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法師 20240612《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學習分享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首先念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我們上一次學習到第三十六願,【教化隨意】
我們還是先把經文念一遍:【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經文包含三十五、一生補處願;三十六、教化隨意願。我們學習四十八願,要學到阿彌陀佛的心量。阿彌陀佛智慧考慮得周全,這個都是我們的學處。當然,也要感受到往生極樂世界的殊勝,我們就會願生極樂。這麽殊勝的地方,佛又一再勸請我們,所以,我們要聼佛的話,要求生西方淨土。你看,三十五是一生補處,往生不用太長的時間,就能達到一生補處,等覺菩薩的位置。
《阿彌陀經》裡面講到,極樂世界,多有一生補處。這個【多】字,就是極樂世界應該超過一半都是一生補處的菩薩了。極樂世界成就才十劫,去的這些往生的大衆,超過一半,都是等覺菩薩了。我們都知道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它才十劫,往生的都是凡夫身,甚至三惡道去往生的,但是,那邊教化的效果,等於全宇宙進步最快的學校。
所以,難怪華藏世界普賢菩薩要勸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每一個願的殊勝,我們要能體會得到。
第三十六是【教化隨意願】。我們看經文,極樂世界再回來教化衆生,效果非常好,能令大衆起信。經文裡面就有提到了【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這是第一個效果。第二,修菩提行,讓他能修菩薩道,六度萬行,而且,更殊勝的都能行普賢道。
普賢行算是菩薩的頂法,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而極樂世界,普賢菩薩的法界。
而這一願【教化隨意】,我們想一想,我們現在要幫親戚朋友容不容易?你看,到極樂世界教化衆生很自在,經文說到的:雖然生到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永離,我們上一次提到了,是不會再受三惡道的苦。他到畜生、地獄、餓鬼道去度衆生,不會受苦。我們讀《地藏經》就知道,婆羅門女,她也是修念佛三昧,往生極樂世界的都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她到地獄就不受苦,是去度衆生的。
經文裡面提到,【或樂說法】,在老和尚講記兩百一十六頁,講到了極樂世界再來的菩薩“他們在惡道裡示現,或者是『說法』。無論是出家的身分,或者是在家的身分,”就是在六道當中,在人道,他的身份不一定,可以是出家,可以是在家,“甚至於外道的身分,”可能這個衆生要先從,把他接到天界去了,他的因緣是這樣,再從天界把他導歸到極樂世界。
我們看到在上個世紀,德蕾莎修女還得到諾貝爾獎,她是基督教徒,她以這個外道的身份,但是,她那個是菩薩精神,忘我的境界了,一心為衆生著想。當然,成德是舉例,我得到了極樂世界才能證明這個判斷。
“應以什麼身分說法,他就示現什麼身分,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你看,老和尚講經的時候有提到,一個八歲的女孩,看到她爸爸在念經,問他爸爸念什麽經,父親(回答)念《阿彌陀經》,念有關極樂世界的這些經典。她也想瞭解,她爸爸就講極樂世界給她聼,聼了她也很歡喜,也開始念佛了,結果她十歲,就自在往生了。
這個是:應以童女身得度,即現童女身而為説法。表演給我們看,你只要真信切願,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就來接了。現在這個世間,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請問大家:十歲的孩子在這個時代生活,輕不輕鬆?不輕鬆。我現在看,現在人在胎裡面就不輕松了。他父母假如有吵架,你説他輕不輕鬆?不輕鬆了。
你看,我聼幼兒園的老師,他們帶兩三嵗以上的小朋友。看這個孩子平常笑容很多,突然間不笑了。一去瞭解:父母吵架了,父母閙離婚了。你看,馬上孩子就展現出來,孩子很單純,對外在這些情況很自然就表現出來了。其實我們大人都太粗心了,大人爲什麽粗心,太自我了。我不高興我就發脾氣了。都沒有去考慮到對家庭、對下一代的影響。
我們好不容易得人身,佛門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相信全球的華人,不管他有沒有信佛教,他一定知道有六個字、四個字【南無阿彌陀佛】或者【阿彌陀佛】。我從小在台灣成長,台灣的電綫杆上面,常常都【南無阿彌陀佛】。甚至於,在高速公路開車,高速公路沿路很大的廣告牌,都有打【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從小雖然不懂,也都有薰習到。華人要接觸到佛法,應該是比較容易的。
中土難生,就是當中華兒女不容易,因爲全世界古文明只剩中華文明沒有斷絕掉,其他三個古文明都斷了。所以,我們可以接上幾千年儒釋道的智慧,得了人身,還可以聞正法,這個在我們長劫的輪迴當中是多麽稀有難逢的因緣。我們要把它珍惜住,珍惜,這一次可以出輪迴了。不出輪迴,問題不能解決。你哪怕做了再多好事,生到天上,享完福了,又要再墮回來了,沒解決。
所以,瞭解到這個真相了,那就一定要考慮,要出輪迴。要出輪迴,首先要先把人做好,人做不好要成佛,不大可能。而且,要知道:不能常常用輪迴心,再造輪迴業了。貪瞋痴慢是輪迴心。情執深重,對人對事要控制、要占有,這個都是輪迴心。我們修行警覺性要高,起這些念頭,自己要觀照到。修行人不止要自我觀照,有時候當局者迷,要多聼良師益友的勸,同參道友,旁觀者清,提醒我們。
不過現在,感受到:人只要執著起來,別人講什麽,有時候也聽不懂。那股執著勁上來了。人的執著勁一上來,身心都不放鬆。夏蓮居老居士說要打破自欺一關,不要自己騙自己,這一關不打破,談不上修行,更不可能入得了佛門。
其實,我們情執重不重,躺上去準備睡覺了,看看腦子裡還有沒有繼續轉,這個都能自己檢查的。都要放得下。【娑婆有一愛之不輕,臨終被此愛所牽】。
剛剛提到要聼人家勸,我覺得這一點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成德的性格也算是比較熱心的,以前有點過了,好管閑事。現在,慢慢調整,但是,還是比較會主動去勸人。我感覺我勸的效果也不怎麽的。可能是人家還不夠信任我,【君子信,而後諫】。
我尤其勸什麽呢?尤其勸修行的人,要先敦倫盡分。我勸了二十多年了,我覺得接受的人很少。我覺得不回去敦倫盡分的人,心都有點恨。你放著孩子不管,心恨不恨啊?仁義禮智信,義,情義。我母親那一代,那一代在台灣,都有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他們那一代人看著我們這一代,就差一代人而已,孩子生了,就要盡力照顧,這是應該的事情。義者,宜也,義就是宜,適宜,應該的。你看,那一代人生個三個五個,人家都是盡力照顧。
我現在也有看到,孩子從胎教開始教。那是真正用心的母親啊!功不唐娟。孩子從胎教教很乖,尤其不受手機的影響。現在看這些家長,孩子十歲、十二嵗開始迷手機了,他也很困擾。當然有辦法,我們一條龍課,這個禮拜六就要探討這個問題。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當然修行的人不能再後知後覺了,你起一個因緣,都要甚於一開始,不要輕動因緣。你打腫臉充胖子,事非宜,勿輕諾。你一講了,結果你的時間精力都不夠了,甚至身體都需要調理了,大家慎重。
家庭的事,身體的狀況,都要盡早調整,這道理都是一樣的,你越早處理越好處理,你拖越久,越難處理。比方説孩子現在才六七歲,你在好好陪伴,哪怕現在行爲還比較有一些情況,都能調整過來,你等到十一二嵗,就難了。到時候,這個情況,你再跟人家講課,有底氣嗎?
所以,人不要執著,要看得深,看得遠。你看孩子的狀態,看學生的狀況都要看得深,你才好幫他長善救失。
我們現在是看自己都看不清楚,看不深。這個自欺這一關打不破。
剛剛提到,你看十歲的女孩,她往生了。這個都是給我們作表演的。我想現在來作表演的,一定都表演敦倫盡分,我這個判斷應該不會錯誤。爲什麽?第一,印光大師教誨當中最常提到的十六個字: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在敦五倫本分當中,看看自己有沒有用真心,真誠的心。這些邪念要去掉,妄念、執著念,要去掉。學佛最重要:用真心。放下控制、放下佔有,放下對立。
接著是【信願念佛】,真信切願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在這個世間多留一天,無所求,盡本分,歡歡喜喜盡本分。
當然剛剛講到普賢行,用普賢行的心境,來敦倫盡分,【禮敬諸佛】。煮飯的時候,煮飯給諸佛吃的。那個菜會特別香。因爲念頭就是磁場,你假如煮飯的時候:“哎呀,真倒霉!遇到這些冤親債主!”那個菜有毒藥。
所以,用真心都是普賢行,你看【禮敬諸佛】,你把家裡弄的乾淨,這個都是禮敬諸佛。【稱讚如來】,你看,女子在家相夫教子,都能看到家人的善根,去讚歎,這是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我們親戚朋友之間有需要,我們盡力去幫助。
我剛剛跟大家提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每一個年齡層可能都有每一個年齡層要面對的挑戰。
你看,現在幼兒園,我聽說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說,在找男女朋友了。這個風氣不可長,我們當父母,當幼兒園老師的,要提起孩子的正氣。不能被這些邪風給影響了。
我們能不能體會到每個年齡層現在面對的問題呢?你要體會到他的情況,【或樂説法】才能應他的機。體會不到,也要多關心,就瞭解了。大家現在親戚朋友聚會,感覺感覺大家臉上的笑容每次見面變多了還是變少了?我們不能太粗心。要關心親戚朋友有緣的人,假如變少了,爲什麽?
好,我再問一個問題:我們自己的笑容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先愛自己,才好去愛人。自己的能量都不足,就很難去護念別人了。
我前兩天聽到,現在二十到四十歲的年輕人,有的覺得未來沒有希望了,尋短的都有啊。我是之前聽到說,有一個族叫躺平族。有時候要接觸接觸社會,才瞭解情況。一開始講法叫草莓族,後來又有啃老族,現在叫躺平族。躺平可能他覺得:“我再怎麽努力好像連房子也買不了,很難生活。”他就對未來好像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當然,這個不是單一的問題。假如是官員,就要關心民生了。你有一些好的對策,政策,就可以幫得到老百姓了。當官叫父母官,以父母之心對待百姓。這個我也有觀察過。有些官員很用心,他會去跟這些企業界房地產這些去商量,給與很優惠的價格,在他所治理的地方有相對應的政策,這樣年輕人他就沒有這麽大的壓力,身安道隆。
待會兒經文也提到了:在極樂世界生活很自在。現在這個世間生活,壓力不小。
成德聼到這個消息就感覺《了凡四訓》的弘揚刻不容緩。因爲他要懂得命運,他才不會氣餒,才不會絕望。原來命運是掌握在我的手中的。
我們這裡說【或樂說法】,我又想到一位,當然我也無法確定,要往生才知道。不過應該蠻有可能的,就是稻盛和夫先生,這有可能也是極樂世界來的菩薩。應以什麽身得度,即現什麽身而為説法。
現在是商業時代,應以企業家身得度,即現企業家身而為説法。你看,教化了好多企業界的這些老闆,甚至於我看現在很多年輕人還沒出社會就在看他的書了,因爲他是經營之聖,聖人的聖。而他推薦給年輕人的第一本書就是《了凡四訓》。
諸位仁者,你們有沒有推薦給年輕人《了凡四訓》?假如沒有推薦,道義不足。佛門五戒,五戒就是五常,精神完全相應。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當然我們文化當中講的“義”,這個意思包含的面就比較廣。“義”,情義,道義,恩義,節義,仁義,這個都算在内了,應該的。我們身爲長輩應該關心晚輩。
老和尚講經說了:不要給晚輩不好的影響。我們一聼這個理,就結合到事上來,修行人要常常自我勘驗。這個道理我們聼老和尚講過很多遍。請教大家,我們有沒有在晚輩在的時候,有言語上的爭吵?有沒有?假如有,要去懺悔。去跟祖先、去跟老人懺悔,假如老人還在場,老人看了多難過?一發覺自己錯誤了,要去道歉,修行人要把這個面子放下。
去給誰道歉?去給晚輩道歉:“我這麽做不對。”修行人得真幹。這兩個字,修行的關鍵。老實聽話真幹,老老實實盡本分,敦倫盡分。
真幹,這個“真”,你有一毫自欺,一毫夾雜,既非“真”。夏老對這兩個字下的定義,下得非常深入。他老人家不是這樣下功夫,他不可能有這樣的法語出來的。有一毫懈怠,一毫自恕既非“幹”。
不自欺了,能常常觀照自己的心念,有偏了,都要能發現得到。不夾雜,不懈怠,就不使一秒鐘空過了,不使一句話空說了;不自恕,就是不能常常給自己台階下,做錯了事情,都沒有主動承認,都沒有去道歉。這個都不是真幹的態度了。
我們講到稻盛和夫先生,他推薦年輕人《了凡四訓》這一本書。剛剛提到印祖,【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是我們修學的重點。
我們再看李炳南老師,都是秉承這個重點: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都還是一直在强調這一點,處事不忘菩提,處事不能忘了菩提心。就是老和尚常説的要用真心。要在行解相應。我們一般都説解行相應,爲什麽黃念老要講行解相應?這個也是在提醒我們: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求解不求證,喜歡聼經,但是,不行,不證。解行有點脫節了。
我們也有見過同修播經機都帶在身上,很喜歡聼經,我看二十四小時都在那播。放在自己包包裡面,很喜歡聼。也很會給人家講,可是我問他一句:你這三個月在落實哪一句老和尚的教誨?他答不上來了。聼了那麽多,有沒有下過一句功夫?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要自己去檢查。我自己見過同修確實聼了很多經,但是沒有從孝悌落實。基本上他就沒落實了。很會跟人家講道理,可是家裡的問題處理不好。因爲,他沒有行。解行不相應,人的心境沒有辦法提升,人沒有提升,就往下墮。你不要看每天都聼經,不見得能提升,學偏了。
有解無行,增長邪見,邪見就是傲慢起來了。傲慢起來能處理好家裡的事嗎?老和尚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你假如學了佛,家裡面反而不和諧,你學錯了。”我感覺有重視這句話的人不多。甚至於在團體都是幹部了,在淨宗學會都是幹部了,給人家講教理,也是一套一套的,可是,夫妻關係都處不好;孩子教育也教育不好,我們不能學高了。其實,這個都沒有落實。
家裡的問題處理不好,鐵定有强勢在,不柔軟;有控制,有對立的這種心念,自己沒察覺。所以,不自欺不容易。觀心為要。看得到自己的念頭。其實,説實在的,你家裡的問題處理不好,你到團體裡是更大的一個家,人數更多了,也處理不好的。因爲你法都用不出來。這個是我們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爲什麽老和尚說,領導者要學《群書治要》。怎麽為人君?大學畢業、碩士畢業就懂了?這是倫常的道理,你沒有讀經典,你不一定懂啊。
我遇到一個領導者,他說:“我這個人就是看人不準。”我説:“那可不行。”你領導者最重要的是用人,你看不準,那你會造業的。你要去學《群書治要》裡面很大的内容就是教【知人善任】。我跟他講完,他說:“我年紀大了,我還是念阿彌陀佛吧。”我說:“可以,你不要幹這個領導,可以。”
我們現在當了領導者,可不能說:“老和尚説: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你就阿彌陀佛了。你拿著這句話不負責任。我們現在都讓老和尚背黑鍋,明明就是自己不對,還拿著老和尚說的話來當擋箭牌。法不能用錯了。人家老和尚有那個福報,而且每一個團體,都有它的會長,都有它的總幹事,那是人家都有在管事的。假如你是會長,你説:“我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那你帶的是什麽頭?別幹這個合法掩護非法的事情。聽起來很有道理,不對的。
這個都是沒有學倫常之過。沒有學倫常,一下子學大乘,學高了。都跟實際情況脫節了。
比方,勸他:“你要培養年輕人哦。”這個領導者說:“佛菩薩安排,不用擔心!”説實在的,你團體裡面沒有年輕人,要謹慎了,你感召不了人來了。爲什麽不能感召?一定是你的領導有問題了。這是一個果相。
你今天主持一個團隊,你不去把原因“怎麽改善”找出來,然後就搬一句“佛菩薩加持”。佛菩薩加持的上統統不反省的人嗎?不找問題的人,佛菩薩加持的上嗎?你的心要跟佛菩薩的心相應,(才)加持的上。都不【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説佛菩薩怎麽加持?
所以,現在想想爲什麽老和尚叫會長幹部們都要學《群書治要》,他才知道怎麽為人君。到了佛門是多好積功累德的機會,你可不能到這個地方來打迷糊仗。不止是會長,淨宗學會,你是正式會員,你都有責任,要擔起責任來。爲什麽?幹部、理事是你選出來的,你要認真去選。不能走形式。要把組織規範起來。佛教的團體要能給世間團體做榜樣,不然,人家怎麽會仰慕佛法?佛法是覺法。《華嚴經》八個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在哪裡做示範?我的家庭,我的團體,要做示範。老和尚在講《群書治要》裡面有講,現在百姓也要學《群書治要》,爲什麽?他才能判斷要選什麽樣的縣長,那是他選出來的。你都不會看人,他講的天花亂墜,你就相信他了,這個要學《論語》【巧言令色鮮矣仁】【剛毅木訥,近仁。】
諸位同修,你們投票是因果票,不能隨便投,選出來對整個社會影響很大的。你看,政治界是這樣,你要負責。團體也是一樣,都要認真對待,都要用真心,不能打迷糊仗,不能馬虎。
接著講了“『或樂聽法』。這是示現作影響眾。菩薩示現說法,沒有人聽,就不能度化眾生。眾生看這個人說法,聽的人很多,他就來聽。”一般大衆還會看相,他走過這個道場一看兩個人聼,“我看別進去了。”説實在的,太少人來聽,連講的人信心都受影響。
我剛開始在海口,跟大衆講《弟子規》。每一次到時間前,我都在教室裡面等,心臟也是“砰砰,砰砰,今天會不會有人來聽?”也是這樣被鼓勵過來的。我給大家講過一個例子。
當時侯,有個老太太進來聼了,我在台上,她都一直給我微笑,後來講完課,我就很激動,我就下台,想去謝謝她。我給這個老太太:“謝謝你!來聽課。”我給她講了幾句話,她沒什麽反應。後來旁邊那個人說:“她聽不懂普通話,是海南人。”
然後,(我問:)“她怎麽來聽課?”
“她說聼人家講說這裡有人講倫理道德,她就來了。”
所以,那個老人很可愛,她覺得講倫理道德很重要,她就來,聽不懂她也在那笑著,做影響眾。這個可能也是極樂世界來的,這個我到了我才能確定這一件事,不能聽不懂都來聼。
老和尚講經常常舉一個榜樣,就是周邦道校長。老和尚講經,他的校長來聼,做筆記很認真。剛出來講經的,他也去聼。人家一瞭解:“哇!這個在社會那麽有地位,那麽有學問的人都來聼,顯然這個講經的人講得好啊。”他就影響大衆了。包含老和尚講經的時候,廣欽老和尚都來聼老和尚講經,你看這都是僧讚僧。給我們表演的。
所以,大衆如果看到“聽的人寥寥無幾,他從那裡經過,心想大概沒什麼!所以有許多菩薩要示現作影響眾,也就是來捧場的。一個是示現說法的,還有示現來捧場的。”
説實在的,有時候剛好跟大衆分享,你是説法;有時候,你在台下聼課,你是聼法。甚至於這個再延伸開來,你對每一個人,他講話你都很恭敬的聼,你就給對方信心了。你平常聼人家講話都不專注、不恭敬,你一去聽課了就能做影響眾啊?我看是不好的影響。你坐在底下,眼神都是飄的,你平常就沒有很恭敬聼人家講話的態度。
我們修行人,修什麽?不分別,不執著。在哪裡修不分別?禮敬每個人講話。我現在觀察,你喜歡的人一講話,笑著聼。你不是很看得順眼的人一講話,你就擺一張臉給人家看。太分別了,太執著了。
我記得,有一個都是老修行了,學傳統文化,甚至都在講課都超過二十年了。有一次我們聚會,聚會完大家分享。我出道比較早,一般是我先講,後來他們講。當天晚上,他就跑來找我了,因爲他們很早就認識我了。現在我出家了,他們有時候還改不過來,都是叫老師。我說:“沒關係,你叫習慣就好了。”“我有沒有什麽毛病,你幫我指出來。”
其實,人家這麽一問我,我都會愣一下,我心上沒有一直記人家的...我沒有說:“你終於問了,我終於逮到這個機會了,我好好説你一頓。”我們也得修【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心上不能有人家的過失,不然,自己心就不清淨了。這個都要自己觀察的。
尤其我們心上有人家的過,最容易藉題發揮。一看到他做什麽事了,抓到機會了,趕快批評批評他,教訓教訓他。這個都要檢查出來。不是他的問題。不是風動,也不是帆動,我們自己的心動了。見人家過了。
他一問,我就愣了一下。他也蠻真誠問的。我就開始念佛。一念佛,我就想到早上我們在交流的時候,他聼我講話的時候,都這樣(笑著點頭聼);聼別人講的時候,(眼瞟到一邊)這樣。我就問他,早上,因爲大家都是秋天的人了,秋天的年齡,所以,不好直接講他不對。我説:“今天早上,大家在分享,你聼人家分享的時候,你的心境是什麽狀態?”他說:“我傲慢了。”其實,這個是你在境界,不能人家問你了,你才在那裡反思。你起了個慢心,就要發覺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因爲你覺察不到,慢心就會相續不斷了。相續不斷,阿賴耶識一直種傲慢的種子,那怎麽進步?老和尚說了:能不能往生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每天是佛號的念頭多,還是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的念頭多。當然,多,也不要氣餒,修行是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多,不怕,就怕不老實真幹。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而且,肯念佛,十方諸佛都加持,消業障。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所以,已經接觸了這個,老和尚常説:中了佛門第一特獎的法門。我們就要覺得很幸運,很珍惜,有不足的地方,善根福德不足,你肯老實念佛,很快就提升上來了。
【或樂聼法】,其實,跟我們每一天都息息相關。今天你的另一半講了很有道理的話,你也要聼得很認真,還要讚嘆他,是吧?你看,你做他的影響眾了。所以,佛法沒有離開生活。
一個團體裡面,可能有好幾個老師在講學。這個老師在講學的時候,我們在底下聼,攫取人家的優點,相觀而善。而且,你也做影響眾。也給這個講學的老師,很大的信心、鼓舞,一個團體裡好多講師,一個老師講的時候,沒有任何其他的老師來聽,我看這個團體會有病,會生病。
首先,講課的人可能互相瞧不上眼,不然,應該要珍惜這些學習的機會,....,要會判斷,這個家庭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團體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聽課是福報。
比方説,他講這一堂課,講兩個小時,他要準備多久?他講一個專題,他可能要花四十個小時,甚至更多。你認真聼,就能掌握一些精髓了。
所以,我假如去參加課程,其他老師講,只要時間允許,一定要去聼,很有收穫。【講論得之最速】,你獲得的最快速。【思慮得之最深】,你不能只聼,你沒有去思維。學而不思則罔,聽了那麽多好的道理。我回去怎麽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呢?我不能白聼。這都是在思維。你聼的東西沒有好好去思維領悟,幾天就忘光光了。【力行得之最實】,你思維完了,還要去落實,這樣就解行相應了,你的收穫會很充實,很有領悟。
“所以,我們聽眾之中也有許多是菩薩再來的,來捧場的。”這一句我們要聽懂老和尚的意思。你這一個地區,這一個道場,真正弘揚正法,一定有佛菩薩護持的。比方説,我看到這一句了,在道場裡面,一定要禮敬諸佛,不能到時候得罪菩薩,這因果挺重的。你看,佛菩薩都示現在道場裡面在厨房工作,這個都是在對治我們在社會的習氣。看上不看下,這個都不是修行的狀態了。可是這個力量很强。還沒學佛以前我們可能二十多嵗了,三十多嵗,四十多嵗了,沒有察覺這些問題,心還是在分別執著。
所以,《弟子規》說【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就是要把這種愛憎心、諂媚巴結,這種習性都要徹底放下。要真誠對人,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你那個笑容都沒有帶什麽目的的,都是真心的供養,【面上無瞋供養具】。
“『或現神足』。現神足是在必要的時候,通常很少示現神通的,非必要的時候,決定不用。”佛在世的時候,他剛好有弟子現神通在大衆面前,百姓面前,就被佛指正。不以神通度衆生。
我們去感受感受:百姓看到他現神通了,再見到這一位阿羅漢會怎麽樣?會跟這個阿羅漢說:“請尊者跟我説法,我認真熏習。”會這樣嗎?他可能會:“給我的頭摸一摸吧。這樣我業障就消掉了。”
所以,他都不是來聼經聞法的。佛菩薩都是以講經説法度衆生,因爲魔也有神通。但是魔很難講經説法。所以,佛菩薩來示現都是如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説法三百餘會。佛門還有一個規矩,就是你示現神通暴露身份了,就要走了。很有道理。他暴露身份是觀音菩薩了,他不走,每個人都找他來摸摸頭了。那不是讓衆生很著相嗎?
所以,你們假如遇到一個人,他說,他是觀音菩薩再來,隔天沒走,假的。大家要會判斷。
真的,我都有聼過那個邪師說,他是觀世音菩薩分身的,信衆每一次辦會議,幾千人。這個末法,是法弱魔強。但是,因爲他在佛門搞名聞利養,這個業報來得快,沒幾年就死了。
但是,他可能有鬼通了吧:“你家裡上個月是不是出車禍啊?”那對方就聼得一愣一愣的。他可能有養小鬼。所以,大家謹慎,還是依止老和尚這樣的過來人。不要遇到困難了,都不用佛法,求神問卜,可能就招來不好的緣。
我聼黃念祖老居士有講,一個老人家也很單純,結果,她給人家摸一摸,人家病好了。當然,因爲她單純,也不會去搞名聞利養。假如有名利心,你摸一摸人家病好了,人家把你當神,你還以爲你自己是神,可能就着魔了。要小心。
結果這個老太太,可能過去生都有善根。她突然有一個念頭:“好久沒有供《金剛經》了。”她就把《金剛經》請出來供。一供,她床底下馬上“呼---”,兩個大狐狸衝出去了。這些狐狸已經借她的身在做事情了。你看她一供起來,《金剛經》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所以,這狐狸就被這個正氣逼走掉了。
我們現在注意,你是當老師的、當幹部的,或者佛弟子,要小心,法弱魔強的時代,你心稍有偏,魔得其便。
現在佛菩薩跟魔在搶人,我們正念一失掉,魔要破佛法,他可能就借我們的因緣。他去找個農夫也壞不了佛法。就是我們有佛弟子的身份才壞的了佛法。所以,大家要謹慎。要真的皈依三寶,就有三十六個護法神。真皈依的話,起心動念一言一行,皈依覺正淨。假如又發心持戒,你持一條戒就有五個護法神了。這是真實不虛的。你真正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遣二十五大菩薩隨護其人,魔不能干擾。
所以,我們都要慎重。所以,非必要的時候決定不用。
“古時候,現神通都是對國王大臣。菩薩對他們現神通,只要他們信服,一個命令、一個政策,就教全國人民都來學佛,提倡佛教。他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對沒有影響力的人,決定不用這個方法。所以,示現神通是在很特殊的狀況才用。”這個我們也要懂。他只要現神通了,也在搞名聞利養了,聼他一堂課要多少多少錢,這個就要小心了,偏掉了。
“如果佛菩薩對我們凡夫都示現神通,這決定不是正法。”
“『隨意修習』。無論示現修學什麼樣的法門,他的目的都是為了接引眾生,誘導眾生,念佛求生淨土。『無不圓滿』。”剛剛講到,魔跟佛菩薩搶人。我們現在看看,在弘法的第一綫,弘護人才都很缺。當然,我們在弘護的過程當中,首先要護自己;要護得好自己才能護衆生。怎麽護好自己呢?隨順佛菩薩教誨,不隨順自己沒學佛以前做人做事的習慣,那就是隨順習氣了。你隨順佛菩薩教誨,佛菩薩就加持得上了。
你看,老和尚講:“你真念佛,你都可以感覺到佛在加持。”當然,這不要去求,你一有求了,這個念頭又不對了。你不要聼人家說:“好像念佛感覺一陣一陣,很清涼,從頭下來,很清涼。”你馬上就在那裡,阿彌陀佛,趕快清涼,阿彌陀佛,趕快清涼,會着魔了。不能有求的,那都是自然的。自然中自然相,不能刻意,你一刻意就是貪求,那就魔得其便了。你哪怕有這種清涼的感覺,你一執著了,那魔又要找你了。任何境界都不要執著,不要貪著,不要放在心上。真心一法不立。
我們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沒有考慮要依循佛法做事,你思考,一言一行,都要依循。沒有這個態度的話,那就可能習氣做事了。那魔剛好要壞佛法,魔也是無形的力量,無形的確實是存在。他就得其便。
大家冷靜看看,你在弘護正法,突然有件事你生煩惱了。你自己沒有覺察,這個煩惱就會加重。甚至你控制不住了,發脾氣了都有。又沒有每天聼經,每天反省,可能這個情緒持續好幾天。那除了自己之外,我看可能也有魔在干擾了,可能有冤親債主在影響了。
所以,這個念頭是感召。我們是正念,就感召佛菩薩加持,感召好的緣分來了。修行人要很敏銳。
一個人當了領導,喜歡聼好話,他就感召會逢迎諂媚的緣,這個是有形的。有形無形都會感召來。我們是一心為公,那你可能就感召一個當代的魏徵來了,對你直言不諱,你就表演一個君仁臣忠的世間榜樣出來了。
諸位仁者,你們願意表演五倫的榜樣嗎?現在很缺榜樣,做榜樣就是【廣修供養】。老和尚說這個時代最大的貢獻,做出榜樣。
你看,現在有不少媽媽從胎教開始帶孩子,她們的孩子一帶到公園裡面去,就跟一般的孩子很明顯的不同。都會有當地的人,不認識的,就過來請教了:“你的孩子看起來很乖,你是怎麽帶的?”你看,為人演,演得好,就有給人説法的機會了。
所以,我們現在假如在道場裡面,團體當中,要修六和敬,我們的團體成爲榜樣,就讓大衆有信心,讓其他的道場看了,很願意跟我們來交流,你就可以把你怎麽落實的供養給他們了。而且我們真正是和合的團體,我們團體裡面會一直出人才,家和萬事興,和合就能出人才。
所以,老和尚有發起修六和敬祈禱文,大家也要多學習,怎麽來修六和。一定要修,不修六和就沒有辦法做榜樣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是我們擺著經書跟人家結緣就能弘道;不是我們每一個禮拜都有講課就能弘道。是我們都有照經典去做,我們才是在弘道。
你比方説,以最小的一個家庭,父母都會講傳統文化,可是沒有做,那弘不了道,孩子會反感;團體也是一樣,領導人都用傳統文化教訓人,自己都沒做,底下的,不服了。哪怕每個禮拜開課也弘不了道。所以,孔子這段話不能輕易繞過去。
所以,他這個【隨意修習】,目的都是爲了接引誘導衆生,念佛求生淨土。我們舉台灣廣欽老和尚,他是修學禪宗的。他修得很有成就,而他主要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個都是【隨意修習,無不圓滿】。
“眾生接受佛菩薩的教導,都能用真誠之心,信樂求生,發心念佛,這才是真正圓滿。”我有見過親近過廣老的,他說廣老跟他講,用閩南話講【老實念佛】四個字,語如鐘聲。他說,只要一想【老實念佛】,那四個字,好像就在他耳朵又在響了。這個真的是有道力的高僧。
“即使用其他的法門,佛門常講「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先用其他的方法來誘導你,到最後把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介紹給你,讓你專修專學,往生不退成佛,才達到真正圓滿。”
這裡提到「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成德有聯想到:老和尚常説,學佛管用。不管用,學它做什麽?我們剛剛前面提到了,每一個年齡層都有他們面對的挑戰、煩惱。一個人心裡面有煩惱,能不能幸福快樂?不容易了。要不要解決?要解決。
而且,我們能感覺到他的煩惱了,可能他要相信我們的話,那就要落實《無量壽經》說的【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主動去幫助他、去關心他。
而且【先以欲勾牽】,是他現在最需要什麽幫忙,你去幫他想辦法解決。有佛法就有辦法。比方説,現在他家裡面有人有憂鬱症了,你看他整家人擔不擔心?對呀,你現在跟他講求生極樂世界,很殊勝,你看,他的心整個都繫在這個事上了。你用佛法讓他去解決他現在最困擾的問題,等到他解決了,他對佛法的信心就生起來了。
當然,每一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我也聽到不少是剛好家裡有老人,結果剛好往生了,結上這個緣,幫他助念,結果老人家面色非常好。斷氣的時候,臉色不好,慢慢助念,臉色很好,家裡的人很孝順,一看到,很歡喜了。他可能就主動想要來瞭解佛法了。
今天,時間到了,就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好!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