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地藏菩薩本願經》習講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尊敬的諸位同修 諸位護法
大家晚安吉祥 阿彌陀佛
今天再一次 藉這個共修的因緣
給大家來習講《地藏菩薩本願經》
如果有講一些不對的地方
請大家多多批評
首先在這個地方
先給大家 先說清楚的一件事
特別是我們學佛的人《地藏菩薩本願經》
它裡面有一樁事情 爲我們啓示
地藏菩薩 在這個一部經 告訴我們
他說我們學佛的人 首先一定要做什麽呢
要發一個願 爲什麽要發願呢
因爲 願 能夠導致我們去修行
有修行 你才會有成就 導致我們
讓我們 不懈怠 精進 用功 奮鬥
所以 這個就是我們在
《地藏菩薩本願經》所看到的
所以 我們要發這個願
才能夠導致我們 去修行
你今天 想要親近阿彌陀佛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你不修行 行嗎
是不可能的
所以修行之前
地藏菩薩教我們 發什麽願呢
發什麽願呢 這個很重要的
就是教我們發懺悔的心
發一個懺悔的心
爲什麽要發懺悔的心呢
目的 只有一個
就是要警惕我們 提醒我們
無論在一切處 一切時 你要覺悟啊
你要覺悟 你要警惕自己
因爲我們是凡夫 在這個五濁惡世
濁惡的衆生 濁惡的時代
再加上我們的業障深重
你不懺悔 是不行的
所以 這種的願力的懺悔心
這種的懺悔心 我們念佛法門稱爲什麽
稱爲叫菩提心
所以 我們必須要知道 這個道理的
每一天無論你在哪裡 你不斷的都在懺悔
不斷的都在懺悔 這個心態
所以 在這個地方 在這一部經
又爲我們啓示 這個道理
我們一定要好好認真來學習
這個《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内容
最主要性的 對於我們學佛的人
特別 對於我們念佛的人
有什麽樣的大的幫助呢 這個是第一個
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像我自己本身 每天做回向的時候
都是有這種的心 不斷的去懺悔
不斷的去懺悔心 用這種的心
來提醒自己 我今天有沒有做錯
從我的身口意三業
我(有)沒有犯過失
我有沒有犯一些的
不該犯的錯誤
像我每天晚上在想
我爲什麽 要到這個世界來呢
十方諸佛國土 這麽多的國土
我爲什麽不去
西方極樂世界
有無盡的莊嚴 無盡的美好
我們爲什麽不到西方極樂世界
爲什麽 要到這個世界來
無量劫以來 生生世世
都在這個 六道輪迴流浪
我爲什麽 無法脫離 這個世界
你能夠去反省 你能夠去懺悔這個道理
你就能夠 找到這個因
因爲我們現在 都是受的果報
我們現在 在這個身體 在這個生活裡面
都是果報 有果必有因 有因必有果
你能夠 用這種的懺悔
用這種的懺悔的心態
不斷的去 反省自己 不斷警惕自己
不斷去提醒自己
我告訴你們
你念佛一定成就的
這個就是我們爲什麽 地藏王菩薩在
這一部經教我們 學佛的人 你要發這個願
這個(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樣講 聼清楚嗎
所以 從今天開始 你要發一個願
從今天不斷要發願 每一天要發願
發什麽願呢 都是跟你自己生活有關係的
跟你生活有關係是什麽
你哪一個地方 最大的弱點
你從這邊下手 你發這個願
你將來 會進步很快 這個就是
我們 爲什麽學佛最大的原因
在這一部經裡面
爲我們做了一個提示 啓示
上一次 已經給大家 簡單的介紹了
這個地藏菩薩 名號的由來
地藏菩薩的名號 是以德 而所建立的
德 就是功德的德 是以德 而所建立的
以利生而所立名的 因爲這個前面
上一次已經給大家講解過了
但是 我在這個地方 做一個總結
做一個總結 讓大家一個明白
十方諸佛菩薩 都是如此的 文殊師利菩薩
觀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普賢菩薩
都是以德 而建立的 以利生而立名的
利生 就是利益一切衆生
這個就是 菩薩的名號
跟我們凡夫 是不一樣的
像今天我們爲什麽 要念阿彌陀佛
爲什麽呢 我們爲什麽要念阿彌陀佛
爲什麽不念李三 爲什麽不念...
爲什麽念阿彌陀佛呢
因爲 阿彌陀佛
能夠幫助我們 修清淨心
因爲 阿彌陀佛 這一句名號
能夠幫助我們 離苦得樂
超越六道輪迴 了生死 出三界
他有這個能力嗎? 有!
為什麽阿彌陀佛 有這個能力
因爲他以德立名的
因爲他以利生 而所建立的
阿彌陀佛無量劫以來 生生世世
所修學的功德
都是在這一句 阿彌陀佛的名號上
所以 他有這個能力
地藏王菩薩也是如此
無量劫以來 所修學的功德
統統都在這一句名號上
所以 你念這一句 阿彌陀佛的名號
念他的名號的時候 念菩薩的名號的時候
你就能夠獲得 無量無邊的功德
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從這個地方 我們就明白 就清楚
菩薩的立名 他不是一般的 不是普通
都是以衆生為中心
都是以利益衆生 為標準
這個是
菩薩的名號的 由來
接下來 我要給大家
解釋説明的 就是:
這一部經的經題
叫做《地藏菩薩本願經》
上一次 已經給大家簡單介紹
地藏 這兩個字
但是在這個地方 我要再做一個總結
因爲我們停止了兩個星期 怕大家忘記了
做一個總結了 因爲我們人
有一個習性 容易健忘
今天講到這邊來
等一下 五分鐘 這邊出去了
是不是呀 師父辛辛苦苦
把這個道理 講得很清楚
看起來好像 很聼清楚
過了五分鐘就沒有了 忘記了
所以在這個地方做一個總結 地 是代表
大地的意思 大地能夠運載 一切萬物
一切萬物都是從大地而生的
這個先做一個總結 下面再來給大家説明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環境 在這個地球
如果沒有糧食 我們怎麽活呢
你説呢 我們能不能活
沒有糧食 我們怎麽活
所以 我們一切衆生
沒有大地是不行的
一切衆生都是仰賴這個大地
沒有這個大地 我們衆生是無法生存的
這個比喻什麽呢 比喻說地藏王菩薩
他那個心願 爲了要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
幫助一切衆生 能夠超越六道輪迴
幫助一切衆生 能夠永遠得樂 而成佛道
發無量無邊的這個身 來化度
一切衆生 來發這個心 來發這個願
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
我們在第二品 能夠看得到
地藏王菩薩就是這樣的
化 無量無邊的身份
化 無量無邊的分身
去度 無量無邊的衆生
而地下有寶藏 這個寶藏太多了
有無量無邊 無窮無盡的寶藏
是無法來為大家計算的 所以 代表什麽
含藏之意 那這個"藏"是代表什麽
代表功德 地藏王菩薩的功德
是無窮無盡的功德
能夠幫助一切衆生 像大地一樣
有無盡無窮的寶 能夠幫助一切衆生
這個就是地藏王菩薩
所以 地藏菩薩這兩個字
在《地藏十輪經》裡面
爲我們講得很清楚
代表什麽
【安忍不動 猶如大地 靜慮深密 猶如密藏】
什麽意思呢 這個很重要的
説明 地藏王菩薩的慈悲心
他的願力 對於衆生的關懷
就像什麽 像大地一樣 那樣厚道
他的心地 是含藏了 無窮無盡的功德寶藏
因此 稱爲地藏菩薩
在這個地方 教我們修行什麽
地藏王菩薩教我們 怎麽修呢
教我們 你的心地 要像大地一樣那麽厚道
你看 上一次不是做一個比喻了嘛
比喻什麽 你看大地 你怎麽樣對待它
它對我們有沒有排斥?
從來沒有排斥
不但 對我們沒有排斥
所供給 給我們的 都是最好的
你看 我們衆生所吃下去的
到我們肚子裡面的 所采用的
在地球裡面 都是最好的
排出去是什麽呢 排出去是最骯髒的
大地有沒有排斥我們 它說:不可以
有沒有? 大地有沒有跟你說: 不可以
沒有啊
大地從來沒有排斥我們
不但沒有排斥我們 幫助我們回收
又幫助我們消化 説明什麽呢
説明如果我們今天在這個生活裡面
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 遇到讓我們很煩惱
讓我們很痛苦 讓我們很壓力
讓我們憂慮 你要想一想 大地那樣
人家怎麽批評我們 侮辱我們 毀謗我們
甚至於 來傷害我們 你趕快想一想
大地那樣的厚道 不但它沒有排斥
而且能夠幫助我們回收 能夠幫助我們消化
換句話說 你能夠把這一些逆境當中 回收
變成自己的功德 你就是地藏王菩薩了
這樣的精神 我們值不值得來學習
要學習這種精神
因爲 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
我們的業障太多了 障礙太多了
我們的習氣太重了 我們的煩惱太重了
你沒有用這種的精神 來幫助我們
你怎麽能夠化除我們的煩惱呢 是不可能的
你沒有用這種的慈悲 用這種願力
你怎麽能夠幫助
啓發我們的菩提心呢
我們學佛的人很多
在這個地方都是忽略 而不知道
今天你能夠學習 這一位菩薩的精神
今天如果我們能夠學習 這位菩薩的精神
你就是地藏王菩薩
因爲 地藏菩薩
這個名號 是通號的
一切菩薩 一切衆生
只要具備 地藏菩薩這一種的願力
都可以稱為 地藏王菩薩
所以 佛在 在這一部經
第二品 就是 分身集會品 看到了
那麽多的地藏菩薩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這一些菩薩
都有一個共同的願力 都是地藏菩薩的分身
這個就是什麽
這個就是 地藏菩薩的意思
所以 在第二品裡面有一段經文
很精彩 我們可以看得到
地藏菩薩說什麽呢?【我所分身
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
每一世界 化百千萬億身
每一身 度百千萬億人】
你看那個菩薩的精神
不可思議的 他爲什麽會這樣呢
每一身 度 能夠萬億人
能夠化度萬億身
他爲什麽 會有這樣的能力
就是爲了要 幫助一切衆生
如果 他心裡 沒有這個衆生的...
他是不可能 有這種的願力的
所以 今天
我們念這句 阿彌陀佛名號
如果 你用這種的精神
來念這句 阿彌陀佛名號
我相信 萬修萬人去的 我相信
我們雪梨同修 保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
所以你要學習地藏菩薩那種精神 那種願力
我今天念 阿彌陀佛 是爲了什麽
我將來要去 利益衆生的
我今天 念阿彌陀佛 是爲了什麽
我將來要去成佛的 這個就是你的精神
這個就是 你的地藏菩薩的精神
孝敬一切衆生
這個就是 地藏王菩薩
我們要學習啊
這個是簡單給大家 介紹地藏菩薩
地藏 這兩個字 接下來 我們看下面
菩薩 這兩個字
這個菩薩很多人 在這個道場裡面
比如說 我們學會有時候稱爲 老菩薩
那邊老菩薩 這個老菩薩
無論是男女老少 有時候稱爲他 老菩薩
你問他 菩薩是什麽
他也説不清楚
菩薩的範圍是什麽 我也搞不懂
菩薩做的事業是什麽 我也不知道
很多人 你問他
你不相信 你問問 你的周圍的人
反正 觀世音菩薩 我拜他:觀音菩薩 保佑
看到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 拜你 保佑
看到那個 地藏王菩薩
拜他: 嵗嵗平安 年年如意
你問他菩薩是什麽意思 他根本一竅不通
他都不知道 那菩薩什麽意思呢
菩薩他的全名 大家都知道 就是菩提薩埵
這個也是一個 佛教的術語
菩薩 他是古印度話
如果把它翻成中文 什麽意思呢
過去我們中國
喜歡簡單扼要
所以把這個菩提薩埵 簡稱爲叫做菩薩
菩薩的意思 是什麽呢
我們看玄奘大師的翻譯
玄奘大師 把這個菩薩 翻譯成爲什麽
【覺有情】就是說: 利有情
利益有情的衆生
就是説他是覺悟的 有情衆生
所以 簡單來講 菩薩也是衆生之一
跟我們都是一樣的 他是人 不是神仙
所以 不要把他當作神仙 來看待 他也是人
但是 雖然他也是人
他也是 衆生之一
但是 他跟我們
不同的地方 在哪裡呢
菩薩 他在覺悟的那一岸
我們呢 凡夫呢 都在迷惑的這一岸
這個就是最大的差別
今天你是不是菩薩 你敢不敢承擔
敢不敢呢 所以 我們一定要知道
菩薩真的是人 他不是神仙
對於一切人事物
他已經很清楚 透徹瞭解 明白了
對於業因果報 他也是很清楚了
對於這個宇宙事實的真相
他也是很清楚
但是 還沒真正的透徹瞭解
所以 因爲他
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
所以 以大慈大悲 發大心
度衆生 度化衆生 來幫助衆生
無論衆生對他不領情 不回報 回頭過來
他還是來毀謗 來批評 侮辱
他從來對衆生 都不離棄的
對衆生 都不捨棄的
所以 這個叫做什麽 稱爲菩薩
菩薩一般來解釋 也可以稱爲什麽
稱爲說 他是明白人 他也是一個明白了
那我們凡夫呢 祖師大德 稱爲我們什麽
稱爲我們是糊塗人 所以 我們跟菩薩的區別
一個是糊塗 一個是不糊塗
那我們現在 是不是屬於糊塗人呢
我們本人在内 都是一樣 都是糊塗人
如果今天你不糊塗 你還在這個地方嗎
你還在這個娑婆世界 受苦受難?
因爲你是糊塗人 我用一個比喻
明明知道 六道輪迴是苦
明明 三惡道
真的 是很苦的
釋迦牟尼佛告訴你:你要趕快解脫
趕快覺悟 趕快了生死超越六道輪迴
你還不聽話 你還是願意
住在這個地方 住在這個環境
在這個六道輪迴 無量劫 流浪生死
你不是糊塗 那你是什麽呢
今天十方一切諸佛如來
包括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 告訴我們
西方極樂世界有無盡的莊嚴 無盡的美好
趕快發願勸導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 你還不去
你不是糊塗 你是什麽呢
所以說 我們自己去思維 去反省自己
我們是不是屬於 像這一類的人
真的
所以 我們看下面
所以老師 教導我們 你現在要發個心
你要發這個心 發什麽心呢
發什麽心呢 向菩薩學習 這個菩薩
所指的 是地藏王菩薩 向他學習
開始發願 願意學菩薩 願意做菩薩
願意求覺悟 做一個明白的人
不做一個糊塗人
從今天開始 你可以叫做菩薩了
你可以叫菩薩了 你現在發這個心嘛
你發這個願 你可以稱爲菩薩
但是 我們一定要知道
我們今天所發心的 願意做菩薩
願意學菩薩 你不是大菩薩
你是什麽菩薩呢
你是小菩薩
你是小菩薩 像觀世音菩薩 地藏王菩薩
文殊 普賢 彌勒菩薩 他們都是大菩薩
我們是小菩薩
小菩薩也算不錯了
小菩薩也算不錯
經上所稱之為什麽呢
叫做初發心的菩薩 是剛剛發心的菩薩
是剛剛開始要念書一樣
好像我要念書一樣
我剛剛開始要念書了
就是剛剛要發心修行的 就好像我們今天
念書首先之前 我們要做什麽呢
先來報名 登記而已
我先來報名 我是某某菩薩
我今天要來報名 我要來學習做菩薩
學習做菩薩 學菩薩 剛剛開始的
換句話說 你是剛剛入門的
這個叫做什麽呢 這個叫做
初發心的菩薩 經上就是這樣的稱謂
所以 菩薩這個名稱
在佛門裡面 有很多學佛弟子
很多人 很多人 你問他
有時候答不出來 包括我們本人在内
我們只是知道菩薩的全名是菩提薩埵
但是很多人 包括我們本人在内
你問他 什麽叫做菩薩
菩薩的意思是什麽 菩薩每一天在做什麽
每一天他的範圍的工作是什麽
沒有幾個人 能夠説清楚的
能説清楚嗎 你能說清楚嗎
我們天天念佛 天天讀經
你連這個菩薩 他的範圍 他的事業
他在做什麽
你能夠説清楚嗎
能夠說清楚的人不多
甚至於把菩薩 當作什麽 神明來看待
人很多 你看很多現在
你到亞洲的地方去
比方説 我到餐廳去吃個飯 你看
餐廳的門口 一進入 有彌勒菩薩在門口
把彌勒菩薩 當作什麽
當作那個 財神爺來看待
你想一想 彌勒菩薩
什麽時候 變成財神爺
很多人 你不想信
我常常去很多 那個亞洲的地方
你一進去 那個布袋和尚 彌勒菩薩
站在門口 拿著什麽 拿著金寶
還有 我以前 曾經有遇到一位老菩薩
這位老菩薩 天天拜觀世音菩薩
他有一天打電話給我:
師父 你能不能來到我家? 我心裡好難過
我說 有什麽事情?
我到他的家
到他家的時候 這位老菩薩跟我說
他說:師父 我心裡很難過 爲什麽
我天天拜觀世音菩薩 前幾天我的家招到
小偷 招小偷 他把那個最愛的東西 不見了
被小偷拿走了
他心裡好難過
所以 他問我:
師父 能不能幫這個觀世音菩薩開光?
讓這個觀世音菩薩 能夠顯靈!
你看 把觀世音菩薩 當作什麽
當作保安來看待
是不對的 迷信了
所以 我們學佛的人必須 要為大衆來説明
這個菩薩 我們爲什麽要學習菩薩
所以 我們學佛弟子要知道 爲什麽
叫做菩薩 菩薩的具備是什麽内涵
菩薩的活動範圍有多大 這個都是要知道
更進一步 我們來學習 菩薩這個名稱
并沒有太多神秘的色彩
他只是一個覺悟的人
他只是一個覺悟的人 有大慈大悲的心
有大願力的心 不疲不厭 無怨無悔
願意為一切衆生 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幫助一切衆生 讓衆生 能夠離苦得樂
能夠讓衆生 過得幸福美滿的快樂
這個叫做 佛門裡面 稱爲菩薩
稱爲菩薩 我們看下面 大家願不願意
做這樣的人? 願不願意呢?
願意做這樣的人嗎? 為大衆來貢獻
像我們今天到佛堂 來做義工
我今日做義工是爲什麽 為來服務一切衆生
為來學習 我們要不要做?
我相信很多 不大願意做
做菩薩不容易 師父
特別是在這個五濁惡世的時代
衆生太頑固 太剛强了 造的業太大了
在這個五濁惡世的衆生 你要去度衆生
衆生不但不領情 不感恩 又不感謝我們
回頭過來 又咬我們一口
毀謗我們 侮辱我們
你要不要 做這樣的人?
你想一想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如果你能夠用 這種的精神 來學習
你今天念佛
必定 會提早成就的
這個就是菩薩 都是歡喜為一切衆生來服務
我們一定要 從這個地方 來學習
地藏菩薩就是這樣的人
天天都是為一切衆生服務
真的 特別是在五濁惡世的時代
衆生有多(麽)的頑固 有多大的剛强
無論衆生回頭過來 來毀謗
地藏王菩薩 從來不捨棄的
地藏王菩薩從來不排斥我們的
想盡辦法 來幫助我們
所以 佛在經上講的很清楚
地藏菩薩無量劫以來 都是歡喜
為一切衆生來做什麽 做服務
而且他的服務的地方 他的服務的範圍
都是最惡劣的 最糟糕的 是最苦最苦的
我們有時候做夢都想不到的
我們做夢都想不到的
最惡劣的 最苦最糟糕的 在六道裡面
最苦在哪裡 六道 地獄裡面 是最苦的
大家有沒有去感受到
那個地獄的生活?
真正在地獄的那種生活的環境 大家可能
看到過 讀《地藏經》你們會有感觸到
你們只是把它讀過
你有沒有從這個地方 你去悟解 去覺悟
我們很少的人 去覺悟
比如說 今天我們 每一個人在這個生活上
每一個人都有這種經驗 什麽經驗
會有一種經過 很痛苦 很痛苦的一天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 對不對
我們每個人都有啊 被人家批評 或者
被人家毀謗 或者種種的 遇到一些逆境
讓我很痛苦 很痛苦 你那種苦
在地獄 是沒辦法相比的
所以在經上裡面佛 做一個比喻
他說一個人 早上起來莫名其妙
突然間有一個人 捅了他一百刀
捅他一百刀 他有沒有死 固然沒死
把他送到醫院 辛辛苦苦 把他治好了
又不小心 又來了一個莫名其妙
又把他捅了一百刀
有沒有死 沒有死
你想一想 那一種苦 你能夠去想象的嗎?
比如說 我們的身體 不小心被刀 刮了一刀
痛不痛啊 如果不痛的話
你明天可以來試試看
試看一下 被這個刀 切了一塊
痛不痛 你試試看
所以佛在經上怎麽比喻
佛在經上說 這樣的苦
跟地獄的生活 相比: 小兒科
真的小兒科 你看 捅了一百刀 那種苦
你想一想 跟地獄來相比 小兒科 小小的
假如今天地獄的苦 能夠用量
能夠用體積 來衡量的話
就好比什麽呢
一粒微塵那麽大而已
你想一想 這個是佛在經典裡面爲我們比喻的
一粒微塵 你想一想 有這麽小而已
而且佛在經上又告訴我們 地獄的生活
好比什麽 好比像須彌山那麽大
你們想一想 地獄裡面的生活
是什麽樣的狀況呢
這樣的痛苦的地方
我們有時候跑還來不及了 誰愿意去呢
你願意去嗎 我今天給你一筆錢
買這個免費的機票 頭等艙 免費
全部送給你 我把我的財產全部給你
只要你能夠跑一趟地獄
在那邊過一下生活 不要説太久
一年就好了 你願意去嗎
沒有人願意去的
所以大家悄悄
你稍微把這個《地藏經》翻開一下
你翻開一下 你把這個《地藏經》你好好去看
大家有沒有讀《地藏經》的人 請舉手
如果有讀《地藏經》的人能夠有感觸到
如果沒有讀《地藏經》你就不知道
不知道裡面説什麽 你看 你去看一看
我們會發現有一個人 這個人不害怕
而且有膽量 他不但愿意去
而且菩薩很奇怪 怎麽奇怪呢
不願意出來 你看一看
以前 弘一大師
在世的時候
臺上有一位法師 在講《地藏經》
講到這一段的時候
弘一大師 大聲的喊 哭出來啊
感觸到地藏菩薩 那種慈悲
地藏菩薩那一種慈力 那種願力
那種心 不可思議的
那爲什麽菩薩 不願意出來
因爲菩薩能夠體會到
地獄這樣的生活環境中
有太多太多的生命 都在飽受折磨啊
很痛苦啊 他們需要幫助
他在那飽受折磨 很痛苦
我們不要説 地藏王菩薩
我們看到一個貧窮的人 沒飯吃
已經餓了十天了 你會不會起了一個
憐憫的心 來幫助他 來供養?
我們都有這樣的心
何況 地藏王菩薩
所以這一個人 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誰
這個人就是地藏王菩薩 所以佛門 所謂的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 衆生度盡
方證菩提】這個就是菩薩的本願
這個就是 菩薩的精神
這個就是菩薩的 大慈大悲
所以一切諸佛 一切菩薩 爲什麽對
這一位地藏王菩薩 不遺餘力的讚歎
甚至於 在經上所説的 就是讚歎無量劫
都是讚歎不完 這位菩薩的功德
所以過去 印光大師 藕益大師 爲什麽一生
不遺餘力的 都在提倡這一部經的精神
藕益大師 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
印光大師 是我們近代的祖師大德
他一生不遺餘力的都在提倡 那我們今天
學佛 念佛的人 該不該來學習?
應該要學習啊
所以通俗一點 就好比現在什麽呢
大家都喜歡 在這個發達的城市
生活 工作 是不是 我相信大家 都喜歡
像在這個雪梨 什麽都方便
吃也方便 玩也方便 住也方便
找工作也方便 什麽都方便
我們大家都喜歡 但是如果 假如我們
今天也發心 爲社會 爲國家 來貢獻的力量
為大衆服務
有人願意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去嗎
有人願意到最苦的地方去嗎
有人願意到 最窮鄉僻壤的(地方)去嗎
你願意嗎 在這個城市裡面
在這個鄉下裡面 沒有電 又沒有水
要上個厠所 又很難 要洗個澡 又很難
要買點東西 又沒有交通
要打個電話 又沒有信號 要用冷氣
又沒有冷氣 冬天來 又很冷 夏天 又很熱
什麽都沒有 什麽都不方便 你願意在這個
城市生活嗎 你願意在這個鄉下生活嗎
你願意在這個環境生活嗎
願意的 請舉手
沒有人願意的啊
誰愿意呢 你願意嗎
所以我們學佛 坐下來 好像念佛不錯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當逆境來的時候 受一點點苦都受不了了
你怎麽能夠成就 學佛呢?
但是地藏王菩薩是不一樣
地藏王菩薩無論 有多苦 無論有多難
無論有多偏僻 無論衆生 有多難度
難教 頑固
地藏菩薩都願意去的
我們今天念佛 你想一想如果
你沒有用 這種的精神 去念佛
你念佛那個成就 是很慢的
那怎麽辦呢
下個星期
再跟大家來分享
這個就是我爲什麽要跟大家來 習講
學習這個地藏王菩薩
你想一想 像這樣的人
是不是值得我們來學習
像這樣的人 是不是值得我們來讚歎
如果有一天我們雪梨同修:
師父 我發願 我要到一個最窮的
最苦的 最偏僻的
我要去那邊幫助 去服務一切衆生
去貢獻給社會國家
沒有人願意做的
我相信啊 願意做的人不多
這個簡單給大家 先介紹地藏菩薩
菩薩這一個内涵的意義
最主要的 叫我們要學什麽呢
就是學他的精神 他的慈悲 他的願力
今天簡單給大家 介紹到這個地方
我們下個星期 再爲大家來介紹
《地藏菩薩本願經》如果
有講錯的地方 請大家多多批評
我也希望大家 下個星期
我們再聚會一處 聚會一起
一起來學習
一起來回向 一起來念佛
因爲 你們的聚會
就是給我最大的鼓勵
謝謝大家 晚安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