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他歧】,就是其他的路,你死心塌地就是這一個法門了,誰講都不會動了,【大智慧】!你看,念佛裡面有六度。好像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講到:阿羅漢來給你勸,你也謝謝他:“我還是老實念佛”;佛來給你勸了,你還是跟他:“我還是...”,都不動,你真正【信】了!不動搖了。【不為他歧所惑】,這個是智慧。
老人家講到【邪師説法如恆河沙】。請問我們親戚朋友身邊有沒有邪師?我們不能看到這一句【邪師説法如恆河沙】,“好險!我遇到老和尚了!”就沒了?你要把親戚朋友放在心上!現在邪師那麽多,我得教他們判斷!
我們前面都有講過,我們稍微再復習一下。更重要的,有機會要供養親戚朋友,哪怕他還沒有學佛,你告訴他了,他能判斷。現在邪的比正的還多啊。法弱魔強,這是末法的現象。
1)第一,一定有師承。現在邪師都是突然之間開悟了,那個不靠譜啊!《六祖壇經》説的,威音王佛以前有無師自通的,威音王佛以後,沒有了,一定有老師的!而且,他是有傳承的!你看,老和尚傳承李炳南老師,李炳南老師是傳承印光祖師的。
2)再來,不會以神通度衆生。他一現神通了,明天沒走,就有問題了!這是佛門的規矩:現了神通,暴露身份了,就走了。
我們看那個邪師,幾千個人來參加會議,就在那裡,公開講:“你上個月是不是出車禍啊?”講講講,講到(你):“哇!好厲害!”信他信得好死!被他騙得一愣一愣的!
佛菩薩講經説法讓我們明理,不會都是用這種(神通)。他怎麽知道?他可能養了一些小鬼,鬼有鬼通,他可以知道一點事情,就把你給忽悠了!給騙了!這些要懂。
3)包含善知識是謙虛的,不會一直標榜自己。邪師一定很會標榜自己。一定沒有德行的根基。
所以,我們扎三根,除了把自己的德行扎穩之外,我們懂得判斷人。一看,他也不孝順父母,他也不友愛兄弟姐妹,鐵定不是善知識了!《太上感應篇》裡面這些句子【不彰人短】,你看他常常一開口就是批評人,就是刻薄了。【德薄者,其心刻傲】,苛刻又傲慢,【見人皆可憎】,(就是)討厭這個,討厭那個。【口中所許可者少】,都不會讚許別人。
【德盛者,其心和平】,平和,【見人皆可取】,所以,他會常常讚歎別人,讚歎別人跟普賢行相應【禮敬諸佛】。常常批評人,就不尊重人。禮敬諸佛的,不批評人。
所以,普賢行,你都可以判斷人有沒有德行,【稱讚如來】。
所以,學三根有不少好處,能判斷人。不會判斷人,可會出大事了!你跟錯人了,相牽入火坑,那還得了!
還有,你要成就一件事,你一定要會看人。不然,那麽重要的事,你用錯人了,這事就黃了,我們當然會很難過了,大衆受連累了。所以,面對因緣,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條件,【審勢】,考慮形勢成不成熟。再來是【擇人】,你要用對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
今天,用了一個要名聞利養的人,然後還要大家配合他去搞名聞利養,那這不是變成共業嗎?修行人腦子要清楚啊。“要和氣,算了,算了,和氣吧。”和氣,一起去搞名聞利養啊?【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你看《論語》那話講得很精彩。【禮之用,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可是,你【和】,要見和同解啊。你不能【和】了之後,往錯誤的方向去走啊!那也不對呀!
那怎麽辦?還是【和】,你不批評他,不跟他對立,你要把對的做出來啊,讓他看了不好意思,生慚愧心,這是真正對他的供養。你不能和到最後,同流合污,那就不對了!法不能用錯,因緣是什麽狀況,你要用對。不然,我們學佛變成和稀泥了,那不行的,你學成相怨了,好好先生,大慈大悲你都不站出來,這個團體就沒有【是】【非】了。
4)然後,判斷善知識,他一定是淡薄名利,不搞名聞利養。
孔子說:【士志於道】讀書人志於大學之道,自利利他,【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他還會不高興吃的不好、穿的不好,那他心哪有在道中?看重這些物質的享樂了,不用跟他談【道】了,不相應了。安貧樂道。當然,安貧樂道是對自己,這一點,法不能用錯。比方,你吃素了,你不能强迫家裡人全要跟你一樣。教人以善勿過高,你最起碼要先等你的厨藝提升了,是吧?
所以,老和尚很柔軟,在家人問了:“家裡現在要開始吃素了,可不可以放一點調味的葱蒜啊?”老和尚:“當然可以!”不然你一調,這些東西全部沒有了,全家人很怕吃法了,是吧?你煮了老半天,不吃,好像對不起你,吃,沒啥味道!吃得挺辛苦的。
有些家裡的人很有修養,怕你難過,最後再出去吃一點。我們先學佛不代表我們比較有修養,大家不要著這種相。我們有時候學了很多年,那個口德還不如我們家裡沒學的!
孔子這些話都是判斷,包含《資治通鑒》一開始就談到,《才德论》,什麽是德?
5)【正直中和之謂德】。正,公正無私;直,很真誠,直直、直率,不會用心機,不會耍手段;中,中道,不會很過激,不會過,不會不及;和,很和氣、柔軟,溫和,這個是德。
【聰察強毅】,聰明,觀察力很厲害、很犀利;強,做事很猛;毅,很有毅力,這些是才能,不是德。但是,我們想一想,(是)才能比較吸引人還是德行不叫吸引人啊?才能。所以,我們在用人的時候,德爲先。才能是為他的德所用的。你用一個才能勝過德行的人,你就駕馭不了了,最後你的團體就會元氣大傷,我們見過企業團體都有,你用錯一個人,最後把差不多一半的員工都帶走了。所以,要用對人,不然成不了事,你有好心也會辦了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