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1, 2022

學悟法師 2022年11月19日(31)《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學悟法師 2022年11月19日(31)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尊敬的諸位同修、諸位護法、大德:大家早上吉祥!阿彌陀佛!今天再借這個共修的因緣,再一次來給大家習講《三時繫念》的大意。 如果有講到一些不對的地方,請你們大家多多批評。無論在現場,或者在家裡,這個網路上共修,我們一起來學習。 末學在雪梨淨宗學會,特別(是)這個禮堂,跟大家一起共修,也很多年了。雖然見面的時間不多,但是起碼我們在這個地方,很多次的學習、共修、念佛、法會,或者打佛七、八關齋戒。 我有時候常常覺得你們是佛菩薩派來的。在這個地方,來念佛,來做出一個好樣子的念佛人。無論在内,或者在外,像師父也是看到我們後面的這些煮菜的,這些煮菜的幾乎都有年齡的,年紀很大了。但是,爲了這個道場,為了這個法會,讓人家安心在這兒念佛,無論有多辛苦,但是爲了一切衆生,無論有多累,他寧願把自己的最好的時光來爲大衆服務,這個不容易。 像我們越南的同修,你看,那個維那,他(是)越南人。但是,在共修誦經的時候,看不出來他是越南人。真的。都是想盡辦法來爲我們這個社會、這個國家能夠出一點力,來利益一切衆生。 其實,這個非常難得。如果不是佛菩薩派來的,有這麽巧麽?是不是?所以,這個因緣我們要珍惜,一定要珍惜。不是每一次有這個好的因緣能夠遇到。 所以,我常常在講經當中提醒大家【初發心很重要】時時刻刻你要記得你的那個初發心。 我來到這個地方,我爲什麽要念佛?我爲什麽要來學佛?我究竟是爲了什麽?那個初發心很重要的。因爲我們在修學當中,在學習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人、事,種種的事情,我們會常常遇到。當我們遇到這個境界的時候,你那個心是怎麽樣來應付的?如果我們常常提醒,你那個初發心,我是要來成就的,我是要來成佛的,我要來為一切衆生來服務的。無論能夠做多少,我那一個心從來不會偏了,你那個初發心,遇到什麽樣的境界,你就不會被這個境界而所轉。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很不容易。所以,很多人問我:師父,在這個道場,最難處理的是什麽?人事。財力,財力不會(有)問題的。只要你如理如法,護法龍天都會來護持的,你不用擔心,最麻煩的就是我們人事。我們這個人心。遇到境界了,有時候會退心。佛也不念了,經也不誦了,佛也不拜了,經也不聼了,統統都退心了。 所以,我們常常會有遇到這樣的事情。逆境一出現,整個心就被環境而干擾,干擾之後,(就)退心了。所以,那個初發心很重要。 我來到這個地方,我來到這個道場,我的初發心是什麽?如果你那個初發心是為一切衆生服務的,無論遇到什麽樣境界,人家批評也好,毀謗也罷,或者遇到你那些不歡喜、討厭的,或者你不高興的事情,你那個心,所有的這些的逆境會變成什麽?變成你自己的功德。這樣修學、念佛、學佛,會有一個很大的成就。 所以,今天我看到你們,或者在這個現場、網路上共修的,沒辦法來參與的,你那個初發心很重要!記得:時時刻刻,你要提醒你自己:我來到這個地方,爲了什麽?我念佛是爲了什麽?我學佛是爲了什麽?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我們一定要知道。 所以,我常常覺得,你們真的是佛菩薩派來的。今天我在這邊跟大家來講經,如果沒有你們的支持,講不了,是不是這個理?沒辦法呀!就是佛菩薩來幫助我,讓你們來成就我自己。 前幾天,我到圖文巴,去拜訪明德學校。校長是澳洲人,是本地人,很多次請他出來幫忙,他都不想。最後,他真的發心來幫忙了。我看到他為教育,一生投入了三十年。而且,看到明德這些老師非常的虔誠心,不知不覺掉眼淚,所以,發心來幫助,如何讓這個教育,推廣到這個社會。 所以,師父看到他們的介紹,我去參訪麽,去瞭解,師父非常的感動!感動什麽呢?教育有希望了!確實很多障礙,在這個小地方不容易帶動。但是那個心,永遠不會退縮! 所以,我去參訪的時候,那個校長爲我們解釋説明,我那個時候非常的感恩,非常的感動。因爲我在想:這個教育將來會有一個很大的希望!將來在澳大利亞能不能帶出一個淨土,帶出一個圓滿的教育。因爲現在的教育出了問題了。 所以,你們大家要多多支持,多多介紹,在那個地方確實真的了不起!我看到很多家長,自己的兒女有成績了,就是有成就了。以前不聽話,現在很聼話;以前睡覺起床,都是父母叫醒過來的,現在主動起床了,而且起床都自己能夠折被;也能夠洗碗;講話溫柔,態度對人又有禮貌。這個不是我們家長最希望的嗎? 現在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頭痛,爲什麽呢?不聽話。孩子不聽話,長大怎麽辦?做父母很辛苦。所以,將來這個社會有兩個大問題,一個是家長,一個是小孩。小孩沒有處理好,做父母的將來老(的時候),是很辛苦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 所以,我在那個地方,看到很大的希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介紹,在那個地方,確實真的,值得來帶動,值得來提倡。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1242 我們接下來看看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是怎麽說的。請合掌:【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以升沉。亙古至今而靡間。】 上個星期已經給大家簡單的説明了。【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中峰國師在這個三時繫念,很明確的告訴我們,他説:一切衆生原本、本有的這個真誠的心,有圓滿的福報,有圓滿的智慧,心本來是清淨的,一絲毫動搖都沒有,一絲毫污染都沒有的。就是說,我們的心是很清淨的,就像那個一杯水一樣,那個供佛的水,很清淨的,一絲毫污染有沒有。那我們爲什麽現在變成這個樣子呢?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因為你的心動了。動心了,迷了。所以變成凡夫。你本來跟阿彌陀佛都是一樣的,現在變成這個凡夫了。不但變成凡夫了,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本性,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什麽呢? 【迷己逐物】你自己的自性,本來是清淨的、純淨純善的,很快樂、很幸福、很美滿,但是現在,你統統迷失了。【認妄為真】麽,你把這個假當作真的。你看這個世上,哪一件事情是真的?沒有啊。你看我們的身體,哪件事是真的?以前沒有白頭髮,現在白頭髮這麽多了。以前很年輕,現在衰老了,對不對?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哪一樣東西是你的呢?沒有啊! 你說這個房子,這個房子也不是你的,暫時借給你用而已。你説,你的家裡戶口,這些錢,這些錢也是暫時給你用而已,時間到了,你也帶不走。沒有一樣東西是你的。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以前看《釋迦牟尼佛傳》,我很感動!釋迦牟尼佛生在一個帝王之家,享受榮華富貴。要地位,有地位;要權力,有權力;要什麽,有什麽。但是,到最後,爲什麽他老人家放棄一切呢?連房子也不要;連皇宮也不要;連這麽美好、美麗的太太,他也不要了;連他的地位,也不要;權力都不要,統統放下,寧願(過)一個樹下一宿,三衣一缽(的生活),生活的簡單,很簡單,很簡單。 他爲什麽統統不要?我很感動!釋迦牟尼佛還沒出家之前,他看到四樁事情。第一樁事情看到什麽呢?看到老人。他問自己,因爲他在皇宮,被寵,被愛護,不允許有看到老人的。所看到的人都是年輕的,年輕人、漂亮、很壯的。沒有看到一個老人。突然間,看到一位老人。他想想自己:那一個人是誰呀?爲什麽長得這麽脆弱?又長得很老?我是不是總有一天跟他一樣的?他馬上覺悟。 他的侍者告訴他,他說:悉達多太子啊,我們人在這個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得了。避免不了老苦。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在想,回去到皇宮的時候,在想:我是不是有一天也是跟他一樣?也會老苦?覺悟了。我們天天看到老人,有沒有覺悟?晃來晃去的,有沒有覺悟呢? 所以,我在雪梨,學了很多。走在我的面前,一個老人家,提醒我自己:總有一天我會老,那我老了怎麽辦呢?我現在還有這個體力,我好好念佛,好好用功,不要等到我老的時候,我才來拼命念佛,拼命修行,很難啊! 所以,趁這個體力,斷惡修善,提醒自己,因爲總有一天,我們也是一樣的。覺悟啊。我們呢:沒關係,慢慢來,還有十年,還有二十年。無常啊!真的。 最近,師父的妹妹,(她的孩子)老大,剛剛往生,十幾歲而已啊。你説,做媽媽的苦不苦?苦啊!辛辛苦苦養了這麽大,十幾歲,突然間消失了,你説苦不苦?因爲不小心意外。很苦的! 看到病人,悉達多,釋迦牟尼佛提醒(自己):我是不是也是一樣?哪一個人能夠避免得了?沒辦法避免。 最後看到一個往生的人:是不是每一個人到這個世上,有生必有死呢?那我怎麽辦呢?我將來,我是不是要跟我的家屬、跟我自己的兒子、跟我自己的太太、跟我自己的父母、跟自己的親屬,總有一天,是不是要分開?種種的事情,讓他明白這個道理了:原來這個世上,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東西是我們的!
所以,發心出家,最後,他真的成佛了。今天我們才會有這個機會,來遇到佛法。所以,很多人告訴我說:師父,佛陀所講的法,所講的理很深,有時候學來學去,我有時候無法能夠通入、融入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我說:那個不重要!最關鍵的是什麽?最關鍵的你那個心,是怎麽用心的。 那怎麽用心呢?佛法告訴我們用什麽心呢?真誠心。就算今天我們所讀的經,聽不懂,看不懂,不明白裡面的意思,但是,你那個真誠心,能夠把它用對了,沒有一個法門不通的。所以,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的誠敬得十分的利益。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你要明白一樁事情:學佛,第一件事情要學的是什麽呢?你要誠。我們學佛第一件事情,無論你今天是念佛也好,第一樁事情,你那個心要誠。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你不誠,它就不通了;你不通了,你怎麽能夠相信佛陀的話呢?你怎麽能夠相信釋迦牟尼佛的話?你怎麽能夠相信阿彌陀佛的話呢?你不信,你就沒辦法融入。 因爲我們學佛有四大科目:第一個是什麽?我們學佛要明白,特別是念佛的。我們學佛有四大課程,你要去學起來。第一個是什麽呢?第一個是:信。第二個是:解。第三是:行。然後,最後是:證。這四大科目裡面排第一的,就是這個【信】。 所以,印光大師過去曾經對於我們念佛的人,一個告誡,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什麽呢?【竭誠自可轉凡心,念佛方能消宿業。】明白嗎?你能夠念佛用你那個真誠心來念佛,你能夠轉凡為聖。你能夠消無量劫的罪業。佛經常講的,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能夠都消滅了。 所以,學佛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誠】。這個在三時繫念裡面。所以,有人問我:既然要真誠心,師父,我現在不誠嗎?我問你們:你今天這邊念佛,你那個心有沒有誠?説實在的,你我現在都沒有誠,不誠。 爲什麽呢?誠心不是你在那邊拜呀、燒香呀,不是的。我今天拿水果:“阿彌陀佛,我供養給你了,我很真誠心的。” 對!是這一個嗎? 我今天來敲法器,我敲的很好,那個是真誠心嗎?我今天坐在這個地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真誠心嗎?不是的。真誠心是從哪裡來的?從鍛煉來的,訓練來的。真誠心是從哪裡來的?從修德來的,是修來的。不是一生出來就生俱了,沒有;是鍛煉出來的。 你看,金子,你在這個世上要找一個純金的,能夠找得到嗎?沒有,是找不到的。這個金是從哪裡來的?金礦來的,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鍛煉(提煉)出來純金,是不是這個道理? 我們今天念佛也是如此,你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能不能成就,在這個地方學佛、念佛,得利益的,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利益一切衆生的,都是從你在日常生活裡面去鍛煉出來的。在什麽樣的境界當中,你慢慢的去磨練你那個心。 所以,(會)學佛跟不會學佛的人,區別最大的是在哪裡?在用心。 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你看這個世上,你要找到一塊材料,它一生出來就(是)金的,純金的,有沒有?沒有的。你看,阿彌陀佛成佛,也是無量劫以來不斷的去積功累德,去訓練、去鍛煉、去考驗、去磨煉,才會(有)今天的成績呀。 我們也是一樣,今天你在外面遇到什麽樣的不愉快,遇到什麽樣的不高興的事情:我在鍛煉自己。你要這樣想。因爲我們人,常常會有這樣的習氣,有這樣的毛病。遇到境界來的時候,起煩惱,發脾氣,不高興,計較,爭執,是不是?然後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爲什麽今天會這樣?變成這麽糟糕?是不是這樣? 所以,進進退退,退退進進,到哪是一個頭呢?趕緊好好鍛煉。所以,你不要以爲:師父講得很有道理。我今天出了這個門,我要開始鍛煉了:來呀!是誰?來呀!我們常常不是有這(樣)嗎?來呀!我今天很聽話了,什麽樣的境界,來呀,我不怕!一遇到境界了,什麽都忘了。是不是呀?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一天不能不聼經,一天不能不誦經,一天不能不讀經、拜佛,真的,你才能夠進步,才不會被你的習氣做主。習氣一做主,什麽煩惱就來了,什麽業都會造了。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沒有一樣東西在這個世上是純的,像金一樣的。都是從你自己慢慢培養出來,慢慢的去積功累德,將來時間到了,緣成熟了,預知時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在生活裡面考驗出來的。 你看看那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那一些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念佛堂往生的,有幾個?可以用數的。這些念佛往生的幾乎都在生活裡面去考驗,成就自己的。把阿彌陀佛融入了一體,變成自己的功德。就是這一個。 所以,在這個地方【迷己逐物】就是告訴我們:你本來是阿彌陀佛,你可以成佛,你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的那個人生本來就是很幸福快樂的美滿,爲什麽現在變成這個樣子?因爲你把自己,自性迷失了。六根接觸六塵,統統被這個境界而所轉了。是不是這個道理? 你看你的眼睛,我們的六根,眼睛看到的,比如說,看到喜歡的,你會不會高興?很開心啊。看到討厭的,你會不會討厭?會呀。眼睛看到好的,你會起了一個貪念;眼睛看到不好的,你會心起了一個煩惱。天天六根在這個環境裡面,所看到的,天天被迷惑了,是不是? 你看,我最近去布里斯班,從圖文巴到布里斯班,然後從布里斯班開車下來,大概十一個小時。在布里斯班學會遇到,有一位同修,我認識了很多年了。他說:師父,我很有幸運。幸運什麽?我這一生能夠住在這個澳洲,澳洲是一片的淨土,很好!我説:話雖然說的不錯,確實現在這個世界,澳洲屬於一片淨土。在這個澳洲好不好?住得好不好?當然很好啊。感恩啊。 生活悠悠哉哉的,該吃飯的,吃飯;該睡覺的,睡覺。時間到了,政府就給你了,兩個星期麽,對不對?寄到你的戶口去了,也不用操心,也不用看兒女的臉色,時間到了,戶口自動就有了,什麽都有。在其他國家沒有。一片淨土。沒的上班,你可以跟政府拿錢;老的時候,政府又給你照顧;生病的時候,又有Medicare。你說呢,是一片淨土嗎?一片淨土。 但是,無論有多好,它還是不究竟嘛。不究竟,總有一天,你還是要離開它呀,帶不走呀。所以,看到這樣的環境,釋迦牟尼佛,像我們師父上人告訴我們:看到好的,只能欣賞。我們出去走一走:這個風景很好,只能欣賞就好,明白就好了,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最後變成什麽?執著放不下了。 看到不好的,統統要放下,都是假的,在心裡面,一句阿彌陀佛。爲什麽呢?這邊無論有多好,還是比不上我們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最好的,十方一切諸佛國土,不可能在經上沒有一尊佛都不勸導我們要發願求生淨土。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 所以,看到好的,阿彌陀佛;看到不好的,阿彌陀佛;事情解決了。看到好的,執著、貪戀,那慘了,將來念佛,往生不了了。 所以,這個六根接觸六塵,沒有一個讓我們不去執著、去分別、起了貪念,那我們在這個六根接觸六塵裡面,因爲我們被迷了,而且自己的自性已經迷失了,結果呢?到最後,是怎麽樣的呢?中峰國師是怎麽講的呢?我們看下面的經文,請合掌:【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 結果變成【業網牽纏】,什麽叫做業網牽纏?就是你開始造業了。因爲你被迷了。衆生一迷了,沒有一個不造業的。眼睛所看到的,被迷了。看到外面這一些五欲六塵,迷了。看到外面的名聞利養,迷了。看到内心的自私自利,迷了。看到自己的貪瞋痴,也迷了。被這些外面的境界而所迷了,衆生就避免不了造業,包括我們今天。 你看你的眼睛,有時候不小心,一看了,自己造業都不知道。造了業,業是因,果報是什麽呢?下面你看中峰國師講得好:【流轉五道】,因爲你迷了,你本來是清淨的;你迷了之後,結果最嚴重的果報,中峰國師就告訴我們什麽呢?這個時候六道輪迴就產生了。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六道輪迴從這個地方,中峰國師講的很好,怎麽講得好?六道輪迴怎麽來的:就是因爲我們迷了,才會有六道輪迴,你覺悟了,六道輪迴都沒有了。哪來有六道輪迴呢? 我們看連續劇的。大家有沒有看過連續劇?以前,不是現在。以前,有沒有?有啊!好看。你看那個連續劇,一集接著一集,第二集,兩點了... 再看一下,再接下第三集,哎呦,三點了,沒關係啦,再第四集。都已經六點,早上了,還不睡覺,他還迷著看這個連續劇。看了之後,明天起來:我很後悔,我爲什麽晚上不睡覺看這個連續劇,看得好辛苦,精神也不好,睡也睡不好,後來生病了。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事情。本來都沒有,本來都是假的。偏偏被迷住了,你不愿意醒過來呀!明明那個是假的,做戲嘛。做戲,是戲,明明那個是戲來的,是一個假的。但是我們偏偏被迷住了。叫他不要看,還不高興! 師父以前年輕的時候,有人給師父看... 看了之後,被迷住了,功夫,打來打去,從早看到晚,從晚看到(天)亮。被爸爸訓,罵了一頓,還不高興。“那個是我的事,你不能來干涉我!” 衆生就是有這樣的毛病,沒辦法呀。 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今生今世,我們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無法脫離六道輪迴、無法離苦得樂,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把這一些假的當作真的,產生了這個六道的輪迴。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將來,我們人生的前途是一片的光明,(還是)一片的黑暗,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關鍵不是在佛菩薩,關鍵是在你怎麽用心。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 ... 你知道阿修羅是怎麽樣的人呢?什麽樣稱爲阿修羅呢?你知道嗎?你能不能看得出來,這個人是不是阿修羅?可以看得出來的。第一個,阿修羅是什麽?發脾氣。脾氣很暴躁的,很不好的。喜歡計較的,喜歡發脾氣,一點點(就)不高興,動不動(就)不喜歡!這個就是阿修羅。 那你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阿修羅?你自己是不是阿彌陀佛?可以看得出來啊。阿彌陀佛,心都善良的,看到人就笑笑。看到哪一個人,都是笑眯眯的。你看阿彌陀佛那個像,都是笑眯眯的。 阿修羅的臉都是很凶的,羅刹鬼那一種,很凶,很凶的。你看那個人發脾氣的時候,他的臉是怎麽樣的?就是這一個。所以,你回家,當你發脾氣的時候,趕緊把那個手機,拍一下,嘣!我是不是阿修羅?我是不是阿彌陀佛?看得出來的。是不是這個理呀?就是這個理。 所以,他把這個阿修羅歸到這個四道裡面。人道也有阿修羅,餓鬼道也有阿修羅,畜生道也有阿修羅,都有。所以,很容易分別出來的。 既然我們已經迷了,結果是怎麽樣呢?我們看下面的經文,請合掌【恆隨生死以升沉。亙古至今而靡間。】中峰國師講得非常的好。因爲我們隨著你自己的造作,這個造作有兩個:有善,有惡的。隨著自己的善惡業的升沉,這個【升沉】是什麽呢?就是講我們的習氣煩惱。 【恆隨生死以升沉】,這個【升沉】就是講我們的習氣。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習氣。有人習氣,喜歡發脾氣;有人習氣喜歡睡覺;種種的,有八萬四千種的。每一個人的習氣又不一樣。 隨著自己的習氣,衆生造成最嚴重的果報。造成最嚴重的後果是什麽呢?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亙古至今而靡間】就是說:你的生死,生生世世輪迴就沒完沒了了。 而且,在這個裡面頭出,頭沒。無量劫以來乃至到現在,我們就是這樣的度過,我們就是這樣的,一直到現在,一直到今天,你們還不覺悟嗎?你不感覺苦嗎?你還不念佛嗎?你跟我都是一樣。無量劫以來到今天爲止,我們還是迷著,還不懂得覺悟,苦,那怎麽辦?自作自受啊,能怪誰呢? 我問大家:我們要不要醒啊?就看大家了,既然我們要了,我們要趕緊醒過來。怎麽醒呢?該看破的,要看破。該放下的,要放下。這個就是叫你醒過來了。 所以,今天我們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佛菩薩,不是阿彌陀佛,也不是釋迦牟尼佛。能不能將來離開這個世間,自自在在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全部關鍵都是在你自己本身;跟佛菩薩毫無關係的,我們一定要明白。 就好比,佛菩薩跟祖師大德,在我們的旁邊,天天把你推醒,推醒:趕緊醒過來,趕緊醒過來,不要再睡了,不要再迷了,趕緊,趕緊醒過來!你們要不要醒?這就看我們的啦。 所以,佛是很慈悲的,真的很慈悲,大慈大悲。確實真的很慈悲。你看釋迦牟尼佛,他爲什麽每天講經説法四十九年不間斷,講到他老人家要入涅槃的那一刻,他還是度人!而且得度的那位長者,是在印度最有影響力的。 你想一想,釋迦摩尼佛已經要入涅槃了,那一刻要入涅槃,印度婆羅門教最有名望的,德高望重的,在印度那個時候沒有一個人不尊重他的。他是婆羅門教的,來見佛的時候,來問佛,佛一句話把他解決了,後來出家,度很多人。 今天,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方,用九牛二虎,要把你拉,如果你不想覺悟,你不想解脫,你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也沒辦法呀,你説對不對?道理很簡單,看你愿意不愿意而已。你願意,你就是佛;你不願意,你就是凡夫,永遠都是在這個六道裡面。不要!聼師父的話,真的,該看破的,要看破;該放下的,要放下。 人家怎麽讚歎你,阿彌陀佛;人家怎麽批評你,阿彌陀佛,統統給阿彌陀佛,全部不要去想,心才能夠平衡。不然的話,在那邊起煩惱、痛苦、掙扎,很辛苦的。 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以前,在走路的時候,看到一群螞蟻。這群螞蟻在那邊走來走去,走來走去,釋迦牟尼佛看到這群螞蟻,突然間笑了。阿難尊者就問釋迦牟尼佛:佛陀您爲什麽會笑?他說:七尊佛已經過世了,它還做螞蟻。 你想一想,一尊佛,三劫,三(乘)七,二十一劫。這麽長的時間,它還做螞蟻身。

佛陀在世的時候,在托缽看到有一個護法,家裡門口,養了一隻狗。這一隻狗每次佛陀走過去,它一直叫,一直叫,叫佛陀,因爲不高興。有一天佛陀在講經給它:你就是因爲這樣的愚癡,你現在已經墮落畜生道了,生為一隻狗,你還不覺悟,你還在執著! ...... (那隻狗)在那邊一直在叫,後來才明白。兒子去問:“爲什麽要罵我們家裡養的狗?” “你不知道那隻狗是誰。那個是你的父親。爲什麽墮在畜生道,生為一隻狗?就是執著。因爲以前年輕,還沒死的時候,藏了很多金銀財寶,在那個地下。” 所以,那隻狗一出生,一直都睡在那個地方,不走。只要誰走過去,它就會叫,它(就)不高興了。 你家裡地下有沒有(金銀財寶)? 地下很多money嗎?要小心。有,要趕快拿出來去供養,不然的話,(你)以後變成蟑螂了,狗啊、貓啊。告訴他的兒子:“你的父親就是因爲執著這個金銀財寶,到現在還不離開。” 沒想到,回去,一挖出來,一大批的金銀財寶。才發現佛陀所講的話(是真的)。把這些金銀財寶供養,來超度他的父親,才得人天的福報,遇到佛陀! 你想一想,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現在很多人就是這個樣的,一直在執著。看到什麽執著,看到什麽執著。到最後放不下,你説,苦不苦?很苦。 但是,如果今天,我們還是不願意醒過來,佛菩薩也不勉强,隨緣。但是,這個夢裡面,你一定要做好夢。如果做了噩夢,那這個不得了了。做好夢的意思就是説:起碼人天福報。做噩夢是什麽?墮在三途。我們這一生當中能夠得人身,將來能不能得人身,也不一定,看自己的業力。 很多人,一往生之後了,因爲一念之間,迷了,隨著業力在三惡道循迴。自己沒有看到而已。佛菩薩有神通,每一天看到這個衆生剛剛走了,往生了,墮在哪裡?墮到地獄了。看到這個衆生剛剛走了,墮在畜生道。看到這個衆生離開了,墮在餓鬼道。他有看得到,我們看不到。確實真的。 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既然你不想醒過來,不願意醒過來,那你要保持你那個好夢,就是說,人天福報你要保持。但是,你想一想,人天福報不是那麽容易修的。你要到這個天道,比到西方極樂世界更難!因爲它的標準都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沒有了,你想要得人身,是不可能;你想要生在天道,是不可能的。很難! 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要小心!一迷住了,墮在三惡道,一墮五千劫,很長,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夠跳出來。 但是,在這個地方,大師又在提醒我們:無論是好夢,無論是噩夢,總有一天你一定要醒過來。不然的話,你永遠就是在這個六道裡面去輪迴。 這一天是什麽時候呢?這個需要我們自己去爭取,這一天。你能不能超越,你能不能脫離,看你怎麽去爭取。你爭取,精進用功,努力:我真的我在修行,真的在用功,我想盡辦法去爭取,爭取什麽呢? 爭取,我們所講的:怎麽樣如何離苦得樂。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一定要爭取。爭取什麽?這句阿彌陀佛。其他不要去爭取,不要去爭,爭到最後,都是假的。阿彌陀佛是真的。所以,看我們怎麽爭取。 像師父以前爲了要得到我們所講的:如何讓這個佛法融入到我的生活裡面?你要去爭取。無論怎麽樣,去爭取。這個爭取不是壞的,就是把這個真理,能夠讓我們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離苦得樂。能夠幫助我們這一生當中能夠超越十法界。你必須要去爭取!因爲這個是真的,阿彌陀佛是真的,你要爭取,其他的隨緣就好了。 所以,修行説難,不難;説難,很難。看你怎麽用心。 接下來我們看下面的經文,請合掌:【當知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滅自緣滅。而法性不與緣俱滅。所以云。法性湛然。是謂生而無生者也。】當知,意思就是說:我們應道要知道,知道什麽呢?你本來是阿彌陀佛的,你的心本來是清淨的,你的心本來是真誠的,你的福報本來是圓滿的,你的智慧本來是圓滿的。你應當要知道:你將來你能夠成佛,你將來能過得生淨土,你一定要知道。 但是很多六道的衆生,他們都不知道。你們今天能夠學佛,足以説明:你那個福報很大!你不抓住這個機會,你能夠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説明你那個福報過去生修得太大了! 所以,在《無量壽經》,佛告訴我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所以,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念這句阿彌陀佛、來學佛,不是偶爾遇到的,是你過去生中修了很大的福報,才有這個機會能夠來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 只有佛法才能夠幫助這個社會,只有佛法才能夠幫助化解這個社會的災難。 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當知生自緣生】你現在一定要知道,你現在已經知道了,但是最可惜的,最悲哀的,就是這些六道的衆生都不知道。 所以,今天佛菩薩不斷的出現在這個世間,沒有別的,就是來到這個世間幫助我們、來救度我們、來教化我們。所以,佛菩薩的功德,最大的,第一是什麽?就是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是第一的功德。 那今天你的第一功德是什麽呢?你要做好樣子,做一個好念佛人。你能夠做一個好樣子,做一個好好的念佛人,人家看到你(竪大拇指):不得了!起了信心,你那個功德太大了!可能無量劫享受也享受不完的!爲什麽?讓大家起了對三寶信心,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將來他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功德不得了!就算將來你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人天福報享受不完的!不得了! 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什麽道理呢?明天見! 今天師父很開心,跟你們在這個地方學習。如果越南同修,講得太快,聼不清楚,沒關係。真誠心,最主要的。比什麽更重要。 今天講到這個地方。如果有講一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 希望我們今天念佛、講經、聼經的功德, 回向給我們無量劫以來的冤親債主; 回向給我們國家澳大利亞,國泰民安; 回向給一切衆生能離苦得樂; 回向世界大災化小,小災化無; 希望我們過往的父母,過去、未來、現在,能夠蒙佛法的利益,離苦得樂。 這個就是我們今天的功德回向一切衆生。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