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8, 2022

學悟法師20220418《中峰三時繫念法事》19 《既然磨瓦不能成鏡,那你們坐禪能夠成佛嗎?佛,并沒有一個形態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的。》

 


我們學佛 作爲佛的弟子 我們一定要 明瞭 釋迦牟尼佛今天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 釋迦牟尼佛過去出現在印度 他老人家出現在這個世間 我們作爲佛的弟子一定要清楚 他老人家爲什麽要出現 

因爲那個時候 宗教很多了 太多了 特別是在印度 那個時候是宗教國家 連帝王之家對這個宗教都非常的崇拜的 沒有一個不信仰的 那既然這麽殊勝 釋迦牟尼佛還爲什麽要出現呢 就是因爲我們世間的宗教 做不到了 他老人家才出現 不然的話 他老人家不會這麽快出現的 爲什麽呢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方其實已經爲我們表法了 

你看 那個佛陀 降生的時候 就是出生到這個世間的時候 一出生 釋迦牟尼佛會走路 好厲害 所以今天我們作爲佛陀的弟子 你要感覺 我們的老師太了不起了 一出生都會走路 而且沒有哭 在這個世上 有沒有找到一個像這樣的 沒有 只有佛陀 走了幾步呢 走了幾步 七步 七步 走到第七步的時候 佛陀是怎麽做的呢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佛陀講什麽呢【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一句話對一般(人)來講 (認爲)釋迦牟尼佛太霸道了 哪有【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 這個我的意思 是一個圓滿的意思 不是那個【我】的 我們這個【我】的存在 不是 就是圓滿的意思 我來到這個世間是爲了做什麽 前面的六步 是代表什麽呢 總共有七步 前面的六步是代表什麽 我們一般佛教在四月初八都會做什麽 浴佛節 浴佛節常常以七朵蓮花爲代表 代表什麽呢 前面的六步告訴我們什麽 前面的六步是告訴我們 我們這個六道輪迴是真的是苦 是指六道 

三界如火宅 只要你還在六道 你是無法脫離苦的 連四聖法界裡面 都沒辦法避免 所以中峰國師前面已經 爲大家説明 我們念佛的人 雖然煩惱未斷 雖然我們還是凡夫 還沒成佛 就算我們下下品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 你也能夠超越二種生死 四聖法界裡面 雖然他已經超越三界了 但是 他還是避免不了 只有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二種生死就超越了 

(前面六步)都是代表六道的 最後的一步是代表什麽 我今天來到這個世間 就是要來幫助一切衆生超越六道 因爲宗教講來講去到最後還是離不開六道 他們所修的就是一點福報將來離開這個世間 上天而已 但是沒辦法超越六道 就是因爲這個原因 釋迦牟尼佛才出現的 才爲我們講了很多的這些的佛法 方法 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 

這個我們學佛的人 一定要明白 我們今天學佛的人是一個很了不起的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你今天來念佛 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 沒有比這個更了不起的 我的使命就是要超越三界 超越六道的 哪有比這個更殊勝的 哪有比這個更偉大的 沒有 所以 你今天念佛很偉大 非常的偉大 你要直下這個承當 

因爲將來你念佛 我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要去度化衆生的 這個是你的使命 所以今天 我們在這個環境生活裡面 你要去傷害一個衆生 你等於跟阿彌陀佛結惡緣了 因爲一切衆生都是阿彌陀佛要度的 那我們今天念佛也是如此 所以 爲什麽阿彌陀佛叫我們要廣結善緣 因爲這些衆生將來你要度的 如果跟他結惡緣 他會能夠聼你的法呢?不會 不但不會聼你的法 將來會來障礙你往生 將來會來障礙你成佛 那你這一下的緣結得太慘了 

所以 記得 爲什麽師父在講經當中常常提醒我們 不該講的話 不要講太多 明白嗎 該講的 我們盡心盡力 不該講的 不要講太多 容易結惡緣 所以我們 無量劫以來 生生世世跟這一些冤親債主沒完沒了的 就是因爲我們的語言不善 就是因爲語言不善 結下來的這一些的冤親債主 到現在沒辦法解決 

你想一想 講一句話傷人很容易 你要化解這一句的傷害 那就很難了 你明白嗎 現在的人不如以前 以前的人還有點善良 今天如果講一句話不小心 一瞋恨起來 什麽事情都敢做出來 所以要小心 所以師父現在都是這個樣的 該講的時候 一句話 我會盡心盡力 不該講的話 蓋起來對不對 特別是女生 不是你們 外面的啦一天不講話好像很痛苦 一講話 事情來了

這個就是我們學佛 作爲佛的弟子 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你不是一般人 真的你不是一般人 所以《無量壽經》告訴我們 今天你能夠歡喜接受 今天你能夠肯發願 今天你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你能夠在這個地方坐下來 來聼經説明你的福報 你的善根 就是因爲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了 無數的諸佛如來 你才會有今天能夠接受這個法門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那爲什麽我們到現在念佛不能覺悟 既然我們的福報有這麽好 善根有這麽深厚 爲什麽我們今天念佛不能成就 不能得力 蒙阿彌陀佛的加持 關鍵不是在對面 關鍵你的那個心 不斷的 被外面的去誘惑 敵不過誘惑 所以變成這個樣子 這個我們要明白的 知道嗎 要怎麽樣敵過你的誘惑呢 怎麽辦呢 怎麽做呢 看個人的功夫了 你能夠敵過這個外面的誘惑 那將來你的生活 你的人生 是非常的樂觀 非常的自在 非常的幸福 煩惱都是從我們的内心 那個敵不過的誘惑 會變成這個樣子 我們今天學佛就是修這個定 這個定功當中你不會被外面的境界 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 你就不會被污染 你是了不起的 對不對 所以 今天我們要鼓勵我們自己 我將來有能力成佛 將來我有能力 一定親近阿彌陀佛 將來我會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 你要把這個心建立(堅定)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夠成就 是不是 鼓勵吧 ... 中峰國師說【不居心外】我們在這個三時繫念有念到 那這一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 他說: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從來不在外面 從來不在外面的 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在我們的眼前 都在我們的心裡面 只是現在爲什麽我們沒辦法去感受到 中峰國師所講的内容 所以這個心不是講我們的心臟 不是【不居心外】外指的西方極樂世界 那這個心不是指我們的心臟 這個心最主要的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爲我們説明什麽 是指我們的真心 我們其實 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真心 所以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裡面 我們會看到一段【心有多種】對不對 沒有時間爲大家說明 等到留到下一次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真心 這個真心是什麽呢 它很廣 但是 用簡單來講 讓我們明白這個真心指的就是你的清淨心 像六祖慧能大師所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的 就是清淨心 整個虛空法界 都是在我們這個真心之中 整個虛空法界 都在我們這個真心之中 在我們這個清淨心 所以 古人常常(用)一個比喻 他說 像一片雲彩一樣 像一片的雲彩 在哪裡呢 在天空中一樣 你看 那個天空 整個是藍色的 突然間看到 一片的雲彩 是代表什麽 代表我們的清淨心 所以《楞嚴經》裡面爲我們講的很清楚【十方虛空...】 《楞嚴經》裡面講得很清楚【猶如片雲 點太清裡】這個《楞嚴經》裡面所講的 就是告訴我們 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淨的 就是這一個道理 那中峰國師也不是真正爲我們講這一樁事情 真心不僅僅是十方世界都在其中 而且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什麽呢 都在當下 它從來不離開我們的 阿彌陀佛從來不離開我們 西方極樂世界從來不離開我們 是我們把它忘掉了 這個道理 所以 我們看電視 你看電視的熒幕 所有的節目 都是在裡面的 對不對 你想要看什麽樣的 它就出現 隨著你喜歡的 你喜歡看(聼)音樂 它就會出現這些音樂 你喜歡看新聞 新聞會出現在你這個地方 但是 今天你那個心把西方極樂世界 調準 就是對準了 把你那個心像昨天我給大家分享 過去 像我念佛 我念到一種境界什麽 看到什麽都是阿彌陀佛 看到人 看到一切物 什麽樣的在我的眼前 都是阿彌陀佛 因爲你那個心已經融入到阿彌陀佛那邊了 

所以 我爲什麽才明白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就算一念 十念都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 你的那個願 切願 真的 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當中 就算今天阿彌陀佛 在我們的面前 就算我們今天 還有很多事情 我還沒做完 無論什麽樣的境界當中 我這一刻 就是跟阿彌陀佛走的 第二個呢 你那個心已經融入了 

所以 你把那個心對準了 整個西方極樂世界就出現了 就是說 你那個心跟阿彌陀佛相應了 極樂世界就在當下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東西不隔 二六時内 原因就是在這個地方 那如果今天你的心 處處都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就是在當下 

所以 念佛關鍵在什麽地方呢 在哪裡呢 因爲今天講的會比較深度 我們在念佛 我們跟祖師大德 區別最大的在哪裡呢 在哪裡呢 在用心 只要你用心 你那個心對準了 如果今天你念佛心散亂 不用心的去念 怎麽念 那個頻道 調不到 對(不準) 念不到 所以 用心很重要 所以【不居心外】主要性的是講這個地方 清楚嗎 所以 從今天開始 你要用心要用對 用心用不對了 怎麽念跟阿彌陀佛都不能相應的 所以 你看 大家怎麽辦 看著辦

像昨天有一位居士 我認識他 認識了好多年了 他常常拿一筆錢 放在我的身邊 有時候你要自己用也可以 或者幫他去做一些放生 法寶 反正就是幫他做事了 他問我:師父 您什麽時候回來 我説 你問我這個什麽事情 我想問:您什麽時候回來?問啦:師父 我親自給師父好 還是放在師父的戶口好呢 你們説呢 你要拿供養給師父 親自給師父好 還是放在戶口好 你們講?用心嘛 真心最主要的 無論放在哪裡都是一樣 就算沒有見到人 也無所謂 你要放多少 盡量放 

所以 師父 在印尼那個戶口 我從來不知道那個戶口有多少錢 真的 只是說要想要用到 比如説 我要想放生 前幾天去放生 放了幾千塊的 那個放生好多 那些魚好可愛 真的好可愛 長得好漂亮!顔色一大堆!他們租一條船 好大的船 到海 去放 花了幾千塊 全部都是從那個戶口出去 有多少就放多少 盡量放 

反正出家人 出家了還需要這個嗎 需要 但是 我們不像一般人這麽執著 有 我們來做 沒有 隨緣 過得很自在 但是 你給我 我沒辦法要幫你做 所以 真的 有時候也不得已 這樣接受 215沒辦法 所以 用心最重要 

【分明祇在目前】這一句話什麽意思呢 最重要的中峰國師爲我們講 我們現在跟極樂世界 跟阿彌陀佛 雖然我們隔了一層 我們現在沒辦法有能力看得到阿彌陀佛 也沒有能力西方極樂世界無盡的莊嚴 無盡的美好 好像都在外面 但是 我們跟阿彌陀佛 是很親切的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阿彌陀佛跟我們很親切 我們跟阿彌陀佛也是很親切的 雖然我們現在還隔了一層 但是 我們一定要有信心 中峰國師講 在這一句【分明祇在目前】雖然我們隔了一層 我們現在沒有這個能力 但是 阿彌陀佛跟我們很親切 二十四小時 都在等著我們 以他的光明都在照亮我們 所以 你們看到我們的後面的那一尊佛是代表什麽呢【黃金臂晝夜常垂】黃金臂就是這個表法 就是這樣的 黃金臂二十四小時都是站著在那邊 告訴你們:孩子呀 你什麽時候回家呀?父親想你呀! 意思就是這一個 簡單的説明 所以 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要我們 要常常怎麽想呢 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不遠 所以 你不要感覺很無奈 因爲 有人常常說:師父 西方極樂世界太遙遠了 遙遠到什麽程度呢 經文不是講嗎【過十萬億佛土】下面是什麽呢 有世界名曰極樂【十萬億佛土】師父!這麽遙遠 你想一想一個佛國土有三千大千世界 你想一想十萬億佛國土 那這個有多遠!其實 不遠 就在你的眼前 就好像隔壁一樣 隔壁的什麽東西你看不到 對不對 因為你沒有那個能力但是 當你有這個神通 有這個能力 你能夠看得到 那個是誰 他在想什麽 很清楚的 有人説:師父 阿彌陀佛高大 我能夠見到阿彌陀佛嗎 有人說:師父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能見到阿彌陀佛嗎 你看《阿彌陀經》佛告訴我們每一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無數的 好多好多 這麽多的衆生 我有這個機會見到阿彌陀佛嗎 有這個機會 而且 天天能夠看得到 我怎麽知道呢《觀無量壽佛經》爲我們講的很清楚《觀無量壽佛經》大家有沒有去留意一段經文 釋迦牟尼佛説 西方極樂世界在每棵樹 就是菩提樹 樹下 在每棵樹 樹下有一佛二菩薩 這個一佛是誰:阿彌陀佛 二菩薩是誰?觀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你想一想 一對三  三對一 阿彌陀佛爲我們講經説法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爲我們開導 你哪來不成就的道理 你只能占便宜 不會只虧的 多好啊 

所以 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叫我們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在 當下 你不用擔心 真的 只要你用你的心去念 你就能夠感受到 你就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了 只要你那個心中沒有忘掉阿彌陀佛 處處都是想阿彌陀佛 那如果你今天想的: 我的老公回家了沒有 我的老婆回了沒有 想這些東西 跟阿彌陀佛當然不相應 對不對

就沒辦法 所以 阿彌陀佛是不是消失了 沒有 只是現在我們把阿彌陀佛忘掉了而已 從來不離開我們 極樂世界也從來不捨棄我們 只是我們把它捨棄了 你知道爲什麽嗎 爲什麽他從來不捨棄我們 因爲 我告訴大家了 阿彌陀佛跟我們一切衆生的關係非常的密切 而且密切到什麽程度 密不可分 我們跟一切衆生都是一樣的 

所以 今天你不能傷害衆生 你傷害衆生等於傷害阿彌陀佛了 我們阿彌陀佛跟一切衆生都是關係非常好 所以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 除心性之外 沒有一法可得 真的 這一句話 如果你能夠根性很利的 你聽到這一句話你就開悟了 佛告訴我們 除你的心性之外 沒有一法可得 就是說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 本來就是一的 沒有分別的817 所以 中峰國師爲什麽要這樣的開示 就是從跟本處來爲我們説的 道理就是在這個地方 明白嗎【分明祇在目前】聼太深了 聽不懂 師父在講什麽 我也沒辦法 

【審如是】

我們看下面 中峰國師講什麽呢【審如是】【審如是】是什麽意思呢 簡單來講 果然 我明白了 原來西方極樂世界有這麽厲害 原來阿彌陀佛有這麽厲害 我今天我認識了 我明白了 我明白什麽呢 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感應真的不可思議的 我今天終於明白、認識到了 原來西方極樂世界是這樣的 原來阿彌陀佛是這樣的 我從來對他不懷疑了 我認識到了一心一意 一句阿彌陀佛 一生不改變 這個就是我們在《三時繫念》常常念到【審如是】的 意思就是這一個 我明白了 但是你聽到這一句話【審如是】有沒有明白 聼歸聼 聽不懂

【即今眾等 繫念彌陀 三時佛事 只如不涉證修 親蒙授記一句 如何舉揚】這一句話太了不起了 太好了 所以 我每次在做這個三時繫念的時候 念到這一段經文 太了不起了 特別的這一段 什麽呢 叫做 不涉證修 這句話 太了不起了 中峰國師 所以 這一段經文最主要的 爲我們開示什麽呢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 念佛的人 就是現在 今天我們既然已經認識西方極樂世界 認識了阿彌陀佛 認識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無盡的莊嚴 無盡的美好 阿彌陀佛的功德確實無語言的能夠説出來 我體會到了阿彌陀佛這個名號 請問 中峰國師 我剛才講了很有意思 中峰國師就問我們 問我們念佛的人 問我們是那麽呢 你有什麽心得啊 你有什麽樣的感想 你有什麽樣的感受 你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你誦這一部《無量壽經》你誦這一部《阿彌陀經》你有什麽樣的心得來爲我們表達呢 當你在做這個三時繫念的時候 在這個三時繫念當中 你有獲得什麽樣的利益呢 

中峰國師就問這個問題 就是反問一下 因爲很多這一些過去祖師大德 特別是禪宗的 就是用這個方法教學方法 來告訴我們問這個問題 很多問題我們都聼不明白340 而且很多這些禪師 教學這個方法 很多事情 他講的很不明説 其實 實際上 他講的太明了 只是我們沒有那個根性去悟出這個道理 所以 禪宗怎麽講我們也聼不懂他在說什麽 比如説 

慧可 慧可問達摩祖師 他說:達摩祖師我的心不安 我不知道哪裡找這個不安的心 我們看到這段經文你會開悟嗎 開悟不了 但是 達摩祖師一講:你的心不安 你把你的心拿來我幫你安 覺悟了 我們聼不明白 所以 在過去 這個教學當中 常常問這個你明白了多少 你體悟了多少 你對這句名號的(明白) 有多少 如果你還不明白 你不明白的話 禪宗祖師大德只講一遍 他不會再重複的 他爲什麽要講一遍呢 爲什麽不再説了呢 目的就是叫我們去領悟 叫我們去感受 叫我們自己去覺悟 去親證 目的就是這一個 所以 我爲什麽每次講經的時候 常常問大家:你聼明白了沒有 大家點點頭 明白了 但是 問他的時候 一句話也用不到 什麽也聽不懂 對不對 如果聼明白了 你還會起煩惱嗎 不會起煩惱了 但是 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 很慈悲 一而再 再而三 一遍的一遍的 在提醒我們:你覺悟了沒有 你覺悟了沒有 所以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講經説法 爲什麽一生常常講四句話 叫我什麽呢 快快覺悟 快快覺悟 快快覺悟 我們呢 聽了一萬遍 到現在還不悟 所以 講經的人 説實在的 做老師教學生 很不容易 真的 你以爲現在學生容易教 告訴你 你沒有收徒弟還好 你可以活到一百嵗 一收徒弟 你的壽命只能五十嵗 是不是 真的 你看我那個師兄 大師兄 他的徒弟有五十多位了 他現在頭髮 常常就白了 你們都知道了 

這個就是 我們來看【三時佛事】三時 就是三時繫念 總共有三時 不用再講了 要特別給大家講的這個佛事 這兩個字 因爲很多人對這個佛事 有誤解 佛事 這兩個字是指什麽呢 凡是能令一切衆生 這一生當中覺悟了 明白了 能夠斷惡修善 積功纍德 轉迷為善(悟) 你能夠在這一生當中 你能夠讓一個衆生 能夠在這一生當中覺悟之事 能利益一切衆生 讓衆生離苦得樂 這個都是稱爲佛事 你明白嗎 

但是 很可惜 現在很多在這個佛門裡面 把這個超度法會 像我們今天做三時繫念 超度法會 當作什麽呢 當作佛事 對不對 當作佛事 其實 真正的佛事 是講經説法 以音聲為佛事 以教化衆生為佛事 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 十方一切諸佛如來 唯一的事業 所以 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麽西方極樂世界的六塵 非常的美妙 就是 因爲這些六塵每一分每一秒 在一切處一切時都是爲我們説法 就是這個道理 三時的佛事 佛事的意思就是在這個地方 聽懂嗎

所以 佛事不是做超度法會的 那個只是個方便法 現在變成什麽呢 一種行業來看待 真的 我有遇到一個 他的母親往生 來到佛堂:師父 你要多少錢?那個時候我看到那個架勢 好像很高高 傲慢的那種 我就跟他講:你能夠有多少錢?你今天問我:你要多少錢?那你有多少能力?你能夠給我多少錢?沒關係 師父 你開口啊 

真的 我開口啦 你不要後悔喔 你後悔你就欠師父的 你欠師父你無量劫要還給師父的 你生生世世你要還債的 因爲你一句話 這個要小心 欠我要還債的 我就跟他講:我要你的所有財產 哇 嚇呆了 

問我:我要請師父來做一個法會 大概要花多少錢?哪有這種的事情!

今天 如果你用你的恭敬心 真誠心來祈求:師父 您能不能為我的母親來做一個回向?我告訴你:就算你沒有給我紅包 就是沒有給我錢 不給我吃飯 不給我住 我都也願意為你母親回向 走到哪裡 我都會回向的 

今天用這個心態!以爲你有很多錢 了不起 對不對 不要這樣 

你看 現在的人 你到一個店裡面去看 我有一次 印尼有一個很有錢的 最有錢的就是他 他有一天帶他的太太到新加坡 他太太喜歡逛名牌的 而且是老顧客 很多人都知道他太太 一進來 哇 這些人啦到裡面去VIP的 喝東西呀 一大堆 她的先生很故意 穿得破破爛爛的 亂七八糟的衣服 鞋子穿得很普通 進到門口 那一些的員工 一個都不看 一個都不理 而且很不禮貌 把他趕出去 這個先生很故意 站在那邊 站在那邊幹什麽呢 等他的太太出來 他太太一出來:你在那邊幹什麽?你站在那邊門口做什麽,還不進來?你那個不給我進來。員工聽到他是她的老闆 老顧客的老闆 哇 整個人就變了 現在的人很現實 真的 真的好現實 真是的 所以 真的 你要建道場你沒錢你也是沒辦法呀 對不對 但是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不要執著 隨緣 

所以 中峰國師講【不涉證修】這一句話太了不起了 這一句話什麽意思呢 不涉證修 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今天你能夠修證 或者你能夠修成就 你念佛得力 跟阿彌陀佛有沒有關係 沒有關係 將來你成佛 你修行成佛了 你真的修行成佛了嗎 不是的 你看 中峰國師講的這句話講得非常的明確 爲什麽不是呢 因爲你本來就是佛麽 你本來就是佛麽 你本來就是佛 就算今天 我們認爲我修成佛了 那你真的你把你本來的面目已經忘了 你本來的面目就是阿彌陀佛 那今天我們發心來修行 無論在修什麽樣的法門 你念哪一句佛名號 只是一個方法 用這個方法把我們已經迷得太久了 在這個生生世世無量劫以來到現在已經迷得太久了 把這個已經迷的 喚醒過來而已 不涉證修的意思就是在這個地方 你明白嗎 今天我們本來就是佛 你一定要明白 你不要忘掉這樁事情 真的 今天我們修行只是一個方法 趕快醒過來 念阿彌陀佛 我醒過來 我迷得太久 我今天要成佛 我要了生死 我要趕快醒過來 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今天我們說了 你是修行成佛的 那你把這些花草 桌子 椅子 這些的 礦物 你叫它修 它能不能成佛 成不了佛的 

所以 過去禪宗常常用一個比喻 叫做什麽【磨瓦成鏡】磨瓦豈能成鏡?磨瓦能夠成鏡嗎?你説呢?想過去達摩祖師到了中國去弘法的時候 遇到了一群法師 這群法師他們要禪坐 就是三天三夜不睡覺不吃飯 不喝水 就是說 三天三夜在那邊靜坐 達摩祖師也跑進去 跟他們一起 但是 這個三天裡面有一個規矩 不允許講話 到第二天 突然間有一道風 好大的風吹過來 整個這個禪堂裡面 燈就熄了 燈熄了呢 其中一個 他説 他説話了 他怎麽説:燈,爲什麽熄了呢 他本來不可以講話的麽 嚇了一跳 燈熄了 然後 第二個人講:你爲什麽説話 不是不可以説話的嗎 來了第三個 第三個在那邊笑哈哈的:哈哈哈 唯有我一個人不説話!所以 很多就看著最後這一個(人) 原來不説話 後來全部統統都説話 

所以 你説修行這麽難 真的好難 真的 原本三天三夜不可以説話的 後來統統犯規了 統統都在説話了 達摩祖師在這個時候 就拿著一個瓦 在桌子上這樣磨來磨去 後來大家問達摩祖師:你在做什麽呢 達摩祖師說:磨瓦成鏡呀 很多這些法師很自傲 傲慢的 他就笑達摩祖師 磨瓦 磨瓦豈能成鏡呢?達摩祖師就告訴這些法師 告訴什麽:既然磨瓦不能成鏡 那你們坐禪能夠成佛嗎 佛 并沒有一個形態的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的 既然我們坐禪 既然這個瓦不能成鏡 那你坐禪 你今天念阿彌陀佛 能成阿彌陀佛嗎 

所以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 就問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 那我要該怎麽成佛呢 下面那個很重要 達摩祖師怎麽説呢:以根本來爲修 什麽叫做根本呢 達摩祖師告訴他:以心為根本 所以念佛關鍵在你的用心最重要的 就是這個地方 所以 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 所以 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這樣說的用意就是來告訴我們:你要好好認識你自己 這樣而已因爲我們修行都是排在這個... 所以 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 修行只是一個幫助我們回歸我們的自性一樣 到最後如果你能夠自性全部恢復了 所以 佛在《楞嚴經》告訴我們【圓滿菩提 歸無所得】什麽意思呢 不涉證修 就是告訴我們在這個地方 就是讓我們一遍的一遍的提醒我們 你本來就是佛的 你還要修什麽呢 就是這一個

最後呢【親蒙授記】這句話很好 它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從遠的 一個是從近的 從遠來講是怎麽講呢 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在念佛 我們已經發願了 阿彌陀佛給我們授記了 你要記得 所以 這兩個是什麽呢 將來你什麽時候成佛 你什麽時候成佛 佛號你今天念了多少 你在哪個國土修行 你教化衆生多長的時間 你衆生度了多少 這個叫做授記 明白嗎 這個是從遠來講 

    從近來講是什麽呢 是告訴我們什麽呢 告訴我們:你本來是佛 你還不是授記嗎 你跑不了 你本來就是佛的 所以 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一遍的一遍告訴我們 提醒我們:你本來就是佛 這個就是你本來的面目 現在只是慢慢的把它恢復過來 把它醒過來而已 所以 告訴我們授記就是這個意思 親蒙授記 所以《無量壽經》來告訴我們 告訴我們什麽 你們念佛的人 的確已經授諸佛如來的授記 你已經 曾經蒙過去諸佛如來 授什麽呢 授菩提記 這個是佛在《無量壽經》爲我們講的 親蒙授記 這一句話 這個道理就是(在)這個地方 

    最後 有兩句 兩句是什麽呢 這個我們看到我們大家應該會很明白 中峰國師講什麽呢【風吟樹樹千般樂 香浸池池四色華】這個説明什麽呢 説明西方極樂世界的六塵説法 非常的美妙 四色華 是指蓮花 就是七寶池的蓮花 我們今天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是靠什麽呢 誰是我們的父母 蓮花是我們的父母 所以 西方極樂世界一切萬法都是永恆的 唯獨一個不是永恆的 是哪一個呢 七寶池的蓮花 它有生滅 為什麽呢 

    今天如果你念佛念得很用功 真的 發願 你那個蓮花在這個七寶池裡面 會長的好漂亮一個 但是 如果你今天懈怠不念佛了 懈怠了 不想念 不發願了 你整個蓮花在這個七寶池裡面就枯了 沒有了 不見了 所以 七寶池在西方極樂世界 它這個蓮花有生滅 原因就是在這個地方 所以 看你們嘍 如果今天你們很用功念阿彌陀佛 七寶池的蓮花長得好漂亮 今天你不念阿彌陀佛 懈怠了 懶散了 不念了 你整個蓮花在西方極樂世界枯了 因爲 以後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靠這朵蓮花 不是假的 那這一句話的内容怎麽講呢 時間到了 沒辦法講了 

    這個三時繫念的内容 其實講的非常的美妙【風吟樹樹千般樂 香浸池池四色華】這一句話只能留下 下個星期 最後一天禮拜天 共修師父禮拜天會過來 過來學會 來給大家説明這一段 讓大家明白 爲什麽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六塵説法非常的美妙 

...

因爲這個佛法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 聼法才容易覺悟 覺悟之後 你才能夠過得你的人生是美滿的人生 靠的是覺悟 所以 今天我就講到這個地方 我也祝大家年年如意 身體健康 今天希望大家跟我一樣 將來能夠同生極樂國 因爲這個世間 説實在的是短促的 是無常的 啥都帶不走的 什麽都帶不走 隨緣就好 盡心盡力 將來時間到了 我們的方向 我們的目標 把它鎖定了 鎖定之後不要去動搖 好好把這個方向 把這個目標 將來我們來到這個世間 那就不一樣了 因爲 你到這個世間來是乘願再來的 不是隨著業力再來的 那我們這一生也不白來 因為我們這一生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夠得生淨土 這個是最大的收穫 


Monday, June 20, 2022

20220619 上學下悟法師的父親洪鷹福居士往生一周年祭日 印尼廣化萬佛寺三時繫念印尼語開示(1)《他(父親)只有講一句話:為一切衆生利益,對父母是最大的貢獻!》


今天,我是一個非常的感謝。人生很脆弱的。人生是無常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自己的父親往生了,都不回來,出家人會有這樣的嗎?今天我藉這個因緣,我是用我的一個很苦的心講出來的。他(父親)只有講一句話:為一切衆生利益,對父母是最大的貢獻!我們一定要明白:父母的恩德是永遠永遠報不了的。佛在經上常常勸導我們:四種恩(父母恩,師長恩,國家恩,衆生恩),我們不能忘本。不能忘本,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恩德。

愛別, 是一種苦。讓你們明白我們這個人生有多麽的重要、有多麽的珍貴。(世界各地,包括淨空老和尚) 為我父親立牌位,到現在,念佛回向、念佛回向。(父親),您的恩德是無量的。

所以,我很感恩。

三時繫念的功德利益太大了,三時繫念都是繞著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善同歸的。沒有比這一句【阿彌陀佛】更大的功德,更圓滿的功德。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無量壽經》稱讚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釋迦牟尼佛都叫我們念佛,我們爲什麽不念阿彌陀佛呢?還要選這個,還要選那一個呢?爲什麽呢?

因爲釋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釋迦牟尼佛親自給我們講的,在《佛説阿彌陀經》我成佛離不開這一句阿彌陀佛。

如果連五戒都做不到了,不要說得人身,連狐狸的身份你也得不到。珍惜你現在的人身,不可虛度光陰。做人,真的沒有什麽意義,忙來忙去到最後一場空。無常到的時候,沒有一樣東西能夠帶得走的。我們還要計較什麽呢?還要針對什麽呢?還要對立什麽呢?因爲到最後沒有一樣東西能夠帶得走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普賢菩薩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衆。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 警示:大衆要珍惜現有人生,不可虛度光陰。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我們的時間浪費過去了,我們沒辦法用金錢把它買回來,不可能的,它已經過去了。不要浪費。所以,老師常常提醒我們:浪費時間就等於浪費自己的生命。普賢菩薩告訴我們的,我們要知道。真的。印光大師,有時間,他每天都是念阿彌陀佛。所以,時間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讓一個人失敗。時間能夠讓一個人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時間也能夠讓一個人成佛,時間也能夠讓一個人能夠成就。只有自己愚癡,浪費這麽好的珍(貴)光(陰)。

警惕我們。爲什麽警惕我們?

  •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這一天過去了,生命也隨之減少一天。

這一天又過了。(你這一天過得)有意義的,還是沒有意義的;你沒有念佛,還是你有念佛;你有真用工,還是沒有用工,今天也是過去了。【命亦隨減】我們的生命亦隨之減少一天了。這一天,你要反省、檢討自己:你有沒有過失?你有沒有檢討你自己的弱點、你自己的缺點?

做生日。你跟死亡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真的。佛已經告訴我們:現在的人平均(壽命)75嵗。現在你們幾歲了?你不拼命,還行嗎?

  •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就如同在水裡優游自在的魚兒,忽然驚覺河池中的水越來越少,不禁慌亂無主,哪裡還有什麽快樂可言呢?

變成骨頭了。

  •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轉念一想,生命就如石火電光,無常的大火馬上就要燒到頭上來了,還要繼續放逸享樂下去嗎?應該精勤學道,早日出離生死大海。

當,當下。勤,勤勞。我們該怎麽辦?精進。有四種的精進,我們必須要做的,不能不做。生命就如石火電光,無常大火馬上就要燒到頭上來了。

沒有一個人能夠來障礙我們的,沒有。

  • 在佛教裡有四種精進,又稱四正勤:一、未生惡,令不生。二、已生惡,令去除。三、未生善,令生起。四、已生善,令增長。對於斷惡修善,必須精進、勤勞的去做,不可有片刻的懈怠放逸。

四種精進,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 尤其一個學道之人,應當常思國土危脆,人事無常,所謂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一切的榮華富貴都是過往雲烟,你可以擁有,但是不能不爲生命的未來做一些預備、播種的工作。就如晴天備傘,白天備燭、備手電筒,平日總要有些預備。人生如何預備?唯有把握當下廣結善緣,廣修善行,才不會空過這一期寶貴的生命。

長壽,不一定能夠行。你有生,你不想死,也不可能。你不想老,拼命就老。很脆弱的。

【現在】是影響你的【未來】,你的未來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能不能老實念佛。

你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對阿彌陀佛有沒有信心?

這個【當下】是最重要的,【將來】是怎麽樣的?都是在【當下】。那要怎麽做呢?廣結善緣,廣修善行。

提醒我們自己:我有沒有念阿彌陀佛?我有沒有行善?我有沒有斷惡?我有沒有廣結善緣? 我這一生沒有別的路,這一生必須、無論怎麽樣,我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要同生極樂國,我要親近阿彌陀佛,只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離苦得樂,只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真正了生死出三界。沒有別的路。

Tuesday, June 14, 2022

b學悟法師20200529(005)《我的生活這麽好,我還要成佛幹什麽?》《我爲什麽要成佛?成佛有什麽好處?成佛有什麽意義?》《我説:後頭的還沒到,到的時候,你會感覺說:世間真的很苦!我說:後頭的,那個你慢慢等,等到有一天到的時候,你就知道了,爲什麽我們要學佛。》 《易行道爲什麽現在變成難行道?因爲我們對於世間的名聞利養,對於五欲六塵的享受,沒辦法看得破,放得下。能不能往生西方淨土,不是你念幾聲的佛號,你拜多少的佛號,不是》

 


2020-05-29 (005)b 

太太念佛念到一點多,突然間阿彌陀佛現前,跟她講:我現在帶你走。她本來要跟阿彌陀佛走了,突然間想到她的孫女,她的孫女(念頭)一起來,阿彌陀佛不見了。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麽時候才能夠去?看我們的心態。所以,念佛法門,我常常講,是三世一切諸佛幫助衆生了生死出三界,出三界就是三惡道。圓滿成佛的,一生成佛的。所以,古大德稱爲叫易行道。易,就是容易。行,容易行持。爲什麽現在變成難行道呢?

你想一想,爲什麽現在變成難行道?因爲我們對於世間的名聞利養,對於這些五欲六塵的享受,沒辦法看得破,放得下。所以,本來是易行道變成難行道。關鍵在哪裡?你能不能放得下,關鍵在這裡呀。所以,你看下面那一段,《金剛經》六百卷怎麽講? 你看,《金剛經》六百卷裡面,還有《大般若經》整個濃縮起來,最後講了一個字,最重要的,是哪一個字?

    捨,這個字。能夠捨,捨,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放下的意思。你看,整部《金剛經》,金剛經是釋迦牟尼佛告訴須菩提尊者,須菩提尊者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才跟他解答,用這部金剛經,而金剛經六百卷裡面,而我們大般若經,大般若經釋迦牟尼佛花多長時間?二十二年,才把這一部經講圓滿。而最後,只講到一個最重要的字,就是:捨。捨,就是放下。你能不能放下。關鍵就是在這裡呀。

    所以,能不能往生西方淨土,不是你念幾聲的佛號,你拜多少的佛號,不是。關鍵在:你能不能放得下。那個才是關鍵。在世間法也是呀。

所以,我跟大家講一個故事。上個禮拜我有跟大家提過。這位居士是...的。2018年,他請我去他的工廠灑淨,去灑淨。然後在吃飯的時候,他講了一句話。因爲他那一句話就是我學佛之前,就是說我在學淨宗之前,我常常問:我幹嘛要成佛?我現在過得很好,我爲什麽要成佛?成佛有什麽好處?成佛有什麽意義?我現在過得很好,我要吃飯,有吃飯;我要看電影,有電影,對不對,管師兄?我要去旅行、我要去喝咖啡、我要吃薯條、我要去哪裡,自由自在。我的生活這麽好,我還要成佛幹什麽?這個問題我常常問。所以,我去解答, 我去找。

    ...這位居士就跟我説:師父,西方極樂世界雖然很美,但是我在這邊過的生活也不錯!你看,他跟我説:師父,你看,我這個家庭,兒女很孝順,現在我的媳婦又要生孩子了,我不久要抱孫了。我又有一個好好的太太,我這個太太蠻不錯!我生活也不缺什麽,也不缺錢,我生活過得很好。我想,來世,來生,我要比這個更好!跟我講這個事。我就跟他講,我説:對不起,這個真的對不起。我説:後頭的還沒到,到的時候,你會感覺說:世間真的很苦!我說:後頭的,那個你慢慢等,等到有一天到的時候,你就知道了,爲什麽我們要學佛。他就跟我説:師父,你怎麽能夠詛咒我?不是詛咒你,我講實話。我跟你認識十年了,我幹嘛講客氣話?我講實話!

    你不要發願來生來世怎麽樣的。這是真的。印光大師在全集裡面,有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千萬不要發願:下輩子我要轉世作爲比丘,我要來弘揚佛法,我要來度化無量無邊的衆生!】這種的願太偉大、太了不起了。但是,千萬你不要發這個願。印光大師在這裡告訴我們:不准!而且爲我們,到這裡划叉,划叉一個,不可以!

    爲什麽呢?你來生能不能做人還是個大問題。這是印光大師說的:你來世能不能做人,還是個大問題。可能你來世,可能去做羊、做牛、做馬,或者生在三惡道,還不一定!千萬不要發這個願!你要發願到哪裡?先到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你有這個能力了,你是菩薩再來了,你是不退轉的菩薩再來,你要度什麽樣的衆生,你有能力。你要【衆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你有這個能力。現在千萬不要!你必定要這一生必定要了決,解決我們的生死,那個才是重要的。

    所以,台灣有一個故事。我跟大家來講一講。他這個人,住在...。他認識了一個法師很出名。這個台灣法師我不能講他的名字。這個法師很出名,很會講經,而且不僅僅在台灣很出名,整個亞洲、整個歐洲、美國,他很出名的。

    這個居士,他就跟這個老法師講,他説:師父,我將來得人身,我要跟您一樣,什麽一樣呢?您很有智慧,我要來度無量無邊的衆生。他就跟這個老法師講這句話。老法師怎麽説呢?他說:你頭腦有問題了。爲什麽頭腦有問題呢?我上一輩子就是因爲沒有上去,所以這一輩子又下來。所以今世我要拼命念佛,要上去,你又發願來到這裡,你頭腦不是有問題,是什麽?

    所以,千萬不要發這個願,這個願偉大,(但是),千萬不要發這個願。你要聼釋迦牟尼佛的話,真的。釋迦牟尼佛勸我們趕快到西方極樂世界,只要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給你保證書,就是告訴你們:你能夠成佛。而且一生必定成佛的,這個就是阿彌陀佛因地修行的(大願),一生(成佛)。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很難。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非常難。

    從菩薩身份來講,如果你要在這個娑婆世界成佛,你要多長時間?三大阿僧祇劫。你想一想,什麽叫做三大阿僧祇劫?如果用我們來形容就是無量劫。三大的意思是什麽?三大的代表就是我們的貪瞋痴,貪瞋痴三毒的煩惱,這個叫三大阿僧祇劫。你要突破第一關,你的貪欲。一位菩薩,你要把這個貪欲斷掉,要多長的時間?要一大阿僧祇劫。第一關突破了,你要突破第二關,第二關是什麽?就是我們的瞋恚。我們的瞋恚要花多長時間?二大阿僧祇劫。第二關突破了,第三關就是我們的愚癡,要花多長的時間?三大阿僧祇劫!你想一想,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這個是以菩薩的身份、羅漢的身份來算的。你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講的就是我們貪、瞋、癡,三毒煩惱,你要一道一道的,一關一關的去突破,你説呢?

    那我們今天凡夫怎麽辦?無量劫呀!如果在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沒必要。你看,那些下下品往生的人。爲什麽會下下品?因爲一生造了五逆十惡,所以,臨終懺悔、發願、求生淨土,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下三品,下下品。我們現在同修沒有聽説犯五逆十惡的,不可能的。管師兄,你有沒有犯五逆十惡?不可能嘛。...沒有嘛,沒有聽過嘛。所以,我常常講,我稱呼我們是一般的好人。你們是一般的好人,還沒達到經典裡面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還沒達到。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就是十善業。我們現在是一般的好人。什麽叫一般的好人呢?有時候好,有時候壞,有時候壞,有時候好。就是這樣,好、壞這樣。那如果用我們這種的好人的標準,老實來念佛,來聽話呢?我們起碼也中品下生嘛。對不對?起碼嘛。

    如果沒有犯五逆十惡的,如果用我們現在這種的標準來説,來念佛,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起碼也中品下生。那你想一想,中品下生大概要花多長時間成佛?三劫、四劫,頂多五劫,就能夠成佛了。如果下下品要多長時間?十二劫。所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沒明心見性,還沒成佛,叫做化身佛,等到你明心見性成佛,叫做報身佛。佛教裡面所講的【花開見佛悟無生】那就不一樣了。

    所以,你想一想,頂多也十二劫。但是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無量劫,你想一想,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很苦,很累呀。因爲沒有時間跟大家形容,表法,爲什麽釋迦牟尼佛要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原因在哪裡?爲什麽要成佛?我爲什麽要成佛呢?爲什麽釋迦牟尼佛、三世一切佛要我們趕快成佛?而且三世一切佛是最喜歡的一件事,爲什麽呢?我會跟大家分享下個禮拜。所以,祖師大德,爲什麽通宗通教的,你看善道大師、永明延壽,還有這些藕益大師、印光大師、蓮池大師都是通宗通教的,明心見性的,到最後你看,還是放下,專修淨土,專弘淨土,專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給我們看麽。

Sunday, June 12, 2022

學悟法師2020 06 05(006)《楞嚴經》第四卷,就如同好像照妖鏡一樣,如果能夠學習這一品,你的眼睛就如同孫悟空一樣。這些妖魔鬼怪,所以想盡辦法要怎麽樣把這一部經消滅了,它才能夠作怪嘛。



因爲我們的目的到最後,記得:到最後,不管今天你有多少的財富、地位有多高、你的前途有多好、家庭有多美滿,我們到最後都避免不了有生必有死,所以希望我們這一段時間,我跟你們好像同參道友,希望我們將來能夠同生極樂國。説實話,這個是我們最向往的,也是最希望的。希望這一生能夠親近阿彌陀佛。因爲我們已經明白了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確實真的很苦。你明白這個道理,世間的萬緣,世間的一切法,我們應當不要過於執著,隨緣就好了,有就有,沒有就算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把這個去思維、去思考。我們這一生,死要往哪裡去,生從哪裡來的?這個道理我們必定要搞清楚。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是爲了什麽?死後,要往哪裡走?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去思考。…

有一位居士,這位居士他是一位企業家,生活非常富裕。他問我一件事,他說:師父,世界上真的有妖魔鬼怪嗎?如果有妖魔鬼怪的話,怎麽樣去辨別呢?怎麽樣去分清楚這個妖魔鬼怪?他問我這個問題。
我就直接跟他解答,我說,有啊,在我的面前有一個。我就跟他講,在我的面前,我説很多,非常多。尤其是在末法期間,非常多。所以爲什麽我們要學《楞嚴經》就是這個道理。
我説,是你呀。他就問我這個事情。我就跟他解答,我説,現在雖然我們長的像人,生在這個人道,我們的面貌是人,但是我們的心,不是人心。這個是真的。我們雖然生在這個人道,面貌是人,但是大家你去思維,去看一下,雖然是人,但是他不是人心,他們的心都是妖魔鬼怪。怎麽去分別呢?你看《楞嚴經》佛不是告訴我們嘛【邪師説法如恆河沙】。尤其釋迦牟尼佛在這一部經,第四卷裡面,大家有空去看一看。在第四卷裡面,這一段經文不長,很短。佛在《楞嚴經》的第四卷,佛在《楞嚴經》的第四卷,稱爲【四種清淨明誨】這一品,就是說有四種清淨明誨,在這一段經文,佛,告訴我們什麽?
因爲這一段經文就是在講什麽?就如同好像照妖鏡一樣,如果能夠學習這一品(這一卷),你的眼睛就如同孫悟空一樣。你在生活裡面你會過得很自在。你的眼睛會像孫悟空一樣。你看孫悟空好厲害,哪一個是妖,哪一個是神。哪一個是妖來害他的師父,或者哪一個神要來救他的師父,他的眼睛一看就知道了,孫悟空。大家應該有看過。
所以,這第四卷裡面就如同照妖鏡一樣,這一卷是講什麽呢?就是爲我們辨別四種:哪一類是妖,哪一類是魔,哪一類是鬼,哪一類是怪。分得非常的清楚。所以尤其我們生活裡面,上班工作。在《楞嚴經》第四卷裡面,大家應該去參與一下,學習一下。當你在處事待人接物,你是怎麽樣去化解的,你就很明白。所以爲什麽釋迦牟尼佛在《滅法經》(《法滅盡經》)裡面,不是《楞嚴經》,《滅法經》(《法滅盡經》)有跟我們講過一句話就是預言了,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預言。他講什麽呢?
他説將來,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一切經,哪一部經先滅掉呢?先消滅呢?就是《楞嚴經》。《楞嚴經》這一部經先滅了,然後最後的就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的大本就是《無量壽經》我們講就是《無量壽經》。其實,他都在講《彌陀經》,最後的。爲什麽《楞嚴經》先消滅呢?因爲這些妖魔鬼怪,他對於這一部經非常的頭痛,很討厭。所以想盡辦法要怎麽樣把這一部經把它消滅了,它才能夠作怪嘛。
如果有這一部經,它很難作怪呀。所以,先把這一部經消滅了,它才能夠做怪。所以你看,以後這一部經消滅了之後,或者我們講現在這一部《楞嚴經》開始要慢慢消滅了。如果消滅之後呢,我們很難辨別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假的。有時候他裝得很像佛菩薩一樣,你看他好像在修行,拿一個念珠,其實我們不知道他是真的,還是假的。他有時候裝得很像。類似的。裝得非常像。有時候我們把他當作佛菩薩來供起來。這個非常危險。
所以,我鼓勵大家有空把這個第四卷《楞嚴經》去學一學,去看一看,你就明白了。尤其這一部經《楞嚴經》不是普通經典。以前在印度,皇帝是把它當作國寶。希望大家就是能夠這樣辨別。所以,你們想一想,我們現在雖然面貌,我們的面貌長的是人,但是我們的心不是人心,妖魔鬼怪的心。所以,儒家左丘明,你看左丘明在《左傳》裡面,不是講一句話嗎,他説【人棄常,則妖興】這個是左丘明在《左傳》裡面講這一句話【人棄常,則妖興】
什麽叫做【常】?常,指的是五常。人,如果失去這個五常,他不是人了,他就是妖魔鬼怪。雖然他長的是人,但是他的心,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跟妖魔鬼怪是一樣的。你看那個五常是什麽?仁、義、禮、智、信。人,沒有仁義了,你看,我們佛家裡面講五戒,不殺生。人,沒有仁,沒有義,沒有講禮,沒有講信用。所做的,所學的,就是邪知邪見的。你想一想,他跟誰都在一起的?就是跟妖魔鬼怪在一起的。那現在我們問我們自己:我們學佛的人,我們念佛的人,我們的心是不是跟妖魔鬼怪在一起的?你的態度,你的言語,你的個性,你的想法,你所作所爲的,你是不是跟聖賢人一樣的? 還是跟佛菩薩一樣的?或者你跟妖魔鬼怪是一樣。
所以,你跟妖魔鬼怪是一樣的,那將來幾乎都在三途了。所以,這個《楞嚴經》裡面爲我們指一條路出來,希望你們有空去學一學。這一段經文不長,你慢慢去聽,慢慢去學。老和尚以前有講過,在美國,他有講過。你就有空去聽一聽,去看一看。這個是第一個問題,我跟大家來介紹,順便來分享。因爲我們現在這個眼睛沒有智慧,沒辦法辨別這個是真,這個是假,這個是對還是錯。我們真的有時候辨別不出來,所以有時候會犯那些糊塗、做一些糊塗事。這個我們必定要清楚、要明白。要不然以後,會障礙我們往生西方淨土,這個必定要知道的。
****
1)07 002 0001《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https://youtu.be/slJvHpF3fqs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毘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
【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
【多此魔民。熾盛世間。】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
【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2)07 002 0002《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https://youtu.be/vdaxfOjOfbI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祇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沙石成故。】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
【上品之人。為大力鬼。】
【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
【下品當為地行羅剎。】
【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
3)07 002 0003《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https://youtu.be/kyIwpPOG-8g
【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
【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
【何以故。】
【服其身分。皆為彼緣。】
【如人食其地中百榖。足不離地。】
【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分。】
【身心二途不服不食。】
【我說是人真解脫者。】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4)07 002 0004《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https://youtu.be/YacP9_hW4Rc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
【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己得上人法。炫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捨貪。成菩提道。】
【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
【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
【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5)07 002 0005《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https://youtu.be/nEtgM_9uzU8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地。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燃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於法已決定心。】
【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
【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
【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蓄。乞食餘分。施餓眾生。】
【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
【必使身心二俱捐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
【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6)07 002 0006《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https://youtu.be/iptkuyCGCZI
【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
【是一顛迦。消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我滅度後。】
【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
【或作沙門。】
【白衣居士。】
【人王。】
【宰官。】
【童男童女。】
【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
【與其同事。】
【稱讚佛乘。】
【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
7)07 002 0007《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https://youtu.be/Yopm6QQMofQ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
【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
【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
【自不能生一切枝葉。】
【心三口四。】
【生必無因。】
【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