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6, 2024

學悟法師 20240623《念佛好處》



學悟法師 20240623《念佛好處》

尊敬的諸位法師慈悲,尊敬的諸位同修、護法、大德慈悲,大家早上吉祥!阿彌陀佛!

今天,末學再借這個共修的因緣再一次,再來給大家談談佛法,來講一講如何念佛,得生淨土。

我每一次在這個地方跟大家念佛,那一種氣氛非常的好。我在這個地方來來去去已經大概十三年了。

所以,這一段的因緣,跟大家的法緣的因緣是有一點特別。所以,有時候,不知不覺會有一種感動,讓你會流淚。像剛才,我在繞佛的時候突然間想起有一位老菩薩,跟他也認識很多年了,一百多嵗了。每一次我講經,或者做三時繫念,他都會在門口,就等著我。

突然間,佛不見了,他的影子就出來了。所以,我跑出去了,跟他老人家見見面。

我就跟老菩薩講:“你看,師父在念佛,突然間想到你,佛也不見了。那以後怎麽辦呢?往生的因緣,這不就障礙了嗎?”我剛才看到他老人家,説實話,很感人。

而且,我跟他講:“你是這個世界上最有福報的人。一生能夠遇到淨土,而能夠念這一句名號,而在這一生當中,又能夠發願。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跟你相比的。這一生你能夠發願:將來得生淨土,那你這一生不白來了。六道輪迴是很苦的,真的,是很苦。”

師父這一段時間,身體出了一點狀況,生病了,才真正的體會到,對這個世間不要看得太認真。一口氣沒有,什麽都沒有了。無常,隨時都會來臨的。

那麽這一生,我們還一口氣在,我們就好好培養。如果我們對這個娑婆世界的苦難都沒有去感覺的話,那麽這一生當中你怎麽能夠厭捨這個娑婆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很難,因爲你還對這個娑婆世界留戀。

所以,我就跟老菩薩講:“這一生必定要去,將來親近阿彌陀佛,得生淨土了,什麽苦都沒有了。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愛別離,怨憎會,八苦焦煎。這個就是我們今天在這地方念佛大多數的目的,就是要求生淨土的。如果,我們今天念佛不求生淨土,那這一句名號就白念了,真的。”

所以,我很感謝,我們的鄭居士,還有我們的鄭太。我這十幾年來,在這個地方,説短不短,説長不長。所以,今天我就借這個因緣再一次跟大家來講講話。因爲下一次還有什麽因緣,我們大家都不知道,人生無常隨時無常都會來臨。所以,要把握當下這一生能不能得生淨土,關鍵不在於這一句名號,關鍵也不在於阿彌陀佛本身,關鍵在於你自己本身

所以,有人,最近,曾經,問過我這樣一件事情,他說:“師父,佛號要念多少聲才能夠得生淨土呢?”我就告訴他:“能不能往生淨土,你不能問我。你要問你自己。如果念佛往生只是嘴上念而已,但是,心沒有那個願,就算你一天十萬聲,也往生不了。”

後來我跟他講一個故事。最近我遇到一個老同修,他有心臟病,心臟病很危險。心臟病發作之後,很痛苦,在那邊熬,躺在床上,送到醫院。心臟病發作的時候,他有沒有想起阿彌陀佛?沒有。只想:“我的病如何才能夠好?我爲什麽這麽痛苦?我爲什麽這麽辛苦?我的病能不能好?”都是想這一些,胡思亂想,一句名號都沒有提起。你想一想,老同修了。兩個星期之後,他來找我。一個人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如果嘴上講的,很難。要真實的發願。你的願、你的心,有沒有跟阿彌陀佛一樣?確實真的很難。

所以,今天我就在這個地方,我們互相來提醒,互相來探討佛法。如果我講一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不要那個眼神來著我,我會緊張,你知道嗎?因爲,我一年多了沒有跟大家見面,有時候會緊張。

最近我遇到有一些佛教徒,有幾位是企業家。他提出來幾個問題,他說:“師父,學佛還要持戒嗎?學佛還要吃素嗎?就像我們,我們天天要念佛嗎?”

他還有問一個問題,可能對於法師出於好奇,他說:“師父,出家人辛不辛苦啊?晚上想要帶師父出去吃個飯,人家看到了,要批評:法師不是過午不食嗎?爲什麽要溜出去吃飯呢?我發現出家人好像很不自在,被戒律綁得緊緊的,這個也不行,那也不行,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辛不辛苦啊?”

“冬天到了,想把師父帶出去買點衣服,才不容易着涼。又被人家說:出家人不好好在寺廟呆著,到處亂逛!又不能游泳、又不能看電影、又不能聼音樂、眼睛又不能看美女。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們出家人辛不辛苦?”

像師父這一次,剛剛從武漢,中國回來。我也到四川,然後,在武漢停留幾天參加一些活動。我要回印尼的時候,我要上飛機。然後,有一個人,他要把行李拿到飛機上面,他眼睛一直看著我。我感覺有一點害怕,爲什麽那眼神一直看著我?剛好,他是坐在我的旁邊,剛剛好坐在我的旁邊。他一坐下來,我就問他,我説:“先生,您爲什麽一直看著我啊?我也不是美女,也不是女生。我有哪個地方不對的,你能不能告訴我?”

他突然間講一句話,他說:“和尚,和尚怎麽坐飛機呢?”我說:“老哥,我不坐飛機坐什麽呢?我的家是在印尼啊,這個是在中國呀,我不坐飛機坐什麽呢?”

所以,很多人認爲我們出家人天天就是要呆在廟裡,不是燒香就是拜佛,不是拜佛就是燒香,天天幹這一個。一出門,(人家)眼睛就一直看著你了,這個是事實,很多人。

我這一次回到國内的時候,有時候很多人看到我們出家人好奇,拉著“拍個照!”

然後,我在老街,在走路,看看哪樣東西可以買回去。突然間有一個店面的老闆娘,很年輕,跑出來,她說:“大師!大師!”

“你不能叫我大師。”

“你會不會算命啊?看風水啊?”

“我說對不起,這個不是我的内行。你問錯人了。”很多。遇到這一些。

企業家問我:“辛不辛苦?”我說:“不辛苦。不但不辛苦,而且活得很自在。”爲什麽不辛苦呢?因爲我們想的,每一天我們的念頭所想的,要怎麽樣利益大衆,不是想的怎麽樣利益自己,沒有。所以,活得很自在,活得很快樂。要如何讓我們這一生,能夠讓佛法利益這些衆生,想盡辦法:怎麽樣去利益衆生。這個就是我們的觀念。

那要怎麽樣去利益衆生呢?首先,你必需要先把自己做好。你要度人,首先先度自己。你要先把自己做好、修好,人家看到你,你是個好樣子,對於三寶能夠(生起)信心;對於佛法他能夠(生起)信心。在這個信心當中,他能夠信任佛法,而能夠信入淨土法門,而一生能夠念佛,將來得生淨土,你説你的功德有多大?很大。

今天,我們念佛也是一樣。今天如果你想要利益大衆,你想要利益你的家親眷屬,你要利益你的先生、父母、兒女、太太、同事、朋友、你的冤親債主、你的過往的父母、你的累劫的冤親債主、你的祖先,能不能得到利益,首先,你要先從你自己如何做一個好樣子,做一個念佛人的好榜樣。因爲,人家看到你,才會有信心。

但是,如果,今天我們口在念彌陀,但是,我們的念頭跟阿彌陀佛不是一致的,人家看到我們,大家能不能(生起)信心呢?信心不起來。不但沒有信心,你會讓人家對三寶,毀謗、造業。那你想一想,我們的造業,業障有多重?很重啊。

所以,很多念佛的人好像都在念佛,但是,心裡面所想的不是別人,都是自己,所以,活得很辛苦。見一些不順眼的事,對一切事、對一切人、對一切物,沒有一個不計較的。斤斤計較,對一切事、對一切人都是產生的怨恨嫉妒,那麽你說我們今天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能得利益、能往生嗎往生不了啊

所以,我常常說,這個世間,真的,你不要太認真。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是一個非常稀有的因緣,非常的殊勝,很多人認爲在這個生活上,如果意外遇到一些美好的因緣,感覺很殊勝,感覺很稀有;其實,今生我們在這個地方,今天我們從早到晚能夠在這個地方念佛,那個才是真正的稀有,因爲這一句名號功德太大了。不要説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發大誓願,我們所講的四十八大願,在四十八大願裡面,阿彌陀佛告訴我們:不要說稱念阿彌陀佛,聞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有意無意的,這個功德都是不可思議的。而且,大不可思議。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只能用“不可思議”為我們形容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的功德。你看,在四十八大願裡面,阿彌陀佛告訴我們【聞名獲益】,四十八願裡面,總共都有佔十三願。十三願裡面都是爲我們説明【聞名獲益】的功德。

哪十三願呢?這四十八願裡面,總共有十三條,都是在講【聞名獲益】的功德。

第一個,十八願【十念必生願】

二,二十願【臨終接引願】

三,三十四願【善談法樂願】

四,三十五願【一生補處願】

五,三十六願【教化隨意願】

六,三十七願【衣食自至願】

七,四十一願【樹現佛剎願】

八,四十二願【徹照十方願】

九,四十三願【寶香普熏願】

十,四十四願【普等三昧願】

十一,四十五願【定中供佛願】

十二,四十七願【聞名得忍願】

十三,四十八願【現證不退願】

總共佔了十三願。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功德。不但稱名的功德,有意無意,你這一生當中聞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的名號,都能夠獲得阿彌陀佛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的。這個是事實。

所以,蓮池大師在世的時候,曾經講過一句話【舉其名兮,兼眾德而具備;專乎持也,統萬行而無遺。 】,説明什麽呢?説明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就好像一條大船一樣,在這個茫茫苦海當中,無所依靠,唯有依靠阿彌陀佛這個大願,才能夠脫離這個五濁惡世的苦海,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如果你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那就趕快念佛吧!趕快發願!趕快上這個船!讓這條船帶著我們離開這個六道輪迴、了生死出三界,不要再受苦了。因爲我們在這個環境,説實在的,已經流浪很久了,該覺悟了,該醒一醒了。如果今生我們還在迷惑,那麽我們能夠等到什麽時候呢?那就看各人的緣分了。所以,在這個地方,説老實話,我們這個因緣,真的非常的稀有,所以好好念佛,真的好好念佛。

關於有一些居士問我:學佛必須要持戒呀、要不要吃素呀?我請問大家:還要持戒嗎?要不要吃素?

其實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他講過一句話,他把這個事實就告訴我們了。六祖大師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就是說:你那個心,能夠保持清淨,不被外面的境界而所干擾、而所動搖,不會被名聞利養、自私自利,不會被我們的貪瞋痴慢疑而所動搖,不再造業。言語,起心動念不再造業,你可以不持戒、你可以不念佛。

但是,如果今天我們還是凡夫一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在造業的話,内心都是五毒的,自私,名聞利養的,那麽今天你不但要念佛,你還是要念法,你還是要念僧。

但是,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單單念佛是不夠。説老實話,我最近發現單單念佛不夠;你要發願,你才能夠把這一句【阿彌陀佛】跟你的生命、跟你的人生、跟你這個心才能夠同入、融入一體。如果沒有願,你那個念佛力道不夠。

什麽願呢?不僅僅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也要發願:“我從今天開始,我要用念佛的方法來改變我自己,改過我這些不善的行爲,改過我這些不善的言語,改過我這些不善的念頭,讓我們這個煩惱成爲菩提,讓我們的習氣,成爲我們的智慧。”

不斷的去反省,不斷的去改過。這樣你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才能夠融入到你的心裡面啊。不然的話,口在念彌陀,但是,你的心不斷的在造業,那麽你們想一想,不要說別人,説我們自己,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不能得力?因緣不具足啊。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説老實話,這一句名號念起來容易,有時候,做起來,很難。

你看看我們自己,左脚還在念佛堂,右脚一走出門了,你的習氣是不是又來了?煩惱又來了,是不是?爲什麽呢?因爲那個願力不夠。今天如果你那個願力很堅定,願力很堅强,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當中,你會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除了念佛,你還要發願。因爲如果你想要得生淨土,前提,首先你要先從你的心培養善念。心不善了,行爲當然不善;心不善了,言語一定不善的;言語不善,行爲不善,心不善,你不能怪阿彌陀佛:“爲什麽阿彌陀佛不來接我?爲什麽阿彌陀佛不能加持?”不能怪別人,你只能怪你自己。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除了念佛,這一句名號當中,首先我們一定要好好培養自己的行爲、自己的言語、自己的念頭。我的念頭、我的行爲、我的言語,有沒有跟阿彌陀佛是一致的?那麽我們今天就能夠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容易了。

這個就是我們常講的,有三種門。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以前,老和尚曾經講過,有三種人念佛不能往生。哪三種人呢?

(第一種:)嘴上念佛,行爲不善。這一種人不能往生。“師父,宋朝瑩珂法師,他也不是犯了清規嗎?但是,他也往生了。師父,唐朝,雄俊比丘,後來墮地獄,因爲一念佛,後來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也不是造業嗎?”你不能跟他們相比。行爲不善,怎麽能夠往生西方淨土呢?是不可能的。

(第二種:)老和尚又在講:第二種人,嘴上在念佛,但是,半信半疑。

第三種人:嘴上念佛,心不清淨。

真的像這一類的人能往生嗎?往生不了,真的往生不了。

我最近有看到一個故事。在馬來西亞,有一位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後來,發願出家,因爲她喜歡念佛。她後來出家,自己有一個小精舍,天天念佛。但是,這個沙彌尼,沒受戒,後來出家,然後念佛,天天在這裡念佛。十幾歲,她就出家了。無論她生病,她都不看醫生,她就是念佛。但是,雖然不看醫生,因爲她念佛的功德,念得好,她病就好了。

有一天,她收留一個小女兒,兩個人相依爲命,後來活到八十二歲。八十二嵗的時候,突然間她的毛病又發作了,後來,她又念佛,念佛念得很好,阿彌陀佛已經現身了,在她的面前,突然間,她就跟阿彌陀佛:“我不去了。”這個是事實的故事,這個是老和尚講的。突然間跟阿彌陀佛說:“我不去了。”

而且,她的眼睛東張西望,(睜得)大大的看,看誰呢?既然你跟阿彌陀佛說你不去了,阿彌陀佛就不見了。不見了之後,她看周圍,看不到她的女兒,她的養女,然後,(心)很亂,就告訴來幫她助念的這些人:“我的女兒在哪裡?”她女兒剛好出去了。她心裡很緊張,這個事情維持了三天。捨不得。心裡面想的都是她的女兒,因爲相依爲命幾十年。

從十幾歲念佛,念到八十二嵗,最後呢?有沒有往生西方?沒有。而且,死了以後,很難看。臉都黑了,你説呢?念佛念了一輩子,幾十年,境界一來,阿彌陀佛忘了。想的是誰呢?牽挂她的女兒。你説呢?

我們這一生如果要有這樣的念頭,如果有一天突然間有一絲毫的我們對這個世間的留戀,阿彌陀佛就算在你的眼前,你也往生不了。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很多事情,我們可以為大衆來服務,很多事情,我們盡心盡力去做,但是,千萬不要放在心裡。如果你常常挂在心裡,總有一天,臨終的時候,無常到的時候,你說你要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突然間,這一些的牽挂變成你將來的障礙。這個你要小心。不然的話,佛號白念了,到這個世間,幾十年下來,到最後,方向目標都搞不清楚,你說我們這一生念佛是不是白念?白念了。所以,要小心,真的要小心。

所以,師父最近經過生病,説實在的,我把這個生死看得很開了。什麽事情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你這一生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才是關鍵其他的,隨緣就好了。盡心盡力就好了。所以,我們不要每天去想,因爲想到最後,你還是打妄念,你還是打妄想,我們念佛的一種的警惕,我們一定要知道。除非你這一生,只有要念佛,沒有這個心願:“我要得生淨土”,沒有。那個沒辦法。

但是,如果這一生你想要得生淨土,你想這一生當中:我要離苦得樂,我要了生死出三界的話,那麽你這個念頭,慢慢你要放下。不然的話,將來變成你的障礙了。所以,不容易,真的不容易。我看到很多,到最後,臨終的時候,沒辦法往生。我看得很多。

所以,師父最近生病的期間,我真的遇到逆境的時候,我感覺到:雖然生病,沒關係,我們要感恩,它讓我們覺悟:對於這個娑婆世界的苦難,能夠去感受到。不然的話,你怎麽能夠厭捨這個娑婆世界呢?

所以,爲什麽現在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麽原因?在萬人當中,才找到一兩個。諸位同修,你想一想,這一兩個當中,你是不是屬於其中一個呢?這個是一個關鍵。看起來好像一個電影,一個影片,這個人某某人念佛往生西方了,很羡慕很讚嘆,請問你自己呢?這個是一個關鍵。

所以,我常常跟諸位同修大德(講),我們的壽命有多長?怎麽不知道一個人的壽命,呼吸之間而已呀。一口氣沒有了,説明什麽?你的生命等於結束了,生命結束了,你還能夠做什麽呢?希望做三時繫念來超度我們?不能依靠的。靠不住的

像最近有一位年輕人,他說:“師父,我還年輕,我現在需要念佛嗎?”

我問你們:“你需要念佛嗎?需要嗎?真的需要嗎?”

他説:“師父,我還年輕,我還要幹一樁事,一番事業。以後老了我再念佛。”你們説呢?

我最近遇到很多這些年輕人,都是企業家的:“我要去幹一番事業!我要享受這個生活!我要好好去享受這個人生!念佛,以後的事。”

古人講得好:“莫到老年方修道,孤魂多少少年人。”現在躺在棺材的,多的是哪一類的人?年輕人的多。

師父最近常常去助念,往生的人,三十幾歲也有的;十幾歲,也有的;四十幾歲也有的;二十幾歲也有的;車禍的,六歲的也有的。我最近去助念那些往生的人,老人的,我去助念的,很少。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一口氣沒有了,你還追求什麽呢?一口氣沒有了,你還執著什麽呢?一口氣沒有了,你還放不下、你還捨不得嗎

所以,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我們這一天當中,必須每一分每一秒,在一切處、一切時,我們一定要好好念佛。把這句名號,好好念。將來時間到了,我們知道了,該怎麽走,就怎麽走;該怎麽離開,就怎麽離開。自由自在,無牽無挂礙,在這個人生當中,是最幸福、快樂的人。沒有任何人比(他更快樂)。

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如何,該去放下的時候,你要放下;該捨的時候,你要捨;該看破的時候,你要看破。不要每天想著:“如果我沒有了,那怎麽辦?以後,這個怎麽辦?以後,那個怎麽辦?”想到最後呢?自己怎麽辦?

所以,有一些事情,盡心盡力,都是圓滿的。不要過於太認真。太認真了,到最後,結果只有一個,是什麽呢?苦。是真的。你想一想,哪樣事情是你的?今天,你看他好像很快樂,下午變了,變成很痛苦了。前幾天,我看他很痛苦,今天看到了,好像很快樂。都是無常的。想的多了,沒用。

活在當下,該怎麽做,就...。好好念佛就是了。就算今天,我們煩惱未斷,但是,你能夠保持那一種心、那一種願,就算煩惱未斷,沒關係。念佛就是了。將來時間到了,阿彌陀佛自然會來;時間到了,阿彌陀佛自然就會來接引,我們不要擔心這個。所以,你對佛要有信心,真的,對佛要有信心。

上個星期給大家講,爲什麽我們要念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名號是無量無邊的,爲什麽我們要單獨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在《無量壽經》、在《觀無量壽佛經》沒有一句話不勸我們念佛的。不僅僅我們《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在大乘經典裡面,比如説《法華經》《華嚴經》《寶積經》《大集經》,無量無邊的大乘經典,沒有一部經典不勸導我們念阿彌陀佛的。所以,我們要深信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話,我們一定要相信,爲什麽呢?因爲阿彌陀佛、因爲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因爲釋迦牟尼佛沒有理由騙我們的,真的。他有什麽理由騙我們的呢?釋迦牟尼佛今天爲什麽勸導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因爲最好的,最好的選擇,最精華的,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了。所以,苦口婆心在《彌陀經》裡面連續的四次勸導我們:你要好好念佛。

但是,你有抓住這個重點嗎?哪個重點?釋迦牟尼佛所説的話,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在一切的大乘經裡面,無論怎麽勸導我們,你有把這個重點抓住了嗎?哪個重點?聽話。你有沒有聽話?這個才是一個關鍵,今天無論怎麽念佛,你無論怎麽學習佛法,在無量法門當中,如果你在這一生當中想要成就,沒有別的話,只有聽話,真幹。佛教我們怎麽做,我們就怎麽學。

像中國,大家都知道孟子,爲什麽孟子在中國稱爲亞聖?因爲他一生都是學習孔老夫子的形象麽。所以,學得很像。到最後呢?孟子是中國的亞聖,除了孔老夫子。但是在這個末法時代很難,在這個末法大時代,很難,真的很難。你想要勸一個人好好念佛,有這麽容易嗎?很難,真的。

像我最近,我常常遇到一些,我勸他念佛,他跟我講什麽:“師父,念佛真的帶來好處嗎?”很難啊。無論你怎麽跟他講、解釋説明,這一句名號的功德,他還是沒有那個善根、還沒有那個福德、還沒有那個因緣,沒有那個福報啊。今天,我們有這個福報,有這個因緣,我們要好好抓住這個因緣。

所以,有時候真的,在這個大城市裡面,在這個末法時代裡面,我們想要度一個人念佛求生西方,真的很難,真的很難。我不知道雪梨現在是屬於一個大城市,在雪梨,我看鄭總,他說現在很多年輕人,怎麽勸都很難。叫他怎麽發心都很難,爲什麽呢?誘惑太大了。不老實,不聽話。

師父最近跑很多一些小鎮、鄉下,小地方,那小地方,跟他們講話,他們不會拐彎抹角,你怎麽說,他一句話就聼進去了。你跟他講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的功德,一句話,他就聼進去了。天天老實念佛,一句話而已。如果在一個大城市,你怎麽勸,勸到你把你的力氣投入在那個地方,你怎麽勸他,你都很難勸。叫他:“你好好念佛,好!師父!”回去呢?還是一樣。凡夫一個,真的。

我最近有遇到一位老人家,他常常去我的佛堂念佛,每次念佛完了,他就來找師父:“師父,我腰酸背痛,我脚痛,這個痛,那個痛...爲什麽念佛不能好呢?”我就跟這位老菩薩講,我説:“好!既然你要念佛好,你要聼師父的話。”

我已經講很多遍了,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勸他。但是,每次見面他都是這樣的。你看,已經七十九嵗的老人家還在這樣,你還有幾年能夠活在這個世上?你不好好真幹,老實聽話念佛,你還等到什麽時候?

有一天,我就跟他講:“既然你要念佛讓你這個病好,每一天做功課,至少五萬聲,五萬聲的佛號,你五萬聲不達到,不可以睡覺!能不能答應?”

“師父,真的嗎?真的這樣念,病會好嗎?”

“你信佛嘛!你相信彌陀的功德不可思議!你要相信!你不能不相信。阿彌陀佛不但能夠治病,也能夠治命。你爲什麽不相信呢?你每天打麻將、看電視,能好嗎?在佛堂一兩個小時,念完了吃個飯,就回家,能夠念好嗎?好!現在,你要不要聼師父的?一天五萬聲,你好好念。但是,一個條件:不到五萬聲,不可以睡覺!”

你要鼓勵你的父母,或者你的老同參,你就這樣鼓勵,五萬聲。不到兩個禮拜,不到兩個星期:“師父,師父講的話不錯,我現在我的病越來越好了!”我跟他講:“你爲什麽會好呢?”因爲你每一天想的都是阿彌陀佛,你天天都是念這句阿彌陀佛啊。“我不念阿彌陀佛五萬聲,等一下對不起師父啊。”所以,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既然你現在念阿彌陀佛,你有時間去想病嗎?你有時間去想你腰酸背痛、脚痛、這個痛、那個痛?佛法所講【一切法唯心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都是從你的心而想出來的。

所以,有時候,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在這個環境當中,在這個大末法時代當中,真的想要度一個人,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想盡辦法,苦口婆心,然後來勸導,讓大家能夠明白,讓大家能夠清楚娑婆世界之苦跟極樂世界之樂,讓我們能夠透徹的瞭解,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很容易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

那麽請問師父:念佛應當要怎麽念呢?如何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加持,將來臨命終無障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如果你想要把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好,首先,你必須符合條件。

什麽條件?第一個,要信。因爲念佛法門無論怎麽樣的修學,頭一個條件就是要相信。就是要深信。你沒有這個信,什麽都免談。念佛能不能得力,念佛能不能將來得生淨土,對阿彌陀佛有沒有信心,對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信心,對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有沒有信心,而且,最關鍵的你對你自己有沒有信心?這個才是一個關鍵。你對你自己有沒有信心?這個很關鍵的。

但是,諸位同修大德,很可惜,我看到很多這些同修念佛,沒有具備這個條件。所以,在這個地方要好好培養。信心要堅定,信心要十足:“我這一生一定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才是一個關鍵。

如果,有一天有人問你:“單單有這樣的信心可以嗎?”就是因爲單單有這樣的【信】,這個才是【信】的基礎。如果,連這個基礎都沒有了,那你想一想,你念佛能不能得利益,你念佛能不能得生淨土,那不可能的事情啊。所以,你自己本身一定要明白,你自己本身有沒有信心。

所以,不但我們念佛的人要信心,修一切法門也不例外。所以,佛在《華嚴經》才告訴我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是講的成佛。你今天能不能成佛,你今天能不能得生淨土,你今天能不能得阿彌陀佛的加持,關鍵在你那個信心,因爲它是...。

而信心是功德之母。若沒有信心,一切善法是不能增長,若沒有信心智慧是不能增長的。所以,佛在《大智度論》裡面告訴我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不是沒有道理。像佛所講的一切經典,爲什麽每一部經,一開端我們看到【如是我聞】。就是告訴我們這一樁事情:你要信。

所以,佛法是無盡無量的,深猶如大海。我們如果要得到佛法的受用、念佛的受用,那麽首先我們一定要信心。因此藕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把這個【信】合起來分爲幾種?几大類?七大類。首先,第一個就告訴你:你要信佛言。佛,是指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門,特別所講的這個念佛法門句句都是真語的。

所以,我們要依照這個勸導,來念這個佛號。爲什麽呢?因爲佛是不會欺騙我們,也沒有理由騙我們,我們一定要相信,佛真的是大慈大悲,怎麽可能欺騙衆生呢?佛在《彌陀經》可以看到,也可以證明。

你看我們讀《彌陀經》的時候,佛講什麽?【我見是利,故說此言】,什麽意思呢?因爲佛觀察到,觀察一樁事情,而這樁事情能夠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能夠利益衆生。所以,沒有人問,佛才自己講。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説法,三百餘會,四十九年,沒有像這一部《彌陀經》無問自說的。

爲什麽呢?因爲佛看到這一樁事情非常的重要。如果今世我沒有講出來,如果我沒有把這個事實爲大家説明,那我真的對不起大衆,我對不起一切衆生,因爲這個法門能夠幫助一切衆生,在這一生當中能夠成佛。

所以,爲什麽佛對於這一部經無問自說。縱然衆生不問,佛也要說。爲什麽衆生不問呢?因爲説老實話,衆生問不出來呀。看不到啊。爲什麽看不到?凡夫一個嘛。不要說我們凡夫,連聲聞緣覺菩薩,他也看不出來。所以,這個境界只有佛與佛才能夠明瞭。那麽只有佛才能夠知道,才把這個事實的真相來爲我們説明,來勸導我們,而在《彌陀經》裡面連續的四次勸導我們,鼓勵我們:你要相信,你要念佛,你要發願。所以,佛不得已才説出來的。

那麽今天我們有沒有真的聼進去呢?有沒有聼進去?沒有。如果真的聼進去,你還在這個地方幹什麽?沒有。真的。師父最近生病的時候,我才發現真的你要提起這個正念不是那麽容易。真的,你生病的時候、緊張的時候,有時候這個正念就(被)蓋住了,忘了,而且忘得乾乾淨淨。這個就是我們的障礙。

所以,你要相信阿彌陀佛,在這一部經才無問自說。所以,你在《彌陀經》可以看到,看到很多公案,釋迦牟尼佛問,【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釋迦牟尼佛問舍利弗,爲什麽阿彌陀佛的國土稱為極樂世界?舍利弗能夠回答嗎?回答不了。只能默默的。爲什麽舍利弗不能解答?他沒有到那個境界。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藕益大師告訴我們:首先,你要信佛言,尤其在這個末法時代,法弱魔強,許許多多種種的異言雜話。往往站著他的立場來看佛法,使人對我們這個淨土法門,念佛法門,產生懷疑。所以,我們今天念佛的人,要以佛的聖言為標準,不可以被這個異言雜話動搖。

我們完全要相信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所説的話,不要去相信別人。我們今天念佛,他勸導我們,那我們要好好去實現。就算釋迦牟尼佛現身在我們這個世間,告訴我們:“某人,你現在不要念佛了,我有另一個方法比這個念佛更好!”你也不要去相信!你要相信兩千五百年前降生在印度的那個釋迦牟尼佛,這樣我們念佛才能夠成就,你要相信這個。

我們應當要有這樣的堅定的信,我們應當要有...,我們應當要深信佛所説的話,一直念下去,念到成佛爲止,要這種的堅定。這樣念佛才能夠成就。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這個真的很不容易。不但要信佛言,你要信他,他就是阿彌陀佛。你要相信。佛的願力真的不可思議的,確實真的不可思議。我在這個地方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因爲時間很短了。

我在印尼,最近遇到一個人,他這一個人很孝順。有空就帶著他爸爸去吃飯、陪著他去公園走一走。有一天,他的爸爸就往生了,走了。

往生之後,他就來佛堂來跟我聊天。這個是事實。他就跟我說:“師父,古人不是講【百善孝爲先】,到底何爲孝?要如何才能夠做到孝道呢?”他就問我這個問題。因爲他父親剛剛往生。往生之後,我還沒跟他講之前,他就跟我講,他說:“師父,我最近很辛苦。爲什麽很辛苦呢?從父親往生之後,我常常做噩夢。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來又要上班,又很辛苦,晚上又睡不好,所以,搞得我身體健康有問題了。所以,天天跑醫院,看醫生吃藥,天天做噩夢。噩夢這一些很多妖魔鬼怪,好像站在我的身上裡面。”然後,又夢見他的父親來托夢給他。他的父親就告訴他,他説:“兒子,我很辛苦!爲什麽辛苦呢?因爲我全身都濕。你能不能幫助我一下?我很痛苦。我全身都是濕的。而且,很難受。”

每一天都是做這個夢,他兒子也不知道該怎麽去解決這個問題。講到這個地方,我就跟他講:“你的父親往生的時候是土葬,還是火葬?”我就問這個問題,他說他的父親是土葬的。如果土葬的話,你要不要去看一下,是不是那個地方有出了問題了。因爲人一死了,他很執著他的身體,對這個身體非常的執著。後來,他去看,他(父親)的這個墳墓都是水,沒有處理好,都是水。他就打電話:“師父,爸爸的墳墓都是水。我該怎麽辦呢?”

所以,有時候,往生,還是火葬比較好。什麽事情就沒有了,對不對?所以,你看法鼓山,台灣,証嚴法師,她的後院有一棵樹,這一顆樹有一個洞很深,很多人往生,火化之後把骨灰放在哪裡?丟在那個洞裡面去。所以,很多人,居士往生之後,把骨灰放在那邊,環保。所以,你們可以學一學。

像美國有一個淨宗學會,他的地方很大,他說:“師父,我們這邊很多樹,我要選擇這棵樹,以後我往生了,把骨灰放在這個地方。”我就告訴這位居士,總幹事,我説:“你還打妄想幹什麽呢?”但是,説實在的,火化方便,但是有一些人執著,火化會不會很痛?不要想多了,都是打妄想的。

他就打電話給我,說:“師父,這怎麽辦?”

“趕緊處理。重新處理。”處理好了,他就過了一個星期,就沒有再發生這個事了,又沒有做這個惡夢了,他的父親沒有給他托夢。你說巧不巧?但是,這是事實啊。在我們的眼前。你看,人對這個身體的執著,真的很痛苦的。

後來,他就問我這個問題:“師父,百善孝為先。我們要怎麽做才能夠稱為孝呢?”這個“孝”,藕益大師曾經爲我們分爲兩大類。一個是世間的孝,一個是在佛法裡面所講的孝道。而世間的孝有三大類,大孝,中孝,小孝。

世間的大孝是什麽?你能夠這一生當中幫助你的母親能夠聞到佛法,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將來得生淨土,這個就是大孝。

什麽叫做中孝?中孝就是你自己本身行善的時候,天天不斷的斷惡修善,讓你的父母以你為榮,這個就是中孝。

小孝是什麽?你能夠滿足你的父母的願望,你能夠滿足照顧你的父母,這個叫做小孝。這個是世間的孝。

出世間的孝是什麽呢?藕益大師也分爲三大類。大孝,是你能夠在這一生當中,念佛修行成就自己,將來度化無量無邊的衆生。這個叫做大孝。

中孝,你在這一生當中能夠覺悟了,這個是中孝。

小孝,你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幫助母親四事供養,(幫助她建立)對於三寶的恭敬心。這個是小孝。

所以,這位居士聽到這樣的話,他就告訴我一件事情,他說:“師父,我今天用念佛可以來幫助父母能夠往生西方嗎?”我説:“行!”

你知道嗎?有一次他在念佛堂念佛的時候,他看那個阿彌陀佛,突然間,他看這個阿彌陀佛抱著他的父親,而且父親在笑,而且在這個現象當中,看到這個佛光,而在這個佛光當中,他自己掉眼淚。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你要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真的不可思議的。這個故事是我真的在印尼遇到一個人,他的父親往生,遇到這一些種種的事相,來告訴我們,來爲我們分享。告訴我們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真的不可思議的。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要相信,這一生當中,對一切事、對一切物,不要太認真,好好念佛。將來得生淨土,同生極樂,沒有什麽比(這個)更重要的。

今天,我就就這個因緣跟大家講到這個地方,希望大家我們好好互相的鼓勵,將來我們能不能聚會一起,聚會一處,往生淨土呢?關鍵就看你們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今天,感謝我們的鄭居士,感謝我們的鄭太,感謝諸位法師,感謝我們諸位同修,今天給我這個因緣,跟大家見見面,説老實話,師父也蠻想念你們的。

星期三,我要回印尼了,突然間,有急事要我回去。所以,去墨爾本的行程也取消了,下一次什麽時候我們見面,我們也不知道。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只能跟大家講一個心裡話:

世界上啥都是假的。好好念佛,就是了。用這句名號,來改變我們的人生的品質。用這一句名號來調整我們的毛病,用這一句名號來調整我們這個心能夠平衡,不要動不動發脾氣,動不動去講人家的是非,動不動斤斤計較,動不動這個不高興、那個不高興,那個不是真正念佛的人。真正念佛的人,一切人皆是菩薩,一切皆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你用這一句名號好好鼓勵自己。今天,只要你還是凡夫,你就避免不了你的過失,那麽你的過失如果沒有改過下來,將來種什麽因,你就會得什麽樣的果報,因爲因緣果報如影隨行。那麽我們今天用這句名號好好來調整自己,讓自己更有智慧,讓我們自己更美好。為什麽呢?因爲我們都是凡夫一個,如果我們沒有認真用功來學習,改變我們的毛病,將來這些毛病會變成我們的障礙。

不但我們往生不了,將來可能會墮落在三途。佛在大乘經裡面,人,一墮三途五千劫。一墮到三途,不容易出來。一進去容易。不容易出來。那麽今生難得得人身,難得聞到這個淨土法門,好好念佛就是了。就算我們今天沒辦法達到那種境界,但是,只要你那個心,把心放在【阿彌陀佛】,牽挂在阿彌陀佛,總有一天,我相信十念、一念都能夠必生的。

祝大家身體健康!祝大家吉祥如意!祝大家老實念佛!如果有講一些不夠圓滿的,請大家多多批評。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