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學悟法師20220226《三時繫念》一切處 一切時 你要記得 遇到什麽樣的煩惱 首先要把心靜下來 你才能夠找出好的辦法。心只有阿彌陀佛 就算有雜念 這些雜念也不會障礙你的 因爲你心放在這句阿彌陀佛上 無論你在哪裡 一切處 一切時 你要記得 遇到什麽樣的煩惱 你首先要把心 把這個心 靜下來 把這個心靜下來 只有心靜下來 你才能夠找出好的辦法 這個辦法能夠解決 你眼前的生活 你種種的煩惱 如果今天你心亂如麻 不但找不到好的辦法 也不能解決 你眼前生活的問題 而且你越搞越亂 心靜下來很重要 我們現在爲什麽呢 很多事情 遇到事情的時候 爲什麽解決不了 越搞越亂 心亂嘛 你心亂了 你怎麽能夠找到好的辦法呢 是不可能的 所以 有時候呢 真的 你想一想 我們來思維考慮一下 我們自己的 你的生活起居 很多事情 有時候真的 佛所講的【靜】這一個字 非常的深度 所以古人所講的【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什麽意思呢 就是叫你放鬆 你心靜了 整個山都是你的 所以 從這個地方 大家一定要知道 用心不一樣而已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 將來我們念佛 念佛用什麽心 用你那個真正的心去念佛 什麽叫真正的心念佛 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 心只有阿彌陀佛 就算有雜念 這些雜念也不會來障礙你的 因爲你心放在這句阿彌陀佛上 所以 今天我們學佛的人 念佛的人 將來我們要成佛 就是說 你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都是一定要用這一個心 你必須要用這個心 你離開這個原則 你是沒辦法的 用你的真心 真心去對待別人 真心來念這句阿彌陀佛名號 那個才是真正的 所以 中峰國師在這個三時繫念 的後面 常常講了一句話 我相信大家也很熟悉 中峰國師所講的什麽呢【且道離此心佛眾生外 別有商量處也無】你看 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 常常用這一句話來表法我們的心 什麽意思呢 意思就是説我們現在所學的 無論在學什麽樣的法門 學禪宗也好 密宗也罷 淨土宗也罷 最重要的 最重點的 都是什麽呢 都是圍繞這一個心啊 你看 中峰國師講得非常好 都是繞著這個 以這個心爲中心 所謂的【一切法唯心造】如何用心 才能夠成佛 這個是一個關鍵 你今天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關鍵是你用什麽心來念佛 這個很重要 所以 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 把我們的毛病統統指出來了 關鍵在你自己 在用功上 你能不能把這個道理用在你的修學當中 你能夠把這個道理用在你的修行當中 我相信每一個人 萬修萬人去的 如果今天我們還是用我們自己的妄心 用我們自己的虛僞的心 來念這句阿彌陀佛 只是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沒辦法 這個不是給大家潑冷水 不是 來提醒我們的 所以 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你看 佛 在《觀無量壽佛經》我相信大家如果在讀《觀無量壽佛經》裡面 有兩句話非常的重要 佛告訴我們 明確的告訴我們 告訴我們什麽呢【諸佛如來正遍知海 都是從心想生 是故汝等 心想佛時 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八十隨形好】這個是第一個 第二個釋迦牟尼佛 又在《觀無量壽佛經》把這個重點 整個《觀無量壽佛經》的核心講出來了 是什麽呢【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你看 釋迦牟尼佛 真的太了不起了 把這個成佛的秘訣 統統來告訴我們 教你怎麽成佛 用什麽方法呢 我們看下面 ****
a學悟法師20220302《認識佛教》整個虛空法界 一切萬物 一切衆生 都是跟你一體的 你怎麽能夠跟他去針對 計較呢 你傷害他們等於傷害自己 你侮辱他們 等於侮辱自己 你用不善的言語駡他 等於在罵自己
當你看到這一個字的時候 你能夠體會到 這一個字的精神 比如説 你看那個【忍】上面有一個刀 下面有一個心 當你看到這樣的時候 它教你怎麽樣呢 教你無論你有多苦 無論你遇到種種讓你不高興 讓你很煩惱 讓你很困擾 無論在什麽樣的 你都要忍
你看 從一個字 能夠來開導我們的智慧 你不忍不行啊 在這個社會上 特別是現代 遇到種種的 首先 你要懂得怎麽樣學忍辱 這個是第一個 我們看第一個【孝】前面已經給大家説了 孝 你看 它這個字 上面有一個【老】下面有一個【子】什麽意思呢 説明什麽 上一代跟下一代 他都是一體的
所以 外國人說 父子是有代溝的 它有代溝的 有代溝 孝就沒有了嗎【老】跟【子】就分了嗎【老】跟【子】分了家 當然【孝】就沒有了 他們認爲都是這樣的 其實我們一定要清楚 一定要知道 上一代還有上一代 所謂的過去無始 下一代還有下一代 未來無終 都是跟我們一個都是一樣 是一體的 自己的
所以 孝 在大乘佛法裡面 解釋什麽呢 我們看下面 你看 在佛法裡面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經典裡面爲我們説明什麽呢 告訴我們整個虛空法界 都是一體的 這個講得更透徹 更明白 你看 孝 一展開 就是講 我們跟這個虛空法界 你看 這個虛空法界 有多大 很大呀 你就是跟它一體的
我們要知道 講【孝】這個道理 除了佛經之外 其他的我們都看不到的 真的 你今天如果沒有學佛的話 你根本都不會瞭解這個孝的精神 整個虛空法界 一切萬物 一切衆生 都是跟你一體的 你怎麽能夠跟他去針對呢 去計較呢 你傷害他們等於傷害自己 你侮辱他們 等於侮辱自己 你用一個不善的言語來駡他 等於你在罵自己
所以 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 你就曉得佛爲什麽叫我們:你要盡孝 不但要孝順自己的父母 在佛門裡面有一部經叫做《菩薩戒經》佛告訴我們什麽呢 你看 下面很重要 佛告訴我們 要把你的孝順父母的心 孝順父母的精神要擴大什麽程度呢 來孝順一切衆生 這個釋迦牟尼佛在《菩薩戒經》裡面所講的 所謂的【一切男 是我父 一切女 是我母】
你想一想 你看菩薩那種精神 佛 那種精神 把這個【孝】字 講的更圓滿了 看到男的 他都是我的父親 看到女的 她就是我的母親 爲什麽呢 因爲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 因爲一切衆生皆是過去的父母 這個太偉大了 整個虛空法界 一切萬物 一切衆生都是跟我們是一體的 這個道理很深的
那我們今天在日常生活裡面 要如何盡孝呢 那要如何盡孝 那既然知道這樣的道理 佛已經告訴我們 一切衆生都是跟我們一體 你能夠把你的孝順父母 能夠孝順一切衆生 你真的太了不起了 今天阿彌陀佛 爲什麽他的福報這麽大 把一切衆生當作 都是他自己的父母 來孝敬一切衆生 建立西方極樂世界來供養一切衆生 這個就是盡大孝 今天我們做人 簡單來説:我要來盡孝 師父
****
學悟法師20220304《地藏菩薩本願經》(五)雪梨
首先我們先要瞭解什麽叫做 幽冥法界。幽冥法界是指說 我們在這個生活的環境 你一定要放低你的姿勢 就是說你要放下 你的内心的自私自利 你的内心的怨恨 你的内心的貪念 你的内心的欲望。當我們行善的時候 為善不欲人知 你行善的時候 不需要表揚 默默的認真的 去努力 去做 捨離 遠離 一切的名聞利養 這個叫做幽冥的法界!
****
b學悟法師20220226《三時繫念》(六)今天你的心不善,什麽事情都會出來。今天你的心善,就是講:有智慧,你的清淨心,什麽事情都能夠化解。所以,爲什麽我們無法化解、化除種種的煩惱?因爲你用的心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 在前面已經跟大家講清楚了 一切衆生皆有如來德相 你本來都是佛的 就是因爲你的妄心 分別的心 執著的心 感召現在這個樣子 生生世世無法解脫 生生世世無法了生死出三界 就是永遠用這個妄的心來修行 來修學 來看待一切衆生 所以 現在變成這個樣子 你要怪誰呢 怪我們自己呀
所以 中峰國師講的話非常有道理 把我們的毛病 全部統統講出來 念佛 爲什麽人家念佛會有成就 古代 萬修萬人去 爲什麽現在 念佛的人多 念佛的人很普遍 爲什麽往生的人少 用心不一樣而已 你大家仔細觀察一下 你今天念的佛是用什麽心來念佛 菩提心 還是你的妄心
所以 今天我們用一個比喻 什麽比喻呢 你看 諸佛菩薩 一生爲什麽他們的願力會這麽強 無論遇到什麽樣的境界當中 逆境也好 順境也罷 他們從來都不退轉的 他們從來都能夠禁得起考驗 狂風大浪 他們都不會動搖的 無論在什麽樣境界當中 他們從來不會退心的 是什麽樣的力量 讓他們有這樣的堅持 有這樣的行持 因爲他們用的是真心 我們今天爲什麽 我們的願力不强 我們遇到境界的時候 禁不起考驗 狂風大浪一來受不了 就退心了 遇到境界時候不斷都在退心 不斷的都在退轉 什麽樣的原因呢 用心不一樣 這個我們有沒有去觀察 有沒有去思維 爲什麽我們跟佛菩薩不一樣 佛講得很清楚 我們其實跟阿彌陀佛都是一樣 跟釋迦牟尼佛一樣 爲什麽變成這個樣子 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的
所以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講一句心裡話 我們今天我們的毛病 我們每個人都有毛病 我們的毛病從哪裡來的 佛講得好【一切法唯心造】都是從你那個心而來的 比如説 今天你的心不善 什麽事情都會出來 今天你的心--善 就是講 有智慧 你的清淨心 什麽事情都能夠化解 所以 爲什麽我們無法化解 化除種種的煩惱 因爲你用的心不一樣 我跟大家來講一個故事 這個是我在讀書的時候 讀書的時候呢 我遇到很多一些困擾 讓我很煩惱 甚至有時候 很不高興 心悶悶不樂
****
B學悟法師20220226《地藏經》Perth 把這一些不歡喜的事情 變成自己的功德 就是菩薩 你不要以爲 你今天還不錯 我告訴你:這個世間很脆弱的 無常隨時都會到 今天能夠穿的衣服 明天不見得能穿
不是爲自己著想 這個就是【菩薩】這兩個字 簡單來給大家介紹 像我們今天到佛堂做義工 你也是菩薩呀 只是那個菩薩是初發心的菩薩 是小菩薩 你做義工 遇到人家 你不喜歡的事情 看到你討厭的事情 你趕快想想 菩薩 趕快想想地藏王菩薩 人家怎麽對待他 侮辱他 批評他 毀謗他 傷害他 地藏王菩薩 從來沒有討厭過別人 歡歡喜喜的都是為衆生 我們也要用這種的精神 因爲我們 生在這個地方 有人的地方 一定有是非人我 有人的地方 一定有爭奪名利 有人的地方 一定會有名聞利養 有人的地方 一定會有自私自利的 有人的地方 一定會有貪瞋痴慢 會有一個討厭 歡喜 快樂 種種的 當你面對 這一種的情形 讓你很煩惱的時候 你趕快想起 菩薩 人家怎麽對待他 他從來不討厭人家
所以我們也要這樣學
《把這一些的逆境 把這一些不歡喜的事情 變成自己的功德》 這個就是菩薩 要這樣修 記得 遇到什麽樣的 讓你不高興的 《你要把這個不高興的境界 變成你自己的功德》 你要記得 只有功德 才能夠幫助我們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只有功德 才能夠幫助我們懺悔我們的業障 消除我們的業障 福德是沒辦法的
功德是什麽 功 就是功夫 德 你能夠斷惡修善 你能夠在這個污染的地方 你能夠修清淨心 你不會被迷惑了 這個就是功德 這個菩薩
【本願】是什麽意思呢 這個聼經很重要 學習很重要 本願 願 是指什麽 就是指他的願望 他的需求 地藏王菩薩的願望是什麽 像阿彌陀佛的願望是什麽 阿彌陀佛的願望:希望你們 每一個人 趕快來到我的國土 趕快到我這個地方來 因爲我們這個世界太苦了 苦得不堪言 你要趕快回來
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你的老家 你要趕快回來 阿彌陀佛24小時 都在在那個地方 等我們回家 所以你看我們 念這個佛像 你看這個佛像 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 一隻手 阿彌陀佛的右手 往那個地方 我們經典所講的黃金為臂 你看阿彌陀佛 24小時站在那邊 一隻手拿著蓮花 一隻手 指下面 指的下面是誰 就是我們一切衆生
所以地藏王菩薩的願望 就是什麽呢 只有一個 就是希望我們一切衆生 趕緊 趕緊回頭了 不要再等了 希望我們一切衆生 趕緊趕緊覺悟 不要再迷惑了 這個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希望 我們有沒有回頭 我們有沒有覺悟 説實在的 到現在還不覺悟 你看爲什麽 地藏王菩薩要叫我們趕緊 趕緊 趕快回頭
因爲我們在這個六道 已經流浪了 很久了 有多久 無量劫 六道是很苦的 特別是三惡道 很苦的 我們今生能夠得人身 還在這個地方念佛 還能夠聼經誦經 你算不錯 那如果將來呢 如果你這一生不好好修 你的來世 會不會比這一世更糟糕 很有可能 你不要以爲 你今生 今天還不錯 我告訴你 我們這個世間很脆弱的 靠不住 很不靠譜的 沒有安全感 爲什麽 因爲它有無常 無常隨時都會到的 今天能夠穿的衣服 明天不見得能夠穿 今天還能夠吃個飯 還能在這邊念佛 明天發生什麽事情我們真的不知道
所以地藏王菩薩告訴我們 你趕快回頭 趕快念佛 趕快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A學悟法師20220226《地藏菩薩本願經》學地藏菩薩的精神 就是不要跟一切衆生來計較了 不要看別人的過失 把自己做好 就對了 所以 趕快 能夠放下的 就放下 隨遇而安 這樣過日子 才能夠快樂
我們很多人在這個世上 當他臨終的時候 或者他離開這個世間 常常很多帶著什麽 帶很多一些遺憾的事情 那我們不能有這樣的 我們不能帶遺憾走的 我這一生的遺憾是什麽 如果沒有好好念佛 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就是我最大的遺憾 爲什麽 因爲人生很苦 這個世間真的很苦
你看 你拼命的賺錢 你天天的工作 你拼命的去做 去追求 到最後一樣東西都帶不走 你説 苦不苦 很苦啊 所以不能
所以 我們一定要知道 地藏王菩薩 其實他可以成佛的 而且 他早就成佛了 他不願意 他不願意成佛 他願意做菩薩的身份 他願意 他不想成佛 其實 他已經成佛了 但是 他不想成佛 所以 我們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到什麽 地藏菩薩常講的【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只是因爲什麽樣的原因呢 你看 他是什麽樣的原因呢 他要到地獄去教化衆生 他爲什麽要到地獄去教化衆生 那個地獄很苦 真的 人在那個地方真的很苦的 誰願意去 地藏王菩薩愿意去 他爲什麽願意到那邊去呢 他爲什麽要到那邊去218
是因爲他不忍心看到衆生受苦 不忍心看到衆生 飽受折磨 才發這個大願 把地獄的衆生救上來 這個就是地藏王菩薩的本願 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最後 給大家來説明 所以地藏菩薩這一種慈悲的精神的願力 有時候我們真的 也不知道 所以 你要去讀他的經 真的 我們有時候想不明白 爲什麽地藏王菩薩要這樣做?我們常常會這樣想 明明知道很苦 他爲什麽這樣做 讓我們有時候 比如說我看到一個地方 明明在打仗 在戰爭 是很苦的 但是 他偏偏拼命的 要往那邊去做義工 有時候我們想不明白 是因為我們不夠瞭解 所以 地藏菩薩爲什麽要發這個願 衆生受的苦難越多 菩薩的悲心那就越重 別人不願意去的 他都願意 別人不願意吃苦頭的 他肯吃 悲心到了極處
所以 在佛教裡面 稱地藏王菩薩 稱爲什麽呢【永做幽冥教主】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誰 阿彌陀佛 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是誰 釋迦牟尼佛 地藏王菩薩 是誰的教主 是永做幽冥的教主 幽冥是指什麽 就是指地獄 我們常常講的 幽冥界的 幽冥界的 這些人 已經往生的這些人 幽冥界的 這樣的精神 我們值得來學習 所以 你要學習呀
你看師父 當學這一部《地藏經》 在寫這個稿子的時候 在看看這些資料的時候 所寫出來的 都是把這些最菁華的 給大家分享 不然的話 你看 整部《地藏經》這麽大本 這麽厚 你看 這麽大的一本 很厚 每一次在寫這個《地藏菩薩本願經》稿子呢 那個心裡面一種精神 一種精神 種種在發出來 我爲什麽今天要學地藏王菩薩 因爲我想要離苦 我真的 很想離苦 這個娑婆世界真的 不值得我們留戀 不值得我們去過於執著 爲什麽 你過於執著 只有帶來痛苦 你過於留戀 只能帶來煩惱
所以 趕快 能夠放下的 就放下 能夠去做的 我們去做 隨遇而安 這樣過得日子 你才能夠快樂 不然的話 每一天 在那邊計較 每一天在那邊痛苦 每一天在那邊胡思亂想 到最後 又造業 又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何必呢 沒必要的
所以 我們今天 來學地藏王菩薩的精神 就是不要跟一切衆生來計較了 今天我們學習地藏王菩薩的精神 就是不要跟一切衆生來對峙 我們今天來學地藏王菩薩的精神 就是不要講別人的過失 不要看別人的過失 把自己做好 就對了。這個就是念佛的精神 這個就是我們學地藏王菩薩的精神 特別是我們念佛的人 我們該怎麽做呢 下個星期再跟大家來分享
****
20220226《三時繫念》
A上一次我們講的是【心心即佛】下面講【佛佛惟心】這一段經文 中峰國師 明確的告訴我們 告訴我們什麽呢 他説 佛 佛有幾個 佛有兩個 佛有兩個 哪兩個呢 一個是古佛 古佛就是指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 就是已成之佛的 已經成佛的了 一個 是今佛 今佛是指未成之佛 是指我們 我們現在 都是在開始努力嘛 要跟阿彌陀佛一樣 指這兩個
雖然中峰國師爲我們説明佛有兩個 但是 我們一定要知道 中峰國師明確的告訴我們 無論已經成佛的 未成之佛 還沒成佛 就是指我們 現在的 無論是古佛 無論是今佛 他都是一個佛 你看 中峰國師講的話非常有意思 無論 是古佛也好 還沒成佛也好 已經成佛也罷我們都可以成爲阿彌陀佛 我們都有這個機會成爲一切諸佛 都可以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都可以的
這個是從理上來講的 從果上來講的 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 其實我們跟阿彌陀佛 都是一樣的 跟釋迦牟尼佛 都是一樣 跟十方一切諸佛都是一樣的 你看 釋迦牟尼佛成佛在菩提樹下明確的告訴我們 告訴我們什麽【一切衆生皆有如來德相 但以妄想分別而不能證得】我們每個衆生都有這個機會成佛的 跟他是沒有兩樣 都是一不是二
像慧能大師所講的【何其自性】自性本來清淨的 自性本來是有佛性的 自性本來是不動搖的 問題來了 爲什麽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 我們爲什麽變成這個樣子呢 我們跟阿彌陀佛的區別 最大是在哪裡 爲什麽他們能夠成佛 那爲什麽我們到現在 無量劫以來都是凡夫 區別在哪裡 下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 大家要好好聼 這個很重要了
中峰國師 告訴我們【我們跟阿彌陀佛 跟釋迦牟尼佛 跟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區別最大的在哪裡呢 在用心啊 用心不一樣而已 這個很重要 用心不一樣 已成之佛 就是指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 他們成佛是用什麽心呢 這個答案大家都知道 因爲大家常常聼經的人 常常讀經的人 都知道這個答案。但是 你知道這個答案 但是這個答案你沒辦法流出來 什麽樣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 他們用的心都是用真心的 什麽叫做真心 用恭敬的心 用他的菩提的心 用虔誠的心 用孝敬的心 用這種的心 來修行成果的 所以 他們用這個心來成佛的 那我們未成之佛呢 就是講我們這個凡夫 我們這個凡夫 如果將來要成佛 也不能離開這個原則 就是說肯定 也是要用這個心 這個很重要的 所以今天我們跟 阿彌陀佛 跟諸佛菩薩 區別最大的就是在這個用心的問題
他們用的都是真心 我們用的心是什麽 就是煩惱的心 分別的心 妄想的心 執著的心 所以現在變成這個樣子 怪誰呢 怪我們自己呀 爲什麽呢 不聽話呀
****
3231A 這個很重要 但是如果今天我們念佛 能夠與阿彌陀佛相應能夠用這個心 當你用這個心 念到 專到一定的程度 專 就是定 是指【定】的意思 不要說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 就是平常的人 當你的心專到一定的程度 就是你的心已經定下來了 念到一種定了 定功了 很多境界 都會出現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是真的 不是假的 你看有一些人 很多 喜歡靜坐 喜歡打坐 當他心入定的時候 你想一想 什麽樣的境界能夠出來
都是他的智慧 他那個智慧 一開顯出來了 不可思議的... 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 走到哪裡 行住坐臥 那個心都是在定的 所以 遇到什麽樣的事情 沒有一樣東西能夠絆倒他的 因爲他身上都是智慧 身上 上上下下都是智慧的 你説哪一件事能夠絆倒他的 沒有
那爲什麽我們遇到事情 每一件事情 遇到的時候 經不起考驗 爲什麽呢 沒有智慧呀 爲什麽沒有智慧 心浮氣躁嘛 所以你要去鍛煉 在這個生活裡面 講話 在生活裡面 日常生活裡面 起心動念 你要鍛煉 鍛煉什麽 那個心要靜下來 要學習這種的功夫 遇到什麽樣的事情 能夠保持那個心能夠靜 今天你念佛不得了 真的 在什麽樣的境界當中 在你的眼裡 它不會來絆倒你的 而且 所看到的事情 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你看 佛陀的弟子 周利槃特那個笨 很笨 笨到什麽程度 沒辦法用語言形容 你看 釋迦牟尼佛用什麽方法來幫助他 釋迦牟尼佛真的太了不起 人家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他能夠幫他解決問題 很簡單 用一個掃把 掃除塵垢 掃除塵垢 每一天都是這樣的 念這個四句 沒想到 念到最後 證果了
我們天天掃地 我們天天在掃地 不知道在掃什麽 有沒有證果 有沒有 心有沒有清淨 也沒有 越掃煩惱越多 真的 你看 師父有時候在掃地的時候 真的在想:
爲什麽這麽髒 我們所看到的那個地 很髒 但是你從來沒有看到:爲什麽我們的心這麽髒 爲什麽我們的心這麽多煩惱 爲什麽我們的心這麽多的毛病 我們從來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只是眼睛常常往外面的去看 從來沒有去從你的内心的世界去思維 去觀察 我們是不是有這樣毛病 所以無論佛號 念得多好 只是重在外表而已 你從來沒有從你内心的那個世界 你那個世界其實很美好的 從你這個世界 一發出來的 你所看到的 都是非常的完美 你的内心如果不完美 無論你怎麽用功 怎麽努力 你所看到的 都是煩惱 所以 中峰國師教我們 怎麽樣 從你的内心開始 所以 古人常常有這樣講一句話【精誠所至 金石爲開】
是講這個道理 當你心專到那個程度的時候 沒有一樣東西能夠來阻攔你的 來障礙你的 就像我們念佛也是一樣 當你那個念佛 專到一個程度的時候 很多境界會出現 你的清淨心 所以你看 海賢老和尚 海賢老和尚對西方極樂世界常常會看得到 爲什麽 心淨嘛 他常常看到阿彌陀佛 爲什麽 因爲他心都是阿彌陀佛 那個心 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