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30, 2022

學悟法師20220724《三時繫念》大意(29)



學悟法師20220724《三時繫念》大意(29)

希望我們在這個地方,能夠在修學當中,幫助我們對於這個事實的真相,徹底的瞭解明白。所以,在這個環境,在這個地方,實在講非常的殊勝。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在這個地方來念佛、來聼經、來學習,快快成就。以後成就了趕緊去幫助那一些苦難的衆生。

哪一個地方有緣,我們就在這個地方去幫助。只有成就自己,才能夠度化更多的人。自己成就了,你有智慧才能夠解決衆生的煩惱。自己沒有智慧,你要幫助衆生,幫不上忙。而且你所幫忙的是有限的,不是徹底的。只是結個緣而已,它不是徹底的。但是如果今天你成就了,你有智慧了,那這個境界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佛法裡面所講的【衆生無邊誓願度】。

所以,爲什麽法藏比丘這短短的時間建立一個很好的環境,讓十方一切衆生在這個環境裡面沒有別的,成就自己,成就之後,你要去度化衆生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很好的學校,讓我們作爲一個學生在這個地方能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然後成佛來度化衆生。那今天我們在這個地方也沒有別的,就是要成就自己,不是成就別人。因爲你成就自己了,你才是真正的,對於衆生的煩惱、對於我們六道凡夫的煩惱,才能夠真正的瞭解。這個就是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來念佛,來學佛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所以,我們今天到這個地方不是來做一個樣子,坐在那個地方,拿著念珠,我真的是念佛嗎?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的。

《淨土聖賢錄》裡面,真正念佛成就,預知時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念佛堂裡面的,很少。幾乎都是在生活裡面。融入了,瞭解了,從來不離開。這個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希望大家快快成就。同不同意啊?同意。真的嗎?真的。那好,那就一起吧。好!

説實在的,真的,要不然的話,你看時間過得很快。人生無常。國土脆弱。你不抓緊這個時間,不好好把這個大好時光運用,珍惜在我們這個短短生命,那真的很可哀,真的很悲哀,很可惜了。所以,好好要成就自己,只有成就自己,才能夠真正來幫助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

****

前幾天,有一位居士問了一個問題。我請教大家這個問題怎麽解答。他說:要用什麽樣的佛法,修什麽樣的心法,才是真正的功德?而這個功德才能夠真正保得住?怎麽修呢?我們在這個地方,在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功德,我們無法能夠體會得到的,唯有佛與佛才能方能究竟的。我們凡夫九法界的衆生是無法能夠體會得到。就算你把這部《無量壽經》讀了千遍,你也無法能夠體會得到,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因爲我們(是)凡夫啊。

所以,很多人說,那應該如何能夠瞭解呢?很簡單,你趕緊到阿彌陀佛那邊去,問他老人家,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功德有多大,他會告訴你。

那這個功德,我們要怎麽樣如何來保住呢?因爲功德才能夠幫助我們超越六道,因爲功德才能夠幫助我們往生西方淨土的。沒有這個功德是不行的。那要如何來保住我們這個功德。辛辛苦苦的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來修這樣的大的功德,要如何,用什麽方法讓我們這個功德保得住呢?用什麽方法呢?忍辱。只有忍辱,確實是真的。你沒有用這個方法,來保住我們的功德,你就沒有辦法了。

所以,古人講得好【一念瞋恚心,百萬障門開】障,就是障礙。你一念之心,沒辦法克服你那個瞋恚心,無法忍辱對一切法,處事待人接物,在念佛當中,在落實在生活當中,遇到逆境也好,順境也罷,善緣也好,惡緣也罷,如果無法能夠來克服我們内心的那個脾氣,瞋恚心,你那個功德保不住的。而且,無量的(障)門,所有的障礙統統從這邊而生起了。所以,説實在的,修、講,很容易,當你遇到境界的時候,你能不能忍辱呢?這個看我們的功夫了。

真的不容易。遇到境界的時候,脾氣一起來。所以,我們常常在這個佛法裡面常常聼的【火燒功德林】這一句話我們一定要把它記住在你的心裡面,刻在你的心裡面【火燒功德林】。那怎麽辦呢?功德沒有了,還有沒有剩下的?有。只剩下福德。福德是無法解脫的。無法能夠讓我們超越六道輪迴。只是在這個六道裡面,你能夠享福,而在這個六道裡面你的苦可能會減少一點,這些而已。它沒辦法幫助我們(超越六道輪迴)。所以,只有這個方法才能夠來幫助我們。從這個地方,我們自己來思維,來思考,我在處事待人接物,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狂風大浪,我在這個境界當中,我有沒有忍辱。

那今天如果我們無法忍辱,發脾氣,遇到境界的時候,我們無法克服你那個瞋恚的心態,所有的障礙從這個地方開始了。這個就是我們最大的障礙,念佛往生西方也是我們最大的障礙,超越六道輪迴也是我們的障礙,這個忍辱一定要修。

你要提高你自己的境界,你要提升你自己的境界,沒有以忍辱的開始來做我們的基礎,你是無法的。那忍辱要怎麽修呢?要從哪裡基本開始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沒有別的,用什麽動力呢?只有用慈悲心、用發大菩提心,為我們(的)動力來對一切衆生。你看那些菩薩,對衆生時時刻刻都是想盡辦法幫助一切衆生,想盡辦法讓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衆生不懂得感恩,而且又回頭過來咬你一口,毀謗、侮辱,菩薩也是這樣對待一切衆生。爲什麽菩薩能夠做得到?他的動力是什麽?就是這個菩提心。

所以,我們師父上人告訴我們:要如何來修忍辱?只有一個:發菩提心,第二是什麽呢?感恩的心。今天有人駡你,阿彌陀佛,你是我的老師。今天人家侮辱你,謝謝,感恩你,你是我的老師,能夠用這種心態去想嗎?

有時候遇到境界的時候,這個忍辱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什麽?就是我們的習氣煩惱。所以這個問題,只能靠忍辱,才能夠保得住我們的功德。辛辛苦苦幾十年下來,我們念佛、誦經、拜佛,如果無法克服,(無法)修這個忍辱,脾氣一起來,火燒功德林。那又要從頭開始,再修一年,脾氣又來了,又火燒功德林,辛辛苦苦又修了一年,又在發脾氣,又火燒功德林,那到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所以,在這個地方,也是提醒我自己本身,真的。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太多的事情,有時候讓我們,能夠稱心如意的真的不多,太少了。而這個境界當中,有時候讓我們能夠克服我們那個心,那個真的太少太少了。所以,沒有別的路,只有一個方法。用這個方法來提高你自己的德行,提高你自己的境界。只有用這個方法才能夠幫助我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用這個方法)才能夠靠得住。不然的話,就算你今天,一天念了十萬聲的佛號,一百萬聲的佛號,就算你一天裡面,讀了十部的《無量壽經》、一百部的《無量壽經》都是一樣的。大家能夠解答這個問題,説明你們太了不起了!忍辱是第一。當遇到境界的時候,忍辱都忘得乾乾淨淨的了。

****

請合掌【教中道。生而無生。法性湛然。無生而生。業果儼然。所謂生者。即眾生生滅之跡也。謂無生者。即諸佛寂滅之本也。法性湛然者。靈明湛寂。玄妙真常。箇箇不無。人人本具。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

上個星期已經給大家介紹了【教中道。生而無生。法性湛然。】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開示的非常好,上個星期已經給大家説過了,接下來所開示的内容是比較深,但是沒關係,只要你用你心,真心來去學,真心來去讀,真心來去聼,真心來看,你會從這個地方的開示,你會有一個一點點的印象。中峰國師是怎麽爲我們而開示的,所以,在佛法裡面,無論你在修什麽樣的法門,那個真心很重要,就是用你的真誠心,恭敬的心來學習,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道理。我們現在的衆生缺乏的就是這一個。所以,無論我們在念佛當中,無論我們在學習什麽樣的佛法當中,無法能夠得到利益的原因,沒有別的,就是真誠心不夠。所以,上個星期給大家講過了,印光大師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的誠敬得十分的利益,不是隨便講出來的,都是從他的自性,内心流露出來而所講這個道理,内容是高度的智慧。如果你明白他所講的這句話,一生受用無盡的。

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他說:我們的自性【法性湛然】我們的自性,我們的本性,我們的真心其實是純淨的,是清淨的,是一絲毫不染,沒有一絲毫污染的,沒有一絲毫動搖的,我們的自性裡面,我們的本性裡面,其實,都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那現在爲什麽我們變成這個樣子呢?我們本來跟佛都是一樣,我們的原本,我們的樣子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跟諸佛如來是一樣的,那爲什麽現在我們變成這個樣子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什麽樣的原因呢?一念不覺而生起的。所以,我們才看到了這一些的森羅萬象,一切萬法,都是從一念不覺而生起的,就像上個星期跟大家講這個毛巾,這個真的毛巾嗎?你對一個明心見性的人來講,這個是毛巾嗎?不是!這個是你的分別心而出來的。如果你把這個毛巾,這個毛巾是怎麽組成的?就是很多綫而組成的。但是如果你把這個毛巾的綫,一條一條的抽開,它還是毛巾嗎?不是毛巾。只是我們分別在這個地方,在這個森羅萬象裡面而產生了分別了。爲什麽會有分別、執著、妄想呢?就是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一念不覺】而生起的,才會有今天的現象,才會有煩惱,會有痛苦,會有六道,還有十法界,都是從哪裡來的?都是從我們一念不覺而生起的。2049

雖然我們現在這一念已經生起了,本來是佛的,本來是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現在我們變成凡夫,就算我們現在墮在三惡道,我們現在是六道輪迴的凡夫,但是我們那個體,我們那個自性,本性,它從來不消失的,它都是存在的,只是現在一念不覺,你迷失了,起了妄念,起了分別,起了執著, 才會有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森羅萬象,一切萬法。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這個體都是一樣的。我們跟諸佛如來都是一樣的。所以,諸佛如來的境界是什麽?就是寂滅的清淨。諸佛如來所證得的就是這個境界。我們跟諸佛如來,跟阿彌陀佛如來,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是一不是二,都是一樣的。就是因爲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的開示非常的美妙。所以,用很多比喻來爲我們説明我們的自性,我們這個體,本來是具有,本來是純淨,本來是清淨,本無動搖,沒有一絲毫的污染。

就好像用金來爲我們比喻。所以【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黃金是什麽?黃金就是體呀。體,就是真的呀。今天我們所看到外面的黃金,造成各樣各色的,只是暫時而已,當你不喜歡,你把這些各樣各色的黃金,融化了,它是不是黃金了?它也是黃金啊。沒有兩樣啊。它的體就是黃金。

今天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墮在三惡道,無論我們在三善道,無法超越六道輪迴。但是,我們那個體還是存在,沒有消滅的。

所以,中峰國師用這個黃金來爲我們比喻,讓我們容易瞭解。我們所看到的各樣各色的黃金,你喜歡哪一樣的,你就製造這個樣子,你喜歡這個樣的,我就製造這樣,但是它的體都是一樣,都是金的。

我們今天迷了到什麽樣程度,就算我們墮在無間地獄了,就算我們現在執迷不悟了,但是你那個自性都是一樣的,從來沒有消失的。這個是黃金來比喻。2351

像上個星期,我跟大家用什麽比喻?更瞭解明白,做夢一樣。夢是真的,還是假的?當然假的了。誰沒有做過夢?請舉手。像上個星期師父不是跟大家講過了嘛。

明明在做夢裡面看到一堆的黃金,你看,一邊看,一邊歡喜,一邊笑,笑到自己父親看我很奇怪:他爲什麽一邊睡覺,一邊做夢,還不知做了什麽夢,笑得很大聲。不知不覺把我叫醒過來。叫醒過來的時候,眼睛一張開,什麽都沒有了!什麽都沒有,開不開心?我很不開心,那個時候。我問父親:“你幹嘛把我叫醒過來?” 我在夢中裡面這麽好,一叫醒過來,什麽都沒有了!而且因爲這個夢,天天打妄想:如果家裡有很多黃金多好。吃飯打妄想,睡覺打妄想,去讀書也打妄想,天天打妄想,天天怪父親,這個夢裡面多好,爲什麽把我叫醒過來!如果能夠不醒過來是最好的。你看,迷到這種程度。其實,我們不知道,只是一個夢而已。

所以,蓮池大師曾經有講過一個故事。他說,過去有一個修行人,他在睡覺的時候,夢見一頭大老虎,好猛好兇的,然後這隻大老虎往這個修行人一直追,一直追,想要把這個人吃掉。這個修行人拼命的跑,好害怕,一邊的喊,好害怕。你們有沒有做過這(樣的)夢?有沒有?

比如說,人家來討債的,有沒有做過這(樣的)夢?師父有做過這樣的夢。人家來討債,跟這個討債的打架,我的父親剛好在旁邊,父親他也不知道,但是我在夢中的時候跟人家打架嘛,後來我的父親被我打,一邊打,一邊打,打到自己醒過來,(父親說)不要再打了,好痛啊。就是做這個夢而已啊。

你看蓮池大師他說,這個修行人,他在做這個夢的時候,當這隻老虎要把他吃掉的時候,他突然間醒過來了,醒過來之後,他才瞭解,才明白原來是一場夢。但是,這位修行人很有善根。他驚醒之後,他很後悔呀。他很後悔。説明他這個人有善根,不錯。醒過來之後還懂得後悔。他爲什麽後悔呢?他說,這個是虛驚一場,原來是一場夢而已啊。早知道是一場夢,我跑什麽呢?它只是一個夢而已,我還要跑嗎!一場夢而已,我何必再害怕呢?我就讓它吃掉,不就行了嘛!反正都一場夢嘛!有什麽好害怕的?有什麽好跑的呢?這個修行人還能有善根,真能這樣想,他真的知道了嘛。

我們很多人在做夢當中,常常會有這樣的事情。其實,我們從這個裡面可以看到,蓮池大師其實提醒我們,我們在這個做夢當中的時候,你真正瞭解了嗎,你真的知道了嗎?其實當我們在做這個夢的時候很多人並不知道。

你知道嗎?(如果)你知道你還會跑嗎?是不可能的。你自己去思維,自己去思考一下,你在做夢的時候,特別是在做惡夢的時候,你真的能夠知道嗎?我們真的不知道啊。很(多)的人並不知道。晚上做這個夢,我們容易醒,是不是?但是白天做的這個夢,我們不好醒。我們現在就是什麽?我們現在就是長劫大夢,不大好醒。蓮池大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我們今天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無法超越六道輪迴,無法離苦得樂,無法超越十法界,無法成佛,無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因爲我們到現在還在做夢,不想醒過來,能夠怪誰呢?只能怪自己。自己是沒辦法。對一切森羅萬象,對於一切萬法,到現在還是執著,放不下。

所以,前幾天師父在墨爾本的時候,我在墨爾本,我昨天剛剛回來。有一個居士打電話說:“師父,我很苦。我明白這個苦,但是我放不下。”

“你放不下,我也沒辦法呀,你打電話給我幹嘛?不是浪費了嗎?”是不是?很多人就是這樣的。

“師父,我好苦,我沒辦法接受。但是,我放不下,怎麽辦呢?”

“我也沒辦法。”

很多人說:師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的好,無病、無苦、無痛,但是爲什麽我這麽執著?我爲什麽現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心發不出來?我也沒辦法呀。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蓮池大師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晚上我們做這個夢很容易醒過來。當我們驚訝的時候,你醒過來。但是白天這個夢不容易啊。這個白天是什麽?對世間的執著,對五欲六塵的執著,對於名聞利養的執著,對自私自利的執著,對我們的内心的貪瞋痴的執著。這個不容易醒過來。那不容易醒過來,佛也沒辦法,阿彌陀佛在你的面前,要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也無所謂能夠解脫的。這能怪誰?怪你自己呀。明白之後,你就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我們可以從這個裡面去體會:可以回想過去的幾十年,是否如【黃粱一夢】?你自己去思維一下,是不是這樣?幾十年前,跟今天我們所看的,是不是一樣?是不是?都是假的,何必執著呢?你想一想,你三十年前,你們今年幾歲了?五十年前,四十年前,三十年前,今天你所得到的,有沒有得到?就算今後雖然可能還有一段時期,難道還有什麽不同嗎?就算未來的三十年,未來二十年,也是一樣嘛。都是一樣的。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其實,都是一樣,只是我們現在,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未來而已。實際上,不過是另外一場夢準備開始而已啊!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三十年後,三十年未來,四十年後,四十年未來,五十年後是五十年的未來,都是一場夢開始而已啊,都是一場夢。我們要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都是一場夢。你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你應當要好好勸導大家、勸導自己好好來聼中峰國師告訴我們:趕緊醒過來,不要再做夢了,不要再執著了。

所以,我們在三時繫念裡面,我們看到了第二時,永嘉大師告訴我們【夢裡明明有六趣】下面是什麽呢?【覺後空空無大千】什麽都沒有。哪一個是你的呢?這個世上哪個是你的?沒有一樣東西是你的。只是暫時給我們用而已,時間到了,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的。那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還要這麽...的執著嗎?還過於這樣的執著嗎?在一切境界裡面你會能夠產生有分別嗎?有妄念嗎?不會的。就算有,我們也懂得怎麽樣去克服。

但是,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如果在這個裡面我們還認識不到,認識不到什麽呢?這個事實的真相,中峰國師所講的一切森羅萬象都是一場夢而已,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都是虛妄的,結果是怎麽樣呢?我們看下面中峰國師怎麽講,請合掌:【業果儼然】

你看中峰國師在這個裡面講得非常好,非常的精彩,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所講的每一句都是智慧的,【業果儼然】。你看我們凡夫,所講的話,都是煩惱、都是造業、都是習氣的。明心見性的人,句句都是講到我們衆生的根本煩惱,讓我們的根本煩惱怎麽樣去化解。

中峰國師就告訴我們【業果儼然】,業果儼然,是指什麽?就是指衆生因爲不瞭解這個事實真相:是假的、是虛妄的,不明白這個宇宙事實的真相。所以,從他的身口意產生了執著,產生了迷惑。衆生一迷惑了,哪來不造業的道理?造了業,將來一定要受果報。這個就是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告訴我們【業果儼然】就是說:你造了業,因果就分明了。其實,是我們衆生,心、佛、衆生都是無差別的,都是一的,但是因爲產生了迷惑,產生了執著。不懂這個事實真相的道理,產生了,開始了造業,後來受報,能夠怪誰呢?六道輪迴就是從這邊出來的。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業果儼然】,就是講因果,這個道理,每一個人都跑不了的。

****

所以,中峰國師下面,又爲我們開示什麽呢?請合掌

【所謂生者。即眾生生滅之跡也。】生,這一個字,就是剛才所講的:生滅的現象,有生滅現象。因爲衆生迷了,對於生滅的現象不瞭解,(對於)事實的真相不瞭解,衆生開始執著了。你開始執著了,(就變成)六道輪迴的凡夫了。

但是中峰國師告訴我們【謂無生者。即諸佛寂滅之本也。】【無生者】是指什麽呢?都是諸佛如來所證得的,都是阿彌陀佛所證得的境界,都是我們衆生原本的樣子。我們的原本的樣子是什麽?都是阿彌陀佛,都是跟諸佛如來都是一樣的。他的心就是寂滅的清淨,都是不生不滅的,就是一塵不染的。我們的原本的樣子就是這一個,這個就是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的。我們跟佛,跟阿彌陀佛是沒有兩樣的,大家一定要瞭解這個道理。

爲什麽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的?中峰國師告訴我們

【寂滅之本】。【本】是什麽呢?都是如如不動啊,不生不滅。對於一切森羅萬象,一切萬法都是如如不動,這個叫做【寂滅之本】。【本】就是什麽?就是我們的本性,就是我們的自性,就是我們清淨寂滅的,就是我們自性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五欲六塵,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自私自利,沒有貪瞋痴。這個就是我們的本。什麽都沒有。

所以,諸佛如來,在他的法界裡面,什麽都沒有障礙,因爲自性裡面沒有這樣的障礙。這個就是諸佛的境界。這個就是阿彌陀佛的境界,就是這個我們裡面所看到的。

所以,他們在那個法界裡面,所生活裡面的沒有苦。爲什麽我們六道輪迴,在這個十法界的衆生,爲什麽會有苦呢?因爲我們有障礙。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這個裡面很深刻。你要慢慢去體會。那麽我們爲什麽會有很多障礙呢?你把自性迷失了。真的。4033

****

所以,中峰國師在下面就告訴我們:

【法性湛然者。靈明湛寂。玄妙真常。箇箇不無。人人本具。】這一段話是什麽意思呢?我們原本的這個這樣子,我們的本性,我們的自性,我們的佛性,人人本具啊。每一個人都有啊,每一個人都不例外。一切衆生都不例外。那麽現在我們差別在哪裡呢?我們現在跟阿彌陀佛的差別在哪裡?我們現在跟諸佛如來的差別在哪裡?我們現在跟中峰國師的差別在哪裡?本來都是一樣的。是什麽樣的差別呢?差別到什麽程度呢?我們本來跟阿彌陀佛不是一樣的嗎?阿彌陀佛不是告訴我們嗎:你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你。那爲什麽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我們跟阿彌陀佛的差別在哪裡?中峰國師在下面那句話告訴我們,講得非常的精彩,把衆生的一切煩惱,統統講出來了。哪一個呢?我們的區別在哪裡呢?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

【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你看,中峰國師在内容的開示,有時候真的非常非常的精彩。什麽樣的差別讓我們跟阿彌陀佛變成這麽大的距離,跟釋迦牟尼佛變成距離這麽大?跟中峰國師距離變成這麽大?什麽樣的原因?【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我們衆生本來都是清淨的,本來純淨,一絲毫動搖都沒有的。我們衆生原本是不生不滅的,爲什麽我們現在會看到這麽多的生滅的現象?又生起了這麽多的煩惱,原因在哪裡?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最初不覺】就是這個原因。就是因爲這個最初不覺,你動了一個念頭,我們一般講,這個念頭,你動了心了。外面看到的,你喜歡,你就起了貪念。外面看到的,不喜歡的,你起了一個瞋恚,你動心了。六根接觸六塵,沒有一樣不動心的。你想想,你現在,你眼睛所看到的,有沒有動心?有啊。耳朵所聽到的,有沒有動心?有。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都是因爲不覺了,迷了,所以無明煩惱就生起了。這個中峰國師明確的告訴我們,我們的煩惱從哪裡來的呢?就是從一念不覺而來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衆生跟佛區別在哪裡?一念之間而已。你覺悟了,你就是佛,你迷了,你就是衆生了。

所以,它真的是如如不動。我們呢?六根接觸六塵,心每一天都在動,是不是這樣?我用一個比如了,大家可能容易瞭解。比如說冬天要結束了,對不對?我們看到廣告。這個廣告裡面比如説... 有打折,原本是兩百五十塊,打折剩下六十塊。會不會動心?

不要說你,我都會動心。我馬上手機拿起來:“鄭總,有沒有時間?我們趕快到...看一下。” 會動心的。看到那邊原本是三百五十塊,現在打折discount 六十塊。拼命的買,不買白不買,拼命的買,趕快買,趕快買,打折啊,很便宜的,趕緊買,趕緊買。是不是這個?其實我們所買的東西,家裡很多了,你家裡的衣服可能十幾年下來,你都能夠穿得了,不用買的。但是因爲起了一個念頭,什麽念頭?貪心,一念之間,起了這個貪念,你跑去外面了,拼命的去買。買回來,有時候,又頭痛:這東西要放在哪裡?是不是這個道理?我們人都是這樣的。

我常常這樣。我這次去墨爾本也是這個樣的。因爲那個居士知道我要去,學會安排,帶師父去看雪山,明天。他怕我衣服不夠用,不夠穿。其實我的衣服很多。真的。我很想送出去,太多了。所以,以後你們要送過來,先問我一下,我喜歡哪一樣的。不要亂送,送來,我穿不了。有時候太小,穿不進去;太大,(也)不行,對不對?

對呀。去雪山去看一下,因爲我沒有看過雪。雪梨什麽都沒有,因爲你們都沒有説:師父,我帶你到雪山走一走。對不對?你們也沒有說,我只能主動了,厚臉皮呀。我只能主動了:去雪山一下。對不對?像師父這麽多年來到澳洲,大概將近十幾年,常常聼...很不錯。我很想去,但是有時候不敢開口。今天藉這個因緣,我開口了。就是這個呀。真的。很想去。你看師父在墨爾本,動了這個念頭。

“師父,您不是去雪山嗎?那個店打折,本來是四百多塊,現在一百多塊,師父!”

“真的嗎?”

“真的。”

“好!我們走!”

你看,心就動了。只是廣告而已,還沒別的。你看,你的眼睛所看到的,不被迷惑了嗎?不可能。你耳朵所聽到的,不被起煩惱?不可能。真的,不容易。

一到了那個店的時候,哇,這個便宜,那個便宜。這個打折,那個打折,我自己都看到自己眼花,很難説了。到最後,只買一件,不用太多了,一件就夠了。那一件多少錢知道嗎?那個外套,一百多塊。本來是四百多塊。你看,被動心了。人就是這一個樣的。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真的不容易。在這個環境裡面,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你說你心不動搖,那個是很難的。所以,我真的很佩服冬瓜和尚。真的很佩服,你去看看那個冬瓜和尚的傳裡面,你就明白十年,六根接觸六塵,眼睛所看到,耳朵所聼的,把所有的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罷,善緣也好,惡緣也罷,是非也好,無論是什麽樣的境界當中,把所有的境界轉成什麽?轉成一句阿彌陀佛。真的。天天在外面逛街,從來心不動搖的。

你想一想,我們一逛街了,這個要,那一個要。所以,有時候師父看到一個人,他家裡好大一堆東西,買了一大堆的東西,你看,師父以前也是這樣,喜歡買東西的。你看,網路,那個淘寶,天天的看,浪費時間。現在的東西全部盡量送給別人了。

還有一個人,他早上打電話的時候,“你今天爲什麽精神不好?”他說:師父,我昨天看抖音,抖音賣東西,都便宜的不得了!天天的去逛,天天的去買,買到三更半夜還不睡覺,你不生病才怪。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在這個地方裡面外面的誘惑,其實,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這個是并不可怕的。外面的境界,什麽樣的境界,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當中,這個是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你無法克服你内心的誘惑,那個才是可怕。外面的境界,無論在什麽樣的誘惑,沒辦法,我們並不可怕的。你那個内心的誘惑,你無法克服的。就是變成我們自己的障礙了。

那你想一想,所以在這個地方,有人問了:這個最初一念,是什麽生起的呢?你們大家知道嗎?中峰國師不是告訴我們嗎?我們本來跟阿彌陀佛,跟十方諸佛如來,他的樣子都是一樣,現在爲什麽變成六道凡夫?就是因爲,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只因最初不覺】就是這一念之間。那請問師父:這一念之間不覺是什麽時候生起的?中峰國師直截了當告訴我們:這個就是因爲我們現在生起的,就是當下這一念,而生起的。不用再去問了。也不用去問爲什麽不覺。也不用去問我爲什麽會迷惑。沒必要去問了。當下這一念而生起的。

所以經上裡面告訴我們,明白一個道理,無始無明的煩惱,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事情,都是沒有開始的。沒有開始就是告訴我們:從頭到尾,都是假的,就是像做夢一樣的。

譬如今天我們有誰能夠知道:幾點幾分我們開始做夢了?誰能夠知道?大家去試一下,當你做夢的時候,你能夠瞭解嗎?你能夠知道嗎?我做夢是幾點?我做夢的時候是幾分?如果你知道的話,那你還沒睡著。是不是?你在做夢的時候你能夠知道嗎?沒有人能夠知道的。我今天是幾點幾分,等一下幾點幾分開始做夢的,我幾點開始要醒過來的?誰能夠知道這個道理呢?沒有的,我們六道凡夫是沒辦法的。

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原本本來都是這個樣的,只是因爲我們現在迷了,就變成這個樣子的。所以,如果我們到現在醒不過來,那怎麽辦呢?什麽樣的原因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就是這個道理了。

怎麽辦呢?那我們怎麽辦呢?明白這個道理了。什麽時候才能夠醒過來?我們這一念當中,什麽時候才能夠醒過來?什麽時候能夠覺悟?怎麽辦呢?當下要放下。你這一念放下了,你就是跟阿彌陀佛都是一樣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

****

中峰國師下面又再告訴我們:

【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以升沉。亙古至今而靡間。當知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你看,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一念不覺六道輪迴就出現了,一念不覺,我們開始造業了,那怎麽辦呢?

下個星期...

5544爲我們説明:我們煩惱是從哪裡來的,就是一念不覺而生起的。沒有別的。那怎麽辦呢?那就看自己怎麽樣去體悟,怎麽樣去體會:我的煩惱是從哪裡來的?我的痛苦是怎麽來的?要如何來解脫,離苦得樂?這一念很重要的。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在經上裡面釋迦牟尼佛常常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在靠你念了多少聲的佛號,你能念多少聲佛號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關。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你這一念當中而已。你這一念當中,你真的放下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在你的眼前了。這一念,當下你不放下,你執著看不破,就算你天天念佛,我們也無法達到中峰國師所講的。所以這一念當中很重要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要念佛,要懂得念佛,你要學佛,要懂得學佛。你在這一念當中,你的起心動念是什麽。那個是一個關鍵。聽懂嗎?“聽不懂,師父。”

...希望大家在這個做三時繫念當中,很多人,很多,只是你們不知道而已,在做這個三時繫念當中,當他們看到、聽到這個三時繫念内容的開示,很多人都開悟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很多人覺悟了。所以爲什麽很多那一些眼睛(不)能夠看到的,這些無形的衆生三時繫念做了一半,還沒做完,他們都走了。走了去哪裡?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什麽樣的原因?他知道了。他明白了。我們很多人在做這個三時繫念,有沒有開悟呢?我們在這個地方,其實有。只是因爲他們沒有顯出來而已。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這個三時繫念的内容,説實在,真的,只要你用心去聽,用心去看,用心去讀,你能夠聼出來中峰國師所講内容(都是)他的内心流露出來,你要用你的真心去感,説實在的,沒有這個真心去感,你只是跟這個三時繫念,跟阿彌陀佛,跟中峰國師,只是修點福報而已。但是這個福報沒辦法超越六道。但是,如果你聽懂了,真的,對你的好處是太大了。

所以,三時繫念裡面,我們一定要好好來學習,來聽。當我們做這個三時繫念的時候,真的要用你那個真心去感。感了之後,你會明白了。諸佛如來其實跟我們都是一體的。你就明白了。...

The end.

Wednesday, July 20, 2022

學悟法師20220717《三時繫念》大意(28)





學悟法師20220717《三時繫念》大意(28)

...我們來到這個地方,我們的動力就是要來好好學習,好好來聼祖師、佛陀的教誨,所謂的【發菩提心】【發大誓願】這個是我們學佛的人,在處事待人接物,就是用這個動力來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這樣我們才不會在這個環境裡面,活得煩惱而痛苦。

菩提心能夠幫助一個人覺悟,菩提心能夠幫助一個人解脫,菩提心能夠幫助一個人超越六道,而這個菩提心也能夠幫助我們成佛。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菩提心的體都是建立在【誠】這一個字,虔誠,恭敬。你沒有虔誠的恭敬心,你那個菩提心發不出來。所以,它的體建立在這個地方。

過去印光大師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你有十分,你就有十分的利益。你有兩分,就有兩分的利益。你有六分,就有六分的利益。這一句話不是隨便而說的。這一句話的内容,如果你們用你的心態好好去體悟,你就明白,這一句話的内容有高度的智慧。這個我們一定要清楚。

我們今天來到這個地方沒有別的,就是要發菩提心,用這個動力來念佛,來修行。我相信每個人,人人皆得解脫,人人皆得成就。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的。

今天,也是我們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也是藉這個因緣順便來給大家講一講。

*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説法,留下來這一些的教誨,有八萬四千的法門。我要如何把佛陀的教誨變成我們日常生活的功德,這個是一個關鍵。我們今天幾乎都有聼我們師父上人在講經,有沒有?你們有沒有在聼啊?有嘛,對不對?師父上人講得好,講得很詳細。特別對於我們淨宗的經教裡面的内容講得很詳細。

他老人家雖然講得好,但是如果沒有把他所講的這一些的教誨變成自己的功德,那這個佛法對我們來講,有沒有用啊?沒有用途了。但是,你能夠用心,就算一句佛法,你能夠落實在你的生活裡面,因爲我們這個生活裡面不容易。太多的事情,都在我們的周圍。很多事情,稱心如意的也不多。所以,種種的這些有時候讓我們整個人生活得很痛苦,很憂慮,很煩惱。但是,只要你把這一句佛法應用在你的身上,用對了,一句佛法也能夠幫助我們脫離我們的煩惱,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所以,今天我在這個地方跟大家習講這個三時繫念,(得)最大好處(的)不是你們,是我自己。是真的。説實在的,我們所學的東西,不是要往外,來爲大家而所開示的,所學的東西,都是在自己對照一片的鏡子,一面的鏡子。我有沒有把佛陀的教誨、把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落實在這個生活上?那個才是一個關鍵。

師父叫我們要老實,我們有沒有老實念佛?叫我們要真誠心,我們有沒有去真誠心,以我們的恭敬心來處事待人接物?聽話、真幹,我們有沒有依教奉行?這個才是關鍵。

所以,今天我在這個地方,坐在你的面前,(得)最大收穫利益(的)是我自己本身。雖然我們現在還是凡夫。但是,我們不斷地,在增加,加强:怎麽樣把自己這一生大好時光不空過、不浪費。那個才是一個關鍵。世間無常。

我也藉這個因緣,跟大家講講話。你們年紀也比我大了。其實也不好意思講這一句話,但是,實話就是這一個嘛,事實真相嘛,對不對。

你看,我前幾天,有一個電話,是一對夫妻,他説:師父,我很苦。

我几乎每次收到電話,很少(人)跟我說:師父,我念佛成就了。沒有。奇怪。我出家二十幾年了,沒有一個人跟我講:我念佛成就了。師父,我預知時至了,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我有這個能力。我很少,沒有聽到這樣的話。我幾乎都是聽到:師父,我很想跟您訴苦。

一對夫妻,七十六嵗。我説:怎麽苦呢?生了兩個兒女,一個男的,一個女的。以前小的時候,很多的希望,都是(寄)托在他的身上。現在長大了,爲什麽變成這個樣了呢?所以,他很失望,很痛苦,以後老的時候誰來送終呢?

這個就是胡思亂想了,知道嗎。對不對?胡思亂想,想這麽多幹什麽?你不靠他們,你要靠什麽呢?只能靠錢。靠錢來請保姆,來照顧。當他老的時候,也不會那麽辛苦,幫他洗衣服、打理家裡,種種的。

但是,我講:靠得住嗎?靠不住啊。你説你靠錢,錢靠不住;靠這些保姆、員工、丫鬟,靠得住嗎?靠不住。如果請到一個很凶巴巴的,那不是死路一條了?現在很多。你不相信,你去那個老人院,養老院那種,你去看一看,多少人在欺負、虐待這些老人。好多。所以,靠不住的。

師父,(那些)靠不住,靠什麽呢?靠德。你要靠德。對我們念佛的人,這個德是什麽?心清淨。心清淨了,身體一定健康的,而且,將來能夠預知時至,這個預知時至的境界是什麽?我想要留,你要留多長時間,隨心所欲,我想要離開,也是隨心所欲。今天要走,今天就離開了。明天想走,明天就離開。一切都是隨著自己,(自己)能夠做得了主。像海賢老和尚,想留就留,想走就走。別人,人,靠-不-住的。

靠你的德,靠你那個清淨心。

這樣才能夠靠得住。

要不然,世間的一切萬法都是有生有滅的,它不是永恆的,它都是無常的。隨時都會變化的。如果,以這個靠法,那我們一生會活得很辛苦了。只能修德、培養自己的清淨心、培養自己的功德,將來成就了,能夠改變你自己的命運了。真的。(外面)靠不住,你不要以爲:我今天輕鬆的念佛,以後靠這些助念團來念佛,臨終的時候,靠他們來念佛。靠得住嗎?靠不住。真的。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好好的去思考。真的。所以,我勸導他:你要好好修行,好好念佛,把你的心放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要胡思亂想。兒女,一切隨緣,因爲每一個人到這個世間都有自己的業力,都有自己的因緣。就算以後,他沒有來送終,你自己能夠做得了主,你還靠(別)人嗎?沒必要的。

現在這個時代已經變化了,不像以前了。像我小的時候,我還有一個念頭:我長大以後我照顧好爸爸媽媽,因爲他們很辛苦。現在我不知道(社會還)有沒有這種的觀念。時代都在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將來要變成什麽樣的,我們也無法能夠計算出來。只能活在當下,好好念佛,好好修德,好好修養,把自己的功德修好,身心健康比什麽更重要。這個不是這樣的嗎?這個道理不是這個樣的嗎?要不然的話,胡思亂想:我老了怎麽辦?我老了怎麽辦?

所以,我常常告訴我們的幹部:我們道場不是在這個地方嗎?對不對?隔壁不是有公寓嗎?趕快把它買起來。不用開車,一下來就是佛堂了。肚子餓了,可以吃飯。也不用煮。也不用買菜。這不就是彌陀村了嘛。這麽好的環境,你還不選擇,還在考慮什麽呢?是不是?如果今天有人說:師父,我買一棟給您,在隔壁!好呀。真買下來,真住下來,也好啊。對不對?

環境很重要,真的環境很重要。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麽成就很快?環境的造成。我們今天在這個環境爲什麽容易造業,也是環境的影響,沒辦法。爲什麽我們退心,退的多,進得少?也是這個環境的影響。所以,環境很重要的。一個環境能夠造就、成就一個人,一個環境也能夠讓一個人造了五逆十惡。

所以,我在前兩天,三時繫念當中的時候,跟大家講過: 外面的誘惑并不可怕,可怕的:内心的誘惑,無法克服的話,那就慘了。你怎麽念佛,無法解脫。你怎麽修行,無法成就。因為你内心沒有把它處理好。那個内心很重要的。

所以,佛法,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這個教學最高、第一個就是叫我們什麽?你能不能離欲呀!欲,就是欲望,欲望所指的就是財、色、名、食、睡。你的名聞利養、自私自利,你能夠克服了這一個,斷除了、克服了,你就是釋迦牟尼佛第一弟子了。你就是阿彌陀佛第一個弟子。

因爲佛法裡面最高的、第一的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爲什麽講經不中斷?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成佛其實很容易的。這個是我們師父上人講的。也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成佛很簡單。一念之間而已。你能夠把這個【欲】放下了,看破了,你就成佛了。今天我們爲什麽不能成佛,不能解脫?因爲我們都執著在這個當中,繞著這個地方,每一天被這些一直影響我們的修爲,我們的修行,所以變成這個樣子的。

所以,我常常講:你能夠看得破,那個是大智慧,你能夠放得下,那個才是大福報,我們現在兩個都沒辦法做得到。那沒辦法。那怎麽辦呢?慢慢來。對不對?

念阿彌陀佛,慢慢念。阿彌陀佛也慢慢來,你要等到二十年後,再來念佛往生西方,阿彌陀佛也等,沒關係,你既然二十年,那我就二十年等。看你怎麽念。就是這個樣的。

所以,佛法裡面沒有別的,你能不能看得破,放得下,就是這一個而已。

所以,人在欲望之中,説實在的,很容易迷失,迷失所講的容易造業。所以,在這個欲望當中,你怎麽樣去克服,不起貪念,不起貪戀,不起貪心,不起執著,不起分別,不起妄念呢?說明你把佛陀的教誨,我們師父上人的教誨統統已經進去了,就算我們沒辦法達到究竟的解脫,究竟的圓滿,但是起碼,我們已經在進行了,在進行要如何來克服。那個就是對的了。我們學佛要這樣修,念佛要這樣念,才不會把這個大好時光浪費了,那就很可惜。2113

*




上個星期,在三時繫念當中,已經把前面的那一個偈頌【諸苦盡從貪欲起, 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已經簡單的解釋了。我們看下面中峰國師的開示,請合掌【教中道。生而無生。法性湛然。無生而生。業果儼然。所謂生者。即眾生生滅之跡也。謂無生者。即諸佛寂滅之本也。法性湛然者。靈明湛寂。玄妙真常。個個不無,人人本具,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

【教中道】就是說:在佛陀的教誨之中,佛陀在這個地方是指我們的世尊,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他是什麽身份呢?他是什麽地位呢?在這個地方做一個簡單來介紹。也順便在網路上來給大家一個介紹。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説法,講了幾年?多少餘會呢?三百餘會。法門講了多少呢?八萬四千法門。釋迦牟尼佛一生講了這麽多的經典,從來一生都不間斷的。所以,我們稱為釋迦牟尼佛是一個教育家,以教育爲主。一生就是以教育爲主。沒有別的。像孔老夫子一樣,一生以教育爲主。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的。以現在的話來講,釋迦牟尼佛是什麽身份?是什麽地位?多元文化的教育義務工作者。這個就是他的地位,他的身份。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所教的,所謂的有教無類。他的教育超越族群,他的教育超過國土,他的教育超過宗教,所謂的有教無類。只要我們肯發心來學習,想要解脫,想要瞭解這個事實的真相,想要超越六道輪迴。今天我們想要來這一個地方念阿彌陀佛將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我們肯發心,用你的動力來學習,釋迦牟尼佛不會拒絕我們的,只要你肯像阿彌陀佛一樣,你想要發願,你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論這個衆生造了五逆十惡,阿彌陀佛也不會把我們放在千里之外。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身份和地位。

所以,不能把釋迦牟尼佛當作神明、偶像來看待。很多現在學佛的人,對於佛法,對於佛陀的教誨,很嚴重的誤會,(這個誤會)是越來越嚴重了。我們作爲學佛的人應當要明白,告訴大家,告訴大衆:佛教不是迷信的,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也不是神教。佛教是一個教育,教導一切衆生如何離苦得樂,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個就是我們佛教的精神,這個就是我們佛教的動力,我們一定要告訴大家,告訴一切衆生佛教不是迷信。好不好?

怎麽告訴大家呢?做一個好樣子給人家看。這個就是最好的榜樣,最好的功德。你不用講,用你的身來教導一切衆生,佛法都是教育的。讓一切衆生從我們的身上能夠得到所有的功德,從我們的身上能夠學到:讓這個人生活得有價值,不要讓一切衆生,因爲我們的言語,因爲我們的念頭,因爲我們的行爲,因爲我們的造作,回過頭來毀謗佛法,讓衆生造業,那這個是不好的。用這種方法,讓大家去明白,這個我們一定要做的。

所以,今天你們來念佛,回去也是一樣,該講的,我們講,不該講的,一句話也不説。我們要這樣做的。我們今天來這個地方念佛,該看的,我們該去看,不該看的,眼睛閉起來。什麽事情都沒有。

人家看到你這樣有修養,有品德,你不用説,你也不用勸,你也不用去逼他,我相信他也會跟你念佛,跟你來學佛。這個我們要跟大家簡單講這個道理。這個是給大家來介紹佛陀:釋迦牟尼佛,他的身份。

*




佛陀的教誨之中,在經教之中,他老人家常常有這樣的開示【教中道】:有這樣的開示。

【生而無生。法性湛然。】在這一段,我們剛才念過了,中峰國師内容的開示。接下來下面,所開示的可能會有一點深。但是沒關係,只要用你那個真誠心、恭敬的心,在這個修學當中,用你那個善用的心去學習,去體悟,縱然,我們聽不懂,看不懂,你會有一點的開悟,你會有一點的印象,你會有一點的覺悟,只要你用你那個心,什麽心呢?真誠的心去學,去誦,去念,我相信在這個學習當中,我們會得到利益的。

第一個得到的加持是什麽?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我們要用這個方法來學習。説實在的,當師父念這個三時繫念的開示,我也不懂,内容所講的就是講到悟性了,講到我們的法性,講到我們的自性,講到我們的真心,講到我們的本性。你今天是凡夫的身份,你能夠體會得到嗎?體會不到。你能夠悟入中峰國師所講的内容的境界嗎?沒辦法。那要怎麽樣去感呢?

佛法裡面所講:誠則靈。用你的虔誠心去感,佛菩薩才會有應,因爲這個裡面中峰所講的内容,都是講到我們一切六道衆生的根本煩惱。内容就是講這個地方的。所講的内容,都是講我們衆生的根本煩惱。我們一定要慢慢來學。就算我們聽不懂,好好聽,把你們的眼睛放在這個地方。眼睛看著我,不要東張西望。看著我。把你的耳朵放在這個地方,把你的心放在我這個地方,沒事了。

如果把你的身放在這個地方,眼睛放在這個地方,心胡思亂想,都念(學)不到什麽東西了。萬緣放下。所以,進到這個佛堂,我常常進到這個佛堂的時候,門一進來,萬緣放下,好好念佛,當然會得力了。這個就是真誠心。所以,沒關係,我們慢慢去體會,慢慢去體悟。

【生】這一個字,在佛法裡面是講什麽呢?我們常常聽到【生而無生】,生,在佛法裡面是爲我們説明什麽呢?中峰國師爲我們説明:【生】這一個字,是指萬法的現象,一切萬法的現象,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一些森羅萬象,比方説,這個杯啊,花呀,桌子呀,包括你們自己呀,所有一切,你能夠看得到的,你能夠聽得到的,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它都是有生有滅的。縱然一切萬法,一切萬相,有生有滅,都是無常的,它不是永恆的。它就是一刹那都是不斷的在變化的。但是,它的體是無生的,它的體是無生無滅的,是不生不滅的,是永恆不變的。3348

請問法師,這個體是什麽呢?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的。你説,這個花,它有生滅的,你說,你也是呀。你有生到這個世間,總有一天你會離開這個世間,都是一樣。無論今天長得有多漂亮,總有一天,你也變成老太婆,是不是?縱然我們今天長得很帥,像我這麽帥...。讚歎一點嘛,要不然沒人讚歎,雪梨沒有聽過一個人來讚歎:師父長得很莊嚴。沒有。自己讚歎就好了。對不對?

都是有生有滅的,它不是永恆,都是一刹那之間,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無常。以前沒有這個Covid-19,現在有這個Covid-19。這個Covid-19也是有生有滅的,將來會變成怎麽樣?我們也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是不一樣的,它真的是永恆,不生不滅的。

那這個體是什麽呢?我用一個比喻:用這個毛巾來比喻,舉這個例子。這個毛巾它有生有滅的,因爲人的需要,所以,把它製造出來。我問你:你洗澡的時候,需要毛巾嗎?需不需要?需要。我們洗臉的時候,需不需要毛巾?需要。就因爲人的需要,因爲這個生意的關係,所以,各行各業想盡辦法把這個毛巾製造出來。這個叫做【生】。但是,雖然這個毛巾已經生出來,已經出現在這個人間了;我們這個花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了,但是,將來這條毛巾,它會怎麽樣?會消失,會散失了,會不見了,會壞掉,這個叫做什麽?這個叫做【滅】。

我們人也是一樣的。無論你怎麽樣的保養,無論你怎麽樣的對這個身體執著,它都是這樣的(有生有滅的)。這個就是事實的真相。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你還會執著嗎?你還會分別嗎?你還會對這個身體執著妄想嗎?不會。

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體,是什麽?在佛法裡面,這個體叫做【無生】。而這個無生的體到底是怎麽回事呢?這個體是什麽?這個體,在佛法裡面叫做【無生】,而這個無生的體,到底是怎麽回事?誰能夠瞭解呢?

講到這個地方,我相信每個人都搖搖頭:師父,我真的不知道中峰國師在講什麽,我聼不懂。也不怪你們,因爲你們是凡夫。今天如果你明心見性了,大徹大悟了,你就明白他是講什麽。

你看那個五祖忍和尚跟慧能大師,兩個人在對話的時候,不是用一般的語言在對話,用什麽來對話?用他的自性與自性在對話的。我們聽得懂嗎?聽不懂。你看,六祖慧能大師聽了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我們呢?沒辦法。爲什麽沒辦法?凡夫啊。爲什麽凡夫?因爲有障礙。

所以,實在講,我們無法去表述。這一句話我們無法去表述。剛才我已經說了:很深,但是我們用我們的心去聼。我們也無法去體會中峰國師所講的這句話,除非你已經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你就能夠融入中峰國師所講的内容,不然的話,你是無法去體會的。真的。

我今天問大家。大家都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在經上告訴我們:功德不可思議的,無法用言語來爲我們描述,來表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那我問大家:它的功德在哪裡?你能夠理解嗎?你能夠體會嗎?這句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多大?你只能知道,好像紙上談兵,對不對?你只能知道,從經上告訴我們,從聼經裡面告訴我們: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的,無法用語言來爲我們説明。所以,在釋迦牟尼佛講一部經的時候,講彌陀經,爲了這一部經告訴我們,所以取了一個經題《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那我問大家,你能夠領會多少?你能夠表述多少?你能夠描述多少?你能夠體會多少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多大?不要説你們,連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舍利弗,釋迦牟尼佛問他的時候,他也無法為釋迦牟尼佛解答這個問題。你想一想,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所以,釋迦牟尼佛不得已才講了一句話。講了什麽話呢?這個就是看到釋迦牟尼佛的苦口婆心了。釋迦牟尼佛怎麽説?【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我們九法界的衆生怎麽能夠體會得到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呢?你能夠體會得到嗎?就算你把這部《無量壽經》讀熟了,你也無法能夠體會得到。那怎麽辦呢?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問阿彌陀佛本身,問他“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多大?” 阿彌陀佛就告訴你了。因爲這一句名號是他創造的,他修來的,他最清楚的。

所以,你想要瞭解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好好念佛,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問他老人家。我相信,他會告訴你的,明確的、一個一個的、詳細的來告訴我們。

所以,講到這個體,中峰國師才用很多的這些比喻來爲我們説明。所以,你看中峰國師他内容的開示,幾乎都是用很多這些比喻,來為我們説明這句名號、這個功德、這個西方極樂世界無盡的莊嚴、我們的自性、我們的法性。來爲我們説明這個道理。

像我剛才講的,這個毛巾一樣。這條毛巾現在已經生出來了,變成這個樣了,它已經有了,變成一條了。但是,這個毛巾的體是什麽呢?簡單來講,我們大家都知道,一條毛巾是怎麽樣製成的?是怎麽樣組成的? 就是需要很多很多的綫來組成這一條毛巾的。但是,我們再來想,如果你把這一條毛巾,它的綫一條一條的把它抽開,它還是毛巾嗎?它不是毛巾了。它是什麽呢?是綫。你明白這個道理嗎?這個世間哪一個是你的?沒有是你的。

但是,你再從這個地方你去思考一下,從這個毛巾的綫,這個綫是需要很多的纖維來組成的,很多纖維,但是如果你再把這個纖維分析下去,你可以想象,你能夠做得到嗎?你的手能夠做得到嗎?你的眼睛能夠看得到嗎?不可能的。但是現在科學家,他有這個手段,他有這個能力,他能夠做得到。而且,把這些分析到最後,比如説,量子,電子,核子,粒子,而至最小的夸克,他有這個能力,科學家有這個能力,他能夠用這個手段,用這個科技的發達來把它變成這個樣的。他有這個能力。

最近這幾年下來,很多這些科學家,天文學界裡面,有一時,有一句話的流行,他是怎樣說法的呢?他們說,這個宇宙是從哪裡來的?是怎麽產生的?科學家是怎麽來爲我們分析的呢?他説:一個大爆炸,而來變成,產生這一個宇宙,這個虛空來的。那請問師父,什麽東西大爆炸而產生這個宇宙的呢?科學家只能告訴我們: 是從一個很小的點,而這個小的點,小到什麽程度呢?小到我們的肉眼無法能夠看得到,而顯出來的這一個宇宙。

就像我們佛法裡面常講的:一粒微塵那樣小,這個點,忽然間爆炸了,就變成了現在的宇宙,就變成現在的虛空,而且科學家告訴我們:這一個小的點到現在還是在膨脹。你想一想,你從這個角度,一個比喻來看,你就明白釋迦牟尼佛太了不起了!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已經發明(發現)了這個宇宙,整個宇宙的來歷、由來是怎麽來的?在經上裡面講的非常的清楚。連科學家所發明(發現)的,無法徹底講得清楚,釋迦牟尼佛太了不起了!

三千年前,那個時候,印度沒有科技發達,現在科學家靠的就是科技發達,不然的話,他怎麽能夠到月亮呢?怎麽去到別的星系呢?怎麽能夠看到別的星球呢?靠的是什麽?靠的就是科技嘛。釋迦牟尼佛沒有。靠什麽?靠他的禪定。所以,太了不起了!

所以,從這個地方如果用這一些科學家所講的這一些的道理,可能我們還能夠理解一點點,一點點喔,我們理解:這個宇宙是怎麽來的,原來科學家是這樣講的,爲我們分析,原來這個虛空是怎麽由來的,我們明白了,但是我們所瞭解的是一點點而已。我們一定要知道,還不是徹底的瞭解,它的真相。

那你想一想,如果在這個地方,這個小的點,再把它分析下去,這麽小,就是剛才講的,這個綫,這個綫(是)從很多的纖維組成的。那我們來想一想,你再分析下去,什麽的結果呢?分析到最後什麽都沒有了。你怎麽能夠瞭解呢。

所以,佛法告訴我們,用什麽呢?用【無】這一個字,來我們説明整個宇宙、整個虛空、整個事實萬法真相,爲我們説明這一個道理。什麽道理呢?4920

你想一想,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今天看到這樣的事情,像我們剛才用這個毛巾來比喻,它真的是毛巾嗎?你把它,綫一條一條的抽開,它還是毛巾嗎?它不是毛巾,它是綫。所以,這一切萬法當中,有生有滅的萬法現象,都是從哪裡來的呢?你今天所看到的,不要説整個虛空,這個花,從哪裡來的?這個拜墊,這個桌子,這個人,包括我們的身體,是怎麽來的呢?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是從【無中生有】,是從【無】而來的。我們不是常常講嗎?很多人在外面招惹是非、爲了破壞人家的家庭,破壞這個國家,破壞這個人,來傷害,常常造謠這個是非,怎麽講呢?【無中生有】。

你看,我們的煩惱,我們的恐懼,我們的害怕,我們的憂慮,真的有嗎?本來是沒有的。你看今天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有嗎? 沒有啊。都是從【無中生有】出來的。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很多人對於一切萬法的現象,因爲不瞭解事實的真相,產生了嚴重的執著了,苦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六道輪迴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三惡道就是從這個地方而來的。因爲我們衆生很多, 對於這個嚴重的執著而產生的,在這個相中開始迷了。看到喜歡的,我就喜歡,看到不喜歡的,我起了厭惡,起了分別,起了執著,哪來沒有煩惱的道理呢?

所以,他不瞭解這個事實的真相。如果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就是生而無生,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不會再產生嚴重的執著,不會生起内心的妄想,分別,執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們是不會的。而且你能夠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你能夠融入了諸佛的境界了,你能夠融入了中峰大師在這個三時繫念内容的開示。你能夠融入了。

很深,所以講到什麽呢?講到我們的空性。所以,中峰國師把這個根統統講出來了,把煩惱的根源一切衆生六道輪迴的痛苦,把這個道理統統講出來了。你能夠融入了。佛講什麽,你就聼明白了。中峰國師講什麽,你聼明白了。學悟法師講什麽,你也能夠瞭解了。不然都話,聼不明白,聼不清楚。那怎麽辦呢?

師父,明明有啊,爲什麽說沒有?明明沒有,爲什麽(說)有呢?講來講去都是這個,繞來繞去就是這一個。怎麽辦呢?老實念佛。不要想太多。

但是,無,這一個字,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它應該不是什麽都沒有。無,我們應該要明白。中峰國師所講的,它不是什麽都沒有。如果什麽都沒有,今天我們怎麽能夠看得到這麽多的現象呢?不可能的。

只是因爲我們表述的時候,很難去表述,才用一個準確的字給我們定位,什麽字呢?佛,才不得已,中峰國師才不得已用這個【無】、用這個【空】這個字,來表述整個宇宙事實的真相。不得已的。

但是,多少人能夠理解呢?很少(人)能理解。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而且説了這個我們後面又加強來解釋【空】這一個字,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不是什麽都沒有。所以,我們只能用心,去體會,去覺悟。用我們的真誠心去感,用我們的恭敬的心去感,你才能夠獲得諸佛菩薩的加持,因爲這一個字無法用言語來為我們準確的描述,【無】、【空】這個字,但是雖然我們看不到、摸不着、也無法用言語來去表述,可是它每一刻,每一時,每一處,它都是存在的。

不僅僅說,剛才這一條毛巾的產生,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乃至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整個天地,整個大地,都是從這個本體,而所現出來的。所以,體,這一個字在佛法裡面稱爲什麽呢?乃至我們這個身體,一切萬象,包括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大地,種種的,所居住的環境、人事、物質,種種的,所顯出來的,都是從這個本體而顯現出來的。那這個體,是什麽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這個體就是我們的法性,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中峰國師下面告訴我們【法性湛然】。湛然是什麽?湛然講的就是我們的清淨心,這個心的清淨,就好像水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沒有一絲毫的波浪,也沒有一絲毫的污點,如同一面鏡子。我們一定要知道,法性永遠是湛然的,法性永遠是不生不滅的,不來不去,不垢不淨,非無非有,統統都是清淨的。而且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這個法性真的是不可思議的。這個是在我們衆生的分上,説明就是真如的本性,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叫做【法性湛然】。法性能夠遍一切萬物,而這個一切萬物,都是從我們這個法性而顯出來的。你想一想,今天你的煩惱是從哪裡(來的)?煩惱就是假的。今天你的痛苦,痛苦都是假的,都是我們的幻想,都是我們自己的虛妄的,自己不知道。

所以,下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什麽呢?【無生而生。業果儼然。】你看,中峰國師講的非常好。前面爲我們説明這個真相,讓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法性是湛然的。但是現在衆生已經迷了,衆生迷了,結果變成什麽呢?中峰告訴我們:本來這個本體是真相的,是不生不滅的可是現在產生了,這個現象,而我們衆生又開始執著這些的現象,於是就怎麽樣呢?中峰國師就告訴我們【業果儼然】。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不是在三時繫念常常看到嗎?業果儼然。業果儼然,中峰國師,所説的是什麽呢?我們開始對這個萬法起了誘惑,起了執著,起了貪念,起了貪心。5949

我們起了這個貪心,衆生一定會造業,造了業一定會受報。所以,【業果儼然】,就是爲我們説明一個道理:就是因果分明。就是說:因果不空。無論在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因果,我們每個人無法離開的。這個地方我們講的就是因果不空。業果儼然,你起了迷惑,你起了誘惑,你起了貪念,當我們看到你喜歡的,你起了貪心;當我們看到你不喜歡的,你起了瞋恚心,你起了厭惡、討厭,我們衆生就是常常把這些萬象當作真的,哪來不苦的道理呢?所以,把這些萬相當作真的,六道輪迴就出來,把你的迷惑顛倒,當作真的,三惡道就顯出來了。西方極樂世界怎麽能夠顯出來呢?西方極樂世界,是你的清淨心而所顯出來的。你心不清淨,永遠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心不清淨,永遠你不會見到阿彌陀佛的。所以,關鍵在這個地方。

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幻象,一切都是虛妄的。就如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告訴我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就是這個道理的。有生有滅,都是幻象的。它不是真實。

所以,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告訴我們:真實的本體,它真的是我們的法性。所以,古人常常用什麽來比喻呢?就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黃金是體,是真的。今天我們很多在外面看到這些賣黃金店的這些,你看到很多這些相,項鏈啊,種種的這些,一大堆的這些森羅萬象,所製造出來雖然不同的現象,但是它的體是什麽?它的體是金啊。只是這一些東西只是暫時的。當你不喜歡的時候,我可以把它化掉。當你不喜歡的時候,我可以把它融化、重建、重做,但是,無論怎麽樣去融化,無論怎麽樣去把變成你喜歡的,它的體都是金。用這個比喻來說,我們可能容易理解。

再用一個比喻。我們再做一個比喻。我們每一個人晚上有沒有做過夢?沒有做過夢的請舉手。夢是假,還是真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當然假的了。在這個夢裡面,有時候我們看到所有的人事、環境、境緣、物質,所看到的,所做夢的,它都是假的,是不是?是真的。10358

你看師父小的時候,我還印象很深。我晚上睡覺的時候,三更半夜,笑的很大聲,我爸爸就把我叫醒過來。我爲什麽會笑,知道嗎?我做夢的時候,我回到家,看到房間有一堆的金子,一條一條的金子,我看到我好喜歡,一邊看,一邊的笑。“我發財了,我發財了!我這麽多金,我要把它賣掉,我要變成什麽...” 胡思亂想了。我建房子,我要娶老婆,我要怎麽樣啦,反正胡思亂想啦,我要做皇帝啦。一大堆的金在你的眼前,你想一想,開不開心?很開心。但是被他一(叫)醒過來,什麽都沒有了!你説苦不苦啊?很苦啊!我怪我父親:“你幹嘛把我叫醒過來?”一覺醒過來,什麽都沒有了!你看... 所以,人,有時候好可憐。真的很可憐。以前我有這樣的,一醒過來,明明在你的眼前,這麽多的金!一醒過來,什麽都沒有了!一個都沒有。

真的,人生如一夢。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真的像夢一樣的,來的空空,去也空空,你還要執著嗎?你還要跟人家計較嗎?對不對?所以,趕快,家裡戶口很多錢,都是假的,全是假的,趕緊拿出來,該幫助的,去幫助那一些貧窮的人,需要的(人),不要一直放在你的戶口裡面。該留的,留,有多餘的,趕快去供養!因爲供養到最後還是你的。你留在那邊,總有一天,無常來了,什麽都帶不走,還是你的嗎?不是你的。

所以,去過蓮池大師曾經講了一個故事,他說:過去有一個修行人,這個修行人晚上做夢的時候,做夢什麽呢?一隻老虎,一直追他,要吃他。結果呢?下個星期再跟大家來分享。因爲時間到了。...



...因爲明天禮拜一, 師父會到外面, 另外一個地方。...以後有空我們就禮拜六、禮拜天來跟大家一起共修,因爲這個地方不錯。這個禮堂很好。難得這兩天,我們一起共修,一起來念佛,一起來學習。希望在學習當中,我們能夠得到,也能夠體會諸佛如來,阿彌陀佛還有中峰國師的苦口婆心,讓我們明白,讓我們瞭解這個宇宙事實的真相。...The end.

Friday, July 15, 2022

學悟法師20220708《三時繫念》大意(25)



今天接下來,我們要辦的就是,護世息災孝親報恩中峰三時繫念的法事。祈求我們的慈父,就是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以及護法龍天能夠來臨,來加持我們這個法事。用我們的真誠心、恭敬的心,也祈求中峰國師也能夠來加持。所以,我們一般在這個法會上,在我們的中間,就是在這個前面,都有立他老人家的神位。祈求他老人家也來加持這一場的法事。

        因爲這個三時繫念,是他老人家寫出來的,都是用他的真誠心,恭敬的心,把這個三時繫念的内容,無盡的精彩,無盡的美好,把我們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統統講出來了。所以,我們祈求在這個法事當中,祈求彌陀也能夠加持,希望我們過往的父母,我們的家親眷屬,我們無量劫的累劫冤親債主,也能夠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淨土。

        就是我們今天舉辦這個法事,它的目的。所以,希望大家把萬緣放下。把今天的法事能夠歡歡喜喜的、法喜的,把它做圓滿。因爲這個法事,確實真的是冥陽兩利。

        藉這個因緣,我也順便給大家來習講,繼續來學習:三時繫念的内容的大意。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昨天已經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講到這個【貪欲】,這兩個字。

        首先,先給大家,先來講一句:我們釋迦牟尼佛,他在世的時候,他每一天,而且常常也爲我們講了四句話。只是我們衆生的悟性,有沒有去體會他老人家苦口婆心的勸導?那就看我們自己了。在講經當中,我也是常常不斷的提醒大家: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爲什麽苦口婆心都在勸導我們,他告訴我們一定要快快覺悟。你要趕快覺悟。而且,這個生命真的是無常的。我們所居住的這個環境,很多事情由不了我們做主。就是很脆弱。你,有沒有覺悟呢?

很多人在這個世上,想要隨著自己的心意,能嗎?沒辦法。你不想老,避免不了。你不想死,也避免不了。所以,明白這個事實真相,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你要趕快覺悟啊。不要説,我們這個人也有苦,不要說我們,這個世間的人。你看,釋迦牟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爲什麽要我們趕緊覺悟。因爲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無論人事、物質、生活的環境,它每一刹那,每一分,每一秒,它都在變化的。你有沒有覺悟啊?

這個是一個關鍵,今天釋迦牟尼佛如果出現只是爲我們講:你要修福報,將來,來世你能夠在這個天上,我們能夠享盡我們的福報,釋迦牟尼佛沒必要出現在這個世間了。因爲其他的宗教,它能夠做得到。今天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就是一樁事情:我們要如何超越(六道輪迴)?他才出現的。不然的話,他不會出現的。包括將來彌勒菩薩也是一樣。

我們這個大時代,會出現一千尊的佛菩薩。在這個時代也是一樣的,沒有別的,將來,彌勒菩薩也是一樣的、這個樣的告訴我們。只有一個方法:超越。只有超越你才能夠得究竟樂,離究竟苦。

所以,佛告訴我們在經上:不但我們人道也是不斷的離不了我們這樣的苦,連三界裡面,也無安啊: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釋迦牟尼佛講得很清楚的。但是我們有沒有去覺悟?只要你一天還在六道,你就沒辦法離苦得樂的。這個是事實的真相。

我們有沒有去體悟這個道理?你不要以爲:生在天界,都是永恆快樂的,沒有!真的是沒有。他也有苦。雖然他的福報就算比我們大一點,壽命比我們長一點。生活的環境、居住的條件比我們好一點,但是,他還是沒有得到究竟樂。他還是有苦。我們有沒有去覺悟?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的。

你看,那個魔王,波旬常常來干擾釋迦牟尼佛的,來誘惑,這個魔不能把它當作:青面獠牙的那種,魔鬼一樣,不是!魔,是一種誘惑,意思就是誘惑。波旬統治下的是在哪一(層)天?他化自在天。在那邊的生活,一天,一千六百年,長不長?享受無盡的,沒辦法用語言來爲我們説明,讓你身心都是在這個六道裡面,讓你這個不要超越、離開他的範圍、他的統治下。

所以,想盡辦法讓你在這個生活裡面,在這個財色名食睡裡面,想盡辦法來讓你(被)誘惑,讓你跑不了它的那個手掌。讓你永遠在它的統治下,不讓你超生,不能讓你超越。永遠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無量劫以來都是這個樣子的。我們有沒有覺悟?沒有。

        就是喜歡在這個裡面打滾。打滾了多少年?無量劫。你想一想:一天在那個享受,我們一千六百年,我們在那邊的壽命有多長?一萬六千年。那個壽命很長的。但是,你無論怎麽樣的享受,到最後,你還是避免不了生死的痛苦。當你接受的時候,當你發現的時候,無常來臨,那個苦,苦不堪言的

        所以,今天我真的很感謝你們,感謝你們什麽呢?給我這個的機會,跟大家在這個地方學習。所以,等一下如果師父有講錯的地方,用你那個慈悲的眼神來看師父,好不好?“師父在講什麽?聽不懂的。” 我有時候坐在這個地方,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明天能不能講得好?大家能不能聽得清楚?所以,有時候祈求阿彌陀佛的加持。就算我們的修養不是很好,起碼我們已經盡心了,起碼在學習當中,我已經得到這種的利益了。//

        説實在的,真的,講經的人最大的利益是什麽呢?那個心,所學習的,不是變成我們的知識了,不是。把這些學習的東西,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了。怎麽講呢?當你聼經的時候,當你在看這些資料的時候,突然間想一想:我的毛病是不是這一個?我這個毛病是不是需要我來改過?我這個毛病是不是需要來改善?你有這樣的反省,你有這樣的檢討,這些檢討就是你的功德了

        所以,等一下有講錯的地方,你們可以批評,但是不能亂説話。要不然,等一下,下不了臺。講經的人真的很不容易,説實在的。天天在那邊寫稿子、看資料。所以我很體會到我們師父上人,講經的法喜在哪裡?我自己就體會得到。在哪裡呢?沒辦法跟你們說。那個法喜在哪裡?你不知道。

        所以,爲什麽要天天講經,老和尚?受益很大。所以,等一下用你們那個眼神,看著我,你們是我的老師,有什麽不好,多多批評。因爲我相信你們學這個淨土比我多。

所以,我常常在做這個法會當中,在講經當中,我常常講:其實,我們跟阿彌陀佛,那個緣是無比的殊勝,你沒有發現嗎?你沒有發覺啊?如果你不相信,你想一想,你今天能夠到這個地方肯念佛,你肯發願,你肯相信,相信真的有阿彌陀佛,相信真的有西方極樂世界,你那個緣跟阿彌陀佛結得太深廣了。你自己沒有發覺嗎?

        只是很可惜,我們很可惜在哪裡?我們在這個念佛當中有時候常常不專心,那個心沒辦法專。你在念佛的時候,有沒有胡思亂想?有啊。不要説你們師父有時候坐著念佛的時候,突然間那個念頭出來了。我們有這種的毛病,很可惜,當我們在念佛的時候,爲什麽常常這句名號不能受用呢?不能得到利益呢?

        再加上,我們現在這個外面的誘惑,再加上我們的這個習氣的煩惱,常常來干擾。當我們在念佛的時候,無法專心,無法得受用,無法得利益。什麽樣的原因?有時候甚至於,不知道要如何去懺悔。很多同修們,這個境界當中很多人擔心,擔心什麽:師父,這一生如果沒辦法得生淨土,那我真的把這一生的大好時光、這麽好的、珍惜的因緣,真的把它錯過了。很多同修都有這樣的擔心。我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心態。

        像我常常每次在我的道場,在我自己的道場,有一些同修到我的道場來聊天講話的時候,常常會提到這個問題:師父,我念佛不能專心,是否我念佛不能得力?如果這樣下去的話,再加上如果臨終的時候,在臨終的障礙,種種的障礙,那我這一生如果沒有這個機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怎麽辦?就把這個機會錯過了。所以,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祖師大德的教誨,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首先必須要具備這三個條件:信,願,行。

       現在,最關鍵的,最缺乏的,在我們的身上是什麽?信心不足。這個是最缺乏的。爲什麽信心不足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善根不足。第二個:對經教沒有透徹的去瞭解,產生(變成)現在這樣的障礙。大家有沒有去發覺呢?所以,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好好去體會:我們的信心在哪個地方不足?我們的善根在哪個地方不足?我是不是對阿彌陀佛,對經教,種種的,我有沒有具足?這個,只有自己去體悟,我們別人無法體會得到。這個就看大家了。

        所以,只有一個方法,多聽經。多誦經。多念佛。只要有空的時間,話少講,只要有空的時間,是非少聼。只要有時間的時候,事少看。可能會幫助我們你能夠這樣的堅持,你那一個信心,慢慢的就補足了。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要如何能夠得到當我們讀經的時候,當我們念佛的時候,當我們開始聼經的時候如何能夠得到利益呢?我們一定要學習印光大師的教誨。印光大師的教誨是什麽呢?大家能不能跟我分享?你能不能得到利益,在這一句名號當中,你能不能在聼經當中得到利益,你能不能在讀經得到利益?我們要用什麽心態?印光大師說的非常得清楚了。那怎麽講呢?印光大師怎麽說?

        你連這個都不知道了,那念佛怎麽念?你能夠把這個原則,抓住了。就算你念一句阿彌陀佛,你也能夠得力,不要說一萬聲。【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用你的誠敬心去聼,用你的誠敬的心去念佛,用你誠敬的心去誦經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事實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得到。怪誰呢

        看你那個心的誠敬有多少,你就得到幾分。所以從今天開始,從這個地方去落實。無論在什麽樣的生活,在一切時、一切處,在什麽樣的境界當中,用這種的心態來學習佛法,把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融合而一,跟我們的生活都是一樣的,沒有區別。把你的心跟阿彌陀佛的一樣,把你的願跟阿彌陀佛的一樣。我相信每一個人,沒有不往生的道理。

        説明這一生我們沒有把它錯過了,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分誠敬,得一分的利益。十分的誠敬,你就有十分的利益,百分的誠敬,你就有百分的利益。誠敬,要怎麽做得到呢?要靠自己的用心,那個才是關鍵。

        昨天講到這個“貪欲”。這個地方,我再補充一點。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常常提醒我們,他說:人在欲望之中,就是說你那個内心,起了貪欲時候,把你的自性本來清淨的,已經迷失了,就是說,你在這個内心掙扎,你想要修行,又避免不了你内心的欲望。你想要解脫,又避免不了你自己的欲望,你想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避免不了你那個内心的貪戀。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上,你在這一生修行,你是不會得到的。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一定要知道,貪,這一字如果用語言來表達是沒辦法講盡的,貪,這一個字,我們一定要明白的。

        如果這個“貪” 把它展開,就是整個六道輪迴了。六道輪迴怎麽出現的?就是因爲【貪】欲這個字,沒辦法。所以,中峰國師加强的開導,他説:人,在欲望之中要小心,真的要小心。我們今天的地球的災難,世間的天災人禍都是因爲這一個字的引起。所以,中峰國師的開導告訴我們,尊敬的,我們念佛的同修們,我們一定要發現:我們在這個欲望之中,你要小心,它會讓你迷失了本性,它會讓你迷失了理智,而且會影響連續的後世,而且讓你的生生世世無法去避免的。避免什麽呢?你永遠都是活在這個苦的當中(過程的)。所以,一定要小心,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經上,經過中峰國師的開導,告訴我們:人要懂得【少欲知足】。不然的話,能夠惹火上身的。真的。我跟大家來講一個故事,讓大家去明白:人,欲望一起,無法去可服的時候,結果是怎樣的?我們不要學他。你看,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典故。這個典故很有名。佛陀在世,他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他說:

        曾經有一個國王,這個國王的名字,稱爲叫頂生王。頂禮的頂,衆生的生。頂生王就是我們佛法裡面所講的轉輪聖王。轉輪聖王的福報有多大?很大。他統治的國家的物產很豐富,人民過得很安樂,安居樂業。

        因爲他有這個福報,把整個國家,他的統治下,治理非常的好。他已經很富裕了,很有福報了。頂生王有沒有滿足呢?沒有滿足。他不滿足。他有一天突然想到,動了一個念頭,他動了什麽一個念頭呢?他說:如果我的人民包括我自己,在這個國王我所統治之下,有一個寶藏,能夠讓全國的人民過那種享受無盡的,他就能夠滿足,而且能夠獲得金銀財寶,人人能夠過得快樂。

        你想一想,他會滿足嗎?當他動了這個念頭的時候,因爲他身邊有一個摩尼寶珠。這個摩尼寶珠:只要那個主人想要什麽,我就滿他的願。當這個頂生王動了這個念頭的時候,想要讓人民能夠享(受)無盡這些金銀財寶。這個摩尼寶珠就滿他的願。整個天上,天空之中自然而然,落下無量無邊的無盡的財寶,就像什麽?像下大雨一樣。一下下來無盡的這些的金銀財寶。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這個故事,他説:這個金銀財寶下了幾天呢?七天七夜。

        我們澳大利亞前幾天不是下大雨嗎?才下幾天而已。家裡有沒有水災?有人打電話:師父,你住的地方有沒有水災?我説:沒有,如果我的地方水災,你家裡一定水災的。我住的地方能夠遇到這個災難,那雪梨等於就是沉沒了。因爲我住的地方比較高。對不對?

    七天七夜,雪梨才幾天下雨?沒有二十四小時,沒有一整天的。幾個地方都淹水了。你想一想,這個頂生王,他的整個國家,七天七夜沒有停止。把金銀財寶下了七天。他有沒有滿足呢?結果,他也沒滿足。都已經有了,你想一想。

    你看我過去有聽過一個記者,去訪問一個很有錢的人,全世界排第六的,很有錢的。我也不知道,他的錢有多少。但是,在這個報紙裡面所報告出來是第六個的。排名第六,你想一想,他的財寶,他的財產,富以敵國。那個記者問他的時候,他説:你這一生的財產可能七代也花不完,你有沒有滿足呢?你知道這個老闆怎麽說呢?一句話也沒講,只笑笑而已。

        像你們問我:學悟法師,你的財產有多少?我只能... 像你們也是一樣。周醫師,你的戶口裡面有多少?... 一定用這種的方法麽。或者問我們的...:你家裡的財產有多少?... 要講也不好意思,要講,等一下嚇一跳,對不對,不好意思。你問我,我也是這個樣子。師父,你的戶口有多少?... 只能用這種表達。

        那個記者問他,第一次他也不講,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也是這個樣子的。説明什麽呢?説明永遠都不滿足的。我問你現在,你家裡東西多不多?你住的房子大不大?滿足嗎?有些人可能説:我滿足。有一些人說:我還不滿足。可能。

        頂生王不滿足的。因爲他突然間想:雖然我這個國家把它治理好,我的人民安居樂業,享受無盡的金銀財寶,但是,南邊也有國家,西邊也有國家,東邊也有國家,北邊也有國家,這一些國家都在我的周圍,我想要統統把它拿下,都歸我管。就是說:在這個地方,只有一個我的國家,不能有其他的國家。只要這些國家能夠統統我拿下了,我就能夠滿足了。

        當他的這個念頭一動,他的那個法寶就出來了,就是他的摩尼寶珠,南邊的國家,西邊的國家,北邊的國家,四邊周圍的,統統説服了這四天下。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了。當他説服了這四天下,得到了這個天下,他有沒有滿足?也沒有滿足。最後呢?他是怎麽死的?他福報很大。只是因爲一個動念,起了貪念。他是怎麽死的?讓他的福報一下子,全部損光光

        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他是忉利天的天主,這個玉皇大帝看到這個頂生王,他治理這個國家,治理非常不錯。而且讓他的人民能夠活得很快樂,就請他到忉利天,到忉利天的時候呢,去參觀忉利天那邊的環境,起了一個貪念:這個地方太好了,這邊的人民過得非常的好,如果沒有很大的福報,是不可能做這邊的天王。而且比我的國家超過了幾十倍、幾千倍、幾萬倍!所以呢?這個國家不能讓玉皇大帝來享受。起了一個念頭,什麽念頭?我要統統把它拿下!

        你想一想,當他動了這個念頭的時候,因爲忉利天的天人,有他心通,馬上知道這個頂生王起了一個惡念,所以馬上請這個頂生王:你馬上下去!不允許你在這個地方了!

        當這個頂生王下去的時候,突然間生了一個大病,過幾天,頂生王就死掉了,還沒死之前,就告訴他的大臣,他説如果有人來問,我這個頂生王是什麽樣的人,你要這樣講,因爲他很後悔了。他發露懺悔了,他知道已經做錯了。我的起心動念已經走偏了

    所以,他告訴他的這些大臣們,告訴這些人民,他說:如果有一個人來問,我這個頂生王是怎麽樣的一個人?你要告訴他們:我頂生王是一個貪念的、貪心不足的人。因爲他的貪心的緣故,導致他很快就死掉了將來會墮在三惡道。這個是頂生王告訴這一些的大臣們。

        爲什麽頂生王要這樣講呢?因爲告訴後人:這個是一個教戒。貪念,不可有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今天我們起心動念,我們的周圍全部都知道了。今天我們的起心動念,你的言語是什麽,所有整個虛空法界統統都知道了。今天如果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的念頭,都是善的,整個三善道都能夠感受到了。今天我們的起心動念都是惡念的,整個三惡道就能夠感觸到你的惡念的念頭了。今天如果你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你那個心真的是阿彌陀佛,我這一生能夠真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整個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能夠感受得到了。當你今天阿彌陀佛念在你的心裡面不斷的不斷的去發願,整個西方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統統都能夠感觸得到了。整個念頭,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都在你的面前了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這個心怎麽樣的念頭,就看自己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告訴我們(自己):欲望如果不懂得滿足,那就永遠沒有止息的時候永遠沒有止境的

    所以,昨天我給大家已經講過了:我們沒有欲望,我們在這個生活裡面,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有什麽動力呢?什麽都沒有。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那我們學佛的人要該用什麽動力呢?昨天已經給大家講過了。用什麽動力?用你的菩提心,用你的大願心,用你的大慈大悲的心,像佛菩薩那樣,去面對,去處事,對一切衆生。這個就是你的動力。所以,今天我們學佛的人,在這個地方,明瞭之後,要知道人生一世非常非常的短促。我們不應該爲了這一些如夢幻泡影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浪費我們這一生的大好時光。它只是不過一場夢而已。真的一場夢而已

    你看幾十年前,你不是也是那樣嗎?再過幾十年,你不也是這個樣子嗎?再過幾十年呢?你還是這個樣子嗎?也不會哦。你今天還能夠算不錯。明天呢?我們也不一定。4350

所以,在這個裡面,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應該把(握)這個大好的時光,應該把握機緣,找回你自己本來的面目。你應該把(握)這麽短暫的時間,把你本來的面目找回來。把你那個自性找回來。把你那個真心恢復了。因爲如果忽然有一天我們要離開這個世間的時候,我要往哪裡去呢?我們才不會到最後手忙脚亂啊!我們不能這樣的。很多人就是這個樣子的。臨終的時候,手忙脚亂。很多。你看現在,你要靠義工來爲你助念,靠不住。

        你看,我前兩天,有一位居士,她念佛念了十幾年了。因爲她的頭常常不舒服,而且有時候很疼痛,年紀才五十嵗。她感覺到很不對勁,所以,她要去...就是把整個人放在那個,好像裡面,把這個人裝到裡面去了。就是去掃描你整個身體的,這些的器官裡面有沒有不對勁。當她(被)裝進去裡面的時候,她才發現原來面對死亡沒有那麽容易,你現在感覺好像:死亡無常的。死就是無常的,當你面對的時候,有時候種種的障礙會出來了,她發現了,她說:師父,確實真的,佛所講的經典裡面:死之苦,確實真的,死亡會讓人家,一個人,當他看不破,放不下,對於這個世間人事、物質、生活的環境的執著,產生的痛苦,確實是真的

    當她進去的時候,她發現:我的先生怎麽辦?我的兒女怎麽辦?我的周圍的怎麽辦?種種的那一些的障緣全部統統出來了。在那個時候,你面對這個障礙的時候,你沒有那個定功去面對。這個我們要知道的。

    所以,我常常告訴大家: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你要去學習什麽?學習該看破的時候,你要看破。該放下的時候,你要放下。因爲人,總有一天,無論你看不破,無論你放不下,總有一天,它會離開你的。你也帶不走的。所以,你從今天開始,你要訓練、來鍛煉你那個心態,你已經達到了沒有?不然的話,將來一天,它變成你的障緣了。真的!財、色、名、食、睡,從感情來説,誰能夠克服你的感情?你今天學佛了,你明白這個道理,你能克服你的感情嗎?沒辦法。到最後,還是你的感情做主,到最後還是你的習氣做主,到時候還是你的煩惱做主。很危險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不能小看你的周圍的這些境界,當這個境界面對的時候,你想一想,你是不是如如不動?我想是動動不如啊。所以,我們不要因爲這樣:因小失大。我們一定不能這樣。全部都是虛妄的。暫時的。只是給我們用而已,時間到了,沒有一樣東西能夠帶得走的

        那我們學佛的人,我們這一生應該怎麽辦?請問:貪欲又是從哪裡來的?人爲什麽會有貪心的欲望?

        我們看中峰國師怎麽樣告訴我們的。我們這個貪欲本來是清淨的,我們的心本來是沒有這個東西的,爲什麽突然間這個欲望一直在我們的腦海裡來控制我們,來讓我們在這一生很難脫離,而讓我們在這個當中活得很辛苦。什麽樣的原因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下面的那兩句話:【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這兩句我們念到這個地方。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講得非常好。把我們六道衆生的毛病統統講出來。如果今天中峰國師沒有在這個三時繫念的開導,可能我們都不知道。貪欲一生起,自性就迷了。忘記了我們其實自性本來什麽都不缺,什麽都不缺的,真的。我們的自性裡面從來不缺的。而且我們的真心本性裡面,這些東西都沒有的,中峰國師講的。這些東西其實都是虛妄的,我們大家都知道佛在《金剛經》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本來是沒有的。爲什麽現在有了呢

        爲什麽我們現在這些東西天天纏在我們的身上?讓我們沒辦法超越六道,爲什麽呢?佛告訴我們:因爲你把你的自性迷了。你的自性已經迷了,被你的妄想。因爲你的本性本來不缺的,但是現在説真的,什麽都缺了。我們的本性,本來不缺的,什麽都具足的,你看釋迦牟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衆生都具足無量無邊智慧的圓滿,我們每個衆生都具足圓滿的福報、圓滿的功德,什麽都不缺。

        我們現在你去外面看一看,我們的境界的誘惑,五欲的六塵,名聞的利養,自私的自利,把我們的自性迷了,迷了之後呢?才認爲我們自己缺的法,缺了很多,很多的東西,其實我們都不缺的。我們的智慧是圓滿,你説:我爲什麽今天念佛、誦經、拜佛,開不了智慧?你的智慧本來是圓滿的,哪有缺呢?是你自己的欲望、你的妄想、你的分別,把你的這個智慧本來是圓滿的智慧,統統把它迷失了。你有缺嗎?本來你的福報是圓滿的,是因爲你自己的貪欲、你自己的欲望,造成你現在這個樣子了

        所以,我們什麽都不缺啊。其實這個都是我們誤會了。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不但不缺,而非常的富有,富到什麽程度呢?你想一想,你今天,你説:你很窮。你真的很窮嗎?我們真的很富有。怎麽富有法呢?

        你看佛在《法華經》上是怎麽樣講的?佛用了一個比喻。他說:衣底明珠。衣服的衣,到底的底,明白的明。他説:我們那顆明珠的價值,是多大的價值呢?是這個虛空法界的價值。什麽意思啊?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在他的衣服裡面,有藏著一個無價的寶珠,現在我們把它忘記了。以爲自己很窮,跑到街上去要飯。我們現在就是這個狀況,爲什麽會這樣?自己的妄想把自己的自性、本性的真心,統統忘掉了。 

        所以,佛在這個地方的比喻,講出來,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每一個人的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不缺什麽樣的東西。我們的真心的本性,本來就具足圓滿的智慧、福報、種種的功德,我們現在爲什麽變成這個樣子,變成這麽窮,而且在這個六道輪迴,無量劫統統纍積下來,到現在無法超越六道輪迴,就是因爲我們把自性的本來面目,統統忘了。現在你窮,不奇怪。你現在在六道輪迴,無法超越,也不奇怪。因爲你的自性,已經迷失了。

        這個比喻非常好,把我們的自性統統講出來,下面我們所講的【彌陀佛】,前面不是講:因忘自性彌陀佛,在這個地方,我要給大家具體來説明一下。這個【彌陀佛】自性的【彌陀佛】,我們首先一定要知道,大家一定要明白: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跟我們内心,那個自性的阿彌陀佛,是平等。你要知道這個道理。今天我們跟阿彌陀佛的自性,跟你内心的那個自性是一不是二,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你要直下這個承當。你本來就是佛的,你本來就是阿彌陀佛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才爲我們說【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你真的是阿彌陀佛,那爲什麽變成這個樣?你看,後面的阿彌陀佛的臉上,看起來多麽莊嚴,明明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樣。但是你看你的臉,顯出來的,活生生的一副苦臉。爲什麽變成這個樣呢?這能怪誰呢?中峰國師講的,阿彌陀佛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爲什麽我變成這個樣子呢?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把我們這個毛病統統講出來。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所講的,自性彌陀佛,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你自己。所以,明白這個道理的事實的真相,你要直下這個承擔:我是阿彌陀佛,從今天開始,我不可以發脾氣;我是阿彌陀佛,從今天開始我不講人家的是非;從今天開始,既然我是阿彌陀佛,不看別人的是非;我是阿彌陀佛,不跟人家計較,不跟任何人計較,對人、對事、對物一切的,我也不計較了無論人家來批評我,阿彌陀佛;有人來駡我,阿彌陀佛;有人來侮辱我,阿彌陀佛。做得到嗎?師父,對不起,這個我做不到,就沒辦法了。

        所以,你沒辦法,你就是凡夫。所以,修行是一步一步的纍積,我們不能等到臨終的時候,我再拼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不及了。你明白嗎?你要慢慢的纍積下來呀。不要像有一些老菩薩,明明已經八十歲了,“有沒有念佛?”“師父,明天再念佛。”“忙什麽?”“看電視。” 要纍積下來,要一步一步的去纍積。

        你不能到最後,手(忙脚)亂,我們不要這樣下去的。因爲很多人到臨終的時候再請人家“來幫我助念。”不行。我們要纍積。既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明白認識這個道理了,我們要慢慢的讓我們這個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有智慧的、本來有圓滿的功德,統統恢復,落實在生活裡面,你念這句阿彌陀佛將來有一個很大的成績了,那恭喜大家了。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

        所以,佛號不是靠我們這個(指嘴巴)來念的,你明白嗎?要靠你去做。所以,很多人問我:師父,我要怎麽樣提高我修行的程度呢?用什麽方法?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能夠幫助你提高嗎?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什麽?是禁語。禁語就是這樣的。你看祖師大德,修養很好的人,你想一想,他話很多嗎?話不多。但是,一講話,每一句都是菁語的,我們呢?話講多了,每一句話都是垃圾的!爲什麽垃圾呢?這邊得罪,那邊得罪。所以,我們這個嘴巴如果不控制一下,你的福報損光光了。所以,從今天開始,該講的,我們要講;不該講的,我們一句阿彌陀佛。

我們要爲大家來講清楚:因爲很多人說:師父,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那就不用管西方彌陀佛了。很多的人都會這樣的想。而且,很多人會有這樣誤會的理解。        

        如果這樣的理解的話,恰好沒有認識到什麽叫做自性阿彌陀佛。我們的自性彌陀佛,跟西方的彌陀佛是沒有兩樣的。當然沒有。是一不是二。現在爲什麽我們的自性的彌陀,爲什麽現在迷失了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什麽?你看,我們的自性阿彌陀佛本來是具足的。我們的自性的阿彌陀佛的智慧本來是圓滿的。我們的自性,真心,本性裡面是沒有這一些的東西:貪、瞋、痴,五欲六塵,沒有的。

        那爲什麽我們把這個自性彌陀佛忘記了呢?下面中峰國師怎麽說?【異念紛馳總是魔】什麽叫做異念紛馳總是魔呢?明天再跟大家來分享。

        他今年不出來,有福報,真的。我有時候在想,講實話,我很想講實話,我這一次原本,如果沒有硬著,回不來了,因爲我師父不給我回來。真的。他説:你在澳洲住了兩年半,還不夠嗎?你的享受不夠嗎?你該下來了。去幫助印度尼西亞有這麽多的地方需要你去幫助。個個都缺法師,個個都缺講經,你要多多去關照他們這些的人。到山上,到鄉下,到哪一個地方。他不讓我過來。真的。

    所以,有時候看到我們悟行師父,福報很大,一句話【不想下山】就不下山。我行嗎?等一下我不來,第一個打電話的是誰?可能是我們的老蔡。你看,説實在的,我有時候在想:趁我這個年輕,趁這個疫情,什麽都不方便,我很想躲在一個地方,很想。不知道爲什麽到現在已經做不到了。很想,很想,在一個地方,小小的房子,然後住下來,在那邊好好修行,在那邊好好念佛。如果真的念到阿彌陀佛來了,說:學悟法師,現在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我會跟他講兩句話:我馬上跟你走了。因爲説實在的,以前還有自己的父親,我要陪著,現在父母都不在了。是孤兒

        所以,真的,這個三時繫念,我們要好好把這個法會做個圓滿。既然悟行法師沒有來,讓我來代替,所以不要分別:這個是學悟法師呀,這個是悟行法師呀。如果用這種分別心來做這個法會,就算這個法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你也沒辦法得到利益的要平等心,用你的菩提心,用你的大願的心,用你那個大慈大悲的心,用這種的動力: 我今天做這個法會,沒有別的,為一切衆生能夠出一點力。為一切衆生來服務,為一切衆生來付出,希望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希望這個世界,大災化小,小災化無,希望我們這個澳大利亞能夠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用這種心態,來舉辦這個法會,來為一切衆生服務。你的福報永遠享受無盡的,就算這一生你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你那個福報永遠享受不完的,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

        所以,福報怎麽修?如果你懂得修,這個福報是很大,如果今天你不懂得怎麽修,你拼命的修,這個福報修下來只是這樣皮毛而已的。但是我們所希求的不是這個福報,我們所希求的是我們的功德,我們那個功德才能夠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就算福報很大,如果沒有超越,這個福報到最後還是苦的。所以,用這種心來為一切衆生,去服務,各行各業。無論你在社會上,做醫生也好、做企業也罷,或者跟人家工作,跟人家賺錢,你要用這種的動力,來爲一切衆生,不計較,用我的愛心來為一切衆生服務。就算我們來到這個道場,能夠出一份力,我們就出一份力,能夠出力的,我們就出力,能夠出錢的,我們就出錢。沒有跟人家計較,我的心只有一個:怎麽樣來為一切衆生服務。來為一切衆生能夠離苦得樂什麽都不希求,你用這種心態來這樣學佛,不得了!

        祝大家:老實念佛,六時吉祥,祝大家好好,將來同生極樂國。明天我們再繼續給大家來解釋。祝大家阿彌陀佛,如果有講錯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多多指點,我們明天早上見。謝謝大家,阿彌陀佛。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