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 我們這個世間 很多事 都沒辦法 由不了我們自己做主 自己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所以 古人常講 人不如意事 常八九 不如意的事太多了 不如意的事 説明什麽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 已經很明顯的提醒我們 不要把這個世間看的太認真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它是無常的 而且釋迦牟尼佛也明顯的告訴我們 我們人生的生命很脆弱 所以 用一個字來形容 人生是苦 人生有沒有苦呢 這個就是看個人的悟處了 看個人的覺悟 你能夠覺悟了 這個人生之苦 那你在這個人生當中會過的比任何人更幸福 因爲你覺悟了嘛 所以 釋迦牟尼佛過去在世 常常講四句話 不斷的勸導大衆 哪四句話呢 【趕快覺悟啊】 就是【提早覺悟】這一句話内容的意義很深 你們怎麽去覺悟呢 就看你們的根性 你能夠把釋迦牟尼佛的話 能夠搞清楚搞明白 你在一生比任何人更自在 比任何人過的更幸福 所以 爲什麽釋迦牟尼佛才苦口婆心把西方極樂世界推薦給我們 介紹給我們 而且講的很清楚 就好像看電影一樣 很清楚的告訴你們 西方極樂世界的生活環境 是如何的 西方極樂世界 你在這個地方 環境的生活是怎麽樣的幸福 你在這個地方的環境生活 你怎麽能夠主宰你自己的命運 而且在這個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 每一件事都是心想事成的 無不是隨心所欲 只要你動一個念頭 它就隨著你的念頭去變化的 所以 把這個西方世界來介紹給我們 目的 用意就是要提醒我們 既然有這麽好的環境 我們應當把這個方向與目標 將來的方向與目標 我們要怎麽樣來解決這個人生 怎麽樣解決這個生死 怎麽樣來超越六道 怎麽樣得到一個永恆的環境 怎麽樣得到自己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用心 良苦 爲什麽要介紹西方極樂世界 沒有別的 就是要幫助衆生了生死 離苦得樂 但是有多少衆生能夠體悟到釋迦牟尼佛的苦口婆心呢 不多 再加上現在這個環境 誘惑這麽多 六根接觸六塵 每一天都在迷啊 哪來不迷的道理呢 如果不迷早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還在這個地方受苦受難!
所以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這句話不是空話 這一句話是講大實話 沒有人能夠 不是沒有人 就是很少人能夠瞭解 佛的苦口婆心 所以 才出現了這些祖師大德 從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 他爲什麽要到這個人間 就是來提醒你們 來告訴你們 真的西方極樂世界 無盡的莊嚴 無盡的美好 從善導大師 從我們今天 我們常常做《三時繫念》的中峰國師 中峰國師是國王的老師 上對得起王宮 下對得起百姓 沒有一個人沒受到他的教化 你看他老人家 最後還是勸導我們念佛 其實他老人家 禪宗裡面的高僧大德 爲什麽要這樣做 沒有別的 所以 多少人能夠悟出這個道理
908你們冷靜 靜下來 十分鐘 去觀察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做什麽呢 吃飯 睡覺 上班工作 下班工作 睡覺吃飯 賺錢 每一天都是這個樣 老了時候怎麽辦 你看現在 師父最近常常看到這些老人真的好辛苦 墨爾本 前幾天 有些同修電話給師父:現在墨爾本 人一老得了什麽 老人癡呆症 問我該怎麽辦 老實念佛啊 這個老人癡呆症都是業障 因爲每一個人到這個世間 都有業力存在 因爲你是業力再來的 這個業什麽時候會開花呢 看自己的起心動念 你要記得這件事 因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帶業來到這個世間 而這個業力的存在 只是早跟晚而已 有一些因爲他有修行 每一天不斷的去修行 從戒來幫助消業障 他的業障才慢慢的消除 業障消除了 你的福報才能夠出現(現前) 福報現前的第一個 是身體的健康 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的常隨弟子 壽命最長的是誰 管師兄 釋迦牟尼佛的最長壽的 大家稱爲他壽命第一的 是誰 薄拘羅尊者 壽命一百六十歲 不但 長壽健康 而且聰明智慧 爲什麽會有這樣的果報 修因嘛 因怎麽修 布施持戒 薄拘羅尊者一生喜歡布施 所以 生生世世 都是生在一個很好的環境 所以 從這個地方 我們一定要記得 真的 你要有健康長壽 首先先把你自己的業障能夠慢慢的化解 這個業障怎麽化解 後不再造 因爲我們的業力都存在的 每一個人業力都存在 所以 我們佛法的好處 好處在哪裡 把這個業力 變成自己的願力 這個願力是什麽 就是你能夠每一天 每一分 每一秒 不斷的去反省自己 這個就變成你的願力了 這個願力一()了 業障就化解了 將來你離開這個世間 輕輕鬆鬆的 哪怕是不到西方極樂世界 將來你不會墮在三惡道 何樂而不爲呢 所以 要廣結善緣 你不廣結善緣 每一天造業 你將來這個業力 自己要自己受的 沒有別人能夠來幫助你的 所以我們常常做法會 為這些冤親債主 為我們過往的父母 爲我們的累劫冤親債主 他們得到的 跟我們自己本身去做的是不一樣 雖然佛法裡面 只要你虔誠其實都是平等的 但是你想一想 有多少人能夠用你的虔誠的心 有口有心來做這個法會 才能夠圓滿 不多 所以在這個地方 希望大家要廣結善緣 不要跟人家結惡緣 昨天 師父剛剛跟印尼的同修講幾句話
1501你看 這個時間一天有24小時 每一分鐘 都會有一個人的死亡 每一分鐘 那個是還沒疫情之前 每一分鐘 用一個比喻 都有一個人走在死亡之路 就是説 每一分鐘 會有一個人離開這個世間 就是往生的意思 就是好像在排隊 我們每個人在排隊 只是這個排隊 早跟晚而已 每一分鐘 你想一想 每一分鐘 都會有一個人離開這個世間 我們什麽時候呢 看自己的福報了 如果福報好的 你壽命長 福報不夠的 不具足的 時間一到 你也避免不了 所以 從這個角度的比喻 説明什麽呢 你要把這個世間哪一件事最主要的 從這個比喻來看 就是説 你從哪一個角度最主要的 將來能夠幫助我們的 你要把這個事情 好好去處理好 哪一件事最主要的 因爲這個世間是無常的 生命是無常的 隨時隨地它就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 因爲剛才已經講每一分都有一個人往生的 包括我們也不例外 每一個人 那在這個短短的生命 我們哪一件事最主要的 要趕快能夠把它處理好 師父建議 每一天不斷的斷惡修善 積功累德 將來你離開這個世間 安安心心的走 爲什麽 因爲我們所造的業 都是善的 再加上 我們能夠老實念佛 所以 祖師大德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你能夠把這件事能夠做好 你將來往生的西方世界 我要怎樣達到這個目標 你要把念頭的因修好 我要怎麽樣達到能夠了生死出三界 你要把這個因修好 這個因是什麽呢 你的虔誠 你的恭敬 所以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這個簡單來跟大家説明 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什麽呢 把握自己的 生命 就是時間 你看時間過的很快 前幾天剛剛禮拜一今天禮拜六了明天又禮拜天了 一個星期一個星期 剛剛不知不覺都已經五月份了 不知不覺都已經十二月了 你看時間過的很快 如果大家不能應用自己的珍貴的時間來做一個更好的 讓我們將來能夠得到更美好的 那真的很可惜 太可惜了
427所以 師父今天簡單來跟大家做一個説明 要廣結善緣 像薄拘羅尊者生生世世都是把廣結善緣去幫助人家 一個人你要想要得到聰明智慧 在這個生活裡面 生在帝王之家 好德之家 好善之家 生在世間不但能夠聰明智慧 有財富 而能夠健康長壽 最主要能夠善終 而離開這個世間安安心心的 而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一定要好好去廣結善緣 因爲這個就是果報 有果必有因 有因必有果 離不開的 所以 過去 佛在世常講 佛家裡面 常講的【修慧不修福 羅漢托空缽】托缽的托 空的空 托空缽 在佛的時候 有一些佛的弟子 證得阿羅漢 每一次出去托缽 沒人供養 阿羅漢 你想一想 你能夠供養給阿羅漢 那個福報很大 但是沒人供養 還好 我在雪梨 沒有到這個成度了 沒有聽説肚子餓了 沒有 希望還要廣結善緣 你看 這個還得了嗎 你修慧 你很有聰明智慧 你非常聰明 你看 那個《三國》劉備的兒子 福報很大 他有沒有聰明 不聰明 誰幫他做事 諸葛亮 諸葛亮為他做事 所以 諸葛亮被誰害死的 被劉備的兒子害死的 爲什麽 垮了嘛 累死的 所以 你看 他不聰明 但是很有福報 誰來幫他做事 這些人來幫他做事 他當老闆啊 你看!他每天吃飯 歡樂 這些東西 他也不用操心老百姓有沒有飯吃 國家怎麽辦 他也不操心這個 反正有人幫他做事 他有福報 所以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 所以 福爲什麽要修 你看那一個目犍連 過去 佛在世的時候 帶著佛的常隨弟子一千多個人 到一個國家 到一個城市去托缽 到了這個城市 國王大官老百姓統統都沒有出來供養 佛呃!供佛的福報很大 帶著一千兩百五十個隨身弟子出去到這個地方去托缽 沒有人供養 剛好那一天 目犍連沒有參加 因爲有一些事情要處理 所以他離開 後來 他才過來 當他走過來的時候呢 這些國王大官老百姓統統跑出來 跑去找誰 跑去找目犍連 而向目犍連頂禮三拜 佛在旁邊!釋迦牟尼佛跟常隨弟子 一千多個人在旁邊 這些大國王大官老百姓都沒有向佛陀頂禮 而向目犍連頂禮 而且告訴目犍連:“目犍連,你需要什麽 你只要出口 開口 我就會答應你 只要你要什麽 我給你!”這個故事怎麽説呢 所以 佛 就是這個原因 其中一個弟子就問釋迦牟尼佛 爲什麽 “佛啊,你是人天導師,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報。爲什麽這個樣子?” 爲什麽對目犍連有這個樣子呢 這個故事怎麽說 明天再跟大家説明 要廣結善緣 要記得 人生無常 要把這個無常放在你的大門口 提醒自己 我這一生要怎麽樣對得起自己 對得起父母 我要怎麽樣這一生能夠過得 不但將來能夠了生死出三界 而能夠往生西方淨土 那個是最大的功德
最大的 對得起自己 對得起你的父母 對得起你的祖宗 這個簡單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