述,讓聽眾能夠理解,感到很佩服!聽經後請教老法師,華藏圖書館派到長庚醫院佛學社演講的法師講得很好,可否不要輪換?老法師只回答了一句:「要給每個人都有機會(說法)。」聽了老法師的理由,我等只得順從,不再堅持己見。然而從老法師的答覆中,也體會到老人家平等對待弟子的胸懷。
再次聽聞老法師,已是二○○八年。當時得知在老法師的倡導下,廬江落實傳統文化,達到社會和諧的效果。這是自從我中學開始學習傳統文化以來,第一次聽到傳統文化能夠落實的消息,內心很受鼓舞!從那時起,我開始聽老法師講經的光盤。聽經當中,對於老法師深入經教、通俗演說的功夫心悅誠服,但是最感到佩服的,還是老法師廣大的心量——時時為大眾著想。
老法師講經當中,曾提及他十四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在自己飽受失學之苦時,小小年紀的他,時常思考的是如何讓全天下的兒童不會因貧窮而失學。他甚至想出具體辦法,由國家向企業征收「教育捐」,以供全國學生免費接受教育。一般人在受苦時,心裡想的是自己如何脫離苦難。老法師小時候,所想的不是自己一人,而是全天下的小孩,這是多麼廣大的心量!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廣。老法師後來能將聖教弘揚到全世界,甚至獲得聯合國的弘法平台,是其來有自的。
二○一二年得以親侍老法師之後,對於老法師的心量廣大,更有了親身的體會。從老法師日常從早到晚所說的、所做的,可以觀察到,他內心的想法跟一般人不同。老法師很少為自己著想——他所想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何攝受更多的人、如何出名、如何獲利等等;而是如何承傳聖賢教育、如何增進人民福祉、如何團結各大宗教、如何促進世界和平。從這裡可以看出,老法師講經時所說的是真心話;他平時是怎麼想的,講經時就怎麼說,知行合一。正因為這樣的真誠心,所以他想做的大事業,一般人認為很難做到的,後來都能逐一實現。
老法師的心量廣大,也體現在鼓勵跟隨自己學習的人去參學,而不會將學生、信眾緊緊聚攏在自己身邊。一般人會很在意拉攏自己身邊的人,不會輕易讓他們去跟隨別人,老法師則不然。曾聽悟道法師說起,當年在華藏圖書館,老法師曾派自己的出家弟子去親近日常法師,學習戒律。結果這些法師學習回來,產生了分別心,對圖書館的日常安排有諸多不滿,造成了一些困擾。即使曾經有過這樣不順的經驗,二○一四年,當老法師知道果清法師精通戒律時,還是禮請果清法師前往澳洲淨宗學院,為那裡的四眾弟子講授戒律。正是出於大公無私的胸懷,才能如此做。
老法師的心量廣大,還體現在能夠包容別人的過失與別人對自己的冒犯。一九九八年,老法師與弟子們離開台灣,應邀前往新加坡。那時老法師寫下了「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六句話:「感激傷害我的人,因為他磨鍊了我的心智。感激欺騙我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的見識。感激鞭打我的人,因為他替我消了業障。感激遺棄我的人,因為他教導我應當要自立。感激絆倒我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的能力。感激斥責我的人,因為他助長了我的定慧。」老法師這麼寫,並不是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而是自己實際生活經驗的總結。關於這些經驗,老法師在講經當中一一列舉了實例。
正是出於海納百川的廣大心量,所以老法師不只注重弘揚淨土宗,也提倡將中國大乘八宗、小乘兩宗都弘揚起來。二○一二年贊助斯里蘭卡成立「龍喜國際佛教大學」時,老法師倡導振興巴利語、漢語、藏語三大語系的佛法,希望將佛教全面復興起來。
老法師不只讚歎佛教,也讚歎其他宗教。他提倡各宗教之間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希望藉由宗教團結、宗教回歸教育、宗教互相學習,促進世界和平。
二、親切關懷
老法師見到任何人都很客氣,親切和藹,平易近人,就像鄰居的老爺爺一樣,沒有一點架子,看不出是做出大事業的人。
對於訪客,老法師一視同仁地親切接待,不因貧富貴賤而有差別。有時客人提出比較過分的要求,讓老法師身邊的護法感到不滿,老法師還是盡量滿足其要求,不會因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有所抗拒。老法師交代要為所有訪客都準備法寶與禮物,不會讓來訪的人空手而回。有時老法師會將自己手上的念珠解下來,贈送給人。
老法師真誠關懷周遭的人事物。我初到香港時,衣服帶得不多。每次講經前,我們會在老法師住處的門口等候。老法師看到我穿得比較少,就關照我穿暖些。過了一天,看到我沒增添衣服,就拿了一些保暖的衣服給我。之後還不時送我一些衣服與用品。
用餐的地方有兩張大圓桌,一張是主桌,給老法師、嘉賓與主要幹部坐;另一張是副桌,給義工與工作人員坐。有一次午餐時,老法師忽然指著副桌的一個位置,問道:哪位居士為什麼沒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了?工作人員解釋說,他臨時有事所以沒來。由此可見,老法師關懷身邊的人,有什麼情況,老人家都會關注。
不僅關懷人,老法師也關懷周遭的其他眾生與事物。看到貓狗等小動物,會關心它們的飽暖。看到室內進了昆蟲,會以塑料杯與紙片,小心地將它放進塑料杯,然後送到戶外安全的地方。對於周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老法師也會關心與詢問。
三、正念穩固
眾所周知,老法師講經的語速很慢,初次聽講的人可能不大習慣。日常生活中的老法師,也跟他講經一樣,一舉一動慢慢進行,很有耐性,時時保持著正念。我們年輕人,有時急著做某件事,會走得比較快,甚至小跑步。老法師看到了,會告訴我們:「慢慢走,不要跑!」有時我們遇到突發情況,一下子緊張起來,老法師會說:「不動,不動!」提醒我們保持冷靜與正念。
老法師做事的習慣,是專注做一件事;一件事做完,才做下一件;不會一心多用,同時做幾件事情。
老法師長年念珠不離手,一有空就數著念珠念佛。每次遇到自己身體健康有些狀況時,或者聽聞社會動蕩的新聞時,總是更加努力念佛。老法師求生極樂世界的心很切,雖然在世界做出重大的貢獻,但沒有絲毫留戀,隨時都可放下。
二○一○年年底,筆者有幸隨團前往香港暫時親近老法師,並跟隨前往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印尼。當時由於某種因素,老法師決意求往生。二○一一年年初,老法師率團前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弘法,並至印尼泗水追悼老友瓦希德長老。
在那段時間裡,平時笑口常開的老法師,一直很嚴肅,從沒有真正笑過,這顯示出老人家真求往生的決心。返回香港之後,有居士發心提供一棟樓房作為講經教學之用,才答應繼續住世。
大概在二○一三年,有一次隨侍老法師從香港飛吉隆坡,路上經過五六小時,到達時已是傍晚。吉隆坡有居士經營酒店,裡面有泡澡池,邀請老法師去泡澡。作為侍者,我伴隨老法師前往,隨行的還有馬來西亞當地的一位護法居士。
泡澡時,老法師先以毛巾擦拭身體,然後浸泡。浸泡一會之後,老法師起身坐在浴池邊,雙腳泡在浴池裡,靜靜地望著池水,一動也不動地坐著。當時我覺得這個舉動有點異常,心裡想,八十幾歲的老人家,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旅途勞頓,抵達之後就來泡熱水澡,現在突然坐著不動了,不會有什麼問題吧?禁不住擔心起來。我看了看陪我們同去泡澡的護法居士,他向我搖搖手,意思是不要去打擾老人家。但是我還是很擔心,就出聲喊:「師父!」老法師沒回應。我又喊了一次,還是沒回應。喊到第三次時,老法師輕輕地說:「我在念佛。」頓時我才放心,同時也佩服老法師的正念!
正因為老法師時時保持正念,所以記憶力特別好。八十幾歲的老人家,記憶力比我們年輕人好太多了!我們由於妄想多,雖然年紀不大,記憶力已開始衰退。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時我們記不得了,老法師還記得很清楚。經老人家提醒,我們才想起來。
四、整潔謹慎(序五-中)
老法師喜歡整潔,無論是身體、衣服、物品或住處,樣樣都保持得很清潔、整齊。這需有勤勞的好習慣,才能做到。
我前往香港親近時,老法師已經八十六歲。這樣的年齡,還是自己洗澡,不需別人幫忙。老法師注重身體清潔,如果因太忙或遠行而沒洗澡的話,隔天早晨一定擦澡,從頭到腳都以熱毛巾擦拭乾淨。
老法師有個習慣,是從年輕時就養成的,就是洗完澡、擦乾身體之後,會以擦拭物品用的毛巾,將浴室的墻壁與地面都擦乾。所以老法師洗完澡之後,浴室裡面是乾的,看不到殘留的水滴。老法師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愛惜物品。水龍頭、蓮蓬頭等鐵器部分保持乾燥,就不會生鏽。墻壁與地板保持乾燥,其表面就不會留下水漬或變色。老法師講經時曾自豪地說,以前借人家的房子住,幾年之後歸還,房東讚歎說房子還保持得像新的一樣!儘管聽了老法師這麼講,但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就很難體會老人家在愛惜房舍與物品方面,做得多麼細緻!所以,「保持得像新的一樣」是實在話,不是虛誇。
衣櫥裡的每件衣服,老法師都會梳理整齊,端端正正地掛著。外出前,每件衣服都會先平攤在床上,折疊得整整齊齊,再整齊地放置到行李箱裡。
書架上的書、書桌上的文具,乃至雜物櫃裡的物品,都放置整齊。老法師有時自歎道:「我老了,東西沒法像以前那樣擺整齊了。」但我們看到老法師的物品還是擺放得很整齊。其實是老人家提醒我們作侍者的人,應該幫忙將物品擺放整齊。但很慚愧,自己在這方面總是做得不夠!聽過去的侍者說,老法師以前對物品的擺放,要求很嚴格,必定擺得整整齊齊;但年紀大了之後,要求也變得寬鬆了。聽了這話,覺得自己福報不夠,沒機會接受嚴格的要求,同時也感受到老法師的慈悲與包容。
老法師行事嚴謹。老法師有個習慣:每次要離開房間,關門之前,一定先回頭看看房間,然後才關門。我想,老法師是要確認窗戶是否關妥,物品是否整齊,有否物品忘了帶等等。有些人出門之後,才發現證件忘了帶;這樣的事從未發生在老法師身上,至少在我隨侍的近八年的時間裡沒見到過。
老法師的嚴慎,也表現在處事方面。有一次在國外,有人要介紹老法師與某位宗教人士見面。一般而言,老法師喜歡與各宗教友人見面,因為希望促成宗教和諧。但那次老法師婉拒了,因為該人士涉及政治敏感問題。
老法師平時也避免涉及政治。遇到選舉,有人希望老法師表態支持某位候選人,老法師都會婉拒。宗教不與政治掛鉤,這是明智的作法。
五、策勵精進
老法師的精進是令人感動的。二○一二年我親近老法師時,老法師已八十六歲(虛歲)。有時在講經當中,老法師會感歎自己老了。他說,我以前不知道什麼叫做累;八十五歲以後就不行了,有了累的感覺。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覺得老法師精力充沛。那時,老人家堅持每天講兩次經,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次兩小時。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連續講話兩小時是什麼情況;練習過複講的人才會知道,當講到一個多小時時,會有口乾舌燥、聲音沙啞的情況發生。這是因為一直在講話,口腔與喉嚨的水分蒸發,津液供應不上;此時最好能夠喝點水。但老法師講經是不喝水的,除非出現咳嗽的情況,這對身體而言,是一種挑戰。護法居士不忍心看老人家如此辛勞,往往會想方設法讓老法師少講一堂。但老法師非常堅持,只要沒有特別的事情,每天一定講兩次經。
有一段時期,護法居士聽中醫師的勸告,建議老法師將每次講經的時間縮短為一個小時,但老法師不肯,堅持一定要講滿兩個小時。一直到老法師九十歲以後,漸漸覺得中氣不足、聲音沙啞,才自願減少到每次講經一個小時。後來為了配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們的時間,所以減少到半個小時。
老法師總是想辦法精進。早年韓館長護持他時,有時帶他去百貨公司,老法師不能推辭時總是拿上一本書。當韓館長逛百貨公司,老法師就會找個地方坐下來看書。
二○一六年,老法師找人將黃念祖老居士所講的《淨修捷要報恩談》整理出來,並加以錄音。從此每次出遠門,老法師一路就聽《淨修捷要報恩談》的錄音。特別是長途旅行,從出發、搭機、接機,一直到抵達住處,前後經過十幾個小時。到了住處,老法師會跟我們說,這路上他已將《報恩談》聽過了三遍!老法師是為我們示現精進的精神;當大家在飛機上睡覺或看影片時,老人家一直在聞法。可惜我們自己總有種種藉口,沒能真正學到老人家精進的精神。
老法師喜歡跟大家一起精進。當時雖然已經八十幾歲,但老法師體力很好。下午講經(兩小時)之後,老法師會安排會客,有時一會客就是兩三小時。晚餐之後坐車回到「六和園」,已經晚上八點。這時老法師會召集住在「六和園」的法師、居士們,一起觀看佛法的視頻。老法師知道現代人的心比較浮躁,不容易靜下心來看書,所以盡量將佛法內容製作成影音製品,以提起大家的興趣。老法師也了解,如果他不跟大家一起看的話,多數人不會自己去觀看。所以雖然已經是晚上了,他還是陪著大家一起觀看,例如《賢公和尚 佛門榜樣》等視頻。有時老法師看得津津有味時,有的居士已經開始打瞌睡。老人家之精進程度,往往如此。
即使年近九旬,只要弘法上有必要,老法師還是不遠千里地飛行。單是二○一六年一年當中,老法師總計前往英國兩次、法國巴黎一次、澳洲一次、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次、台灣兩次。這種為法忘軀的精神,令人敬佩!
二○一七年三月及二○一九年三月,兩度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團訪問澳洲圖文巴,九十歲的老法師,兩次飛回澳洲,親自接待,難怪大使們非常受感動!
六、樂於布施
老法師自從親近章嘉大師,受到啟發之後,就一直力行布施。老法師將信眾供養的金錢,都用於流通法寶;而且所流通的法寶,不限於佛教淨土宗,凡是正法,包括南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典籍,乃至世間善書,都盡力助印,免費流通。所以老法師成立的「佛陀教育基金會」,所助印的法寶流通得很廣,遍及全世界。
為了保存傳統文化寶藏,後來老法師將信眾的供養用於購買《四庫全書》與《四庫薈要》,以及助印《乾隆大藏經》、《群書治要》與《國學治要》,分贈給世界各國的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收藏。
遇到有重大災難時,老法師慷慨捐款,救濟災難;平時也捐款贊助醫療設施,如圖文巴醫院與臨終關懷院。老法師還捐助各地辦學及提供獎學金。
二○一二年,老法師應當時斯里蘭卡總統的邀請,訪問斯里蘭卡。當老法師得知斯里蘭卡將在一處聖地建立「龍喜國際佛教大學」時,非常讚歎。回到香港之後,將所有的存款悉數匯到斯里蘭卡,贊助這項工程。
越施越多,這是老法師講經時經常提及的;而他自身的感應證實了此事。銀行存款全部布施之後,不久,供養的善款又多了起來。於是,二○一四年老法師成立了「淨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會」,將供養用於資助多元文化教育工作。本來老法師不想用自己的法號來命名此基金會,但是有董事提出此建議,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清楚所捐贈的對象,所以老法師同意了。此後,老法師的基金會與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合辦「英國漢學院」,及贊助大學舉辦提倡多元宗教教育的「和諧博士班」,為承傳傳統文化與促進宗教和諧做出貢獻。
老法師不但做了廣大的財布施,而且歡喜做法布施。講經說法超過六十年,許多人因聽經而改善了自己的命運與家庭。老法師喜歡分享自己的見聞,只要是對眾生有利益的事,就在講經當中說出來;但有時也因此惹來了一些麻煩。老法師屬於真誠而率性的人,往往不會去考慮所說的話對自己的信譽與名聲會產生什麼影響。由於不善於保護自己,有些言論被有心人斷章取義地拿來作為毀謗與攻擊的證據。對於這些,老法師並不加以解釋。
老法師從不吝於讚歎別人;尤其老法師特別鼓勵人從事講經說法,所以只要聽到有人講經講得好,就會在自己講經時加以讚歎。然而,這些讚歎的片斷往往被當事人轉錄下來,作為老法師印證自己的證據;甚至在講經前先播放老法師讚歎自己的片斷,以抬高自己的身價。
佛陀一再強調「四依法」,特別是其中的「依法不依人」,但是一般學佛人,往往是依人而不依法——選擇相信某人所講的話,而不是依照佛法的教理來做理性的判斷。
當老法師的聽眾聽到老法師讚歎某人時,會以為老法師印證了那個人,認為那人完全可信。事實上,老法師之所以讚歎,只是因為此人某方面做得好,並非肯定此人的一切。由於認知上的偏差,所以聽眾容易產生誤解;那時,即使老法師在講經時進行了澄清,也未能扭轉某些人的認知,這是很無奈的事。
老法師特別喜歡栽培後進,遇到有可造之才,總是傾囊相授,並盡量提供機會與平台,希望後學比自己更好。
老法師的樂於布施,不僅限於講經教學與贊助教育等大事,日常生活中的受用也喜歡與大家分享。有任何好的東西,包括用品、食物與養生調理方法,老法師總是希望與大家分享;自己享有的,也希望周遭的人都能享有。
七、堅持原則(序五-下)
老法師講經時曾說,出家之前他的同事稱他為「老頑固」。由此可見,老法師是很堅持原則的人。
老法師一生堅持「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的原則。哪怕當年「華藏圖書館」經營得非常辛苦,老法師寧可圖書館不辦,也不改變原則。老法師堅持三不的原則,不是圖自己安樂,而是為了專心從事講經教學。由於堅持自己的原則,所以老法師這一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走既定的路線。
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老法師堅持遵循古聖先賢教誨的原則,例如:以孝親尊師為德行的大根大本;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堅信落實傳統文化必定能帶來社會和諧。
在促進世界和平方面,老法師堅持先從宗教和諧做起的原則;堅信必須促成宗教團結、宗教回歸教育、宗教互相學習。
老法師堅持原則,但並非頑固不通。只要不是影響根本原則的事情,都可以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制宜,通權達變,隨緣隨順。
堅持原則而能權巧變通,是老法師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八、忍辱負重
老法師的忍辱精神是很可欽的。堅持「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的原則,雖然能為自己爭取時間與精神,專注於講經,但也因此放棄了管理支配的權力,於是大大小小事情都要聽由護法居士安排。護法居士雖奉老法師為導師,遇到重要的事會請示老法師的意見,作為處理事情的依據,但有時彼此意見不同而護法居士又堅持己見時,老法師就放下自己的意見,接受對方的意見。生活與處事當中,類似這樣必須忍辱求全的情況,時而有之。
關於忍辱,曾聽悟字輩法師說起一件事。當年有一次老法師正在台上講經,聽眾席後面韓館長與老法師的一位尼師弟子發生了口角。韓館長當下要求老法師下台來,做個評判。老法師立即暫停講經。下台之後,老法師就向韓館長頂禮,說:「對不起,我沒把弟子教好!」那位尼師當場楞住了。然而事實上,老法師本來不願意收出家弟子;所有出家弟子都是韓館長看中意,要求老法師給予剃度的。收了剃度弟子,卻在很多時候不能替他們做主,這是作為師父的人很無奈而必須忍辱的事。
後來韓館長往生了。老法師很感恩韓館長三十年的護持,在講經的攝影棚裡,將韓館長的照片與方東美教授、章嘉大師與李炳南老居士的照片掛在一起。每次講經都是在向他們報告;上座前與下座後都向他們問訊。
韓館長往生日與章嘉大師示寂日只差一天,所以每年老法師舉行「先師長善護追思紀念法會」,做兩天的三時繫念,以紀念章嘉大師與韓館長。二○一七年三月四日是章嘉大師示寂六十週年紀念日,三月五日是韓館長生西二十週年紀念日。老法師在澳洲淨宗學院舉辦的「先師長善護追思紀念法會」談話中,講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可看出老法師忍辱的工夫下得多深!他談到韓館長,說:「她很能幹,世法、佛法都有基礎。照顧我三十年,到她臨走。如果沒有這個護持,那就是李老師所講的走投無路。我從老師那裡學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在韓館長這個道場落實了。沒有這三十年,煩惱習氣怎麼能斷得了?不容易!你們不如我,你遇不到韓館長這麼多的折磨。說老實話,你沒有那個耐心能夠忍受三十年的折磨,你怎麼會有成就?你不能成就。三十年的磨鍊,讓我在佛法修持上得其門而契入。」修學佛法要想成就,需要很多條件,包括內因與外緣;其中忍辱是能否成就的關鍵因素。
有一段時期,老法師每週末到尖沙咀「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十一樓講經與會客。有一次老法師會客之後,坐電梯到一樓,遇到一位法師正與協會的一名義工爭吵,法師堅持要該義工向他道歉。老法師看到了,立即向那位法師頂禮,那位法師默默離去。
老法師一生當中遇到大大小小的逆緣與毀謗,都一一忍耐過去。其中當然也包括生活當中不順心的事,例如,秘書或侍者無法如老法師的意願處理事情或整理物品,老法師委婉地提醒之後,如果還是未能改善,老人家也就包容了,沒有責備我們。可能因為我們不是老人家的剃度弟子,所以對我們比較客氣。我們感到很慚愧,未能達到老法師要求的標準,同時也很感恩老人家的忍耐與包容。
九、高瞻遠矚
老法師對於事情考慮得很長遠,而且擬定出具體落實的方法。
老法師很早就留意到祭祀祖先對社會和諧的重要性,一九七○年代就倡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二○○二年,在香港建立第一所「中華萬姓先祖紀念堂」。隨後數年,各地紛紛效法建立。二○一二年,首次在香港舉辦「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祭祖大典」,以後每年都舉辦。二○一六年,首次在英國舉辦「世界各族萬姓先祖祭祖大典」。隨後大陸、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日本,都舉辦祭祖大典。二○一八年,首次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世界各族萬姓先祖祭祖大典」。二○一九年,首次在德國舉辦祭祖大典,同年首次在威爾士舉辦祭孔大典。這些祭祀典禮,是最好的禮樂教化,教孝教敬,確實能夠淨化社會人心。
對於弘揚佛法,老法師認為必須培養專才。每位法師深入一部經典,成為該經專家,並依教奉行。如此弘法才深入,才能將佛教發揚光大。一九九五年起,老法師在新加坡開辦「弘法人才培訓班」,做出成績。
有退休的政治領袖擔憂,世界是否還有和平?老法師答覆:從宗教和諧下手,就能逐步達到世界和平。老法師在新加坡與澳洲都做出了宗教和諧的典範,確實對社會和諧產生貢獻。
老法師很早就留意到養老事業的重要性;無論到了哪個國家,都會關注其養老設施。老法師早年在美國,看到養老院與幼兒園建在一起,深受啟發,就提倡這種模式。近年來,老法師更倡導建立「老人樂園」,構思好應有哪些娛樂活動,讓老人精神生活充實,而不是落入「坐吃等死」的困境。已有居士按照老法師的理念,建立老人樂園。
老法師幾度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辦的國際和平會議上,做專題演講,提出中國傳統文化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的主張。然而大使當中有人懷疑,認為這只是理論,無法實現。二○○五年,老法師在自己家鄉落實傳統文化教育,真正端正了社會風氣,使小鎮產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做出成果。這個實驗讓教科文大使們大感信服。
老法師感慨中國傳統大家庭的沒落,提出在現代企業推行家文化的理念,建立道義的大家庭。已有國內外的企業真正落實,成果顯著!
二○一三年,斯里蘭卡建立「龍喜國際佛教大學」時,老法師就建議他們要振興三大語系的佛教,將佛教全面地復興起來。
對於促進世界和平,老法師提出從宗教團結下手,主張宗教必須回歸教育、互相學習,並分別在新加坡與澳洲圖文巴落實,取得成功。老法師還帶頭編輯《宗教經典三六○》,並倡議建立「宗教聖城」。
二○一五年,老法師與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休斯校長聯繫,商議合辦漢學院事宜。當時身邊的人都不看好,建議放棄此計劃。唯有老法師一人堅信此事可成,堅持貫徹進行,所以才有今天的英國漢學院。如今英國漢學院已有兩屆碩士生畢業,預科、本科、研究所都在進行教學。
十、重情重義
老法師很重舊情,即使已耄耋之年,每次回到台北,都會與老朋友聚會。也時常與台中蓮社的老同學徐醒民老師、江逸子老師等見面。每次到台南,都會與當年建甌小學的同學余兆敏老師見面。
當年方東美教授過世之後,老法師與幾位同學一起照顧方師母直到方師母辭世。後來老法師幾次邀請方教授之子方天華先生來香港長住,並照顧他的生活。
二○一六年,老法師禮請自己中學校長周邦道先生的幼子周春塘教授擔任英國漢學院院長,並全力照顧他的生活所需。周院長在二○一八年身患重病,老法師非常擔心。同年七月,老法師在法國巴黎時,聽到周院長往生的消息,非常難過,說:「我發願捨壽給他,沒想到他還是走了!」如果不是最後不經意地說出來,誰也沒想到老人家竟然默默地捨壽給周院長!老法師對情義的重視,可見一斑。
十一、熱愛祖國
老法師二十三歲來到台灣,但內心還是一直惦念著大陸。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老法師特地前往香港,見證回歸的歷史時刻。
老法師對祖國滿懷信心。九七年之前,有不少人心懷疑慮,想離開香港,來問老法師。老法師勸他們留在香港,並告訴他們,將來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中國。但有些人不相信,還是離開了;後來他們都感到後悔,但已來不及了。
二○○一年,老法師與出家弟子離開新加坡,移民澳洲,在圖文巴建立「澳洲淨宗學院」,大家有了安身的地方。本來老法師可以選擇安穩地住在澳洲,但他卻選擇長住在香港。原因在於,香港是祖國的門口,在香港講經是老法師愛國的存心。
老法師講經當中,時常流露出對祖國的關懷與想念。他也時常觀看國內出品的視頻,例如《記住鄉愁》等。老法師讓人收集了報導祖國繁榮的多種視頻,例如《輝煌中國》、《大國外交》等,分贈給訪客。
二○一七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老法師設立辦公室,命名為「淨空之友社」。從此,老法師經常在教科文組織與不同國家的大使交流。對於中國崛起,西方國家有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老法師時常向大使們說明,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崛起只會促進世界和平,不會有威脅。
十二、謙沖自牧
儘管事業廣大,名似山斗,老法師仍然保持一貫的謙卑態度。
老法師講經影響之巨大是舉世公認的;但老法師並不以老師自居,而是把自己當成學生,講經就像在報告心得一樣;聽眾都是老師,在監督著他。
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老法師提倡辦班教學。後來做出了成績,令傳統文化的弘揚遍地開花。但老法師說自己是「但開風氣不為師」。
老法師與人談話或撰寫書信時,不僅沒有架子,而且是謙沖為懷,用字遣詞都很謙遜。有一次,老法師要秘書代他寫信給一位三四十歲的律師。秘書將開頭的稱謂寫為「某某先生」,老法師指示改為「某公」。老法師的卑己尊人,往往如此。
以上是簡略整理筆者親近老法師的幾點體會。
做得越多的人,受批評的地方也越多;
說得越多的人,被挑剔的地方也越多。
評判挑剔很容易,真做真說卻很難。
不管別人怎麼評判與挑剔,
一心一意為振興聖教、利益眾生而不懈努力的人,
在我心中就是菩薩。
《老和尚的身教》《海納百川 謙沖自牧》我所認識的淨空老法師(釋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