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禁於未發之謂豫】 其實,我們修行,首先要做好很多心理建設。
剛剛我們一開始已經提到了,《無量壽經》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設了:【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我們觀察李炳南老師在教導老和尚,都有用這些原理原則。【禁於未發】老和尚受了具足戒,回到慈光圖書館,要拜謝老師,你看李炳南老師厲害吧!抓住這個機會點!遠遠看到師長老人家,就跟老人說:“你要信佛啊!你要信佛啊!”
師長說,那時候自己都楞了:我都出家了,受具足戒了,怎麽老師還叫我要信佛呢?
這個機會點抓得好不好啊?很好。
諸位同修,大家有沒有做過非常Perfect的機會教育點?對呀,我們聽了,内行人看門道,我們得看懂李老在用的教學法,我們看懂了,我們才會用啊。 你看,我們的子孫,他一生當中有多少個機會教育點?很多。 犯錯那個時候你不發脾氣,那就是機會教育點。 包含他要去學校的第一天,機會教育點。他小的時候,【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媳婦剛來,機會教育點,可不是要給人家下馬威,大家不要誤會我的意思。 包含你的孩子要去讀大學了,是不是機會教育點? 你的孩子的第一份工作,是不是機會教育點? 你的孩子生了第一胎,孩子出來了,這都是機會教育點。 所以,我們聼老和尚講經,我們得用心去領悟啊。
【禁於未發預防法】。 李炳南老師給師長說,(那個時候才跟著李老學教而已)就跟師長說:“你講得不好,還好;你講的好,以後連住的地方都沒有。”這個是不是心理建設啊?這是老人的人生閲歷智慧,先打預防針。
後來師長真的遇到沒地方住,還住過火車站,當初沒人護持啊。心裡覺得:老師都講到啦!假如老師沒有用這種預防法,可能那個落差太大,就退心了。
所以,《無量壽經》裡面很多都給我們心理建設。 包含劉素雲老師,有一次請教師父上人,就問道:(像我們四五十嵗,這一輩的,是老和尚的孫子輩的了;七十歲的,兒子輩的年齡)他們這一輩的(孫子輩的)弘法,比您老人家的難度怎麽樣啊? 師父上人馬上就説了:“比我難十倍、百倍都不止!” 這一段話我們聼到了,對我們來講也是心理建設。十倍、百倍都不止,【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説實在的,弘法十倍百倍不止難度,修行也是啊。夏蓮居老居士説的:【末法眾生,根鈍業重】。根性比起一百年前的人,差很遠了,業比較重了。
像成德學佛,二十五歲的時候學,前面已經造了很多業了,那都有力量了。 【外魔内障,無人不具】外魔,就是外在的誘惑。我們現在什麽都先不説了,就説一個東西就好了,大家知道什麽東西?手機呀。厲害吧!那上去,有多少誘惑、染污啊? 你看,一個買東西,可能一進去兩個小時出不來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魔啊。 現在網上,暴力、色情,那麽多,所以,孩子從小一定得學《弟子規》【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得把他的正氣立好。他正氣足了,遇到邪的東西,他自然能判斷、自然能避開。 所以,我們得更好的,把子孫的德行根基扎好。 【凡為外所勝者】,被外在的東西駕馭住了,自己做不了主,【皆内不足】。【凡為邪所奪者】,被邪惡的東西所控制了,【皆正不足】,内在的正氣不足了。 身體也是這樣。《黃帝内經》説的【正氣存内,邪不可干。】 所以,外魔,我們不説多吧,比一百年前多十倍就好了;【内障】,内在的煩惱障,我們也不算多,十倍就好了。 你看師長那個時代,他自己十幾歲就在想: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麽?就在想:怎麽利益全國人民。老和尚十幾歲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了。
老和尚從小是要從政,因爲他所面臨的是對日抗戰,所以,他有憐憫蒼生的心,他想要為國家做出貢獻。你説我們在老人家那個年齡,像我,都被這些玩樂、欲望控制住了,做不了主了,一放假就想著玩了,跟老人家差太遠了。 所以,内在所形成的煩惱,我説十就好了。外十,内十,乘起來多少?一百倍啦。 我們分析這個,大家不要聼完之後很害怕。這不是我的用意。我們是要自知我們所處的境界。 師長也説,在這樣的時代,你能修學成就,古人都佩服你呀!因爲我們所處的環境比他們惡劣。 那當然,有佛法,就有辦法,不擔心。 那我們有自知之明了,【外魔内障,無人不具;邪多正少,退易進難;】退容易,進不容易。 【若都無苦】沒有這些逆緣惡緣,沒有這些境界的考驗,【忍從何生?】 【借彼魔惱,堅我願力;】借由這些考驗,讓我們的願力更堅定,鍛煉出百折不撓的態度。【只要將猛,不怕賊強;】我加了一個橫批,叫【放馬過來】。 我們有這種心理建設。【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要緊牙關,此生證無量壽。】也不害怕了。 而且,祖師還告訴我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其實,境緣障礙不了我們的,是我們内心分別執著念才是障礙。 修忍辱,最好的榜樣,忍辱仙人,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他遇到歌利王,歌利王是暴君,要給他凌遲處死。 諸位同修,你們有沒有遇過人家割你的肉啊?沒有。那我們遇的境界都還比不上忍辱仙人,他這樣的境界也沒有障礙他,反而讓他快速提升,那叫會修了。 我們現在假如面對,感覺都快喘不過氣的境緣,不要覺得問題在境界上,要拉回來,是我的念頭。一轉:【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轉過來了。 有時候遇到比較大的境界,成德自己也會自我幽默一下:“上天很瞧得起我!”是吧?孟子說的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這些境界的目的是什麽?【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這些境界讓我們本來做不到的,可以突破、可以做得到了;本來忍不了的,忍得了了;本來包容不了的,包容得了了;本來捨不出去的,能捨了。 下次,(如果)大家遇到很大的挑戰,還可以自我幽默一下:“老天爺很瞧得起我!”這個不是我亂開玩笑的,這個是孟子講的,亞聖講的。 這個,也都是呼應黃老說的:【唯艱難困苦備嘗之矣,方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