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9, 2022
學悟法師 2022 11 26(33)《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學悟法師 2022 11 27(34)《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Thursday, November 24, 2022
images for 學悟法師 2022年11月20日(32)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Tuesday, November 22, 2022
學悟法師 2022年11月20日(32)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學悟法師 2022年11月20日(32)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尊敬的諸位同修、諸位護法、大德: 大家早上吉祥!阿彌陀佛! 再一次,在這個禮堂,藉這個因緣繼續給大家來習講中峰國師三時繫念的大意。就是把一些主要性的,來為大家簡單的説明。 在習講當中,如果有講到一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 今天我們能夠來學佛,特別能夠來念佛,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因緣。而且念佛是一個好東西,能識貨,它不但能夠幫助我們得究竟樂,它也能夠幫助我們離苦得樂,化解我們内心種種的煩惱和痛苦。你要真(想)找到幸福美滿的快樂,外面是找不到的;只有從内,你才能夠找到你的幸福,從你那個心。 而這個佛法,它的好處,在哪裡呢?都是繞著這個【心】,爲我們説明這個事實的真相。一個人的幸福,都是從心想生;一個人的快樂,也是從心想生;一個人的痛苦煩惱,也不例外,都是從心想生的。 所以,佛法確實真的是一個好東西。只要你用心去聽,用心來學,沒有一個不得到利益的。所以,真的是一個好東西。 印光大師過去曾經講過一句話。印光大師這樣講,他説:現在這個世界的人,寧買千單假,不買一單真。什麽意思呢? 他説,現在的人,(這個“單”是指賣東西的,)寧肯買一千單的假的東西,他不願意買一單真的東西。什麽意思呢?他不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裡面,明確的告訴我們:宇宙事實的真相,都是假的,都是無常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一刹那都在變化的。 所以,你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你還能夠被外面的境界而所欺騙嗎?不會了。 所以,寧願,去買一千件的,一千單的,那種假的,他也不肯,不願意買一件的,真東西。 那今天我們坐在這個地方,諸位,你們確實,真的,買了一單是真東西。是不是?因爲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 既然人生生命的世界都是無常的,既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的,那爲什麽我們每一天給自己這麽痛苦壓力呢?這麽執著呢?因爲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煩惱的根源就是因爲我們執著,放不下,太多的事情我們放不下。 今天我們坐在這個地方,坐在這個禮堂,我們識貨,我們明白。 所以,真的,你看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總共人口有多少人啊?七十多億。我們住在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佔的人口有多少?兩千五百萬。從這個兩千五百萬,一個一個把他淘汰了,真正遇到這個好東西,就是這個佛法,特別是念佛法門的,你想一想有多少人?不多。 所以,念佛好啊。簡單、容易、方便,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夠幫助我們轉迷為悟,轉凡為聖。你想一想,一層一層淘汰之後,我們能夠遇到這個法門,能夠有多少人?不幾個。 所以,你們很lucky啊!是不是?就是說很幸運啊。真的很幸運。爲什麽很幸運?我們有這個機會。什麽機會呢?了生死啊。 這個人生很苦的。爲什麽會苦?太多事情由不了(自己)做主。你能夠做得了主嗎?你能夠嗎?做不了主。 你想要不老,偏偏就老;你不想死,偏偏又避免不了;你不想生病,天天看醫生;你不想痛苦,天天痛苦;你不想煩,天天人家來給你煩,太多了,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古人講那一句話【人不如意事常八九】這一句話不是亂説的,(不是)隨便講的。裡面的内容都是有高度的智慧,如果沒有高度的智慧,講不出來。 所以,我們很幸運,有這個機會。這個機會能夠幫助我們,只要你這一生當中,你認定了,你認識了,我明白了,沒有一個不得到的。 現在關鍵在我們怎麽用心而已,用心對了,你今天所學佛的,走到哪裡,都是快樂的,都是幸福的。 所以,印光大師又告訴我們一樁事情,他説:念佛之人,你這一生能夠碰到念佛法門,能夠來學佛,而且在這個修學當中,你能夠認識了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而見到這個淨土法門,印光大師是怎麽勸導我們的呢? 【...,歷劫難逢】什麽意思呢?就是説:你不種福德的根本,你沒有這個德行,如果不是你過去生中,修了深厚的大善根大福德,你想在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是不可能的。 而且印光大師告訴我們:衆生生生世世,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就是長時的積德,你這一生才能夠遇到這個法門。不然的話,你是不可能的。很多劫,你也沒有這個機會,這個機緣能夠遇到。 所以,昨天不是跟大家講過:【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對方勸導我們。 而且中峰國師下面又告訴我們【既獲見聞。當勤修習。】既然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了,既然我們今天聞到這個法門了,既然我們今天能夠坐在這個地方念佛了、來聼經、來聞法,我們應當要該怎麽做呢?【當勤修習】就是說:你應當勤快,你應當勤勉,來加强自己,能不能這一生當中,我來成就。所以,真的不容易。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這個就是中峰國師,印光大師在這個地方來鼓勵我們: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今天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你不好好念佛,你要等到來生,才來用功,來精進,很難。 民間不是有一句俗話麽【過了這個村,沒有那個店】是不是這個道理?今生遇到了,你不好好珍惜,你要等到什麽時候? 其實,這個佛法真的不容易。確實真的不容易。 昨天有一個居士打電話,他説:“師父,【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功德太大,師父,您知道那功德有多大嗎?”我怎麽能夠解答這個問題呀。你們能夠瞭解嗎,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有多大功德?只要你用對了,你走到哪裡,一句名號,能夠解決你的眼前的事情,這句名號功德有多大?你能知道嗎?不要説你們,連舍利弗尊者都無法能夠理解。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的。釋迦牟尼佛問他:你知道這一句名號的功德有多大?舍利弗一句話沒講。 那(用)什麽方法呢?好好念佛。不要想太多,也不要講太多,好好念佛就是,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去見他老人家,是誰?阿彌陀佛,你去問他。阿彌陀佛一定告訴你的,而且會講得很清楚,為什麽呢?因爲這句名號(是)他創造啊。 所以,釋迦牟尼佛,藕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才不得已講了一句話:「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九法界的衆生,怎麽能夠知道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呢? 這一句話講出來,是真的不得已講出來的,說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多大。 只要你這一生當中鎖定了你的目標、你的方向,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但是很多人不認識,不識貨。那要如何讓大家來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首先把自己做好,不求別人。求己,做一個好樣子。讓他種下這個種子,因緣成熟了,自自然然他就會念阿彌陀佛了,是這樣的。 所以,一個人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看他的因緣。這個因緣有沒有成熟。這個“成熟”是什麽呢?成熟的意思,依我的理解,就是說:你那個心有沒有阿彌陀佛。你那個心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一切萬法,一切萬緣,就是我們隨緣而不攀緣。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 人家怎麽批評我們:阿彌陀佛。人家怎麽來破壞我們:阿彌陀佛。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當中,大風狂浪,我們也如如不動,都是這一句【阿彌陀佛】。 但是,現在的人太難了,九牛二虎,有時候也拉不動。叫他念佛,明天吧。明天勸他念佛,後天吧。後天勸他念佛,下個星期。下個星期勸他念佛,下個月。下個月(勸他念佛),明年吧。 等到已經到了入那個棺材的時候,才來拼命請法師:師父啊,幫忙助念。來不及了。(有那麽)容易往生嗎?不容易。活在當下。不要等到明天、再(等)多一個小時、(等)後天,不要。無常隨時會到的。 所以,閻羅王常常提醒我們。像師父最近看書,有時候看不清楚了,需要吃那種眼睛的藥來補助,(這是)閻羅王提醒你呀:無常到了。白頭髮長出來,閻羅王在提醒我們了,趕緊啊,不要再等。 但是,現在環境誘惑太大了。所以,我們現在念佛的人,你要去克服一下。眼睛所看到的,幾乎都在誘惑我們,耳朵所聽得到的聲音,天天都在誘惑我們。 你想一想,如果你不小心,有一天被這個外面境界而所轉了,你要來好好用功,...那將來會變成我們很大的障礙了。所以,天天要聼經,天天要讀經,天天要念佛,天天要拜佛。起碼,提醒我這一生,我的志向,我的目標,我的方向,天天提醒你自己。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 外面的誘惑太多了。好好念佛。看到好多東西,拼命的買。看到不好的,又討厭。 每天看這一些東西,看到最後,沒有一樣東西能夠帶得走。到最後,你還是要離開。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 所以,這一句名號的功德有多大?我們沒辦法去體會得到。爲什麽?只能老實聽話真幹,將來你得生淨土了,這一句名號的功德有多大,你就清清楚楚了。 只有阿彌陀佛才能夠告訴我們。所以,你想(要得到)答案,趕緊到那邊去。不要去想太多,想太多沒用。到最後還是妄想,到最後還是分別,到最後還是執著。所以,好好念佛就是了。 好,我們看中峰國師下面的開示。請合掌【當知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滅自緣滅。而法性不與緣俱滅。所以云。法性湛然。是謂生而無生者也。】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每一個人,我相信都很喜歡做三時繫念,是否?你們有參加做三時繫念的,請舉手。幾乎都全部了。 但是,很多人對中峰國師内容的開示,很多都不懂,包括我自己。因爲他所寫出來這些開示,都是從他的自性流露出來的。這個自性,我們跟諸佛菩薩的自性,其實是一不是二,那爲什麽我們看不懂呢?看不明白呢? 因爲佛已經站在覺的這一邊了,他所講的這一些理論,他所講這一些道理,不是我們現在這個生活能夠容易理解的,除非你見性了。 那爲什麽我們在這邊很難懂呢?因爲我們都站在迷的這一邊。所以,我們很難融入。 就好像,我做一個比喻:一位夫人,她每天都是管家務的,去超市買菜。這位夫人她很清楚,哪個地方菜便宜,打折的;哪個地方很好的,她很清楚。但是,如果你問她:這個房子怎麽設計的。她聽不懂。因爲她在那邊每一天都是這樣的生活,以那個為中心來過生活。 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在這一邊,爲什麽我們無法去融入,釋迦牟尼佛、祖師大德的開示,因爲我們沒辦法加入到他們那一邊,我們每天都在這邊迷惑。 但是,雖然這個道理很深,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那個不是關鍵。關鍵在哪裡呢?關鍵:你有沒有真心。真心來聼,真心來學。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世告訴我們一句很重要(的話):學佛的人第一件事情,要先從真誠心開始。所以,不誠,則不通;不通,則不信。 所以,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祖師大德,他們爲什麽能夠見性,從哪裡開始?真誠心。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你那個真誠心,不是我今天在那邊禮佛,在那邊燒蠟燭、燒香、供水果。這個真誠心要先從裡來的呢?從在你日常生活裡面,處事待人接物,慢慢的培養出來的,慢慢的去鍛煉出來的。 所以,昨天,我跟大家用了一個比喻,就好像金子。這個金子在這個世上,你要找到一個純金,找不到的,在這個世上找不到的。爲什麽呢?因爲這個金是從金礦慢慢鍛煉(提煉、冶煉)出來的,到最後再造成我們所看到的,你要哪一樣的款式。金,是這樣的。在這個世上沒有。 你在這個世上想要找一個棟梁、想要找一個材料,像金子那樣的,一生出來就是高人,沒有啊。是慢慢培養出來的。真誠心,在這個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你能夠盡多少份,在這個真誠當中,你就得到多少份。 所以,能不能通,是看我們的心,能不能有真誠,所謂【至誠感通】就是這個道理。雖然很深,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來學習,我們慢慢來學。 如果大家認爲:師父講得太深了。我就盡量。聽不明白怎麽辦?心裡念阿彌陀佛,比什麽更好,不要胡思亂想。用心很重要。 我們來看中峰國師剛才的那一段開示。剛才我們念的那一段,主要的是爲我們説明什麽呢?説明:生與無生,就是講這兩個字,【生、滅】,這兩個字。 而生與無生,這兩者是什麽樣的關係呢?如果用現代話來講,就是爲我們説明,整個宇宙人生的事實的真相,跟我們現在的生活所看到的,這個生滅的現象是什麽樣的關係。是不是很深?我們這個生活跟我們中峰國師所講的【生】【滅】這兩種有什麽關係。 生滅這個現象,跟不生不滅的本體又是什麽一回事?這個中峰國師講得很清楚。我們一定要知道,在這一段的開示當中,中峰國師都在反復的為我們説明這兩個問題,生、滅,這兩個關係。如果你真的悟入,你能夠明白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為我們開示,處事待人接物,你在這個人生當中,沒有障礙了。 無論什麽樣的障礙,這個障礙都是變成你的智慧,這些障礙都是變成你的功德,這些障礙就是變成你的力量,這些障礙就是變成你的power! 什麽樣的力量呢?我們來看【當知】這兩個字,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我們應當要知道,要清楚,要明白。 一方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你要知道,你就是阿彌陀佛;你就是觀世音菩薩,你將來能夠成佛的。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你應當要知道,你要相信,你能夠成就。 在這個外面所有的,你種種的,遇到那一些不如意的,你都能夠克服,你應當要知道。 首先我們應當要知道什麽?你要先認識到,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生自緣生】這個事實的真相。在我們的眼前所看到的這個宇宙萬法,這個宇宙萬法就是我們現在眼睛所看到的,包括你們的周圍的人。宇宙萬法當中,這個生滅的假相,它不是真的,爲什麽呢?因爲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它真的不是真的。 你説哪一件事情是真的?沒有啊。像我們這個身體,也不是真的,它每一分都在變化,但是有多少人能夠悟出這個道理呢?沒有啊。 很多人爲了這個身體,天天造業。很多人爲了這個身體,將來墮在三惡道,自己都不知道,如果他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他還會執著這個身體是我嗎?那個是我的,這個東西是我的嗎?那個錢是我的嗎? 這個地位是我的? 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它不是真的。 中峰國師就是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這樁事情,你應當要知道,在一切萬法當中,你所看到的,你所聽到的,它不是真的。 那麽請問師父,我們怎麽能夠知道它不是真的呢?我們怎麽能夠瞭解?中峰國師講得好:有生有滅的現象,這個都不是真的。而且我們一定要知道,生滅這兩個字,都是我們常講:緣聚了,整個宇宙這個萬法的現象,它就生了,緣聚了麽。現在我們來到這個世間,你緣到了,你到這個世間來。 中峰國師又告訴我們:緣散了,整個宇宙的萬法,它就滅了。所以中峰國師才告訴我們:都是自緣生,又從緣而滅。所以,我們在佛門裡面常常會聽得到,常常看得到,有一種説法,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緣起性空,了不可得。哪一件事情是你的?不是你的。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不生不滅的法性之體,不會隨著這個現象而產生生滅這個道理。很多人看到中峰大師的開示,到這個地方就看不懂了。因爲他都在講這個見性這個道理。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的。爲什麽變成這個樣?我們的自性本來是純淨純善的,爲什麽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爲,我們的念頭常常不離,不離什麽呢?常常培養那種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爲,不善的造作。明明明白這個道理呀,明明中峰國師,明明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什麽樣的原因變成我們這個樣子呢?告訴我們。但是在這個地方,不容易明白。我們用一個比喻讓大家容易瞭解: 比如說,我們看電視、看電影、看Youtube,電視裡面的畫面,大家都知道,它是有生有滅的,但是電視的屏幕,它是沒有生滅的,爲什麽呢?因爲它永遠就是這個樣的。 你看那個電視,十年前,你放在你家裡,有沒有變?變大還是變小?沒有啊!都是一樣的麽。天天看, 都是這樣,二十年,也是如此,三十年,也是如此,等我們百年後了,往生了,它還是, 也是這樣如此,永遠都是這個樣的。 説明我們的自性都是這樣的。永遠都是存在。就算我們今天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算我們今天墮了三惡道,墮在地獄、餓鬼、畜生道,你那個自性永遠不會變的。它就是這樣的。 它爲什麽變成這個,釋迦牟尼佛講:你的習氣。你的習氣帶來現在這個六道輪迴,生生世世,無法能夠超越這個六道輪迴。 像電視裡面的,所有演的節目雖然不一樣,但是,那一個屏幕永遠都不受影響。這個好比是什麽呢?我們的法性之體都是湛然常住的,不生不滅。所謂的【生而無生者也】 你想一想,從這個事實上,我們可以瞭解,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你本來就是阿彌陀佛,你爲什麽變成這個樣呢?你還不覺悟! 中峰國師不是告訴你麽【生而無生】你本來就是釋迦牟尼佛,你本來就是呀。你爲什麽現在就這個樣呢?趕緊,趕緊覺悟。 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如果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的開示當中,多少能夠去體會到一點,一點點就好了,不要太多,你就能夠看到眼前的,你所接觸的,六根接觸六塵,整個宇宙萬法,如果今天用《金剛經》來爲我們説明,是什麽呢?【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看中峰國師一直重複告訴你【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假的。 但是很多人看到這一段,把它簡單讀過了。不知道中峰國師在講什麽。但是今天如果我們這樣的去觀察,你就慢慢的契入到中峰國師所講的,生而無生者也。 當然,這個境界我們不容易明白。但是,如果今天你常常用這種的心去學,去觀察,去體會,這個道理,中峰國師的開示,它會教誨我們醒過來了。 怎麽醒過來呢?對於眼前的很多的遭遇。我們這一生的遭遇,太多了。哪一個人,這一生不掉眼淚的,不哭的,請舉手。有沒有?這一生當中沒有掉眼淚的,請舉手。 當你明白這一段的開示,當我們對於眼前所看到很多的遭遇,或者人家來毀謗、傷害,種種,對你不利的,種種所發生的事情,對萬法,一切的萬緣,你所看得到的,無論好也好,無論壞也好,無論逆境也好,無論順境也罷,你所看到你的眼前,所有你所遭遇的,你對這些事情,你就會看淡一些了,你不會過於執著了。 因爲看淡了,我不會去計較,我也不會起煩惱,都是假的。今天他來侮辱我,今天來傷害我,就是因爲我過去生中可能得罪了他,可能我不小心傷害(到)他,他今天來傷害我,我要歡歡喜喜的還給他。 就好像做夫妻一樣,對不對?以前我媽媽常講“男不能娶錯老婆,女也不能嫁錯老公。”一嫁錯了,一輩子就毀了。我媽媽常常跟我勸導這一個,到最後呢?選擇出家。 所以,我這一生,這三百六十五行,選擇是最好的!真的。 “師父,您爲什麽不早點出來呀,給我們講一講。如果早知道,我就不結婚生孩子了,少來這一套!” 以前還沒入坑的時候,還沒跳到這個坑裡面,很想跳,一跳下去了,你想要跳出來,那就很難了。 所以,師父有時候,在道場,常常有人來訴苦:師父,我的人生很苦,我的孩子不聽話。我的老公又如何如何。 來了一個男的,跟我講:我的岳母爲什麽這麽霸道?娶了個老婆又不理解。講了很多苦。讓我明白一件事情:還好我選擇對! 所以,年輕人,你要選擇這一條路,要考慮好一點。不然的話,哭,也沒有眼淚,苦不出來。所以,出家好!真的。要不要?“師父,沒辦法,太晚了!太遲了。”但是我看到台灣,最近出家的都是六十歲以上。你們有機會! 六十嵗以上的出家,七十歲的。所以,有時候跟師父走在一起,我都已經二十幾年了,他剛剛出家三個月。很多人,不找我,找他。找他,不找我。而且,説一句不好聽的:供養那紅包,他(的)比我(的)大!不好意思了。真的。 這個是事實。這個人生,真的太多的事情,如果去想,一件一件,真的會發瘋了。還好我們有認識佛法,因爲認識了佛法,讓我們才能夠平衡,心平衡了,業障才能夠消;業障消了,很多事情就順了。 那要如何消業障?你要不斷的反省、檢討,只有檢討反省才能夠幫助我們。 所以,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講得非常好。主要性都是要提醒我們,對於這個宇宙萬法,所有的一切萬物,你要看淡一點。 比如,眼前我們所遭遇的。比如說好的。我們常常會遇到好的,有人來讚歎、有人來供養、有人來支持,種種的;或者生意順利;或者孩子聽話,這些。 我們一定要知道,中峰國師所講的:緣聚而生。這些好的,有一天它會變的,它是無常的。 今天我們看到一個人在那邊吃飯,明天我們就見不到他了。有啊!今天我們在這個地方吃飯,突然間,明天他中風了。緣聚而生。 最近,我的大師兄的徒弟,才四十二歲,明明前兩天,大家還在那邊講經,還在那邊吃飯,過了兩天之後,中風了,中風之後,死了。今天火化。四十二嵗。 所以,遇到這些好的,遭遇好的,你也不要太過得意。就是說不要起了貪念,因爲它是無常的。 當你如果忽然間有一天,你這好事沒有了,又遭遇這些不善的,遭遇這些不好的,或者遭遇你那個不喜歡的,你討厭的,讓你很不高興的,這一些種種的事情,中峰國師又告訴我們:你也不要過於悲哀,你也不要過於悲痛。真的。 好的,一句阿彌陀佛;壞的,一句阿彌陀佛,盡心盡力都是圓滿的,沒必要計較,沒必要過度,也不要過於得意。爲什麽?有聚有散。 你看師父這一次回印度尼西亞,看到以前我們認識的,回去,已經沒有了。真的,已經沒有了。我們來到這個世上,還有幾年?你看我們這個世上,人的壽命的平均,七十五歲。超過七十五歲,是你的福報。 但是,對澳大利亞來講,比較特別。爲什麽呢?可以屬於老人的,九十嵗以上的,九十嵗以下都是年輕人。但是,我們還有幾年能夠拼的呢?你們都是年輕(人)。九十嵗以上的,請舉手。有幾個?沒有啊。都是年輕的。但是年輕,還有本錢。 所以,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縱然我們所遇到的這些不善的,不順利的,不好的;突然間,這個好的事情,在我們的眼前消失了,中峰國師又告訴我們:也不過於悲痛,也不過與悲哀。什麽緣故呢?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緣聚而生,緣散而滅。它都是:不是真的。都是假的。 所以,在這個裡面我們能夠真的看得破,能夠放得下。換句話說,在這一段經文裡面,中峰國師主要性的告訴我們:不要過於執著,因爲執著是六道輪迴的根本,因爲執著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因爲執著是一切痛苦的原因。 就是讓我們放下。你能夠看得破,你能夠放得下。因爲你明白這個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的真相:它都是無常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很多啊,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如果你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還不願意醒過來,你寧願在這個六道輪迴去迷惑、去顛倒、去執著,否則的話,我們就會迷在其中,就會妄生很多的煩惱。 這個就是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的),不然的話,我們看到中峰國師下面的開示:【無生而生者。眾生迷妄入心。積業成果。虛受輪轉。妄見生滅。於法性體上。如鏡現像。似珠隨色。】 你看,中峰國師在這一句當中講得非常的好。如果我們每一天不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不瞭解這個事實的真相,那我們今天無論你是學佛,念佛,你一天要念多少聲的佛號,你不知不覺你就入了。 入什麽呢?妄心之... 你的妄心,妄心起來了,沒有一個衆生不顛倒,衆生顛倒了,那個衆生就開始造業了。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明確的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你要小心。 到最後,【積業成果】,你要受果報。真的。 我最近,去到殯儀館,有一位居士,他的爸爸往生了。有一個(人),他能夠看得到。看(到)他爸爸一直在那邊,放不下。然後,他跟他溝通,溝通之後,他到現在還不能接受:爲什麽我好好的身體,我爲什麽今天走了呢? 那在這個地方,現象當中,如果他還是執迷不悟,還是不覺悟,他將來,他將來是什麽?要受果報。能得人身嗎?很難。 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虛受輪轉。妄見生滅。於法性體上。如鏡現像。似珠隨色。】這一句話是什麽意思呢?下個星期再跟大家分享。 因爲我不能講太久,你們,這個時候剛剛好。有人說:師父,能不能講長一點?既然有人請法了,那我們下個星期,再來跟大家把這些中峰國師内容的開示,做一個簡單的報告。 但是,話説回來,無論中峰國師的開示,無論諸佛菩薩的勸導,無論阿彌陀佛對我們的關懷、對我們的期望,最終還是要看自己。怎麽呢?看自己是怎麽樣去爭取,那個才是關鍵。 你能夠去爭取,總有一天,你會得到你所想得到的。這個“得到”的意思就是說:離苦得樂,幸福美滿的人生。 所以,這一生當中,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師父這幾年,在雪梨淨宗學會跟大家一起共修、一起念佛、打佛七、八關齋戒,然後又做三時繫念,我看好像也超過十年了吧?有十年了。超過有十年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機緣,不是每一個人,有這個機會,能夠聞經、學習,或者來念佛,或者來誦經。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機會)。 所以,我很感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在這個地方學習。但是,只要我們還在這個環境,只要我們還在這個世間,有聚必有散啊,有聚必有散。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在這個機會當中,在這一生當中,不要再錯過這個機會了。無論在哪裡,無論在哪一個地方,無論在一切時一切處,你要記得: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的。 所以,我們的志向、我們的方向、我們的目標一定要好好搞清楚,鎖定了,你鎖定了,你就不用害怕,爲什麽?前面的路都是一片的光明,因爲我們明白,這個人生事實的真相,沒必要去計較,也沒必要去爭執,一切隨緣。能夠隨緣是最好的,盡心盡力都是圓滿的。 但是在這個地方,師父只勸導大家一句話:要以你的真誠心來對待一切人,以你們的真誠心來對待一切事,以你們的真誠心來對待一切物,因爲一切善法都是從真誠心而生的。 在這個地方,師父藉這個因緣來鼓勵大家,在這個世上,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聲音,種種的,只要你能夠(用)佛法在這個生活裡面,在日常生活裡面,沒有一樣的東西能夠來障礙我們的,只要你佛法在這個心目中,什麽樣的好辦法都是在我們的眼前。 佛法真的確實太妙了,太好了。不但能夠幫助我們開智慧,它(在我們)一生當中,就好像一條的光明的燈路,天天照亮我們,讓我們不會走錯路,不會走歪路,不會走冤枉路,將來你能夠得到更圓滿的: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比什麽更重要。
因爲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人生無常,佛法難聞,國土脆弱】你要天天覺悟,你能夠覺悟了,一切的煩惱,一切種種的遭遇,整個遭遇(就)變成你自己的福德了。那這個念佛就有功夫了。 該放下的,放下;該看破的,看破。好好念佛就是了。有時間,念佛。沒有時間,該休息的,休息;該吃飯的,吃飯;該上班的上班。話,少講;事,多做。沒事。 今天,師父簡單跟大家介紹到這個地方,我們下個星期六,聽説有打佛二,還有八關齋戒,我們下個星期,再一次來給大家習講這個三時繫念。 下個星期可能會給大家講長一點,讓這個三時繫念能夠趕緊圓滿,因爲講的是大意。 接下來,就是要給大家講《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是我們念佛的人最基本的,我們一定要知道《十善業道經》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之母。沒有《十善業道經》的基礎,菩薩成不了佛;沒有《十善業道經》的基礎往生是沒辦法的。 所以,把三時繫念,趁這個機會趕緊把它講完。接下來,就是要給大家講《十善業道經》。
祝大家六時吉祥,祝大家老實、聽話、真幹、念佛。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Monday, November 21, 2022
學悟法師 2022年11月19日(31)《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Friday, November 18, 2022
學悟法師 2022年11月13日(30)《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再藉這個共修的因緣,習講《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講經之前有一些同修提出來的問題,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今天非常難得,我們這個念佛當中,老天爺給我們下一點甘露水。説明你們的真誠心來到這個禮堂念佛,不但能夠感動天地鬼神,也能夠影響我們這個地區。佛在經上不是講得很清楚嗎。你用你的真誠心來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彌陀的光明能夠灼身,而且五十里,他的光明普照大地!能夠獲得這樣的彌陀的加持,不是我們佛號念得多,是以你們真誠心,來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
所以,無論我們修學哪一部經,念哪一個咒,念哪一句佛號,只要你用你那個真誠心來學習,沒有一個不得加持的,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所以過去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一分的誠敬,得一分的利益。你有十分(的誠敬),你就有十分(的利益)。你有兩分(的誠敬),就有兩分(的利益)。你有三分(的誠敬),你就得三分(的利益)。所以印光大師這一句話,不是隨便講的,内容含義(有)高度的智慧。你能夠去體會,沒有一法是不通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沒有別的,從你的真誠心開始的。
所以有一些人爲什麽念佛能夠得力,有一些(人)念佛不得力。有一些(人)念佛,看到阿彌陀佛,有一些人念佛,念了一輩子都看不到。甚至於可以看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分別:你念一萬聲,我就給你看看阿彌陀佛像。就是從你的真誠心,而感通了。
所以今天我們在這個地方,念佛就是要用這種心來念佛,我相信,會非常的法喜。對不對?在這個地方,師父想看大家一下,看看你們的臉上有沒有放光,把你們的口罩拿下來一點。給師父看一下,要不要拿下來一下,拿下來,師父看一下。爲什麽不敢呢?給師父看嘛!對不對?説明你們念佛念得不錯啦。所以我感謝大家,今天藉這個因緣,我們輕鬆來學習。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也提醒別人,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常講一句話,他說:我們呢,要快快覺悟。因爲這個人生無常,國土脆弱。我們要如何能夠快快的覺悟呢?釋迦牟尼佛講:要以苦爲師。把苦當作你的老師,來提醒自己。爲什麽要這樣呢?你想一想,我們在這個世上,最大的弱點是什麽?我們在這個人生當中,最大的弱點,是什麽呢?
很多事情我們做不了主。由不了自己來做主的。再加上很多在這個日常生活裡面能夠真正稱心如意的,也不多。所謂古人講得好: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你從這個地方你去覺悟,很多事情,比如說我們這個身體,你能夠保得住嗎?保不住啊。你不想老,偏偏天天的往這個老苦的,每一個人都避免不了。在這個世上,你有生必有死。無論你活在一個富貴的家庭,貧賤的家庭,只要你到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避免的了的。所以很多人活在這個世上,爲什麽會這麽苦?爲什麽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去覺悟。就是教我們要懂得去放下,不要過於執著。因爲執著是煩惱的根源。我們不要講(別人)外面的境界,說我們自己的内心,太多太多的煩惱,有時候我們每一天放不下,是不是這個道理呢?太多的事情。
你看 師父每次跟你們在一起共修,走在我的面前,這些老菩薩,對不起,頭髮已經白了。因爲師父看不到師父(自己)的頭髮,對不對,一個星期要剃頭一次,長了,要把它剃掉。每一次看到你們,在我的面前這樣繞佛,看到那個白頭髮提醒我自己:我這一生人生當中我沒有什麽樣的最大的要求,我最大的要求:我這一生當中,我能不能往生西方,那個才是關鍵。
實在講,就是這個道理。爲什麽呢?你看,十年前,我們是怎麽樣的;二十年前,我們是怎麽樣的;三十年前 我們是怎麽樣。十年後,我們是如此的;三十年後呢?四十年後呢?也不是一場空嗎?都是假的。
所以,我最近遇到很多居士,他說:師父,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説法,講了八萬四千的法門,有這麽多的、無量的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能夠幫助我們每一個衆生成就的,只要你肯,你認真,你真實,你好好來認真學習,沒有一個衆生不成就的,只要你聽話老實真幹。
因爲釋迦牟尼佛把這個道理如何成就已經講出來了,在這個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如何讓我們成就,講得很清楚了。
那我問大家,我們作爲一個學佛的人,念佛的人,如果這一生你想要成就,我要從哪裡開始呢?
讓我這一生修道能夠成就,念佛能夠得利益。請問大家,我們學佛要先從哪裡開始?
釋迦牟尼佛太了不起了,把整個佛法歸納起來,教我們怎麽做,你修學就容易了。我問你們,你們念佛念了這麽多年,聼經可能聼了很多年,可能三十年,二十年;或者你這一生當中,讀誦經文也是很多年。我問你們:這麽好、美妙的佛法,我今天學佛先從哪裡開始?從哪裡呢?我要從哪裡下手?很多啊。你可以跟師父分享,(因爲)有人問嘛,我今天就跟大家來分享。要先從哪裡開始呢?從哪裡?
簡單來講、歸納起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從布施開始。這個布施的含義是很廣的。但是布施的意義 就是叫你捨,教你看破,教你放下。因爲這個是從你的心裡面去開始的。
如果今天比如說,你不想布施,你想要念佛,我將來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不了。以前不是曾經跟大家分享過了嘛,有人說:師父,我只念佛,不想修供養可不可以?你説呢?假如,從佛法世間法來講,假如你成佛了,假如我說你成佛了,沒人供養,沒人護持啊。你想要弘法度衆生,沒有人來護持你呀。你想要來度衆生,沒有人來聽經啊。
所以這個布施是有很高度的智慧,釋迦牟尼佛爲什麽教我們用這個方法?因爲我們衆生的煩惱、衆生的毛病、衆生的習氣,都是從你的執著而來的。你不放下,你能夠成佛嗎?你不放下,你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是不可能的。所以,釋迦牟尼佛把六度萬行裡面,這六度第一條,就是布施。而且把這個布施講得很長的一段經文,告訴我們:你要先從這邊下手,你才能夠持戒,你才能夠精進,你才能夠忍辱,你才能夠得到禪定,得到禪定之後,你才能夠得到般若。歸納起來這六大科目裡面,關鍵在哪裡?布施。所以你説我們念佛不修供養,能行嗎?不可能的。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從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明白。你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有十三品,第十品,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釋迦牟尼佛也是用一個很長的經文來説明這個布施的功德。而且釋迦牟尼佛講:菩薩將來成佛,還要花一百劫的時間去修布施,他的布施才能夠真正的圓滿。你説,這個重不重要?很重要的。
不然的話,你看,我們讀《彌陀經》有一段經文不是告訴我們【常以清旦 各以衣祴盛眾妙華 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即以食時 還到本國】什麽意思呢?將來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每一天早上五點到七點,還沒去聼經之前,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一些菩薩,第一樁事情去做什麽?去布施啊,去供養啊。供養誰呢?十萬億佛,換句話說:供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因爲供佛,福報是最大的。供了佛之後,我們請佛開示,這個叫修慧。福慧雙修 哪來不成就的道理呢?這個從哪裡來的?布施來的。
所以,一個人能夠生在這個世上得到富貴。富貴從哪裡來的?種的因來的。這個因從哪裡來?從布施來的。一個人生在這個世上,生在一個很貧賤的、貧窮的家庭,從哪裡來的?從他的因。他的因是什麽?吝嗇來的。一個人身體的健康長壽,健康長壽是果報,這個果一定有因,這個因從哪裡來的?從布施來的。
在這個地方,你能夠(得到)人家對你的護持、對你的愛護、對你的關心、對你的種種的護持,是從哪裡來?也是從布施來的。
所以,今天爲什麽釋迦牟尼佛叫我們 要在這個地方 好好落實這個道理?沒有別的,就是把你的那個習氣、把你那個煩惱、把你那個自私自利的、煩惱的根源,統統放下。就是這個道理。
因爲我們還是凡夫。只要一天(還是)凡夫,你避免不了你内心的自私自利,只要你内心的還是凡夫,你避免不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語、你的行爲,會造成種種的過失。
所以,從這邊我們來開始,念佛才能夠得利益。不然的話,我們每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眼睛看那個人不好,放不下。每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嘴巴每天講人家的壞話,能夠成就嗎?成就不了。你放不下,你的習氣沒有放下。
所以,從今天開始,你要法喜,你要歡喜,(你要)念佛成就,你要先從布施。從你那個内心的煩惱、内心的一些自私自利的、無明的煩惱,哪一部分最嚴重的,我們從這一部分慢慢的開始。你放下了,煩惱輕。煩惱輕,念佛就清淨。念佛清淨,你的智慧就來了。智慧來了,什麽事情就沒有了。我們今天爲什麽很多事?就是因爲我們沒辦法。凡夫嘛。
所以,懂得要學布施。從世法來講,將來 起碼,就算你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也不會墮在三惡道;就算你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將來得人身,你也不會活得很辛苦,你會活在一個很好的環境,有一個好的父母,有一個好的家親眷屬,有一個好的兄弟姐妹,有一個好的朋友,種種的,都繞著在你的旁邊。這個都是從布施而來的。所以,不要吝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是不是這個理呀?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這個問題,我就藉這個因緣跟大家來説明。除了教我們來布施,放下,種種的,其實布施還有一個意義。什麽意義呢?這個布施的意思,就是爲社會來服務。為衆生來服務。用什麽心來服務呢?用那個佛心 來服務。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我今天來做這個義工,來到這個學會煮菜。有時候,煮菜會吵架。意見不同呀。會吵架的!師父看得太多了。比如說,法會到了,我要來供品 這一些水果,有時候意見不同,(因爲)水果會吵架的!我告訴你們,我們來到這個地方,你要用那個慈悲的心、服務的心態來服務。你用這種心態來服務,無論任何一個人 無法能夠來損害你的。因爲你沒有跟人家計較,也不會跟人家產生衝突。因爲你沒有自己,你沒有自己,你怎麽能夠會有一個煩惱呢?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來傷害到你的。爲什麽你會得到(受到)傷害?因爲你對佛法不瞭解。
聽到的,你不高興,你就起了瞋恨;聽到你喜歡的,你起了貪念。每一天就是在這個境界裡面掙扎,常常被這個境界而所轉。所以,我們學到什麽樣佛法,念到什麽樣的佛號,爲什麽沒辦法得到這樣的法喜?就是因爲你沒有把佛法搞清楚。
我們今天你看那個佛菩薩為一切衆生,無論有多苦,他想盡辦法:我要怎麽樣 來為一切衆生服務。就算這個衆生回頭過來毀謗、傷害,佛菩薩也不會來批評,也不會產生瞋恚、不高興,不會的。爲什麽?因爲衆生跟他是一不是二。那我們爲什麽會有煩惱?因爲分別心太重了,造成現在變成這個樣的。
你不相信?真的,我常常在道場裡面勸導這些義工。比如說,你要做法會,如果你們大家沒辦法和睦相處,爲了一點小小的事情 產生了衝突,你那個氣氛會影響這一些無形的衆生來到這個地方。比如說,你要到一個朋友家裡,突然間 到門口,聽到夫妻在吵架,吵到好厲害,你敢進去嗎?不敢進去。趕快溜。對不對?人家在吵架嘛,夫妻兩口吵架,不好意思,我們就走了。
道理都是一樣的,你在這個道場裡面,這個也不和,那個也不和。鬼神看到你這樣:算了,不用來了!所以,一定要好好把這個布施的精神落實在這個生活。落實在哪裡?在一切處,一切時,你走到哪裡,你也不會去傷害別人,你也不會被人家傷害。無論哪一個人,不會傷到你的。爲什麽呢?有佛法在呀。所以,有佛法就有辦法。有辦法 你才能夠得到這樣的法喜。所以,布施很重要。
布施不僅僅是指金錢,我布施金錢很容易很簡單。但是,你那個内心的煩惱,你能不能捨?你能不能放下?那個才是關鍵。所以,從今天開始,誰來駡你,誰來講你,誰説你,無論人家用什麽眼神來瞪你,用什麽語言來說你,你要記得師父的話:布施,供養,阿彌陀佛!事情就了了嘛!對不對呢?
所以,有一個同修,問師父,他説:師父,我念佛,我聽經,我要如何來保護自己,也能夠來幫助別人,用什麽方法?沒有別的,要多聼經。該誦經的,要誦經。多聼經,聼經能夠幫助那些對三寶深信不切的,願力不切的,它會幫助我們(改)這個毛病。你要多聽經。聼經能夠幫助我們開發我們内心的智慧,來幫助我們化解内心的煩惱。
特別是我們這一生念佛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最基本的經我們要誦的,最基本的經我們要聼的,就是《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個大門。如果連這個地方我們無法能夠做得到,那會變成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個很大的障礙了。
所以,在這個地方提醒大家,我們一定要清楚,如何來保護自己?你要多多誦經,至少一天 一部經,我們一定要讀誦的,不能間斷的。因爲你在讀經的時候,你等於跟佛菩薩在一起了。爲什麽跟佛菩薩在一起呢?你把佛菩薩的教誨,每一句,每一個的開示,佛菩薩叫我們怎麽做,我們就怎麽做。佛菩薩叫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就不要去做。你能夠依教奉行,你的前途是一片的光明。佛菩薩是大慈大悲的。所以,我們今天來誦經,沒有別的,就是把佛菩薩的教誨 要如何落實在你的生活。
所以,我們作爲一個淨土法門的同修,修念佛法門的,記得:以十善業為基本,來建立做人的根本。人做好了,你才能夠做佛菩薩,人都做不好了,你怎麽能夠做佛菩薩呢?那個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們一定要多誦經,如果說:師父,我老了,我沒辦法誦經。沒關係,把這個經來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名號,你能夠把阿彌陀佛的教誨落實在生活,這個是對的啦。
希望大家好好用功。好好念佛。因爲説實在的 剛才講了:人生無常。把你的人生鎖定了,把你這一生的目標鎖定了,將來時間到了,趕緊走。你看我們在這個世上,你看都到哪裡,戴口罩,對不對?方不方便?不方便對不對?
你看師父剛剛從西澳做三時繫念過來。坐飛機的,很少人,戴口罩。所以我戴口罩上去。想要睡個覺,呼吸好難!旁邊的有一個澳洲的人看著我這樣: 明明很辛苦,口罩(怎麽)不拿下來?怕被確診嘛,對不對?確診之後 要給人家(添)麻煩?在這個地方你想一想,不戴口罩不行。你看現在疫情又來了,沒完沒了的。你説苦不苦啊?很苦啊。
像師父這次在西澳,有一位老居士,他來問了一個問題。因爲他的朋友是一個醫生,很有錢,在西澳。但是這個朋友是天主教的。因爲他跟他 兩個人很好。常常問他:我很痛,我得癌症,我很痛苦。這位老居士就跟他講:我也不會講佛法,我也不懂。我只能一句阿彌陀佛。他就跟這老朋友講:你就念【阿彌陀佛】嘍!你好好念,你老實念,你要發願。這個天主教的教徒,他也沒有學佛,但是很聼話。沒想到,念佛念了兩周,就是兩個星期,他晚上常常做夢,看到什麽?看到有一個人,放金色的,放金光的。他問這個老居士:那個人是誰呀?老居士很聰明,他把那個佛像 拿到他的家,就是這個佛像,金色的,給那個天主教徒看:是不是這一個?天主教的那個朋友,他說:對!是這一個!對!就是這一個!然後這個同修跟他講:記得!誰來接你,你不可以去!唯獨這個來接你,你才能夠去!得癌症的人。不到兩個月,他這個朋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所以,我們在那個法會,(他)跟我分享:“師父,這個是不是迷信啊?”“你怎麽能夠說迷信呢?這個是真實的功德!你的功德太大了!你幫助一個人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於你幫助一個人能夠成佛了!將來成佛,他能夠度化無量無邊的衆生!你説你的功德有多大?太大了!”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得癌症的人,念佛才兩個月!他不求長壽,也不求平安。只要 我要好好念佛,沒想到 真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太不可思議了!所以,有時候我在想:我看到很多那些得病的人,得癌症的人,幾乎,真的 遇到這個法門,念佛,真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的看得破,放得下。我們今生爲什麽念佛,念了十年、二十年,阿彌陀佛還沒來呢?什麽原因呢?還有二十年、還有三十年,還有明天,還有後天,慢慢來。沒關係,阿彌陀佛也慢慢來,你説呢?
得癌症的人,他已經沒辦法,只有兩條路: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將來就是墮在三惡道。所以,拼命的念佛。沒想到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把他接來了,在西澳,最近發生的。是一個天主教徒。
這個道理不是教我們:是不是生病的(才)就能夠成就?不是,不是。你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是不是我要生一個病,再來念佛才能夠成就?不是。你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說:那個心,無論在什麽樣的環境裡面,你那個心一定要堅定,你那個心一定要相信,你要信心,你要具足,你念佛才能夠成就。
因爲師父最近看到很多同修,很悲哀。怎麽悲哀?再加上我們師父上人已經離開我們這個世上了,雖然離開,但是他的精神還在。只要你聼經,老和尚都在我們的旁邊。你天天把他的教誨落實在生活,老和尚都是和我們在一起的。我看到很多同修,念佛念了好久,念了好多年了,最後呢?退心了。
所以,佛家裡面諺語 有一句話: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變成什麽?變成雲烟了。退心了。師父看到很多。確實是真的,退心的太多了。平常都念佛,(現在)不念了。平常一天一部經,經也不念了。退墮很多了。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如果今天你能夠把這個事實能夠瞭解、明白,你能夠多聽經來幫助你,你那個念佛的精神才不會懈怠;你念佛才不會懶散;你那個念佛才會法喜呀。
爲什麽呢?因爲我明白呀。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當中,逆境也好 順境也罷,所有境界都變成一句阿彌陀佛,在這句阿彌陀佛當中,變成自己的功德。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你還會懈怠嗎?你還會懶散嗎?你還會不法喜嗎?不可能的。
那如何來增加我們的切願?增加我們的願力呢?只有聼經,才能夠幫助我們,多聽經 幫助我們。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在這個環境裡面 真的很不容易。外面的誘惑太大了。
像師父,最近觀察一件事情,將來我們這個世上 會出一個很大的問題,將來這個環境,這個世上。就算我們這個澳大利亞 生活的環境很好,但是,整個地球是一體的。我發現將來這個社會 會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什麽問題呢?精神的問題,真的。你看澳大利亞現在,很多小孩出了問題了,精神的問題。
所以,做人很辛苦。那我們該怎麽辦呢?好好學習,好好聽經,將來你能夠成就了,你才能夠來幫助別人。只有佛法才能夠了結 我們人生的問題,只有佛法才能夠解決眼前 世上的問題。因爲佛法所講的 都是根本的,從根本開始的。所以,我們要好好認真,好好聼經,好好念佛,將來看到哪一個人需要幫助,你才能夠有這個能力去幫助他。要不然很可憐,這個世上,這個環境,現在,越來越不穩定。這個世上所有的事情,天災人禍,天天的增長,將來會發生什麽事情,我們也不知道。今天我們戴口罩就感覺很辛苦。如果有一天我們這個地球無法長出我們(需要)的五穀雜糧,那你説是不是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很大痛苦?
所以,趕緊念佛,該放下的要放下,該捨的要捨,該看破的,要看破,不要執著。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能夠帶得走的,分秒必爭,哪一個能夠帶得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盡量念,每一天念,天 天念,不要離開它,不要把它忘掉了。忘掉了,習氣又來了;習氣來了,煩惱做主了;煩惱做主,避免不了我們造業。......
剛才講了:快快覺悟了!趕緊覺悟!你看老苦,病苦,死苦。很多。趕緊覺悟,將來時間到了,好好念佛,親近阿彌陀佛,比什麽更重要!真的。雖然我們有一些事情還放不下,你放不下,你到最後還是要放下。不放下也不行。所以,我們今生能夠遇到這個法門,然後我們能夠來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又知道有一個國土,有一個世界,這麽完美的世界,這麽美好的世界,這麽殊勝的世界,又在這個地方,每一天能夠親近阿彌陀佛;又在這個地方能夠每一天親近十方諸佛國土;又在這個地方能夠每一天親近諸佛菩薩,沒有比這個世界更完美了。
所以,《彌陀經》裡面十方諸佛國土,沒有一尊佛不勸導我們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麽呢?才能夠解決我們的眼前的問題。我們這個世上太苦,苦的太多了。而且,我們吃的苦,也不是一年兩年,我們吃的苦太多了,不要再吃苦了,不要再受苦了。我們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都在六道輪迴,這樣的受苦受難,我們今生能夠好好老實聽話真幹,把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修學,無論在一切處,一切時,我相信時間到了,阿彌陀佛就在你的眼前。你一定要好好修。
好,我們看下面中峰國師的開示。上一次,已經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大家請合掌:【法性湛然者。靈明湛寂。玄妙真常。箇箇不無。人人本具。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以升沉。亙古至今而靡間。】法性湛然,靈明湛寂。玄妙真常。箇箇不無。人人本具。我們來簡單給大家介紹。
法性,中峰國師這個地方是告訴我們,告訴我們什麽呢?不但告訴我們人道,告訴我們一切衆生,不僅僅是人道,鬼道,天道,只要衆生,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提醒我們,提醒我們什麽?法性。法性是什麽呢?法性就是我們的真心。換句話說,法性就是我們本性,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佛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你也有,我也有。而且我們的佛性、我們的本性、我們的真心呢?每一個人,他這個真心都是純淨純善的,都是清淨的,一絲毫污染都沒有,一絲毫動搖都沒有。換句話說,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我們的佛性,它不生不滅的,它永遠都是存在的。
無論今生我們墮在哪一道,就算我們墮在惡鬼道、地獄道、畜生道,或者我們得人身,就算我們今天作了凡夫,你那個佛性,它都存在的。換句話說,你那個本性,你那個佛性,都是跟阿彌陀佛一樣的,都是跟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一樣的,平等的;是一不是二,沒有兩樣。像中峰國師講的:你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你。
那問題來了,既然我們每一個人的佛性都是存在的,是不生不滅的,問題來了:爲什麽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你本來就是阿彌陀佛,你爲什麽變成這個樣?你看你們的臉,活得很辛苦,很煩,很多放不下。爲什麽變成這個樣呢?是什麽樣的原因呢?
你有沒有看到一個人,比如說,你的鄰居,你的隔壁。像師父最近回到印尼,師父認識一位同修,以前 講話言語很善良的,脾氣很好,對人對事很謙虛的。突然間變成另外一個人,講話語言常常傷害人家,脾氣很暴躁;態度很貢高我慢的,很自傲的。他爲什麽變成這個樣?不要說外面,説我們自己,你昨天跟今天有沒有一樣?一個星期前和今天有沒有一樣?你自己去思維一下。是什麽樣的原因,把我們變成這個樣子呢?你本來跟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那一種的,爲什麽現在在這個世上,在這個六道,無法超越六道輪迴?到現在都是這個樣子。是什麽樣的原因,把我們變成這個樣子的凡夫呢?而且,低等的凡夫,我們不是標準的凡夫,標準的凡夫最簡單的例子《了凡四訓》是標準的凡夫,你們不是。你們的修學,你們的行持,你能夠跟(袁)了凡比嗎?能比嗎?比不了!
那爲什麽變成這個樣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怎麽開示呢?我們來請合掌【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中峰國師把我們衆生的煩惱統統講出來了。把我們衆生的毛病統統講出來,是不是這個道理呢?是不是這個理?
爲什麽他現在變成脾氣很暴躁?爲什麽以前很謙虛變成現在很自傲?目中無人,爲什麽?(什麽)樣原因?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你的真心原本就是這個樣子的,你的原本,你的佛性,你的本性都是純淨純善的,都是清淨的,一絲毫動搖都沒有,一絲毫污染有沒有,都是不生不滅,那麽現在爲什麽我們變成這個樣呢?
你看,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爲什麽這麽多的生滅相呢?在日常生活裡面,爲什麽我們的煩惱天天的增長呢?爲什麽我們煩惱天天的不斷的增長呢?不但煩惱,痛苦。原因在哪裡呢?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最初不覺。你看,把我們的毛病講出來了。但是,我們沒有去體悟得到。我們常常做三時繫念,有沒有?這句話你們都背起來了。當你念到這一句話(的時候),你們有什麽感受?人人本具,箇箇不無。那爲什麽會變成這個樣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最初不覺。這個最初不覺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動了念。我們這個心 已經動了。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六根接觸六塵,沒有一樣不動心的。
看到好的,心也動了;看到不好的,心也動了。動心了。對不對?人家讚歎你,動心了。人家批評你,也動心了。看到哪一樣,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眼睛所接觸的,動心了。
比如說,不要說你,說師父自己。因爲說到你們,等一下,眼睛這樣看著我,我也不好意思。說師父自己。比如說師父這一次在西澳,人家載師父去他的家裡,他買那個房子好大,好貴的一棟房子。一對夫妻,一個小孩。哇,請師父去吃飯,(我去)應供。師父在那邊給他念供養咒、給他簡單的灑淨。然後,吃完飯,師父給他開示。給他講一講今生能夠生在這個環境,又能夠有住這麽好的一個房子,又能夠娶到一個、嫁給一個好的先生,又能夠兩個人學佛,又讓這個孩子能夠學佛,又懂得孝順,説明過去生 你修的福報太大了。就是你布施了。但是,這個布施不能斷,你要繼續布施,因爲斷了,將來福報沒有了,福報沒有了 就很苦了。所以,繼續要修。
然後回去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百貨公司。他說:師父,裡面賣衣服的,廣告,有便宜,打折。師父,要不要進去呀?心開始動了。師父,要不要去呀?第二次問師父。第三次,師父,要不要停下來?第四句:師父,裡面順便可以喝咖啡。好啦!第四句了嘛,我說,好啦!沒關係呀,反正不買白不買。一進去,看到這個打折,看到那個打折,看到這個便宜,看那個便宜。心開始動了。所以,我很佩服那個冬瓜和尚,天天逛大街,但是那個心都是如如不動的,那我們遇到了,心就開始動了,你看!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你要保持那個心不動搖,真的很不容易!對不對?眼睛看到一個,比如說,很漂亮的女孩,會不會動搖?會動搖,對不對?看到一個很帥的,帥哥,會不會動搖?會動搖。因爲你們都年輕過,對不對?我都是想要嫁一個很帥哥的,我想要娶一個很漂亮的,對不對?心開始動搖了。無論在什麽樣的境界當中,眼睛所看到的,統統幾乎都動搖了。
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最初不覺。讓我們不知不覺已經墮落,烙下印象,自己已經被迷了,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中國有一句話 真的講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無論什麽樣的誘惑在你的周圍、環境裡面,有多强的誘惑,沒關係,那個是不怕;最怕你那個内心,你有沒有被誘惑了,那個才是關鍵。
所以,你問問你自己:你那個心每一天有沒有被外面境界誘惑?眼睛所看到了,你有沒有動動不如,還是那種如如不動的?看看自己。所以,看到好的,我們就動心;看到不好的,我們也動心。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三時繫念》告訴我們,叫做什麽呢?叫做:不覺。不覺,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迷了。衆生迷了,無明煩惱無始以來它就生起來了。六道輪迴也生起來了。種種的現象都生起來了。原本都是清淨的,爲什麽會有這樣的東西在我們的周圍,天天來誘惑,天天來打擾我們?其實,如果今天你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你不會那麽容易被考倒的,你不會那麽容易被誘惑的。因爲你明白這個都是假的。有什麽好爭執?對不對?明明是假的,(還)拼命的買。對不對?
所以,師父這一次回印尼,把所有的東西統統布施出去了。該用的,就用;多餘的,趕緊布施出去了。來的空空,去也空空。不要放太多。這個我也要,那個我也要。這個丟也可惜,那個丟也可惜,可惜到最後,臨命終的時候,什麽都放不下。對不對?
所以,你的家裡,很多古董,該丟的要丟。不要放太久在家裡。空空的多輕鬆啊,對不對?要不然看到這些東西,很煩,對不對。這個是我以前小的(時候),我留下來的,師父,做紀念的。
所以,中峰國師講得很好,只要你能夠用心去學,用心去看,用心去聼,每一句的開示都幫助我們,能夠開悟的。爲什麽我們到現在沒辦法開悟?用心不同。用心不一樣。所以,有人問:師父,那個最初一念,這個最初不覺,最初一念,是什麽時候開始的呢?是什麽時候生起的呢?
你看,中峰國師在這個三時繫念直截了當告訴什麽呢?告訴我們:我們現在這個身體,什麽時候生起的?當下這一念生起的,當下這一念。
所以,我們爲什麽佛法裡面常常告訴我們《金剛經》過去未來現在都是假的,你要活在當下。這一念間,這一念起,所以,你不用去問:我這個念頭是什麽時候開始的?什麽時候迷的?什麽時候不覺的?你不用去問,你找不到,就是在當下。在當下而已,一念之間而已。
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佛菩薩跟凡夫的區別最大的在哪裡?一念之間而已,沒有別的。將來你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靠著你念佛念了多少聲,念了多少年,不是的。你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靠的是什麽?一念之間而已。你這一念之間,你能不能放得下。這一念,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真的,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念很重要。
所以,經上告訴我們:一念,十念都能夠幫助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在哪裡?一念之間。一念迷了,你就是凡夫,一念覺了,你就是佛。佛跟衆生,三無差別,差別在哪裡?是在我們這一念之間的分別而已。看看自己怎麽修而已。人家來駡你的時候,一念之間,你的心是怎麽樣的?當你遇到人家來讚歎你的時候,你那一念的世界是怎麽樣的。非常的重要,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你能夠保持這一念,來修學,慢慢的培養,將來無論在一切處、一切時,遇到什麽樣的境界,你那一念都是如如不動的。這一念是什麽?這句阿彌陀佛。
太了不起,中峰國師。所以,做這個三時繫念,其實,爲什麽這些鬼神這麽容易得到利益?什麽樣的原因?内容裡面的開示,明確的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念之間而已。人家說:師父,過十萬億佛土,哇,這麽遙遠的一個國土,我們怎麽去呀?其實,一念之間你覺悟了,你那個心有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就在你的面前了。隔壁而已啊。只是你沒有看得到。對不對?
爲什麽不要去問什麽時候迷的呢?爲什麽不要去問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爲什麽呢?因爲迷都是假的,所以,佛在經上《金剛經》告訴我們:無始無明,從頭到尾,都是假的,它不是真的。
所以,你看中峰國師不是講:覺後空空五大千。你覺悟了什麽都沒有了。哪一樣東西是你的?沒有啊。哪一樣東西是你的?沒有。都是假的。明白這個道理,事實的真相了,你在這個人生過得這麽自在,過得這麽好,你那個煩惱的心,那個壓力、牽挂,你慢慢的看淡,慢慢的放下了。都是假的,哪是真的呢?
你説,你這個身體是你的嗎?不是你的。總有一天你還是離開。你説,你的家是你的嗎?也不是你的,總有一天,你還是要離開。你説你的戶口很多錢,是你的嗎?無常一來,什麽都不是你的。對不對?所以,趕緊布施。所以,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明確的告訴我們:最初這一念,這一念就是活在當下,這個當下你要明白,這個就是我們的關鍵,念佛的關鍵。
那如果像這樣我們沒辦法去理解呢,中峰國師又告訴我們認妄為真,迷己逐物,什麽意思呢?中峰國師這一下開示的很好,認妄為真,迷己逐物。你把自己原本的,本來是清淨的,原本的是阿彌陀佛。你把這個現象所有的現象把它當作真了,所以變成這個樣子。變成這個樣子,最後的結果是什麽呢?【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五道就是講六道。這個六道是怎麽產生的呢?時間到了。下個星期我們再跟大家繼續來分享。今天如果講到一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多多指點。今天師父也祝你們:六時吉祥,也祝你們老實念佛 身體健康 最主要的 你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念佛才不會懈怠,才不會懶散,因爲在這個環境裡面,我們容易被境界而所轉。所轉之後,我們就退心了,退心了,以後那就很可惜。你把這個大好的時光浪費了。時間很短促的。這一生能夠念佛,將來能夠親近阿彌陀佛,那個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該還的,盡量去還;該給的,我們盡量去給時間到了。趕緊親近阿彌陀佛。比什麽更重要。祝大家好好念佛,祝大家好好聼經,把自己定下來的功課,該誦經的時候,要誦經;該念佛的時候,要念佛,不要退心,很可惜。如果這一生我們能夠把它放過了,錯過了,那真的太可惜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