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0, 2022

學悟法師20220717《三時繫念》大意(28)





學悟法師20220717《三時繫念》大意(28)

...我們來到這個地方,我們的動力就是要來好好學習,好好來聼祖師、佛陀的教誨,所謂的【發菩提心】【發大誓願】這個是我們學佛的人,在處事待人接物,就是用這個動力來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這樣我們才不會在這個環境裡面,活得煩惱而痛苦。

菩提心能夠幫助一個人覺悟,菩提心能夠幫助一個人解脫,菩提心能夠幫助一個人超越六道,而這個菩提心也能夠幫助我們成佛。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菩提心的體都是建立在【誠】這一個字,虔誠,恭敬。你沒有虔誠的恭敬心,你那個菩提心發不出來。所以,它的體建立在這個地方。

過去印光大師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你有十分,你就有十分的利益。你有兩分,就有兩分的利益。你有六分,就有六分的利益。這一句話不是隨便而說的。這一句話的内容,如果你們用你的心態好好去體悟,你就明白,這一句話的内容有高度的智慧。這個我們一定要清楚。

我們今天來到這個地方沒有別的,就是要發菩提心,用這個動力來念佛,來修行。我相信每個人,人人皆得解脫,人人皆得成就。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的。

今天,也是我們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也是藉這個因緣順便來給大家講一講。

*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説法,留下來這一些的教誨,有八萬四千的法門。我要如何把佛陀的教誨變成我們日常生活的功德,這個是一個關鍵。我們今天幾乎都有聼我們師父上人在講經,有沒有?你們有沒有在聼啊?有嘛,對不對?師父上人講得好,講得很詳細。特別對於我們淨宗的經教裡面的内容講得很詳細。

他老人家雖然講得好,但是如果沒有把他所講的這一些的教誨變成自己的功德,那這個佛法對我們來講,有沒有用啊?沒有用途了。但是,你能夠用心,就算一句佛法,你能夠落實在你的生活裡面,因爲我們這個生活裡面不容易。太多的事情,都在我們的周圍。很多事情,稱心如意的也不多。所以,種種的這些有時候讓我們整個人生活得很痛苦,很憂慮,很煩惱。但是,只要你把這一句佛法應用在你的身上,用對了,一句佛法也能夠幫助我們脫離我們的煩惱,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所以,今天我在這個地方跟大家習講這個三時繫念,(得)最大好處(的)不是你們,是我自己。是真的。説實在的,我們所學的東西,不是要往外,來爲大家而所開示的,所學的東西,都是在自己對照一片的鏡子,一面的鏡子。我有沒有把佛陀的教誨、把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落實在這個生活上?那個才是一個關鍵。

師父叫我們要老實,我們有沒有老實念佛?叫我們要真誠心,我們有沒有去真誠心,以我們的恭敬心來處事待人接物?聽話、真幹,我們有沒有依教奉行?這個才是關鍵。

所以,今天我在這個地方,坐在你的面前,(得)最大收穫利益(的)是我自己本身。雖然我們現在還是凡夫。但是,我們不斷地,在增加,加强:怎麽樣把自己這一生大好時光不空過、不浪費。那個才是一個關鍵。世間無常。

我也藉這個因緣,跟大家講講話。你們年紀也比我大了。其實也不好意思講這一句話,但是,實話就是這一個嘛,事實真相嘛,對不對。

你看,我前幾天,有一個電話,是一對夫妻,他説:師父,我很苦。

我几乎每次收到電話,很少(人)跟我說:師父,我念佛成就了。沒有。奇怪。我出家二十幾年了,沒有一個人跟我講:我念佛成就了。師父,我預知時至了,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我有這個能力。我很少,沒有聽到這樣的話。我幾乎都是聽到:師父,我很想跟您訴苦。

一對夫妻,七十六嵗。我説:怎麽苦呢?生了兩個兒女,一個男的,一個女的。以前小的時候,很多的希望,都是(寄)托在他的身上。現在長大了,爲什麽變成這個樣了呢?所以,他很失望,很痛苦,以後老的時候誰來送終呢?

這個就是胡思亂想了,知道嗎。對不對?胡思亂想,想這麽多幹什麽?你不靠他們,你要靠什麽呢?只能靠錢。靠錢來請保姆,來照顧。當他老的時候,也不會那麽辛苦,幫他洗衣服、打理家裡,種種的。

但是,我講:靠得住嗎?靠不住啊。你説你靠錢,錢靠不住;靠這些保姆、員工、丫鬟,靠得住嗎?靠不住。如果請到一個很凶巴巴的,那不是死路一條了?現在很多。你不相信,你去那個老人院,養老院那種,你去看一看,多少人在欺負、虐待這些老人。好多。所以,靠不住的。

師父,(那些)靠不住,靠什麽呢?靠德。你要靠德。對我們念佛的人,這個德是什麽?心清淨。心清淨了,身體一定健康的,而且,將來能夠預知時至,這個預知時至的境界是什麽?我想要留,你要留多長時間,隨心所欲,我想要離開,也是隨心所欲。今天要走,今天就離開了。明天想走,明天就離開。一切都是隨著自己,(自己)能夠做得了主。像海賢老和尚,想留就留,想走就走。別人,人,靠-不-住的。

靠你的德,靠你那個清淨心。

這樣才能夠靠得住。

要不然,世間的一切萬法都是有生有滅的,它不是永恆的,它都是無常的。隨時都會變化的。如果,以這個靠法,那我們一生會活得很辛苦了。只能修德、培養自己的清淨心、培養自己的功德,將來成就了,能夠改變你自己的命運了。真的。(外面)靠不住,你不要以爲:我今天輕鬆的念佛,以後靠這些助念團來念佛,臨終的時候,靠他們來念佛。靠得住嗎?靠不住。真的。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好好的去思考。真的。所以,我勸導他:你要好好修行,好好念佛,把你的心放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要胡思亂想。兒女,一切隨緣,因爲每一個人到這個世間都有自己的業力,都有自己的因緣。就算以後,他沒有來送終,你自己能夠做得了主,你還靠(別)人嗎?沒必要的。

現在這個時代已經變化了,不像以前了。像我小的時候,我還有一個念頭:我長大以後我照顧好爸爸媽媽,因爲他們很辛苦。現在我不知道(社會還)有沒有這種的觀念。時代都在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將來要變成什麽樣的,我們也無法能夠計算出來。只能活在當下,好好念佛,好好修德,好好修養,把自己的功德修好,身心健康比什麽更重要。這個不是這樣的嗎?這個道理不是這個樣的嗎?要不然的話,胡思亂想:我老了怎麽辦?我老了怎麽辦?

所以,我常常告訴我們的幹部:我們道場不是在這個地方嗎?對不對?隔壁不是有公寓嗎?趕快把它買起來。不用開車,一下來就是佛堂了。肚子餓了,可以吃飯。也不用煮。也不用買菜。這不就是彌陀村了嘛。這麽好的環境,你還不選擇,還在考慮什麽呢?是不是?如果今天有人說:師父,我買一棟給您,在隔壁!好呀。真買下來,真住下來,也好啊。對不對?

環境很重要,真的環境很重要。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麽成就很快?環境的造成。我們今天在這個環境爲什麽容易造業,也是環境的影響,沒辦法。爲什麽我們退心,退的多,進得少?也是這個環境的影響。所以,環境很重要的。一個環境能夠造就、成就一個人,一個環境也能夠讓一個人造了五逆十惡。

所以,我在前兩天,三時繫念當中的時候,跟大家講過: 外面的誘惑并不可怕,可怕的:内心的誘惑,無法克服的話,那就慘了。你怎麽念佛,無法解脫。你怎麽修行,無法成就。因為你内心沒有把它處理好。那個内心很重要的。

所以,佛法,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這個教學最高、第一個就是叫我們什麽?你能不能離欲呀!欲,就是欲望,欲望所指的就是財、色、名、食、睡。你的名聞利養、自私自利,你能夠克服了這一個,斷除了、克服了,你就是釋迦牟尼佛第一弟子了。你就是阿彌陀佛第一個弟子。

因爲佛法裡面最高的、第一的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爲什麽講經不中斷?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成佛其實很容易的。這個是我們師父上人講的。也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成佛很簡單。一念之間而已。你能夠把這個【欲】放下了,看破了,你就成佛了。今天我們爲什麽不能成佛,不能解脫?因爲我們都執著在這個當中,繞著這個地方,每一天被這些一直影響我們的修爲,我們的修行,所以變成這個樣子的。

所以,我常常講:你能夠看得破,那個是大智慧,你能夠放得下,那個才是大福報,我們現在兩個都沒辦法做得到。那沒辦法。那怎麽辦呢?慢慢來。對不對?

念阿彌陀佛,慢慢念。阿彌陀佛也慢慢來,你要等到二十年後,再來念佛往生西方,阿彌陀佛也等,沒關係,你既然二十年,那我就二十年等。看你怎麽念。就是這個樣的。

所以,佛法裡面沒有別的,你能不能看得破,放得下,就是這一個而已。

所以,人在欲望之中,説實在的,很容易迷失,迷失所講的容易造業。所以,在這個欲望當中,你怎麽樣去克服,不起貪念,不起貪戀,不起貪心,不起執著,不起分別,不起妄念呢?說明你把佛陀的教誨,我們師父上人的教誨統統已經進去了,就算我們沒辦法達到究竟的解脫,究竟的圓滿,但是起碼,我們已經在進行了,在進行要如何來克服。那個就是對的了。我們學佛要這樣修,念佛要這樣念,才不會把這個大好時光浪費了,那就很可惜。2113

*




上個星期,在三時繫念當中,已經把前面的那一個偈頌【諸苦盡從貪欲起, 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已經簡單的解釋了。我們看下面中峰國師的開示,請合掌【教中道。生而無生。法性湛然。無生而生。業果儼然。所謂生者。即眾生生滅之跡也。謂無生者。即諸佛寂滅之本也。法性湛然者。靈明湛寂。玄妙真常。個個不無,人人本具,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

【教中道】就是說:在佛陀的教誨之中,佛陀在這個地方是指我們的世尊,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他是什麽身份呢?他是什麽地位呢?在這個地方做一個簡單來介紹。也順便在網路上來給大家一個介紹。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説法,講了幾年?多少餘會呢?三百餘會。法門講了多少呢?八萬四千法門。釋迦牟尼佛一生講了這麽多的經典,從來一生都不間斷的。所以,我們稱為釋迦牟尼佛是一個教育家,以教育爲主。一生就是以教育爲主。沒有別的。像孔老夫子一樣,一生以教育爲主。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的。以現在的話來講,釋迦牟尼佛是什麽身份?是什麽地位?多元文化的教育義務工作者。這個就是他的地位,他的身份。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所教的,所謂的有教無類。他的教育超越族群,他的教育超過國土,他的教育超過宗教,所謂的有教無類。只要我們肯發心來學習,想要解脫,想要瞭解這個事實的真相,想要超越六道輪迴。今天我們想要來這一個地方念阿彌陀佛將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我們肯發心,用你的動力來學習,釋迦牟尼佛不會拒絕我們的,只要你肯像阿彌陀佛一樣,你想要發願,你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論這個衆生造了五逆十惡,阿彌陀佛也不會把我們放在千里之外。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身份和地位。

所以,不能把釋迦牟尼佛當作神明、偶像來看待。很多現在學佛的人,對於佛法,對於佛陀的教誨,很嚴重的誤會,(這個誤會)是越來越嚴重了。我們作爲學佛的人應當要明白,告訴大家,告訴大衆:佛教不是迷信的,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也不是神教。佛教是一個教育,教導一切衆生如何離苦得樂,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個就是我們佛教的精神,這個就是我們佛教的動力,我們一定要告訴大家,告訴一切衆生佛教不是迷信。好不好?

怎麽告訴大家呢?做一個好樣子給人家看。這個就是最好的榜樣,最好的功德。你不用講,用你的身來教導一切衆生,佛法都是教育的。讓一切衆生從我們的身上能夠得到所有的功德,從我們的身上能夠學到:讓這個人生活得有價值,不要讓一切衆生,因爲我們的言語,因爲我們的念頭,因爲我們的行爲,因爲我們的造作,回過頭來毀謗佛法,讓衆生造業,那這個是不好的。用這種方法,讓大家去明白,這個我們一定要做的。

所以,今天你們來念佛,回去也是一樣,該講的,我們講,不該講的,一句話也不説。我們要這樣做的。我們今天來這個地方念佛,該看的,我們該去看,不該看的,眼睛閉起來。什麽事情都沒有。

人家看到你這樣有修養,有品德,你不用説,你也不用勸,你也不用去逼他,我相信他也會跟你念佛,跟你來學佛。這個我們要跟大家簡單講這個道理。這個是給大家來介紹佛陀:釋迦牟尼佛,他的身份。

*




佛陀的教誨之中,在經教之中,他老人家常常有這樣的開示【教中道】:有這樣的開示。

【生而無生。法性湛然。】在這一段,我們剛才念過了,中峰國師内容的開示。接下來下面,所開示的可能會有一點深。但是沒關係,只要用你那個真誠心、恭敬的心,在這個修學當中,用你那個善用的心去學習,去體悟,縱然,我們聽不懂,看不懂,你會有一點的開悟,你會有一點的印象,你會有一點的覺悟,只要你用你那個心,什麽心呢?真誠的心去學,去誦,去念,我相信在這個學習當中,我們會得到利益的。

第一個得到的加持是什麽?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我們要用這個方法來學習。説實在的,當師父念這個三時繫念的開示,我也不懂,内容所講的就是講到悟性了,講到我們的法性,講到我們的自性,講到我們的真心,講到我們的本性。你今天是凡夫的身份,你能夠體會得到嗎?體會不到。你能夠悟入中峰國師所講的内容的境界嗎?沒辦法。那要怎麽樣去感呢?

佛法裡面所講:誠則靈。用你的虔誠心去感,佛菩薩才會有應,因爲這個裡面中峰所講的内容,都是講到我們一切六道衆生的根本煩惱。内容就是講這個地方的。所講的内容,都是講我們衆生的根本煩惱。我們一定要慢慢來學。就算我們聽不懂,好好聽,把你們的眼睛放在這個地方。眼睛看著我,不要東張西望。看著我。把你的耳朵放在這個地方,把你的心放在我這個地方,沒事了。

如果把你的身放在這個地方,眼睛放在這個地方,心胡思亂想,都念(學)不到什麽東西了。萬緣放下。所以,進到這個佛堂,我常常進到這個佛堂的時候,門一進來,萬緣放下,好好念佛,當然會得力了。這個就是真誠心。所以,沒關係,我們慢慢去體會,慢慢去體悟。

【生】這一個字,在佛法裡面是講什麽呢?我們常常聽到【生而無生】,生,在佛法裡面是爲我們説明什麽呢?中峰國師爲我們説明:【生】這一個字,是指萬法的現象,一切萬法的現象,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一些森羅萬象,比方説,這個杯啊,花呀,桌子呀,包括你們自己呀,所有一切,你能夠看得到的,你能夠聽得到的,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它都是有生有滅的。縱然一切萬法,一切萬相,有生有滅,都是無常的,它不是永恆的。它就是一刹那都是不斷的在變化的。但是,它的體是無生的,它的體是無生無滅的,是不生不滅的,是永恆不變的。3348

請問法師,這個體是什麽呢?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的。你説,這個花,它有生滅的,你說,你也是呀。你有生到這個世間,總有一天你會離開這個世間,都是一樣。無論今天長得有多漂亮,總有一天,你也變成老太婆,是不是?縱然我們今天長得很帥,像我這麽帥...。讚歎一點嘛,要不然沒人讚歎,雪梨沒有聽過一個人來讚歎:師父長得很莊嚴。沒有。自己讚歎就好了。對不對?

都是有生有滅的,它不是永恆,都是一刹那之間,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無常。以前沒有這個Covid-19,現在有這個Covid-19。這個Covid-19也是有生有滅的,將來會變成怎麽樣?我們也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是不一樣的,它真的是永恆,不生不滅的。

那這個體是什麽呢?我用一個比喻:用這個毛巾來比喻,舉這個例子。這個毛巾它有生有滅的,因爲人的需要,所以,把它製造出來。我問你:你洗澡的時候,需要毛巾嗎?需不需要?需要。我們洗臉的時候,需不需要毛巾?需要。就因爲人的需要,因爲這個生意的關係,所以,各行各業想盡辦法把這個毛巾製造出來。這個叫做【生】。但是,雖然這個毛巾已經生出來,已經出現在這個人間了;我們這個花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了,但是,將來這條毛巾,它會怎麽樣?會消失,會散失了,會不見了,會壞掉,這個叫做什麽?這個叫做【滅】。

我們人也是一樣的。無論你怎麽樣的保養,無論你怎麽樣的對這個身體執著,它都是這樣的(有生有滅的)。這個就是事實的真相。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你還會執著嗎?你還會分別嗎?你還會對這個身體執著妄想嗎?不會。

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體,是什麽?在佛法裡面,這個體叫做【無生】。而這個無生的體到底是怎麽回事呢?這個體是什麽?這個體,在佛法裡面叫做【無生】,而這個無生的體,到底是怎麽回事?誰能夠瞭解呢?

講到這個地方,我相信每個人都搖搖頭:師父,我真的不知道中峰國師在講什麽,我聼不懂。也不怪你們,因爲你們是凡夫。今天如果你明心見性了,大徹大悟了,你就明白他是講什麽。

你看那個五祖忍和尚跟慧能大師,兩個人在對話的時候,不是用一般的語言在對話,用什麽來對話?用他的自性與自性在對話的。我們聽得懂嗎?聽不懂。你看,六祖慧能大師聽了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我們呢?沒辦法。爲什麽沒辦法?凡夫啊。爲什麽凡夫?因爲有障礙。

所以,實在講,我們無法去表述。這一句話我們無法去表述。剛才我已經說了:很深,但是我們用我們的心去聼。我們也無法去體會中峰國師所講的這句話,除非你已經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你就能夠融入中峰國師所講的内容,不然的話,你是無法去體會的。真的。

我今天問大家。大家都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在經上告訴我們:功德不可思議的,無法用言語來爲我們描述,來表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那我問大家:它的功德在哪裡?你能夠理解嗎?你能夠體會嗎?這句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多大?你只能知道,好像紙上談兵,對不對?你只能知道,從經上告訴我們,從聼經裡面告訴我們: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的,無法用語言來爲我們説明。所以,在釋迦牟尼佛講一部經的時候,講彌陀經,爲了這一部經告訴我們,所以取了一個經題《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那我問大家,你能夠領會多少?你能夠表述多少?你能夠描述多少?你能夠體會多少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多大?不要説你們,連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舍利弗,釋迦牟尼佛問他的時候,他也無法為釋迦牟尼佛解答這個問題。你想一想,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所以,釋迦牟尼佛不得已才講了一句話。講了什麽話呢?這個就是看到釋迦牟尼佛的苦口婆心了。釋迦牟尼佛怎麽説?【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我們九法界的衆生怎麽能夠體會得到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呢?你能夠體會得到嗎?就算你把這部《無量壽經》讀熟了,你也無法能夠體會得到。那怎麽辦呢?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問阿彌陀佛本身,問他“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多大?” 阿彌陀佛就告訴你了。因爲這一句名號是他創造的,他修來的,他最清楚的。

所以,你想要瞭解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好好念佛,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問他老人家。我相信,他會告訴你的,明確的、一個一個的、詳細的來告訴我們。

所以,講到這個體,中峰國師才用很多的這些比喻來爲我們説明。所以,你看中峰國師他内容的開示,幾乎都是用很多這些比喻,來為我們説明這句名號、這個功德、這個西方極樂世界無盡的莊嚴、我們的自性、我們的法性。來爲我們説明這個道理。

像我剛才講的,這個毛巾一樣。這條毛巾現在已經生出來了,變成這個樣了,它已經有了,變成一條了。但是,這個毛巾的體是什麽呢?簡單來講,我們大家都知道,一條毛巾是怎麽樣製成的?是怎麽樣組成的? 就是需要很多很多的綫來組成這一條毛巾的。但是,我們再來想,如果你把這一條毛巾,它的綫一條一條的把它抽開,它還是毛巾嗎?它不是毛巾了。它是什麽呢?是綫。你明白這個道理嗎?這個世間哪一個是你的?沒有是你的。

但是,你再從這個地方你去思考一下,從這個毛巾的綫,這個綫是需要很多的纖維來組成的,很多纖維,但是如果你再把這個纖維分析下去,你可以想象,你能夠做得到嗎?你的手能夠做得到嗎?你的眼睛能夠看得到嗎?不可能的。但是現在科學家,他有這個手段,他有這個能力,他能夠做得到。而且,把這些分析到最後,比如説,量子,電子,核子,粒子,而至最小的夸克,他有這個能力,科學家有這個能力,他能夠用這個手段,用這個科技的發達來把它變成這個樣的。他有這個能力。

最近這幾年下來,很多這些科學家,天文學界裡面,有一時,有一句話的流行,他是怎樣說法的呢?他們說,這個宇宙是從哪裡來的?是怎麽產生的?科學家是怎麽來爲我們分析的呢?他説:一個大爆炸,而來變成,產生這一個宇宙,這個虛空來的。那請問師父,什麽東西大爆炸而產生這個宇宙的呢?科學家只能告訴我們: 是從一個很小的點,而這個小的點,小到什麽程度呢?小到我們的肉眼無法能夠看得到,而顯出來的這一個宇宙。

就像我們佛法裡面常講的:一粒微塵那樣小,這個點,忽然間爆炸了,就變成了現在的宇宙,就變成現在的虛空,而且科學家告訴我們:這一個小的點到現在還是在膨脹。你想一想,你從這個角度,一個比喻來看,你就明白釋迦牟尼佛太了不起了!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已經發明(發現)了這個宇宙,整個宇宙的來歷、由來是怎麽來的?在經上裡面講的非常的清楚。連科學家所發明(發現)的,無法徹底講得清楚,釋迦牟尼佛太了不起了!

三千年前,那個時候,印度沒有科技發達,現在科學家靠的就是科技發達,不然的話,他怎麽能夠到月亮呢?怎麽去到別的星系呢?怎麽能夠看到別的星球呢?靠的是什麽?靠的就是科技嘛。釋迦牟尼佛沒有。靠什麽?靠他的禪定。所以,太了不起了!

所以,從這個地方如果用這一些科學家所講的這一些的道理,可能我們還能夠理解一點點,一點點喔,我們理解:這個宇宙是怎麽來的,原來科學家是這樣講的,爲我們分析,原來這個虛空是怎麽由來的,我們明白了,但是我們所瞭解的是一點點而已。我們一定要知道,還不是徹底的瞭解,它的真相。

那你想一想,如果在這個地方,這個小的點,再把它分析下去,這麽小,就是剛才講的,這個綫,這個綫(是)從很多的纖維組成的。那我們來想一想,你再分析下去,什麽的結果呢?分析到最後什麽都沒有了。你怎麽能夠瞭解呢。

所以,佛法告訴我們,用什麽呢?用【無】這一個字,來我們説明整個宇宙、整個虛空、整個事實萬法真相,爲我們説明這一個道理。什麽道理呢?4920

你想一想,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今天看到這樣的事情,像我們剛才用這個毛巾來比喻,它真的是毛巾嗎?你把它,綫一條一條的抽開,它還是毛巾嗎?它不是毛巾,它是綫。所以,這一切萬法當中,有生有滅的萬法現象,都是從哪裡來的呢?你今天所看到的,不要説整個虛空,這個花,從哪裡來的?這個拜墊,這個桌子,這個人,包括我們的身體,是怎麽來的呢?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是從【無中生有】,是從【無】而來的。我們不是常常講嗎?很多人在外面招惹是非、爲了破壞人家的家庭,破壞這個國家,破壞這個人,來傷害,常常造謠這個是非,怎麽講呢?【無中生有】。

你看,我們的煩惱,我們的恐懼,我們的害怕,我們的憂慮,真的有嗎?本來是沒有的。你看今天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有嗎? 沒有啊。都是從【無中生有】出來的。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很多人對於一切萬法的現象,因爲不瞭解事實的真相,產生了嚴重的執著了,苦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六道輪迴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三惡道就是從這個地方而來的。因爲我們衆生很多, 對於這個嚴重的執著而產生的,在這個相中開始迷了。看到喜歡的,我就喜歡,看到不喜歡的,我起了厭惡,起了分別,起了執著,哪來沒有煩惱的道理呢?

所以,他不瞭解這個事實的真相。如果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就是生而無生,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不會再產生嚴重的執著,不會生起内心的妄想,分別,執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們是不會的。而且你能夠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你能夠融入了諸佛的境界了,你能夠融入了中峰大師在這個三時繫念内容的開示。你能夠融入了。

很深,所以講到什麽呢?講到我們的空性。所以,中峰國師把這個根統統講出來了,把煩惱的根源一切衆生六道輪迴的痛苦,把這個道理統統講出來了。你能夠融入了。佛講什麽,你就聼明白了。中峰國師講什麽,你聼明白了。學悟法師講什麽,你也能夠瞭解了。不然都話,聼不明白,聼不清楚。那怎麽辦呢?

師父,明明有啊,爲什麽說沒有?明明沒有,爲什麽(說)有呢?講來講去都是這個,繞來繞去就是這一個。怎麽辦呢?老實念佛。不要想太多。

但是,無,這一個字,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它應該不是什麽都沒有。無,我們應該要明白。中峰國師所講的,它不是什麽都沒有。如果什麽都沒有,今天我們怎麽能夠看得到這麽多的現象呢?不可能的。

只是因爲我們表述的時候,很難去表述,才用一個準確的字給我們定位,什麽字呢?佛,才不得已,中峰國師才不得已用這個【無】、用這個【空】這個字,來表述整個宇宙事實的真相。不得已的。

但是,多少人能夠理解呢?很少(人)能理解。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而且説了這個我們後面又加強來解釋【空】這一個字,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不是什麽都沒有。所以,我們只能用心,去體會,去覺悟。用我們的真誠心去感,用我們的恭敬的心去感,你才能夠獲得諸佛菩薩的加持,因爲這一個字無法用言語來為我們準確的描述,【無】、【空】這個字,但是雖然我們看不到、摸不着、也無法用言語來去表述,可是它每一刻,每一時,每一處,它都是存在的。

不僅僅說,剛才這一條毛巾的產生,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乃至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整個天地,整個大地,都是從這個本體,而所現出來的。所以,體,這一個字在佛法裡面稱爲什麽呢?乃至我們這個身體,一切萬象,包括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大地,種種的,所居住的環境、人事、物質,種種的,所顯出來的,都是從這個本體而顯現出來的。那這個體,是什麽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這個體就是我們的法性,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中峰國師下面告訴我們【法性湛然】。湛然是什麽?湛然講的就是我們的清淨心,這個心的清淨,就好像水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沒有一絲毫的波浪,也沒有一絲毫的污點,如同一面鏡子。我們一定要知道,法性永遠是湛然的,法性永遠是不生不滅的,不來不去,不垢不淨,非無非有,統統都是清淨的。而且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這個法性真的是不可思議的。這個是在我們衆生的分上,説明就是真如的本性,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叫做【法性湛然】。法性能夠遍一切萬物,而這個一切萬物,都是從我們這個法性而顯出來的。你想一想,今天你的煩惱是從哪裡(來的)?煩惱就是假的。今天你的痛苦,痛苦都是假的,都是我們的幻想,都是我們自己的虛妄的,自己不知道。

所以,下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什麽呢?【無生而生。業果儼然。】你看,中峰國師講的非常好。前面爲我們説明這個真相,讓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法性是湛然的。但是現在衆生已經迷了,衆生迷了,結果變成什麽呢?中峰告訴我們:本來這個本體是真相的,是不生不滅的可是現在產生了,這個現象,而我們衆生又開始執著這些的現象,於是就怎麽樣呢?中峰國師就告訴我們【業果儼然】。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不是在三時繫念常常看到嗎?業果儼然。業果儼然,中峰國師,所説的是什麽呢?我們開始對這個萬法起了誘惑,起了執著,起了貪念,起了貪心。5949

我們起了這個貪心,衆生一定會造業,造了業一定會受報。所以,【業果儼然】,就是爲我們説明一個道理:就是因果分明。就是說:因果不空。無論在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因果,我們每個人無法離開的。這個地方我們講的就是因果不空。業果儼然,你起了迷惑,你起了誘惑,你起了貪念,當我們看到你喜歡的,你起了貪心;當我們看到你不喜歡的,你起了瞋恚心,你起了厭惡、討厭,我們衆生就是常常把這些萬象當作真的,哪來不苦的道理呢?所以,把這些萬相當作真的,六道輪迴就出來,把你的迷惑顛倒,當作真的,三惡道就顯出來了。西方極樂世界怎麽能夠顯出來呢?西方極樂世界,是你的清淨心而所顯出來的。你心不清淨,永遠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心不清淨,永遠你不會見到阿彌陀佛的。所以,關鍵在這個地方。

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幻象,一切都是虛妄的。就如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告訴我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就是這個道理的。有生有滅,都是幻象的。它不是真實。

所以,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告訴我們:真實的本體,它真的是我們的法性。所以,古人常常用什麽來比喻呢?就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黃金是體,是真的。今天我們很多在外面看到這些賣黃金店的這些,你看到很多這些相,項鏈啊,種種的這些,一大堆的這些森羅萬象,所製造出來雖然不同的現象,但是它的體是什麽?它的體是金啊。只是這一些東西只是暫時的。當你不喜歡的時候,我可以把它化掉。當你不喜歡的時候,我可以把它融化、重建、重做,但是,無論怎麽樣去融化,無論怎麽樣去把變成你喜歡的,它的體都是金。用這個比喻來說,我們可能容易理解。

再用一個比喻。我們再做一個比喻。我們每一個人晚上有沒有做過夢?沒有做過夢的請舉手。夢是假,還是真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當然假的了。在這個夢裡面,有時候我們看到所有的人事、環境、境緣、物質,所看到的,所做夢的,它都是假的,是不是?是真的。10358

你看師父小的時候,我還印象很深。我晚上睡覺的時候,三更半夜,笑的很大聲,我爸爸就把我叫醒過來。我爲什麽會笑,知道嗎?我做夢的時候,我回到家,看到房間有一堆的金子,一條一條的金子,我看到我好喜歡,一邊看,一邊的笑。“我發財了,我發財了!我這麽多金,我要把它賣掉,我要變成什麽...” 胡思亂想了。我建房子,我要娶老婆,我要怎麽樣啦,反正胡思亂想啦,我要做皇帝啦。一大堆的金在你的眼前,你想一想,開不開心?很開心。但是被他一(叫)醒過來,什麽都沒有了!你説苦不苦啊?很苦啊!我怪我父親:“你幹嘛把我叫醒過來?”一覺醒過來,什麽都沒有了!你看... 所以,人,有時候好可憐。真的很可憐。以前我有這樣的,一醒過來,明明在你的眼前,這麽多的金!一醒過來,什麽都沒有了!一個都沒有。

真的,人生如一夢。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真的像夢一樣的,來的空空,去也空空,你還要執著嗎?你還要跟人家計較嗎?對不對?所以,趕快,家裡戶口很多錢,都是假的,全是假的,趕緊拿出來,該幫助的,去幫助那一些貧窮的人,需要的(人),不要一直放在你的戶口裡面。該留的,留,有多餘的,趕快去供養!因爲供養到最後還是你的。你留在那邊,總有一天,無常來了,什麽都帶不走,還是你的嗎?不是你的。

所以,去過蓮池大師曾經講了一個故事,他說:過去有一個修行人,這個修行人晚上做夢的時候,做夢什麽呢?一隻老虎,一直追他,要吃他。結果呢?下個星期再跟大家來分享。因爲時間到了。...



...因爲明天禮拜一, 師父會到外面, 另外一個地方。...以後有空我們就禮拜六、禮拜天來跟大家一起共修,因爲這個地方不錯。這個禮堂很好。難得這兩天,我們一起共修,一起來念佛,一起來學習。希望在學習當中,我們能夠得到,也能夠體會諸佛如來,阿彌陀佛還有中峰國師的苦口婆心,讓我們明白,讓我們瞭解這個宇宙事實的真相。...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