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時繫念 經文 摘要》2022 07 17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放。頃刻氤氳。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
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往生淨土神咒
南無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地夜他 阿彌利都婆毗 阿彌利哆 悉耽婆毗 阿彌唎哆 毗迦蘭帝 阿彌唎哆 毗迦蘭伽彌膩 伽伽那 枳多迦隸 娑婆訶 (三遍)

變食真言
南無薩縛怛他哦多...
法王利物。悲智洪深。普徧十方。冥陽靡隔。今蒙齋主某,恭為某,屆逢某之期。特請山僧登座。依憑教法。作三時繫念佛事。迺爾亡靈。遭此勝緣。自宜嚴肅威儀。來臨座下。恭聆妙法。一心受度。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三稱>
此一瓣香。根蟠劫外。枝播塵寰。 不經天地以生成。豈屬陰陽而造化。 爇向爐中。專伸供養。常住三寶。剎海萬靈。 極樂導師。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 悉仗真香。普同供養。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第一時*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佛説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周利槃特)、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心心即佛。醍醐酥酪。咸自乳生。佛佛惟心。釵釧瓶盤。盡從金出。十萬億程。東西不隔。二六時內。凡聖同途。低頭合掌白玉毫。星明日麗。歌詠讚揚紫金容。霆震雷轟。清涼月兮有水皆含。功德雲而無山不戴。香象渡河。一舉洪名超二死。迦陵出殼。千稱嘉號壓群音。下情唯忖以難思。一念回光而易往。究竟不居心外。分明祇在目前。審如是。即今眾等。繫念彌陀。三時佛事。只如不涉證修。親蒙授記一句。如何舉揚。風吟樹樹千般樂。香浸池池四色華。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第一大願。觀想彌陀。四十八願度娑婆。九品湧金波。寶網交羅。度亡靈出愛河。南無蓮池會菩薩摩訶薩。 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教中道。生而無生。法性湛然。無生而生。業果儼然。所謂生者。即眾生生滅之跡也。謂無生者。即諸佛寂滅之本也。法性湛然者。靈明湛寂。玄妙真常。箇箇不無。人人本具。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以升沉。亙古至今而靡間。當知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滅自緣滅。而法性不與緣俱滅。 所以云。法性湛然。是謂生而無生者也。無生而生者。眾生迷妄入心。積業成果。虛受輪轉。妄見生滅。於法性體上。如鏡現像。似珠隨色。當知鏡光本淨。珠體絕痕。物境互彰。不違色像。彼色像之去來。猶業果之儼然也。 故諸佛於儼然生滅中。唯見無生。眾生於湛然無生中。唯見生滅。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現量之不一。實乃生無自性。無生亦無自性。悟則生滅皆無生。迷則無生皆生滅。所以離此別無。是乃一體而異名也。 審如是。則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豈非迷悟之自殊。何有聖凡而彼此。乃知現前眾等。以自性阿彌陀。與大眾舌根。普同運轉根本法輪。諸仁還委悉麼。   生滅無生生不生。樂邦那肯禁人行。誰知萬丈紅塵裡。菡萏華開月正明。 一者 禮敬諸佛。二者 稱讚如來。三者 廣修供養。四者 懺悔業障。五者 隨喜功德。六者 請轉法輪。七者 請佛住世。八者 常隨佛學。九者 恒順眾生。十者 普皆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佛寶讚無窮。功成無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覺道雪山峰。眉際玉毫光燦爛。照開六道昏蒙。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 人人分上,本有彌陀,箇箇心中,總為淨土。了則頭頭見佛。悟來步步西方。上來啟建三時繫念淨業道場。今當第一時佛事已圓。如上殊勳。投入彌陀大願海中。專為亡靈求生淨土。但念自從無始。迄至今生。一念違真。六根逐妄。 隨情造業。縱我為非。身業則殺盜邪淫。口過則妄言綺語。 兩舌惡口。意惡則常起貪瞋。深生癡愛。由茲三業。鉤鎖妄緣。常汩汩於塵勞。但茫茫於歲月。欲思出離。唯憑懺悔熏修之力。俾眼耳鼻舌身意之過愆。應念頓消。使色聲香味觸法之浮塵。即時清淨。又極樂求生。全憑發願。仰勞法眾。異口同音。敬為亡靈至心懺悔發願。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上來懺悔發願已竟。亡靈某當知。夫淨土之為教也。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攝取十方一切眾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 信者。信有西方淨土。信有阿彌陀佛。攝取眾生之事。我等眾生。信有往生之分。然雖謂彌陀攝取眾生往生。要信唯是隨心自現。感應道交。究竟非從外得。如是信者。是為真信。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行者楞嚴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如是行者。是名正行。行而無願。即不成其行。願者要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相應。是為大願也。信行願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今爾亡靈當知現前一念。本自圓常。信行願。原是自己本來具有。如是性德。今者但是本性光明顯發耳。 阿彌陀佛。無上醫王。巍巍金相放毫光。苦海作慈航。九品蓮邦。同願往西方。 *第二時* 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輪迴沒了時。 原夫遍十方是極樂世界。山光水色。似空合空。盡大地是清泰故鄉。華笑鳥啼。如鏡照鏡。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黃金臂晝夜常垂。惟許行人獨委。白玉毫古今不昧。全憑願者承當。所以道。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曉。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 即今現前眾等。繫念第二時佛事。且了之一句。如何舉揚。琉璃池上懸明月。菡萏華間戲水禽。 讚佛偈/第一大願 是心是佛將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撒手歸來重檢點。華開赤白與青黃。 教中道。惟心佛亦爾。惟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所謂心者。心有多種。 曰肉團心。乃現在身中。父母血氣所生者是。 曰緣慮心。即現今善惡順逆境界上種種分別者是。 曰靈知心。是混千差而不亂。歷三際以靡遷。炳然獨照。卓爾不群。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處生死流。驪珠獨耀于滄海。居涅槃岸。桂輪孤朗于中天。諸佛悟之。假名惟心。眾生迷之。便成妄識。是以佛即眾生。眾生即佛。且心外無佛。亦無眾生。唯迷悟之有間。故凡聖而迥異。豈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永嘉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既然如是。則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總不出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也。 由是而知。即今現前亡靈,其生也蓮華朵朵。其歿也行樹重重。無一時不達蓮邦。無一念不依慈父。 審如是。且道。離此心佛眾生外。別有商量處也無。 大圓鏡裡絕纖埃。碧藕華中有聖胎。遙望金沙池沼外。寶光常照玉樓臺。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盡。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法寶實難量。如來金口宣揚。龍宮海藏散天香。覺者誦琅涵。玉軸霞條金寫字。似排秋雁成行。昔因三藏取來唐。萬古為敷揚。 蓋聞虛而有鳴答之聲。寂而無形影之相。然谷響自然。非呼之而不答。佛身無作。非扣之而不彰。 上來啟建第二時繫念佛事已圓。如上殊勳。投入如來大願海中。出生功德。耑為亡靈洗除業垢。增長善根。捨此報緣。往生淨土。但念自從無始。迄至今生。漚生巨海。逐識浪以高低。雲點太清。任情風而人我。於是循環諸趣。流轉四生。業海茫茫。罪山岌岌。匪憑發露。曷遂消除。懺摩已往。發願當來。再勞法眾。至心懺悔發願。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上來懺悔發願已竟。具行猶人具眼目。願如日月燈光明。依光照燭見分明。行者方能達前境。是以念佛之人。若不發願往生。縱有功行。亦成虛設。以不順佛故。今爾亡靈。當知此意。 阿彌陀佛。無上醫王。巍巍金相放毫光。苦海作慈航。九品蓮邦。同願往西方。 南無蓮池會菩薩摩訶薩。 *第三時* 十萬餘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疏親。 剎那念盡恆沙佛。便是蓮華國裏人。 合塵背覺。栽荊棘於七寶園林。捨妄歸真。列珠網於四生門戶。縱橫萬法。圓裹一心。非思量處。阿彌陀佛。坐斷六根。無造作時。清泰故鄉。橫吞八極。破群昏如杲日麗天。療眾病如善見神藥。所以云。一稱阿彌陀佛名號。能滅八萬億劫生死眾苦。利益如是。豈譬喻言說之可及乎。只如即今繫念。第三時佛事。且道。現前眾等。同聲相應一句。如何指陳。 一從佛向舌根念。不覺華隨足底生。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第一大願。觀想彌陀。四十八願度娑婆。九品湧金波。寶網交羅。度亡靈出愛河。南無蓮池會菩薩摩訶薩。 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瓏寶藏豁然開。 直饒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畢竟該。 古人道。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西天有寶。名曰清珠。謂此珠。投入濁水中。入水一寸。則一寸之濁水。即便清潔。此珠入水。自寸至尺。乃至於底。則濁水亦隨之而澄湛。當知清珠者。喻念佛之淨念也。濁水者。喻雜亂之妄心也。當妄心雜亂之頃。能舉起一念。如對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則此雜亂。自然隨念寂靜。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謂淨念相繼者也。念佛之人。須要信心懇切。正因凜然。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舉起一聲佛名。直下更無異見。如太阿劍。橫按當軒。如大火輪,星騰燄熾。萬物攖之則燎。觸之則傷。直至一心不亂。能所兩忘。到家之說。不容再舉。捷逕之詞。何勞挂齒。可謂證修行之神術。超方便之正途。破死生蟄戶之雷霆。燭迷妄幽衢之日月。今宵三時繫念佛事將圓。亡靈(某)承茲上善。決定往生。且道一念未萌以前。還有者箇消息也無。是心空寂念何依。故國云歸孰未歸。華外玉雞啼曉日。遠迎新佛奉慈威。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念佛臨終見寶臺。寶幡寶蓋滿空排。彌陀勢至觀音等。合掌相隨歸去來。 僧寶不思議。身披三事雲衣。浮盃過海剎那時。赴感應群機。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無違。我今稽首願遙知。振錫杖提攜。 念佛既從心出。結業豈屬外來。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今則眾等。依憑教法。作三時繫念佛事。所集勝因。專為亡靈決生淨土。自今戒香馥郁。慧炬熒煌。迷雲開而性天獨朗。妄塵盡而心地廓通。諸根圓淨。群業頓空。一舉念。一華開。挹露迎風。香浮玉沼。一馳情。一果熟。含煙對日。影落金園。經行坐臥在其中。遊戲逍遙非分外。得佛受用。徹法源底。常寂光處處現前。大願王塵塵契會。 更為亡靈。至心懺悔發願。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懺悔。 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上來三時繫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勸導亡靈懺除結業。發願往生。行願既深。功無虛棄。惟願亡靈。聞斯法要信受奉行。從是托質蓮胎。永離業海。直證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直證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 彌陀佛大願王。慈悲喜捨難量。 眉間常放白毫光。度眾生極樂邦。 八德池中蓮九品。七寶妙樹成行。 如來聖號若宣揚。接引往西方。 彌陀聖號若稱揚。同願往西方。 繫念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The end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淨空老法師講解 2003/7/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01至20-01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