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9, 2022
學悟法師 2022 12 10 (下)《浪費時間等於糟蹋自己的生命》珀斯淨宗學會
Friday, December 16, 2022
學悟法師 2022 12 10 (上)《看破放下是大智慧》澳洲珀斯淨宗學會
學悟法師2022 12 10 (上)《看破放下是大智慧》澳洲珀斯淨宗學會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尊敬的諸位同修,諸位護法大家早上吉祥,阿彌陀佛! 今天在這個地方,我是第一次跟大家一起共修。雖然地方不大,有點小,但是,從我們的内心而能夠顯出來的是很法喜的。一個道場大不大,那個不是關鍵,關鍵在你那個心,有沒有阿彌陀佛,那個才是關鍵。 可能有一些越南(同修)不會聼國語的,師父有一點對不起,...,也不會講越南話,也不會講英語。 但是師父想藉這一次彌陀聖誕的因緣,想跟大家來結個法緣,來跟大家講講話。 像剛才我講的,一個道場大小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我們這個心,有沒有阿彌陀佛,那個才是關鍵。 一個人能不能往生西方淨土,是從鍛煉出來的。在哪裡鍛煉呢?在你處事待人接物,在你每日生活裡面,無論與人相處,與事相處,你那個心有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只要你心每一分每一秒,在一切處,你有阿彌陀佛,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保障了,就有依靠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記住這句話:只要心有佛,一切衆生皆是如來。心,沒有佛,就算阿彌陀佛在你的面前也沒有好處,區別在這個地方。用心不一樣。 所以,我就藉這個佛誕,阿彌陀佛的聖誕跟大家講講話。如果有講一些不對的地方,大家眼睛不要等著我看,師父會發抖。“師父講什麽,聽不懂。” 所以,講經法師很難。像以前,我的師伯,在講經當中,第一天有十個人來聽,第二天,有四個人來聽,第三天,只有一個。 然後,我這個師伯就跟這位居士講:“你很了不起,你最瞭解我的,竟然你還能在這邊聼我講經!” 這位居士就跟我的師伯講:“師父,不是我在聼經,我在等,師父什麽時候離開,我要關門!” 這一下,我師伯也是很難,還是乖乖的走出去了。 我今天,我就藉這個法緣跟大家來講一講,我希望等一下中午,不要剩下一個人! 我們輕鬆來學佛了。剛才我看到大家有供燈,藉這個彌陀聖誕來供燈。這個供燈的功德很大,確實很大。 像我們法師供燈,不是爲了求這個功德的,祈求三寶加持讓這個世間一切衆生的心目中有這一盞燈。 燈的代表,就是我們的智慧。人只要有智慧,福報就有了;人沒有智慧,就算他有福報,這個福報會讓你去造業,造了業將來就會受果報,這個果報都是在三惡道裡面去了。 所以,這個燈很重要,它的功德就是在這個地方。開發我們的智慧,而這個智慧好像一盞燈照亮我們的人生。 你這個人生能不能快樂,能不能幸福,不是靠你有多少錢,不是靠你有多高的地位,或者你的人緣有多廣,不是。靠的是你的智慧。 所以,在佛法裡面叫做【戒定慧三學】,由戒得定,由定開智慧,是一,不是二,也不是三,是一個的。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 要怎麽樣來開發我們的智慧呢?那就看你們在這個生活裡面怎麽樣去學習。看破放下是大智慧,而且看破放下,從你内心的煩惱、内心的執著,對人對事的計較,或者對人對事的一種嫉妒,你能夠統統的放下,這個就是智慧了。 所以,這個供燈很難得。我們這個地方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很舒服! 所以,昨天我們的幹部,他説:“師父,能不能常常來呀?”沒關係呀,可以常常來,看你怎麽請,對不對?只要大家肯我過來,我就過來;大家不想我過來,我也隨緣啊,沒關係,怎麽都是一樣的。 今天原本我想跟大家講【四念處】。但是因爲最近我去過很多地方,遇到很多淨宗學會的同修,特別是初學佛的,提出了一些問題,我想要把這些問題跟大家講一講,來跟大家分享,希望我們珀斯沒有這個問題。 【四念處】其實是一個很高度的智慧佛法,大家能夠依這個方法去修行,沒有一個不證果的。特別是我們修行,想要脫離三界,離苦得樂,【四念處】是一個好手段,是一個好方法。特別,它是幫助我們,對(治)嚴重【我執】的一個手段。 而這個【我執】,是我們一切衆生的根本煩惱。我們人的煩惱很多都是從這個【我執】而來的。(有我執),才會有煩惱,才會有痛苦,才會有六道,才會有三惡道。如果我執沒有了,那恭喜你了,你成佛了。 所以,【四念處】是釋迦牟尼佛還沒入涅槃教我們這個方法。當釋迦牟尼佛宣佈“我要入涅槃了”就是佛要離開這個世間了,阿難提出四個問題。這四個疑問,其中一條,就是講到這個【四念處】。 他說:“佛啊,您老人家要入涅槃了,佛不在我們身邊了,我們要以誰為住呢?”釋迦牟尼佛才告訴我們:“以【四念處】為住”。 只要大家依這個方法來修行,等於(跟)佛在世,沒有什麽兩樣。 【四念處】是什麽呢?【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想這四個。 只要你能夠依這個方法去修行,等於佛在世,沒有什麽兩樣,而且這是最好的方法,斷除我們的我執。幫助我們看破,幫助我們放下,因爲很多人對這個世間很執著。 財,哪個人不喜歡呢?請舉手。你不喜歡財嗎?Don't you like money? 你們不喜歡嗎?沒有人不喜歡的。 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我們很痛苦、很煩惱,無法過幸福的人生,就是因為我們很執著這一個。每一天被五欲六塵(迷得)團團轉,(每一天被)拉著走。再加上外面的誘惑很强,力量很大。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走錯路,走偏了,走偏了之後,我們就會造業,造了業,將來當然會受果報。 所以,這個【四念處】是一個好方法。觀身不淨,觀這個身體無常的,是很骯髒的。你看我們這個身體很骯髒的。這個身體不是很乾淨,很骯髒。那你何必再執著呢?我們可以照顧、可以來保養,但是不能執著。 釋迦牟尼佛用這個方法來幫助我們,但是這個因緣,只能在下一次跟大家來分享。 (藉)這個好的因緣,跟大家來講一講,像師父常常看到,特別是女生,不是你們,你們都很好,是外面的,有一些女生對這個身體很執著。 你看現在你去外面買東西,賣的都是男生的東西還是女生的東西?女生的東西多。賣女生的東西好賺錢,對不對?第一個,...你要保養啊,你要化你的臉啊,出門你要化妝啊,種種的。 其實,就是讓我們明白這個身體是假的,不要過於執著,你一執著,就開始造業了,造了業,那將來有一天要受果報了。 所以,(【四念處】)是一個好方法,讓我們對這個身體不要過於執著,要懂得怎麽樣藉這個假的來修真。 * 所以,我現在要給大家來講一講就是一些我們常常在道場遇到問題的。希望大家如果聽到這些問題,大家可以跟大家説明,比如說,我的朋友,或者我的親戚,我的先生,我的太太,我的兒女,或者朋友,遇到這些問題,希望你能夠給他解釋。 你看我們現在地球人類有多少呢?你看我們現在世間,這個地球人口有多少?你們知道嗎?七十多億了,全世界的。 學佛的人,大概將近九億人,就是百分之一,多不多啊?也很多了。大概八九億了,將近要九億了。 學佛的有九億的人口,真正能夠聞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然後又來發心念佛、又在這一生當中很想親近阿彌陀佛,一層一層的淘汰,你想一想大概有多少人? 不多,很少。就好像我們澳大利亞人口有多少將近兩千五百多萬,真正學佛的有多少?很少。不要説整個澳大利亞。説我們西澳人口有多少?兩百多萬。兩百多萬裡面,真正能夠真心來念佛的,而且這一生當中,將來離開這個世間,我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多少?一目瞭然。只幾個而已,不多。 但是,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你們有福報,你們的福報很大。你能夠在這個念佛堂來念佛,來發心,來發願,說明你的福報真的很大,你要懂得珍惜,你不好好珍惜,過了這個村,沒有那個店了。你要等到來世,再來念佛,等到來世,我再來發願,沒有這個機會了。因爲人容易被迷惑,迷惑了,就造業。 所以,得人身很難,聞到佛法更難,再加上你能夠念佛,那更加難了!你這一生不好好來把握、珍惜,那你到什麽時候才能夠(再)有這個機會呢?將來的世界,會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將來這個世界越來越亂了,災難越來越多,天災人禍越來越頻繁。你想要真正有這個環境,來念佛,來學佛,不是每一次都有這個機會,沒有!看你的福報。 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你們念佛的人是什麽樣的福報呢?你看《無量壽經》佛不是有講過一句話麽?【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就是說你過去生中,如果沒有修了很多大的善根、很大的福報,你這一生能夠聞到這個正法嗎?這個正法就是講淨宗的意思,就是講念佛法門這一個。你能夠遇到這個法門嗎?你能夠在這個地方念佛嗎? 你不相信,你在路邊拉一個人“你跟我念佛。”他會跟著你念佛嗎?不可能!甚至於可能會駡你:“你頭腦有問題!” 就是因爲你過去生中,修了很大的福報,你才會這一生當中遇到了。 然後,釋迦牟尼佛又在《無量壽經》告訴我們【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就是說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有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你才能夠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你又歡喜、你又高興、你又能夠念、你又能夠發願,你才會有這樣的善根、福德、因緣。 所以,你們是有大福報的人啊!你看,佛在《無量壽經》不是有講過一個公案嘛。 阿闍王子,他有供養四百億的佛,你説他的福報大不大?福報很大。供養一尊佛,你的福報會享受不盡的,就算你將來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人天福報,這樣的享受。 阿闍王子曾經供養四百億!他才遇到這個佛法。但是雖然福報很大,他的善根不夠,爲什麽善根不夠呢?當他聼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的時候,他沒有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他善根不夠。 今天,如果你來到這,你念佛,你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將來能夠親近阿彌陀佛,你那個福報比阿闍王子更大!真的。供養一尊佛福報很大。 不要説供養一尊佛啦,供養一尊辟支佛、阿羅漢,你那個福報享受無盡的! 你看,釋迦牟尼佛的堂弟,有一位叫做阿那樓馱。阿那樓馱是梵語,翻成中文意思是【無貧】。貧,是貧窮,什麽意思呢?就是他長劫以來,生生世世,沒有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都是生在一個很好的家庭,生在一個很好的國家,至少都是生在一個帝王之家,大富大貴的。 阿那樓馱的福報是從哪裡來的?從布施來的。布施給誰?他曾經遇到有一位辟支佛。辟支佛不是佛,它只是一個名稱而已。辟支佛是梵語,翻成中文叫做因緣覺,就是已經超越六道輪迴了。用現代(話)來講,辟支佛跟阿羅漢果是一樣的,是證果了,有修行,有成就了,叫做辟支佛。他只是供養給他而已。供養他什麽呢? 辟支佛在出來托缽的時候,他供養給他,供養給他的時候,他的果報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在這個世間什麽樣的人最有福報?福報歸納為三大類:健康、長壽、富貴,這三種。 你想要得到健康長壽富貴,你要修因,你才會有果麽,你沒有因,哪來的果呢?這個因在哪裡呢?從布施來的。 所以,做人不能太吝嗇,吝嗇幾乎都墮在餓鬼道,就算你得人身,都是貧窮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位菩薩想要成佛,像我們將來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第一樁要學習的,學佛要先從哪裡開始?從布施。 所以,佛告訴我們,菩薩要成佛,你要先布施,而且修圓滿才能夠成佛,成了佛,他還要一百劫的時間,把布施還得要繼續修,修圓滿。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六度萬行,六度裡面,第一條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布施,排第一的!。而且釋迦牟尼佛把這個布施講得很長。 你看《地藏經》,釋迦牟尼佛在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不是告訴我們麽,把這個布施的功德講得很長,叫我們從布施開始。 所以,今天你能夠生在澳大利亞不是偶爾的,是你的福報把你帶到這個地方來的。 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去瞭解一下:阿闍王子雖然供養四百億的佛,但是,還不如我們一句【阿彌陀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那個福報才是真正的大福報。超過阿闍王子那個福報。爲什麽呢?因爲到西方極樂世界,你那個福報是圓滿的。 所以,有人跟我說:“師父,我今天來念佛,能不能不修布施?”你說可以嗎? “師父,我念佛就好了,我沒必要布施,我幹嘛布施?我念佛往生將來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在那邊修布施。”我告訴你:你往生不了,而且假如你成佛了,我説假如,你成佛了,你要來度衆生,我告訴你:你會餓肚子的,沒人供養啊。你不布施,誰能夠供養(你)呢?誰能夠跟你結善緣呢? 像我來到這個西澳,如果我過去生沒有修布施的話,我可能來西澳很難。我可能會餓肚子啊。我怎麽可能跑來跟你們大家來共修呢?不可能。 比如説我來到西澳,有人説:“師父,有人要請吃飯。” 好呀。有什麽不好呢?説明,我們過去生,還修一點點的布施。所以,布施很重要。 你看,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那一邊的菩薩每一天去做什麽?第一樁事情修布施。 《彌陀經》不是講了嘛,【常以清旦】清旦,就是早晨5點到7點。【各以衣祴】就是穿這個袈裟,【盛眾妙華】拿著花,去做什麽?【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十萬億佛,是一個表法,意思就是無量無邊。 供養佛,供養之後,然後回到家,【即以食時,還到本國】當你回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面前早餐已經幫你准備好了。不用煮菜,也不用買菜,也不用洗菜,也不用這麽麻煩,吃好了,自動就沒有了,也不用洗碗!爲什麽不去呢?還執著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有多好?! 我告訴你:還是無常、還是假的。就算你很有錢,總有一天,你也會離開它。就算你很長壽,總有一天,你還是避免不了死亡。哪一個好呢? 生、老、病、死,八苦焦煎,天天繞著我們的人生,你説快樂不快樂?不快樂。 請問大家,哪一個人不怕死的?請舉手。沒有啊! 每一個人都會怕呀。 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説實在,真的很好。你看,我們在這個地方想要供養一尊佛,很難。 我們這個時代會出現一千尊佛。釋迦牟尼佛排第四,第五尊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還多久能夠在這個世間出現呢?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還這麽長的時間!彌勒菩薩才出現在這個世間,而且,出現在這個世間(時間)很短,一下子就走了,沒有了,幾年而已,他就離開了。 像釋迦牟尼佛還很長,四十九年!彌勒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很短的,非常的短。他的使命做到了,該走了,時間到了,他就走了。 但是,今天如果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你天天可以看到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如果聽到你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來的,你是VIP的!你是貴賓!對不對?你是西澳淨宗學會的,趕緊進來坐在這邊,VIP的。 念佛的好處就是在這個地方。在西方極樂世界,而且彌勒菩薩天天去西方極樂世界教書,我們天天可以看著他的。多好啊!我們在這個地方真的很難! 所以,【已曾供養諸如來】雖然我們供養很多這些諸佛如來,還不如我們供養一句【阿彌陀佛】。真的,比什麽更重要。 你看,師父最喜歡看的故事就是《淨土聖賢錄》裡面念佛往生傳,黃打鐵。大家有沒有聽過? 黃打鐵生活很辛苦的,他一天不工作,一天沒的吃飯。真的。他天天要工作打鐵。 你知道他從幾點打鐵嗎?凌晨兩點。打到幾點?晚上八點。所以,他拼命的工作,為他的兒女,為他的太太,為他的家屬,所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工作,很辛苦的。打鐵很辛苦的。 我們澳大利亞還不錯,你退休了,政府還會給你退休金。政府比你的兒女更聽話。有時候你做媽媽的要跟兒女拿點錢,要看兒子的臉色,有時候會這樣。真的。 做媽媽的:“兒子,我等一下要拿錢供養給珀斯淨宗學會。” “幹嘛供養給它?”對不對?會這樣嘛。 像師父有遇到一位老人家,跟師父訴苦:“師父,我好難過。我想要供養給師父,都沒有這個機會。爲什麽?我每次要跟我兒女拿錢,兒女都罵一大堆。” 澳大利亞不用。時間到了,兩個星期,主動到你的戶口了。也不用跟它要,主動到你的戶口了。我用這個錢來供養。 黃打鐵沒有這個機會啊,天天工作。當他遇到這個念佛法門的時候,當有人介紹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以前工作很辛苦,從他認識這個佛法,從他認識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一邊打鐵,一邊念阿彌陀佛。 越打越快樂,無論什麽樣的工作,那個心都是法喜的,都是很歡喜的,都是很快樂的。無論在什麽樣的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他還是能夠化解,一心一意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跟他如果來比較一下,差得太遠了。 但是,你看他老人家,才三年,人家念了三年,而且預知時至,告訴他的太太,我明天要回老家,而且,往生之前,不認識字的,也不會講經,也不會寫詩的,竟然會講一首詩。告訴他太太【叮叮噹噹。打鐵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一錘下去了,走了,站著走了,沒有生病,沒有痛苦,歡歡喜喜快快樂樂走了。 我們呢?念了幾年了,還是一樣,糊里糊塗的。該煩惱的,也煩惱;該痛苦的,也痛苦;該計較的,還計較;該執著的,還執著,一塌糊塗! 所以,今天你能夠遇到這個法門,説實在的,你很lucky.你很有福報,只要你好好念這句名號,將來時間到了,你有能夠把握,你有能夠保障,最主要的你那個身體不會生病,而且健健康康的,跟著阿彌陀佛走了,什麽事能夠了了。 我們這個世上什麽都是假的,不用過於執著。過於執著到最後還是一場空。沒必要。能夠看開一點,就看開;能夠看破一點,就看破;能夠放下一點,就盡量放下。不要把這些煩惱的,種種的,放在你那個心,變成你的障礙,那真的很可惜了。人身難得。 所以,師父每次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在我師父的心裡想:都是假的。真的是什麽?阿彌陀佛才是真的。所以,無論有多苦,那種苦就化解了。 比如説,有人來批評你,有人來針對你,或者有人來侮辱你,用一種不善的語言來侮辱,來傷害你,你會難過嗎?不會的。就算會難過,但是,很快就沒有了。這個就是佛法的好處,念佛的好處。大家爲什麽不做呢?我們常常就是這樣的。 就算明天沒有人來供養,無所謂,一句阿彌陀佛,吃個泡麵也可以!對我來講是這樣的,很簡單的生活。沒必要去計較。人,都是無常的。 所以,在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你要懂得珍惜。這個【珍惜】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機會你不能這麽把它忽略了,你忽略了那就很可惜。好好念佛,將來你能夠成就了。 當我讀到《無量壽經》:我這一生當中,最幸運的就是遇到這個法門,讓我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將來我離開這個世間,我知道要去哪裡了。因爲,我知道六道很苦。 三善道生在天界,天界也是很苦,三界如火宅。你説天道很快樂嗎?沒有!越爬越高,越摔越痛。 在三惡道,更苦!真的。人墮三途五千劫!人不小心墮在三惡道,需要五千劫的時間才能出來,那個【劫】分爲三大類:一個叫小劫,一個叫中劫,一個叫大劫。 小劫的時間是怎麽算的?【劫】:是佛教、印度教的術語,是用來計算時間的。小劫的時間是怎麽算的呢? 我給大家來算一算,讓你明白一下。《楞嚴經》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人,千萬不要墮在三惡道,一墮了,很難出來,是講實語的。 小劫怎麽算呢?人的壽命(最長)有八萬四千嵗,每過一百年,人的壽命減一歲,減到最低十歲。然後,從十歲,每過一百年,人的壽命又增加一歲,增加到八萬四千嵗。然後,一增一減,一減一增,這樣來回(一次),算(一個)小劫。你想一想,那個多長時間?很長。 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你想一想,如果今生我們墮在三惡道,【人墮三途五千劫】,不要説大劫,從小劫的時間,你那個在三惡道(的)時間有多長?五千劫!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你要相信佛的話,人不小心容易墮在三惡道,爲什麽?容易被迷了啊!人一迷了,容易造業,造了業,將來受果報。所以,爲什麽我們那個心每一天要念佛?這個就是最大的原因。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你從這地方來看,我們真的很幸運。所以,師父現在走到哪裡都是每天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晚上睡覺之前,我會觀想:觀想阿彌陀佛如果今天在我的面前,告訴你:“學悟師,我現在帶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肯不肯去?” 我馬上跟阿彌陀佛說:“我趕緊跟您去!”因爲,我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真的是很苦的。真的。 但是,今天如果有人,阿彌陀佛突然間出現在你的面前了:“...,再過幾天,我要帶你去西方極樂世界。” “等一下,我還有很多年,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我還沒請師父吃飯呢!我還很多事情,還沒處理好。”好啦,算了,阿彌陀佛就不見了。所以,很難!說的容易,做起來有時候真的非常難。 但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最主要是看你怎麽去爭取,那個才是關鍵。所以,師父學了這個佛法,心平了。遇到什麽事情,“阿彌陀佛!” 人家罵我們:阿彌陀佛!人家侮辱我們:也一句阿彌陀佛!人家怎麽批評我們:也一句阿彌陀佛!不要跟人家結惡緣,也不要跟人家計較,多快樂! 我們人就是喜歡計較。到最後,苦還是自己的。所以,學佛的好處在這個地方。所以,做人真的很開心、很快樂、很幸福的!看你怎麽用而已。 所以,我就是這(樣的)人。人家今天供養一碗泡麵,我也很開心啊!真的。不要計這一些。 這個就是跟大家簡單介紹。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 * 我上一次,從雪梨要坐飛機到圖文巴,那個小飛機。那一天,那個天氣真的很不好,而且做這個飛機,那個椅子好像按摩椅,而且,很吵。一飛上去的時候,那個飛機一直搖,會不會害怕? 我很佩服西方的人,澳大利亞的人,因爲全部坐在飛機裡面的都是澳大利亞人,只有我一個華人。 飛機一搖,他們越笑越大聲,搖啊,一直笑,笑很大聲。只有我一個人沒有笑。 我拿著念珠,在那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旁邊的那個人:“What are you doing?”【阿彌陀佛,阿彌陀佛bless you!】是個女眾。看到這個念珠很好奇,我就把這個念珠送給她。 那個念珠我用了十幾年,知道嗎,我很捨不得!我真的很捨不得那個念珠,因爲這個念珠是老和尚送給我的,我一直在用它。所以,現在我手上沒念珠了。供養給她,她也滿開心的。 她說:“Amitabha, Amitabha” 她也跟著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個飛機搖得很厲害,真的好厲害,那個心臟真的受不了。 一下飛機,“Amitabha bless you!”我跟她講:“Yes! God bless you!” * 所以,很多人,我在很多地方,說:“師父,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功德有多大呢?”我請問大家,這句名號的功德有多大?你能夠知道嗎?這一句名號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裡面不斷的爲我們介紹,告訴我們: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太大了。這句名號的好處是太大了! 只要大家符合經典,好好去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不是講一句麽:滅八萬億劫生死的眾罪。 在《無量壽經》在《彌陀經》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在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你那個頭頂的光、彌陀的光照亮四十里,普照整個大地!什麽樣的妖魔鬼怪不能著身,就是說它不會來干擾你的。 只要你那個心念佛,越念越好,就像那個燈一樣,它不會像蠟燭噗一下,噗一下的,它很亮的。但你念佛心散亂,你那個心念佛號的光明就像蠟燭一樣噗一下,噗一下,有時候亮,有時候不亮。 你看,那個燈開開就是這樣的。念佛也是如此,四十里! 所以,很多人說:“師父,這句名號的功德有多大?”...一個方法,你趕緊好好念佛,念了佛,將來你離開這個世間,你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把這個問題去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給你解答。你去問他老人家。 所以,爲什麽呢?因爲這句名號是他創造的,他最清楚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告訴我們,這句名號只能,誰能夠知道?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九法界的衆生是不可能能夠瞭解的。是這個意思。 你要知道這句阿彌陀佛名號,你沒辦法去體會得到的,但是,你用你那個心去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能夠感觸到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力量。 確實是真的。看你怎麽用心去念。只要你用心正確了,你那個功德太大了! 所以,很多人,像我最近,我遇到很多一些淨宗的,說:師父,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名號這麽多,我們淨宗爲什麽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爲什麽?我現在問大家:你們爲什麽要念佛? 你看,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名號很多,藥師佛、毗盧遮那佛,這麽多的佛號,我問大家,我們爲什麽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呢?什麽樣的原因? 如果有一天,有人問你:你爲什麽要念佛? 像師父最近常常遇到很多,說:“師父,你們佛教很迷信的,你們佛教是拜神教的,多神教的,而且是最低等的神教。你們這些佛教搞極端、搞迷信的。這個是什麽時代了,還在學佛?!” 那我問大家,我們念佛的很極端嗎?是嗎?但是有時候,今天出現這個問題,我們不能怪他們,怪我們自己。 爲什麽會產生這個問題呢?問我們自己。我跟大家講一個故事: 師父認識一對夫妻,這對夫妻,兩個人感情很好,非常好。他的太太去聼經、念佛,到最後,回到家裡什麽都不幹。衣服也沒有好好穿,以前穿衣服很整齊。 (現在)出門也沒有化妝,反正都是很簡單的那一種。她先生看到這樣,你説她先生會討厭嗎? 我們出去,以前都穿得很漂亮,出去很開心,手牽手,兩個人出去,這麽親密的。 現在,要跟她牽手,他太太跟他講什麽:“是假的!那個是假的!念佛最主要的。趕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説先生會討厭嗎? 動不動,回去也不洗衣服,不燙衣服,不煮菜,都是假的!你説,你先生會來學佛嗎? 你自己不做一個好樣子,你怎麽 能夠度化別人呢? 以前出去穿的衣服都很整齊,那個都是假的,帶不走的。不要把佛教搞到變成這個樣啊。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今天到西方極樂世界目的只有一個:將來要度化衆生,連你旁邊的人,你都沒辦法度化了,其他的就免談了。 你要做出一個好樣子給人家看。我學佛人是怎麽樣的,念佛人是怎麽樣的,讓大家看到你有信心。 今天我們在這邊念佛,每天拿著念珠,好像我很用功,遇到事,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跟人家計較,人家會跟你學佛嗎? 雖然你每天誦經拜佛,但是你的行爲、你的脾氣、你的言語沒辦法顯出來你是一個學佛的人,你能夠讓你的先生、讓你的父母、讓你的兒女來學佛嗎?不可能。所以,佛法裡面講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今天既然有人來批評,我們要反省自己。今天我們在這個人生當中、生活當中爲什麽我會過得這麽辛苦?不是在別人,是在你的内心裡面。 我今天爲什麽這麽多人討厭我?不是別人討厭你,是你自己有問題。 我今天爲什麽在這個生活當中過得這麽難?是不是外面的問題?不是。都是你自己願意去做的,你自己願意感召這些的困擾,讓你在這一生當中過得很辛苦,在這個辛苦當中去度過,你説愚癡不愚癡? 那我今天問你們:我爲什麽要念佛呢?我爲什麽要念阿彌陀佛呢? * (第一)有人問:我們爲什麽要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第二,有人問我說:師父,在這個大乘經,沒有為我們說阿彌陀佛的聖誕,經典裡面我們看到【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只説有一尊佛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尊佛叫做阿彌陀佛,但是,沒有講到彌陀的聖誕,這個聖誕是怎麽由來的呢? 下午再跟大家來分享。 ... 今天謝謝大家,也感恩大家,感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跟大家講講話,分享。 最主要的:我們學佛、念佛不是在你念多少聲,不是在你誦了多少部經,或者你拜了多少佛。我們學佛最主要的都是講我們的心 那個心只要你用對了,一句佛法都能夠受用,讓你這一生當中很快樂。 所以,我們很多人問師父:我們學佛要先從哪裡開始?很簡單,從你的真誠心開始。 所以,印光大師講得好:一分的誠敬會得到一分的利益;你有兩分的誠敬,你就有兩分的利益。但是這一句話是很高度的智慧,不是隨便講的,那個真誠心是一個關鍵。 這個真誠心在哪裡呢?很簡單,現在我們在這個地方念佛,把萬緣放下,把所有的事情暫時放下,先暫時放下,你把你的心和你的身好好融入這句阿彌陀佛。你的真誠心有多少,就會得到多少。明白嗎?。 不是說我今天,拜拜,(供)花呀,這些,不是。真誠心是從這個地方來的。 *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斷惡修善,你有沒有斷惡修善;教我們要轉迷為悟,你有沒有轉迷為悟?你能夠轉多少,就得到多少。這個就是你的真誠心,很簡單。 但是要講到這個真誠心呢,是很圓滿的,很廣,簡單來講,在日常生活裡面,你怎麽樣對人,你怎麽樣處事,你那個真誠心如果用對了,你在一切處,無論狂風大浪,你那個心就不會被這個境界而所轉,無論這個境界是善的,或者惡的,逆的,或者順境的,你那個心都是清淨的,那個學佛才能夠有好處。 今天早上我就給大家講到這個地方,等一下我們來念佛,最後大迴向。 祝大家吉祥!祝大家身體健康!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Tuesday, December 6, 2022
學悟法師 2022 12 04(35)《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Sunday, December 4, 2022
images for 學悟法師 2022 11 26(33)《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Click on the image to enlarge/
點擊圖片放大
use the left/right arrow key to go to the previous/next slide/
用箭頭鍵,看下一個圖片
images for 學悟法師 2022年11月19日(31)《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Click on the image to enlarge/
點擊圖片放大
use the left/right arrow key to go to the previous/next slide/
用箭頭鍵,看下一個圖片
Tuesday, November 29, 2022
學悟法師 2022 11 26(33)《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如果我們還是三心兩意的,這邊念佛,心還在外面,身體在這個地方,那你今天的念佛,所謂的,喊破喉嚨,你也得不到利益了。
祝大家老實念佛,祝大家身體健康,祝大家明天我們再繼續來學習。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學悟法師 2022 11 27(34)《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因爲我們在學習,有時候會犯了過失,凡夫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時候在日常生活,種種的,我們一定要多聽,多看,然後來檢討自己:我有沒有這個過失?
因爲每次要講經,師父有時候會發抖。本來這個手很暖的,一上來就冷了,這樣。怕講錯嘛。一句話講錯了,有時候會給人家壓力。
所以,先給大家打預防針。有不對的,請大家多多批評,因爲你們可能學得比我好,修比我好,只是差別:我穿這個袈裟,所以坐在這個地方,你們也可以穿這個袈裟坐在這個地方。但是條件:要剃頭。
首先,講這個三時繫念習講之前,我有一件事情,要先給大家來説明,希望我們雪梨淨宗學會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
從我們老和尚,師父上人往生之後,我去很多地方,很多人問同樣一個問題。昨天下午,我也接了一通電話,是墨爾本的同修,也是問了同樣一個問題。今天早上,一大早,七點多,我又接了一通電話,這個是從布里斯本(打來的),也是問了一個同樣的問題。
在這個地方,我就藉這個因緣給來大家説明。
是這樣的,他們問:師父,我們的老和尚現在已經圓寂了,不在了。現在我要以哪一位老師,作爲我的學習的榜樣?讓我這一生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會有保障。
其實,這個不是關鍵,不是重要性的。講到【老師】,一定要有緣分,沒有緣分,你想要遇到一個好老師很難。
但是現在,我們常常大家都知道,在佛門裡面,我們常聽一句話:【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就算好老師在你的面前,就算阿彌陀佛在你的面前,就算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祖師大德,都繞著在你的眼前,但是如果,在這個修學當中,你沒有在真用心,你就不會有成就的。
現在,我們老和尚已經離開我們了,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的法在啊,他的教誨在啊。老和尚一生的教誨是什麽?只有六個字,你把這個六個字原則抓住了,在一切處一切時,無論你在修什麽樣的法門,你就能夠成就了。
我們師父上人,一生的原則是什麽呢?只有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你只要抓住這六個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保障。你不要問別人。別人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
所以,把這個事實來告訴我們。老和尚一生就是這樣的告訴我們,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的。
現在的人,都不老實,都不聽話,都不真幹,怎麽能夠成就呢?
像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突然間宣布:“我今天要入涅槃了。”你說,作爲學生會不會傷心啊?當然會傷心啊。像師父有時候從雪梨要回印尼的時候,有些居士打電話:“師父,您什麽時候回來?看不到師父,我好難受!”“不行這樣。”
會傷心啊。
所以,在這個傷心當中的時候,特別是阿難尊者,在這個時候,...尊者,這個時候就告訴阿難尊者:“你怎麽傷心對我們沒有什麽利益。你現在趕緊請法。”
所以,阿難尊者在這個時候才(向)釋迦牟尼佛請法,他説:“您老人家在,我們以佛為住,以佛為老師,但是,佛要離開我們了,那將來我們以誰做老師呢?”釋迦牟尼佛是怎麽說的?
釋迦牟尼佛就告訴阿難尊者,這個是在《大涅槃經》裡面告訴我們的,而且在三十七道品,...是什麽呢?他沒有派、也沒有囑咐是誰來做這個老師。
釋迦牟尼佛只講一句話:【你要以四念處為住】。只要你能夠依照這個四念處裡面的教誨(去做),等於佛在世一樣。雖然我們看到【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但是主要性的,釋迦牟尼佛只有講這一句話。
而且,【四念處】是一個對於能夠學習看破放下的一個好手段。很多人對於這個世間的執著,起了分別,放不下,【四念處】就是一個科目,讓我們修行能夠成就。只要你能夠落實,佛等於就是在世了。
什麽叫做【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教我們每一分每一秒,在一切時一切處,你要常常去觀想你的身體,你這個身體不幹淨,都是臭皮囊,從你的五臟六腑裡面所排出來的,是臭的,還是香的,還是乾淨的?都是不幹淨的。
既然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你產生對這個身體的執著,而且過於執著,那不值得!因爲過於執著產生了迷惑。迷了,我們就容易造業。將來造業,就像中峰國師,昨天給大家講的【積業成果。虛受輪轉。】你要受報了。
要觀想你這個身體是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它不是真的。所以,沒必要去執著。所以,釋迦牟尼佛用這個方法,教我們借假修真。只要你能夠落實,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觀受是苦】,我們一生到現在,所有的遭遇,種種的生活裡面,特別在中年以上的,對於苦是比較深度的去體會。事實上,這個人生是苦的。
世界上哪有真樂?沒有。樂是假的,苦是真的。在這個世上沒有苦變成樂的,只有樂變成苦才有,沒有樂。你要觀想。
【觀心無常】這個心,這個念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的,無常的。那你怎麽樣修學呢?
最後,釋迦牟尼佛就告訴弟子:【觀法無我】一切法當中,哪一樣東西(你)能夠做得了主的?沒有啊。不要(説)一切萬法,連我們自己的身體都做不了主了,做不了主的一切萬法當中,沒有樂,只有苦。
所以,這個地方,我要跟大家先説明。就算今天我們老和尚不在了,就算今天釋迦牟尼佛不在了,你只要把佛陀的教誨、老師的教誨(落實),其實,(他們)都是在跟我們一起的。
這個我們首先,必須先給大家説明這樁事情,因爲師父最近走到哪裡,就遇到這個問題,常常人家來問這個問題。
所以,不容易啊。我們現在所居住的這個環境,佛在世的時間很短,佛不在世的時間很長。
你看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圓寂(是在)八十歲的時候。講經弘法四十九年,這麽短。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這個時代會有出現一千尊的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第五尊是誰?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將來降生在這個世間,還(有)多長的時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麽長的時間,而且彌勒菩薩出現之後,時間很短,好短好短的時間。(雖是)短短的時間,但是彌勒菩薩度了無量無邊的衆生。
我爲什麽跟大家講這一個?這個是一個比喻。我們這個世間不值得留戀。西方極樂世界值得我們留戀啊!在那個地方好!天天能夠看到阿彌陀佛,而且《觀無量壽佛經》告訴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學習環境是三對一,你不成就才怪!阿彌陀佛在你的面前,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每天爲你開導,你不成佛才怪!而且又有時間,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都能夠參訪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爲什麽不去呢?還留戀這個地方。
澳大利亞好,真的很好,特別是退休的。你不用跟政府要錢,主動就給你了,你也不用跟你的兒女要,政府比你的兒女更孝順。很好啊,種種的。
但是,實在講,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一定要明白【依報隨著正報轉】有多好的環境,(也)受不了人心的變化。人心一變了,災難就來了。災難來了,苦不堪言了。爲什麽不趕緊念佛?時間到了,該去的,趕緊去;該放下的,趕緊放下;該看破的,看破,不要過於執著。是不是這樣?這個是給大家簡單的説明。
在事實上,我們有時候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但當要做起來的時候,很難。但是,難,你還是要放下。總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避免不了有生老病死。這個簡單給大家説明。因爲最近常常遇到這個問題。
老師,要看緣分,如果你的緣深,跟他很好。其實,走到哪裡都是你的老師。好的,也是老師;壞的,也是老師,心裡不分別,心裡不執著。每一件事情,遇到什麽樣的境界,都是你的好老師。看你怎麽樣轉境界而已,你要懂得去轉。境界來的時候,你要怎麽轉?把你的心越轉越好,越轉越好。這樣才是學習。
所以,只要你能夠老實、聽話、真幹,老師都是在你的旁邊,阿彌陀佛就在你的旁邊,釋迦牟尼佛都是在你的旁邊。
怎麽老實呢?一門深入。一部經,好好學習。從這一部經長時熏修,你會通一切法。爲什麽?因爲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因爲你的心都是誠的,誠則通,通則信。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不要靠別人、靠外面,靠你自己。好好去學習,聽話,真幹就是了。
接下來我們就繼續給大家講一講這個三時繫念的内容。昨天,已經簡單給大家分享了。
中峰國師在這個三時繫念,大家有沒有去留意?在這個開示當中,中峰國師的用意,很明確的告訴我們一樁事情:【菩提自性。本來清淨。當用此心。直了成佛。】它的内容的大意,昨天簡單給大家説了。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真心的,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只要你把這個心放在這個地方,無論你在念佛,無論你在誦經,無論你在修什麽樣的法門,修禪也好、學密也罷、學淨也好、念佛也罷,只要你把這個心放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沒有一個不成就,沒有一個不成佛的。
但是很可惜,中峰國師在這個三時繫念從第一時、第二時、第三時,一直重複地對我們提醒、爲我們勸導,我們沒有聼進去,造成我們現在念佛,無法得力,心無法得安,心不能開慧,心不能得定。
什麽樣的原因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凡夫跟聖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
他們用的是真心。我們今天來念佛用的是什麽,用的是妄心。當你妄心起作用了,分別執著,就避免不了。執著分別一起作用,你的煩惱就避免不了了。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一個人真正能不能會念佛,能不能得生淨土,不是今天我念的佛號,念了多少;經,念了多少部,不是。是在你的用心而已。這樣而已。
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説法,都是繞著這個心而來講的,沒有別的。你只要把這個心搞清楚了,搞明白了,你修什麽樣的法門就很容易了。
你心裡想的:我是阿彌陀佛,你就是阿彌陀佛;你心想的:這個是我,所產生的就是煩惱,就是造業。不一樣。所以,講到我們這個自性就是這樣的。
所以,中峰國師在昨天給大家説明了,他用這個鏡子來爲我們做一個比喻。
他說,我們的心像鏡子一樣的,是乾乾淨淨的,一塵不染,是清淨的,純淨純善的。雖然這個鏡子裡面,所現出來的種種的畫面,種種色相,但是,這些色相都是假的,但是鏡子還是如如不動,都是講我們這個心啊。
不但用這個鏡子來爲我們比喻,中峰國師也用這個珠子,就是寶珠,就好像水晶珠、玻璃珠,這個玻璃珠原本它沒有光的,也沒有顔色的,只是因爲在外面這個物體的顔色,反射到珠子裡面,這個珠才會反射出來什麽顔色。這個珠(才)會有光。
但是,在這個地方很多人,忘記了一件事情,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常常很多人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爲這個鏡子裡面,這麽多的現象,認爲這個珠子有顔光,有光彩,有顏色。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事實上,這個珠子是透明的,是沒有光,是沒有顔色的。
說我們的自性,今天我們的自性雖然已經被迷住了,但是你那個自性的清淨心永遠不會消失的。我們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很多人在這個地方就認定了:這個珠是黃色的,這個珠是紅色的,這個珠是 .色的,這個珠是金色的。
從這種種的現象,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於是產生了,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在你這一念之間,一念之間而已,很短很短,產生了分別,產生了執著。
當你在這個心被污染的時候,產生了分別,產生了執著,你就避免不了,你那個心產生了好惡,厭惡、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就是從這個地方慢慢的分別出來。
我們忘記了,這個珠子本來是清淨一塵不染的,本來這個鏡子是清淨一塵不染的,説明我們的心就是這個樣。
所以,現在我們在這個六道輪迴,無法脫離超越,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這樣的度過,是因爲我們自己把你的自性迷住了,所以,到現在我們無法能夠離苦得樂,能夠怪誰呢?
中峰國師用這兩個比喻的用心是什麽呢?不就是叫我們不要去執著。事實的真相都是虛幻的,事實的真相都是假的,你沒必要去過於執著,在一切萬物裡面,每一分每一秒它都在變化的,你不要把它當作真的。
但是,師父,事實上很難啊。爲什呢?誘惑太大,力量太强了,怎麽辦呢?
前兩天,在雪梨,我有認識幾位印尼的同修,住在雪梨,打電話給師父,他說:“師父,您知道嗎,澳洲一年才有一次,就是在聖誕節之前,有一天叫做...就是說,你買什麽東西都是打折的,好便宜的,師父。不買白不買。師父,要不要我去接您?我們出來逛,我們出來看?”你説呢,要不要出去?
我在這個時候,五分鐘定下來,一句話也沒講。思考一下:還是不要出門吧。等一下一出門,看到這個也要,看到那個也要。聼了這個也要,聽了那個也要,到最後,還是被迷得團團轉,還是乾脆乖乖的在家裡,好好聼經、好好念佛,比什麽更好!是不是?
説實在的,我很清楚師父那個定功、師父那能力。一接觸了,眼見色,你能不能不染於色嗎?眼睛所看到的,你能不被污染?你能嗎?跟我講實話,能嗎?不能!既然知道不行,還是保護自己比較好。
説實在的,師父喜歡每次回到哪個地方,會帶東西,其實師父帶的東西不是師父的。都是道場的,都是別人的東西。爲了替別人省錢,所以,拼命的買。
所以,我們的鄭總,常常問我:“師父,您走到哪裡,每次回國,行李一大包!”我也不知道怎麽回答,講太多,找借口。其實師父的東西是沒有的,幾件衣服而已。都是別人的東西。走到哪裡都是一樣。
所以,那一天,他要送我去機場,剛好我要去圖文巴,拿一個小行李,(他)在後面偷笑,偷笑什麽呢?他説:“從來沒有的,第一次送師父去機場,只有一件小行李!”不好意思了。
説實在的,在這個境界裡面,你所看到的,有時候,你被迷了,你還自己都不知道,誘惑太大了。六根接觸六塵,幾乎每一天都是被迷了,被這個境界而所轉了。
所以,怎麽學習?少看!
現在手機很簡單,一打開什麽樣東西都有。你要買什麽東西...誘惑很大,一開起來,你的眼前,每一樣東西都在誘惑你,看你有沒有這個定功。
像前幾天,師父想試試看,在這個...裡面訂了東西,看能不能真的送過來,試試看麽,我就打開... 因爲每次要吃...要找鄭總,乾脆現在找...,換人了。打開的時候,...,出來了,哪個比較好吃,這個還是那個?哪個比較好喝,按這一個,十五分鐘來了!
現在這個時代,變化太厲害了,一不留神,被抓了,被迷惑了,被誘惑了。所以,眼睛不要看太多。就是這樣。
耳見聲,不染於聲。耳朵所聽到的,你能不能被迷惑了。在這個日常生活裡面,我們避免不了,跟別人相處,而這相處當中,有時候我們自己會遇到一些你可能不喜歡的,或者可能遇到你喜歡的。
在這個喜歡不喜歡的境界當中,我們的心一直在掙扎。喜歡的時候你起了歡喜,不喜歡的時候,你起了厭惡,而在這個境界當中,你常常被迷住了,在迷住當中,你就開始造業了。不值得。所以,迷(誘)惑很强啊。
所以,回去,手機少看,沒事的。
所以,現在師父住在雪梨不怕,肚子餓了,不怕了,爲什麽呢?自己會訂了。你看,前幾天師父要看...有沒有素炒飯,全部出來了,面啊,炒飯啊,水餃啊,統統都出來了,只要你訂,二十分鐘,到了。
所以,這個地方,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中峰國師用這兩個比喻,是爲我們説明什麽呢?這個比喻就是爲我們説明:我們的心性,就是我們的真心,就是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本來就是純淨純善的,本來就是本無動搖的,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
你要相信佛所講的這個道理,你原本就是這樣的,只是現在你不小心,一不留神,你原本的清淨心,跑得太遠而被迷住了。(被)迷住太久了,到現在我們無法醒過來。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法性之體,清淨不染,這一個法雖然所講的是不一樣,但是他的用意都是一樣的。都是講一個道理:你的心是清淨的。
所以,中峰國師前面已經告訴大家了:只要你用此心來念佛,你沒有不成就這個道理的。聽懂嗎?聼明白嗎?明白,好,那我就繼續了。
請合掌:【當知鏡光本淨。珠體絕痕。物境互彰。不違色像。彼色像之去來。猶業果之儼然也。】
前面用寶珠還有鏡子來為我們做一個比喻。接下來,中峰國師又再一次來提醒我們,特別是念佛的人,【當知】,就是說,你應當要知道,你一定要清楚:【鏡光本淨】。
什麽叫做【鏡光本淨】,這一段是什麽意思呢?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鏡子,其實,無論你所看到裡面的,一切的色相,所有一切的現象,一定要明白:這個鏡子,它的原本都是清淨一塵不染的。它是沒有色相的。
水晶珠,水晶珠也是一樣,它也沒有任何生滅的痕跡,也沒有彩色,也沒有任何色相,也沒有任何光。因爲他的原本都是乾乾淨淨的。
但是,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明白,中峰國師所講的:所有的色相,你所看到的,在這個鏡子裡面,或者在這個水晶珠裡面,它能夠映現。怎麽説呢?
你看,你們不是每天照鏡子嗎,是不是?當你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你的這個像,你這個像顯出來是什麽呢?你們不是天天看鏡子麽,很多人看鏡子:我頭髮有沒有乾淨呀,整齊呀,這個臉有沒有漂亮一點,是不是這樣?
但是如果你瞭解了這個事實的真相,在這個鏡子裡面,你所看到你自己的本身,所顯出來是什麽?喜怒哀樂。喜怒哀樂是真,還是假的?假的,沒有真的,隨著自己的心,都在變化而已。真的。
你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你所看到的,在鏡子裡面,那是你嗎?不是啊。喜怒哀樂是你的嗎?不是,都是假的。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你何必去執著呢?你能夠瞭解這個事實真相,你所看到的,你的像都是阿彌陀佛的。
這個地方比喻什麽呢?比如我在看電視,電視的屏幕,屏幕其實是乾乾淨淨的,什麽畫面都沒有。但是雖然是沒有,并沒有妨礙所有的節目(顯示)在這個屏幕上,所顯出來的(也)不會去妨礙這個屏幕,這個屏幕還是乾乾淨淨的,一塵不染。
就算我們所看到的節目是不一樣,有人看足球,有人看新聞,所有所看的節目裡面,無論什麽樣的節目,那個屏幕都是如如不動的。都是一樣的。它沒有變,變的是裡面這些的畫面。
我們的心就是這樣的。今天比如說我們墮在三惡道,我們墮在地獄、餓鬼道,雖然我們的身體墮在那個地方,但是我們的體,這個體就是什麽?就是我們的清淨永遠不會消失的。
就算我們今天在發脾氣的時候,你那個脾氣已經發出來了,但是你那個體還存在。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屏幕所顯出來的,你所看得到的,這些節目,看手機也好,ipad也好,電視也好,你所看到裡面所有的節目,它在每一分每一秒,它會產生變化呀。它每一分每一秒,有生有滅的。
而在這個屏幕裡面顯現出來的這一些的畫面,所顯出來的是什麽呢?我們所看到的,哪一個是真的?屏幕才是真的。裡面都是假的。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所講的不容易懂,但是如果你心靜下來,你就能夠體會得到,你能夠明白。
中峰國師講的是不是有道理?我們今天爲什麽會苦?你把這個假的當作真,你把這個真的當作假。所以,天天在這個真假當中掙扎,無法從這個地方脫離出來。你那個心沒辦法。一直迷在這個地方。那怎麽辦呢?
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生滅的現象,就是說在這個屏幕裡面,你所看到的這一些的節目,無論你看到哪一部戲,無論你看到哪一個節目,無論你看到你自己的像,在一切相裡面,中峰國師明確的告訴我們:全部都是假的,全部都是虛幻的,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
所以,前面剛才已經給大家講過了,你想要這一生念佛能夠成就,你一定要把【四念處】當作你的功課。你就明白了。
一切都是虛幻的,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今天生了,明天滅了;明天滅了,明天又生了,生生滅滅都是這樣的變化。我們的心,我們的人生就是隨著這樣的變化,在這個變化當中,你能不能悟出這個道理?你能悟出這個道理,整個變化裡面都是你的智慧了。這個我們要清楚的。
但是,要聽清楚:如果我們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所比喻的,所講的,你能夠用心去聽,用心去學,用心去看,你就能夠理解,能夠去體悟中峰國師所講的這些道理,并沒有矛盾,一點矛盾都沒有。確實真的,所講的就是講到我們自己呀。是真的。
所以,很多人,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很多人念佛當中的時候,有一些人(問):師父,爲什麽有一些人學佛,越學佛越幸福,福報越來越大,我爲什麽學佛學了這麽多年,念佛這麽多年,我爲什麽念佛不能得利益,反而煩惱越來越多,障礙越來越重?很多事情常常遇到一些遭遇,讓我很痛苦?我爲什麽這樣的?
這個能夠怪誰呢?
你要知道:佛,永遠就是在這一邊,覺悟的這一邊。我們永遠都是在哪裡?就是在迷惑的這一邊。
人,怎麽樣修學,只要那個心不清淨了,你怎麽學,你所得到是有限的。
所以,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很明確的告訴我們:你要明白,你要覺悟,不要過於執著。
一切萬法,所顯出來的,總有一天,它會消失;一切萬法,所顯出來的,它都是無常的;一切萬法所顯出來的,你所看到的,所感觸得到的,它就會變化的。
看你怎麽用心了。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爲我們比喻,反復爲我們説明什麽呢?
就是要我們去瞭解:生滅與不生滅,實際上,它都是同時的,是平等的,沒有分別。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生滅與不生滅都是同時的,我們一定要知道。
接下來再看,中峰國師又爲我們説明什麽呢?【彼色像之去來。猶業果之儼然也。】這一段的經文,主要性是説明諸佛如來的境界,再一次的又提醒我們:看到的鏡子裡面所現的相,水晶裡面所有的色相,像真的一樣,很像真的。
【儼然】的意思就是說:擺在你的眼前,你所看得到的這些一切萬法,而且,看得清清楚楚的,這一些都是像...長得一模一樣,都是一模一樣的。儼然麽,儼然的意思就是這一個。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這樣的,你看到那一個,好像是這一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就好像我們在看鏡子一樣,你的人是長得什麽樣的,那個鏡子顯出來的是怎麽樣的。隨著那個相的變化。
比如說:你長得很胖,鏡子顯出來是什麽?瘦的嗎?胖的嘛!你長得很帥,顯出來是什麽?很帥呀。就是隨著自己的心去變化,這個是比喻什麽呢?好比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造業、受報、輪轉、生死呀。
就是我們感覺到好像,一切我們所看得到的這些色相,好像都是真的,事實上,我們所有看得到這些東西,只是一個虛幻而已,它不是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的。你能夠這樣的去修嗎?
你看你自己本身,剛才我已經講:你看到你自己在鏡子裡面,所顯出來是什麽?就是喜怒哀樂。喜怒哀樂不是真的,是假的。
爲什麽會這樣呢?爲什麽我們所看得到是這樣的呢?跟諸佛菩薩所看到的,爲什麽不一樣呢?
只是因爲現在我們無法徹底認識到這一點,爲什麽呢?因爲我們到現在還沒清醒過來,我們還在迷惑當中,所以,你所看得到的這些東西,都是本來是真的,你把它變成假了。你把這假的當作真的,爲什麽?沒辦法醒過來呀。你還在迷惑呀。就是這個道理。
就好像我們看到一個人,他這個人很會發脾氣,當他發脾氣的時候,你能不能勸他?很難。要等到什麽時候才能勸導他?等他心裡冷靜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你再勸他,可能他會接受。
我們這個心都是這個樣的。當你在迷惑當中,佛怎麽推,也推醒不過來呀!就是我們的夢一直在做下去。甚至於有時候,人家:“我本來做好夢,你幹嘛把我叫醒過來?”是不是這個道理?很多都是這樣的。...
所以,在這個當中裡面,我們到現在無法醒過來,那怎麽辦呢?中峰國師說:沒關係,多聽經,多拜佛,多用心,多看。總有一天,你就會慢慢的能夠去悟得到中峰國師是怎麽樣的告訴我們,關鍵在這個地方。簡單來講,就是教我們怎麽用心。
你的心用得對了,你的人生都很快樂;你心用得對了,念佛就會很自在;你的心用得對了,念佛就很快樂。你心用不對了,你怎麽念佛,看看你的臉,就知道了,顯出來都是煩惱的,怪誰呢?用心很重要。
我們看到這些《淨土聖賢錄》這些祖師大德,他們是怎麽鍛煉出來的?這些成功人士是怎麽樣鍛煉出來的?用心不一樣。
有一些人,你看過去,我們常常聼那個故事,黃打鐵念佛往生的故事,他也是很忙,他一天不上班,(就)沒得吃,很窮。我們還好,你吃不了飯(沒飯吃),你可以到學會來呀。你也可以找我。黃打鐵沒有,他拼命的打工,拼命的工作,但是你看念佛三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用心不一樣。
你們念佛,念幾年了?十年了,二十年,你的心有沒有清淨?心,有沒有幸福?有沒有快樂?從你們的臉上看得出來。騙不了別人的。是真的。
所以,在這個地方,他就是教我們:你怎麽去用心。
我們再看下面,中峰國師的開示【故諸佛於儼然生滅中。唯見無生。】這一段經文,中峰國師所講的,就是諸佛如來的境界。他是說:諸佛如來在一切萬法當中,所見得到的,所聽得到的,在這一切的生滅中,所有顯現的一切萬法,諸佛如來就不會產生分別執著。
就好像我們在看戲一樣,我們把戯當作真的,但是,諸佛如來,祖師大德,很清楚,把這一場戯從頭到尾,都是看到虛妄的。
雖然裡面顯出來的,有喜怒哀樂,有生有滅,有種種的變化,但是諸佛如來的境界,都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
諸佛如來就是這樣的,看一切事都是虛幻的,我們看一切事,都是真的。你説苦不苦?很苦啊。
人家駡你,真,還是假的?我問你:人家駡你的時候,真,還是假?真的假的嗎?如果假的,你會痛苦嗎?你會難受嗎?真的?希望你有一天,去外面莫名其妙被人家罵,看看是真,還是假的。
人家讚歎你的時候,真,還是假的?“假的。”“了不起!”
所以,我説你們學習的境界比我高。就好像人家問我:“師父,病是假的。”但是我説:“痛是真的!”是不是?爲什麽會痛?因爲你還有那個妄心在裡面。諸佛菩薩不會感覺痛。
有一天莫名其妙,師父被人家罵,有時候會難過。明明知道是假的,但是那個心調不過來呀,一直調不過來。在這一念之間當中,你能不能保持平衡?所以,佛法的用處在這個地方,佛號的用處就是在這個地方。最大的好處是什麽?讓你的那個心平衡。
在一切處一切時,遇到什麽樣的境界當中,你不會被這些而所轉,多好!
實在講,你那個心所遇到的,所有的遭遇,當我們在路上遇到一些莫名其妙,人家怎麽對待我們,侮辱你,毀謗你,來駡你,種種的,事實上我們會有這種感受,會感覺難受,或者痛苦。但是那個痛苦是很短的,怎麽很短呢?因爲我們明白。
所以,在這個地方,諸佛如來在他的眼前,從頭到尾,都是告訴我們:諸位同修,諸位弟子們,都是假的,你不要把它當作真的。
諸佛如來在這個裡面,就如同大師在這個三時繫念裡面所講的【唯見無生】。諸佛如來所看到的,都是不生不滅的體;而我們凡夫所看得到的這一切萬法,一切現象,【於湛然無生中。唯見生滅。】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你在這個屏幕,看電視的時候,所看得到裡面的畫面,你只看到這一些節目裡面的劇情,實際上你把自己忘掉了。其實,那個劇情都是假的。屏幕才是真的。
那在這個地方,有人問了:“我們今天看電視,既然要看,當然要看裡面的節目了,裡面是什麽節目,當然要去看,我們看這個屏幕幹什麽?沒有什麽意思呀。是不是?很無聊啊。”這是一個比喻啦。
這個是什麽比喻呢?爲我們説明什麽呢?告訴我們,你的用心其實,從這個地方就體會得到,因爲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所顯現的,在這個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你要用什麽心啊?
你今天所用的心,是什麽心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我們跟諸佛如來區別、差別最大的就是在這個地方,就是你的妄心。
這個好比什麽呢?好比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你是用什麽心去看?你用你情緒的心去看這個電視,你看這個戲劇;但是諸佛如來,是用真心來看一切萬物。
而我們這個心,其實,可以不受干擾的,可以如如不動的,可以清淨心的,可以純淨純善的,就是因爲我們不瞭解事實的真相,你被外面這些誘惑了,迷了。那沒辦法。
所以,今天我們跟諸佛如來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呢?
請合掌【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現量之不一。實乃生無自性。無生亦無自性。悟則生滅皆無生。迷則無生皆生滅。所以離此別無。是乃一體而異名也。】
中峰國師太了不起了,把我們衆生的毛病統統講出來,我們跟諸佛如來最大的差別在哪裡?迷、悟,這兩個字。
佛,在覺悟這一岸,我們在迷這一岸。什麽樣的原因?爲什麽會變成這個樣?下個星期再給大家分享。時間到了。
今天我簡單在這個地方給大家説明,下午我們就要大迴向,希望我們用我們的真誠心,把這句名號的功德來迴向,因爲師父最近看到很多這些災難,有地震啊,水災呀,火災呀,種種的,再加上這個社會很多不穩定,希望用我們這顆心,雖然我們做不了什麽,但是用我們這個真誠心,希望來化解,世間種種的災難,天災人禍,因爲你的真誠心能通過一切,盡虛空遍法界。
如果講錯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多多指導,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