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關齋戒功德利益》
尊敬的諸位法師: 慈悲 尊敬的諸位同修 護法 大德: 慈悲 大家早上好 阿彌陀佛 今天末學 先來跟大家説一聲祝福 今天是我們 進入第七天的佛七 而在佛七當中 我們發願 深信 佛陀的教誨 來發願 受持八關齋戒 然後用萬德洪名 這一句名號 來斷除 我們種種的煩惱 那要怎麽樣 才能夠念佛 在這一生當中 獲得彌陀的加持呢 念佛是一種手段 我們念佛 最重要的就是求智慧 而這個智慧 建立在我們能不能 從定功的功夫 而開慧 我們念佛 是不夠的 因爲我們的心 起心動念 不如以前的 古人 所學佛的 所以需要經教 來破我們的迷惑 而 來開發我們的智慧 所以 聼經聞法 是一個很重要的 不管你現在 在哪裡 在世間法 在這個社會上 你跟人家在相處 處事待人接物 如果我們沒有用智慧 所遇到的 所看到的 所聽到的 所謂 六根接觸六塵 都在起心動念 這個起心動念 都是《地藏菩薩本願經》 裡面所講的【無不是罪】 所以 今天 跟大家來講一下 祝福 因爲我們 今天有這樣的因緣 是稀有難逢的因緣 所以 要真正 把這一次的因緣 落實在生活 所以 我每一次 這幾天 常常提醒大家 佛法 是要在生活裡面 去悟出的 念佛 也是要從 生活裡面去培養的 所以 念佛跟生活 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 從念佛 融入到生活 融合而一 這樣來念佛 我們才會悟出 釋迦牟尼佛 所講的 宇宙人生的真相 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麽呢? 是無常的 確實 真的 是無常 所以 爲什麽 我們常常看到 祖師大德 每一次佛七當中 必定提醒我們 萬緣要放下 一切隨緣 而不攀緣 這樣來念佛 而學佛 才獲得 無量無邊的 功德利益 這個功德 就是講: 清淨心 所以 今天我們有這種的因緣 請大家要珍惜 所以 這幾天 我常常 以 《地藏菩薩本願經》用一段的經文 常常提醒我們 哪一段經文呢 聞佛法的機會【聞】就是活在當下 你能夠活在當下 以佛法來自覺 幫助自己自悟 不但自悟 也能夠度他 這個就是佛法的原則 沒有別的 教我們覺悟而已 只要你覺悟 接下來 你學什麽樣的法門 就容易了 這是原則上的 只要你覺悟了 對於 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 這個真相 你學什麽樣的法門 都能夠成就 而且我們在世間法 也能夠幫助我們 獲得 無量無邊的幸福 快樂與人生 佛法就是這個的 覺悟的 所以今天 我們有這樣的因緣 非常殊勝 也稀有難逢的機會 所以 我每次把這幾天 八關齋戒 用短短的時間 半個小時 來跟大家講講話 該講的 我已經講了 該説的 我已經説了 接下來 就看大家的虔誠而恭敬 怎麽樣把這個佛法 應用在生活裡面 這幾天 該説的 我已經説了 該講的 我已經講了 明天 是我們最後一天 就是最圓滿的 最後 我們要做一個大迴向 這種的因緣 非常的殊勝 所謂【師父引入門 修行在個人】 所以 我常常說 【該怎麽生死 就怎麽生死】 你要這一生當中 我們的方向 與目標 能夠把自己 定下來一種功課 而清楚 而明白 那將來 我們的 方向 那就非常 一片的光明 學佛的好處 就是在這裡 所以 昨天 跟大家介紹 周老太太念佛往生的故事 周老太太 距離我們 才三個多月啊 而且示現神通 讓她的 未信佛的媳婦 看到這樣的情形 對她的 未信佛的媳婦 生起對佛法的信心 而對淨土 念佛往生 極樂世界 這個道理 而產生了信心 那他老人家 周老太太 她的秘訣在哪裡 我們大家都相信 相信有阿彌陀佛 相信有 西方極樂世界 相信【過十萬億佛土 有世界 名曰極樂 其土有佛 號阿彌陀】 我們都相信 爲什麽我們的效果 而不能像周老太太 這樣的殊勝呢 她的秘訣在哪裡 沒有別的 就是在於 放下而已 只要你肯放下 你學佛 有一半的成就了 所以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昨天 用周老太太的這個故事 從周老太太 往生之前 爲我們開示一段話 我今天 又再重複 跟大家講 你能夠悟出這一段話 那就恭喜你們 周老太太講 還沒往生之前 她告訴我們: 師兄 師姐 世間是苦的 人生是無常的 世間一切的萬物 都是假的 不是真的 那我們今天 來念佛 往生西方極樂 世界 那個才是真的 啥都是假的 所以對一切法 一切萬物 不要去留戀 因爲留戀 就是痛苦的根源 這一句話 有多少人 能夠悟出 説實話 不是講我們 但是 確實真的 周老太太所講的 世間真的 是苦的 一個人得到 他所想要的 這種的追求 欲望的快樂 是建立痛苦的... 所以 我們看到: 爲什麽一個人 得到 他想要的 心裡非常的快樂 為什麽 因爲他所想要 得到的東西 他都得到了 但是樂中 又建立 樂中有苦啊 爲什麽 總有一天 你會失去的 既然會失去 那這個 不是我們的 既然不是我們的 何必再執著呢 所以 人的痛苦 就是過於執著 而放不下 所以 釋迦牟尼佛 告訴我們: 你要發願 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 首先你要放下 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周老太太 用這一句話 來提醒我們 教我們要提醒 每一分每一秒 一定要 提醒自己: 世間 真的 是苦的。 所以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我們一定要明白 這一件的事情 這幾天 就是明天 既然我們 今天 有受持這個八關齋戒 那我用這個 兩天的時間 就是 佛對於阿難 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 有一段經文 來跟大家分享 讓我們這一次 爲什麽 十方諸佛 如來 一切諸菩薩眾 祖師大德 重重 把我們學佛的 最重要的 基本 定在【持戒】這一堂課 你學佛 你沒有持戒 就如同 我們建一棟房子 沒有基礎 不管這一棟房子 有多豪華 有多美 有多好看 如果它的基礎 沒有建穩的話 那我們所學佛的 容易動搖 那爲什麽 諸佛如來 十方諸佛如來 以及 諸菩薩衆 祖師大德 把這個持戒 作爲一個 非常重要的課程呢 就是教我們先來斷惡 消我們的業障 業障消除了 你學什麽樣的法門 就容易了 就很順利 因爲 我們無量劫以來 生生世世 到現在 不知道 造了多少的惡緣 所以 現在 在這個生活裡面 遇到種種 不順意的事情 看到種種 障礙 對我們菩提道業上的 這個路上 所以 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 我們要學佛 我們要念佛 所以 昨天 我跟大家講過了 像我每一次 要拜佛的時候 我就觀想阿彌陀佛 因爲 我念佛 我要跟阿彌陀佛 是一樣 加持 祈請彌陀 來加持 從我們發自内心 那一種流露出來的 跟阿彌陀佛說: 我要跟您一樣! 我將來 也要建立 我所要的 我要來度化 無量無邊的衆生 弟子祈求 彌陀的加持 我們每一天拜佛 就是這樣的觀想 希望阿彌陀佛 加持弟子 就是這樣的 因為我們明白 現在 在這個 末法期間 要找到一個大善知識 在我們的旁邊 來指點我們 來教導我們 是非常難的 所以 持戒 是一個方法 是一個手段 沒有持戒 我們怎麽能夠 得大智慧呢 沒有大智慧 怎麽能夠 來破除 我們的無明煩惱呢 沒有大智慧 怎麽能夠來幫助 我們斷除 我們種種的煩惱呢 所以 求佛 就是求佛的智慧 這個智慧 從哪裡來學 只要 你能夠發一個願 就是 從發自内心 那種流露出來 對於一切人 對一切事 對一切物 用慈悲的心態 來對待一切人 自自然然 你的智慧就開了 而這個 慈悲 建立在哪裡 建立在戒律當中 所以《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一開端 就告訴我們 所以 今天 來跟大家來分享 因爲明天是最後一天 講比較...一點 大家如果 聼不明白 那你們的事情了 這幾天 很簡單 來跟大家用 《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内容的大意 已經跟大家說很多 而且 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 就是 我們學戒律的基本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有一段經文 我們來看 【有人奉佛 從明師受戒 專信不犯 精進奉行 不失所受 形像鮮明 朝暮禮拜 恭敬燃燈 淨施所安 不違道禁】 大家要注意聼 接下來 這一句話 很重要 【齋戒不厭 心中欣欣 常為諸天 善神擁護 所向諧偶 百事增倍 為天龍 鬼神 眾人所敬 後必得道】 最後一段 大家要注意聼 釋迦牟尼佛 而說 【是善男子 善女人 真佛弟子也】 這一段經文 爲我們説明 非常的清楚 你沒有持戒的功夫 那你就有障難 所以 釋迦牟尼佛 最後那一句話 告訴我們: 你是不是善男子 善女人 你是不是真佛的弟子 那今天 我們問 我們自己 釋迦牟尼佛 爲什麽稱呼 【善男子 善女人】 這個【善】的標準在哪裡 建立在哪裡 大家都明白 所以 西方極樂世界 爲什麽 諸上善人 聚會一處呢 爲什麽 什麽原因 這個【善】從哪裡來的 怎麽建立的 記得: 我們要行善 首先要明白 我何要行善 我行善 爲了什麽 我們一定要明白 這個道理 今天我來念佛 我念佛 是爲了什麽 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才不會 把我們的方向與目標 而搞錯方向了 然後 我們今天學佛 是爲了什麽 今天學佛 對我們現在 末法的衆生 生活 而在這個世間 有什麽幫忙呢 對我們現在 這個衆生 種種的煩惱 種種的困擾 種種的痛苦 這個 學佛 能夠幫忙嗎 所以先要搞清楚 今天 我們 爲什麽在《彌陀經》 裡面 釋迦牟尼佛 告訴我們: 諸上善人 聚會一處 這種【善】 是以 哪一樣 爲標準呢 那我們現在來看 這一段經文 分爲三個階段 我先跟大家來分析 第一個階段 就是 【有人奉佛 從明師受戒 專信不犯 精進奉行 不失所受】 這個是第一個階段 第一個 階段的 是爲我們 説明什麽呢 就是從明師受戒 信行 而所謂 所講的 是師承 這個就是講師承 你要學佛 你要受戒 首先 你要找一個 好的老師 真的 你沒有一個大善知識 在我們的旁邊 來指點 我們現在 學佛好難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 我們看到了 大長者子 他是怎麽樣學佛的 大長者子就是地藏王菩薩 過去 還沒學佛之前 身爲大長者(子) 大長者(子)就是我們 現在講的 就是富家公子 很有錢 不但很有錢 而非常 有禮貌 對人 非常有恭敬 對父母 而非常的孝順 但是 你看 現在 富家公子 有這樣的態度嗎 亂七八糟的 我常常看到 仗著 父親的 權力勢力 來欺壓別人 這種 很多人 以爲爸爸很了不起 有多錢 有地位 有權力 仗著父親的權力 來欺壓別人 現在 就是這種的社會 對呀 像末學 遇到一個 很有錢的... 態度很不好 很多 所以 地藏王菩薩 身爲大長者子 他還沒學佛 開始學佛 他也是找到一個明師 他的老師 是誰? 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這個是他 剛開始學佛的 他爲什麽 他要學佛呢 他爲什麽地藏王菩薩 初學佛的時候 他爲什麽 對於佛法 這麽樣的信心呢 他沒有別的 因爲他看到佛 【見佛相好 千福莊嚴】 他看到佛 非常的莊嚴 而非常的帥 我要跟佛一樣 像佛那樣 所以 請教 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我要怎麽樣修 我要怎麽樣來修行 才能夠 得到 像您 這麽好的相好 我今天 問你們 如果今天 你看到 一個法師 長得很莊嚴 長得又很帥 你們心裡 會不會羡慕啊 會不會? 當然會啊 像我們年輕人的時候 女生: 我找一個很帥的男朋友 像男生的: 我要找 一個很美的女生 我跟你講 人越帥 越難照顧 好辛苦 人越長(得)帥 好辛苦! 因爲我常常遇到:師父 我好辛苦 我很後悔 以前 我不應該找這麽帥哥 我每天很辛苦 反正他超過 十點還沒回來 我很起煩惱 所以 要聰明一點 像我這個 剛剛好 師父這個 剛剛好 長得不好 也不是 不很好 長得太帥? 也沒有太帥 剛剛好 起碼 我自己給自己鼓勵嘛 不需要人家的鼓勵 今天如果 學悟法師 長得很醜陋 然後 在這邊 講經説法 我相信 今天來的 不到十個 是真的 所以 衆生很著相 而且 這種的著相 是非常嚴重的 所以 佛 沒辦法 用這種的果報 來度衆生 所以 地藏王菩薩 剛學佛的時候 遇到好老師 來指點: 請教老師 我要怎麽樣 來學佛 我要怎麽樣 來拜佛 才能夠得到 像這種 您一樣老人家 的果報: 相好莊嚴 千福莊嚴? 他的老師 就跟他講: 沒有別的 那現在 我借用過 師子奮迅 具足萬行如來 來告訴你們 你要不要相好 千福莊嚴? 要不要? 我教你一個方法: 也不需要化妝 怎麽化妝 跟佛也比不了 你看現在的人 越化妝 越看 越不自然 對不對 爲什麽 整容的 不天然的 我們是天然的 Go Green的 環保的 我們也不需要化妝 你看 你看我們學悟法師 長得這麽莊嚴 對不對 先講麽 鼓勵一下麽 對不對 所以 這個 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怎麽教 地藏王菩薩呢 他説: 沒有別的 你發一個願 發什麽願呢 度一切衆生 離苦得樂 生生世世 來度無量無邊的衆生 所以 一聼到這一句話 地藏王菩薩 生生世世 無量劫以來 都是在度衆生 到現在爲止 都從來沒有停過的 是不是地藏王 菩薩 追求相好 千福莊嚴? 不是的 是因爲他 從他的自心 流露出來 那種慈悲心: 怎麽樣來幫助衆生 怎麽樣用那種慈悲 流露出來 那種慈悲的心態 來服務一切衆生 自自然然相好 千福莊嚴了 我們要從果上去修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一個人長得 帥不帥 就是因爲過去的因緣 所以 你要今天 長得莊嚴 你要長得 人家對你的愛護 羡慕 那種敬愛 那你首先 要發這個願 所以後來 地藏 王菩薩 無量劫以來 示現已經成佛了 那爲什麽 示現菩薩的身份 爲了要補助 釋迦牟尼佛 在這個娑婆世界 來度化衆生 就是這個道理 就像文殊 師利菩薩 過去已經成佛了 爲什麽 示現成菩薩的身份 爲了補助 釋迦牟尼佛 對於 娑婆世界的衆生 來幫助 破迷開悟 所以 明師很重要 我們再下來看 世饒王 聽到世間自在王如來 聞到之後 心裡非常的法喜 後來出家 稱為法藏比丘 經過老師的指點 教導 後來 經過五劫 的時間 修行成果 建立自己的佛國 成爲極樂世界 現在就是 阿彌陀佛 五劫時間 太短了 我們都知道 在經典裡面 告訴我們 一個菩薩示現成佛 需要多長的時間 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夠示現成佛 但是 法藏比丘 他能夠有這樣的 爲什麽? 有老師的指導 那現在 我們要去哪裡找呢 我介紹給你們: 阿彌陀佛 那阿彌陀佛 我們要 怎麽樣 聼阿彌陀佛的教誨 淨土經裡面 有五經一論 你選擇一部 從《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然後 《彌陀經》在《華嚴經》裡面 【普賢十大願王】然後從 《楞嚴經》裡面 有一品 叫做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然後一論 就是 天親菩薩的 所製造的 叫做《往生論》 你從這五經一論 你去選一部 從這 一部的經典 你去依教奉行 一門深入 我告訴你們: 我們都會成就的 你説: 阿彌陀佛太遠了 那我找誰 (做)老師 我又介紹給你們一個 是誰? 誰呀 講清楚一點 是誰呀 我以爲 學悟法師 不好意思! 師父 對不起 真的 就是師父上人 他老人家 有修養 聼他的經 比較穩固 我今天 來學習講經 是因爲 要跟佛菩薩一樣 就是每一天 跟佛菩薩 接近 所以 從這一段裡面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從明師受戒】而信 才能夠 有一個果報 這個叫做師承 這種的師承 非常的重要 這個明師 不是出名的 不是名聲 很有望的 而這個明師 所指的 就是 有德行的 有修行的 可以作爲我們的榜樣 可以作爲我們的 一個 善知識 這個叫做明師 所以 受戒 接受佛的教誨 接受佛的教誨 不容易 比如說 我們今天 在受八關齋戒 裡面 這受八關齋戒裡面 有一條戒 我們一定要注意 要不然 我們 會產生 對於我們無量劫以來 或者今天 生生世世 或者辛辛苦苦 我們所修的功德 一下子就沒有了 這一條叫做什麽【不虛誑語】 不虛誑語裡面 分爲四大類 從惡口 兩舌 綺語 妄語 這個我們一定 要知道 那爲什麽這一段經文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 一定要從明師 才能夠受戒 而從受戒 然後落實在生活 所以 在《華嚴經》裡面 有為我們 列出來一段話 它說【善男子 若欲成就一切智智 應決定求真善知識 勿生疲懈 勿生厭足 皆應隨順 勿見過失】所以 你看《華嚴經》裡面 有一個故事 就是我們講的【善財童子 五十三參】他是怎麽學佛來的 他用什麽心態 來學佛 他用什麽態度 來對待一切人 用什麽態度 用讚歎的態度 對一切人 對一切事 都是用 讚歎的心態 來對待別人 但是這種的讚歎 要有智慧 看人家在造業 我們不能讚歎的 我們一定要來幫助 看人家在行善 我們一定要讚歎 來鼓勵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用這種的 態度 來學佛 所以他現在 成就自己 而現在來度化衆生 一個人對我們 有恩德 我們很容易 對他讚歎 但是今天如果有一個人 對我們 毀謗 傷害 而常常的 來侮辱 我們要對於 這種人 來讚歎 可能 在這個世間 也不多 有 也不多 只能一兩個 爲什麽 因爲 衆生的著相 非常的嚴重 所以 菩薩在這裡 告訴我們 不管在善 或者惡的 都是相等的 所以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從這裡 我們一定要來看 一定要精進 才能夠【不失所受】 我們一定要努力 天天受持戒律 才不會 讓我們今天所學的 不會白費 這一段 是第一段 爲我們説明 從明師受戒 信行 就是我們 學佛一定 要好好 照顧到老師 孔老夫子裡面 雖然也爲我們說 【三人行 必有吾師】三人行, 是誰? 第一個是我 第二個是誰 是好人 第三個是誰?是壞人 不管是壞人 (還)是好(人) 他們都是我的老師 最重要的 老師 就是自己能夠自悟 今天阿彌陀佛 在你的旁邊 但是 你還不自悟 而且執迷不悟 那阿彌陀佛 在我們的旁邊 也沒有用處 所以 老師最大的效果 就是自己能夠自悟 然後來度他 這個學佛 就是我們 所需要的 第二段的 這一段經文 是教我們什麽呢 就是教我們 裡面所講的 【形像鮮明 朝暮禮拜 恭敬燃燈 淨施 所安 不違道禁 齋戒不厭 心中欣欣】 這個叫做禮拜 供養 齋戒 意思說 就是 用修學的方法 來幫助我們 用什麽方法呢 用拜佛 不要輕視這個 拜佛的動作 這個拜佛的效果 非常之效 簡單跟大家來比喻 你看我們師父上人 幾十年下來 用什麽方法 每一天 三百拜! 而且這個拜佛 能夠培養 我們的心清淨 而從這個清淨 能夠得生 極樂 健康 確實是真的 老人家已經九十三歲 到現在 到處 都在弘法 從來不間斷的 所以 他老人家 每一天用什麽方法 來鍛煉他的身體 培養他的心呢 每一天拜佛 而每一天講經 講經 就是 每一天 跟諸佛菩薩在一起 這種的動作 對他來講 所以 有人問: 師父 您學佛是爲了什麽? 簡單的說: 是爲了人生最高的享受 這種的享受 是什麽享受 就是自在 而解脫 這個自在 解脫 從哪裡來得到 從這個智慧 智慧從哪裡來的 從經教裡面 而得來的 所以 我常常 提醒大家 常常也提醒 這些菩薩們 很多人說: 師父 我念佛就好 不聽 經了 師父 我念佛就好了 不誦經了 這個是不可以的 這一句話 以後 也不能講 爲什麽 斷人家的善根 這種的果報 墮在地獄的 所以尊敬的 諸位同修大德 爲什麽我們要聼經 沒有別的 幫助我們增上緣 這個 上緣是什麽 幫助我們 覺悟而已 就是這個樣子 第三段是什麽呢 就是講 果報 這個果報怎麽説呢 明天 最後一天 來跟大家講講 明天 是我們最後一天 我每一次 經過 傳八關齋戒 跟大家 用這個短短的時間 跟大家講講話 最重要的就是 我們要把 《地藏菩薩本願經》來學習 今天 我也跟大家來報告 幾段落的 經文的 重要部分 而且非常重要 明天 是我們最後一天 希望大家 好好用功 記得【啥都是假的】記得! 什麽都假的 帶不走的 什麽都帶不走的 不用執著 一切隨緣 能夠隨緣 生活就比較 自在一點 生活自在 人生就比較快樂 比較幸福 所以一個人的幸福和快樂 從哪裡來的 從他 對於世間的執著 慢慢 一點一 滴的放下 所謂古人講【知足常樂】 只要我們抓住它的原則 你要過 幸福快樂 圓滿的人生 要懂得: 該知足的時候 要知足 該捨得的時候 你要捨得 這樣來學佛 這樣 來到這個世間 才有意義 要不然 每一天活著 痛苦而煩惱 那我們做人 沒有意思了 記得: 【啥都是假的】包括我們的身體 總有一天 也會離開 何況 外面的 身外之物 都是假的 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