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合掌 一起來稱念 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大家晚安 吉祥 阿彌陀佛
今天很歡喜 能夠再藉這一次 跟你們在一起聚會 來學習 如何來認識佛教 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 有人說 在現代這個時候 在這個生活面 學佛對我有什麽好處呢 我爲什麽要學佛 世上有這麽多的宗教 我爲什麽要選擇對於佛教的認知呢?這個就是要跟大家一個一個來説明 因為我們是非常難得 過去是一個月只能一次的見面。 現在 每個星期三晚上會做一個簡單 扼要 主要性的來爲大家介紹。 佛陀對我們人類有什麽樣的,一個很大的幫助。 當然了我們要一個一個來學習。學習當中一定要有耐心,才能夠得到佛陀的教誨 這個一定要跟大家一個一個來説明。 雖然我們為青年團的或者一些老同修 經過學習幾年下來的 也可以當作溫習一下。 因爲很多人 到現在 雖然說我是學佛 但是到最後 我在學什麽他都不知道。 認爲我學佛 拿著念珠 誦一部經 或者念幾句佛號 少一個香 供養 布施 以爲這個就是佛教。能夠生意興隆發大財 或者升官 種種的 一種形式的看待 但是佛教不是這一個 它著重不是在這個地方
上個星期 已經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了 釋迦牟尼佛 出家修道的因緣 爲什麽佛要出家? 這個問題 很多人都會問這個問題。生在一個這麽好的環境, 又身爲一個王子 又將來能夠繼承他父親的王位,享受榮華富貴,有娶了這麽好的一個太太,這麽美麗的太太。又受各族老百姓的擁護,這麽好的環境,佛陀爲什麽要選擇出家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這個問題。上一次已經跟大家簡單的介紹,有四個因緣,佛爲什麽要來出家,就是因爲看到老、 看到病人、最後看到死亡、然後看到沙門。所以釋迦牟尼佛知道:只要突破這個生老病死之苦,人才能夠真正獲得快樂 美滿。因爲生老病死 沒一個人沒辦法去改變它的。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總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間的。我們來到這個世間 總有一天會老 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的。老了之後,又生病 佛看到這樣 人生之苦 所以想盡辦法 要來找一個方法 怎麽樣突破生老病死。後來經過出家修道 成佛了。才爲我們説明了 人 爲什麽會有 生老病死 這個道理 佛講的很清楚
我們大家都知道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 2500年前 釋迦牟尼佛與五位比丘 在鹿野苑 經過的教導 後來成立了 所謂的三寶:佛法僧。所以 佛法僧建立的起源 就是從這個地方而來的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 去度這五位比丘 這五位比丘經過佛陀的教誨統統都證得阿羅漢果,證果之後 三寶就建立了 所以到現在 我們佛教已經距離現在已經3000年了
佛陀的歷史 我在這個地方 不再給大家介紹了 爲什麽呢 因爲我們一個星期只有一次,時間又很短,只有一個鐘頭。所以把這些簡單,因爲上一次,很多次,我已經爲大家講很多次,所以在這個地方,我不再給大家詳細的介紹,把這個時間不讓耽誤,我們能夠詳細來爲大家講解:認識佛教。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裡面,都能夠看到,就是:公元前624年農曆一般我們4月初8是釋迦牟尼佛的聖誕 釋迦牟尼佛降生在這個世間是4月初8,所以一般我們佛教徒 每一年在4月初8 會做一個活動 慶祝佛陀的聖誕,用什麽來慶祝呢?沐佛節 就是來爲須達多用水來沐浴 代表 把我們的心 污染的 煩惱的心 把它洗乾淨 讓這個心能夠清淨。 所以每一年在佛教徒面 會一個慶祝叫維塞節 就是慶祝佛陀的出生日。然後 佛的成道日 佛的涅槃日 所謂的 三個節日。…爲什麽我要慶祝釋迦牟尼佛聖誕、 成道、 涅槃日? 就是讓我們不忘本,今天如果沒有老師的貢獻 沒有本師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一切衆生 我們今天是沒辦法 聞到佛法的。而且佛教跟其它宗教是不一樣。這個也是會跟大家慢慢説明。不要忘本,老師的慈悲,老師的關懷,老師對我們的貢獻 所以來慶祝。讓我們能夠依教奉行,能夠聼老師的教誨 把這個人生過得美滿,過得幸福。
釋迦牟尼佛出生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北印度,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尼泊爾。就是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邊 這個地方有一個國家 叫做 迦毗儸衛國,就是釋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國王名叫淨飯王 母親摩耶夫人,但是很可惜 摩耶夫人生佛陀 經過七天,她就離開這個世間了, 然後來,生在忉利天,所以摩耶夫人現在還在忉利天。所以有人説摩耶夫人在哪? 現在在忉利天,忉利天一天我們這個人間一百年,壽命有一千嵗。摩耶夫人距離我們現在已經將近三千年 到現在,(摩耶夫人在忉利天享受)才一個月。
摩耶夫人她有一個大願,…她曾經發過願 就是要做十方諸佛如來之母 意思說:十方諸佛如來要到這個世間講經説法,像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她要做十方諸佛如來的母親,所以每一尊佛到這個世間講經説法 摩耶夫人一定先到這個世間等佛降世之後 她就離開了 這個摩耶夫人發過這個願。所以摩耶夫人也是一個很偉大的 非常偉大!讓你們學佛的人有一個概念。因爲這個就是所講的 都是菩薩 來示現的。所想的都是為衆生。
摩耶夫人離開這個世間,誰來照顧佛陀呢?就是摩耶夫人的妹妹摩訶poti,也是嫁給淨飯王,後來作爲佛陀的姨母來照顧佛陀。
到了十六嵗的那一年 佛陀就與美麗的耶輸陀羅結婚了。結婚的年齡很年輕。不像我們現在的人 哪有這麽年輕的?至少要三十歲。結了婚之後,生了一個兒子名叫羅侯儸。這個是簡單給大家溫習一下,佛陀的家屬。佛的歷史,我就不再給大家介紹了。這個是簡單給大家做一個概念:釋迦牟尼佛長大誰來照顧?釋迦牟尼佛成家是在幾歲?後來,生了一個孩子。他的父親,國王生在哪個地方?這個一定要給大家重複來溫習一下。而在這個地方,我們要跟大家來説明的就是: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 他的家屬統統都是出家了。他的姨母摩訶BOTI,她也出家 他的太太耶輸陀羅也是出家 然後他的兒子9嵗 也是出家,還有他的這些表弟(堂弟),師兄弟,因爲釋迦牟尼佛是老大,像阿難、難陀,這些好像有6個還是7個,我忘記了,統統也是出家。唯獨他的父親淨飯王沒有出家,雖然不出家,但是淨飯王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很特別,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真的好厲害!不但能夠幫助一切衆生 也能夠孝順他的家屬,統統讓他的家屬個個修行成果 就是證得阿羅漢果 超越六道輪迴 超越生老病死了 這個就是盡孝道。所以真的很不容易 現在的人 在這個時代 誰想出家呀 沒有人想要出家的 你不相信?你問問Alex, Michael, 迪倫,你們想出家?不可能!真的不容易!
所以出家這個事業是很偉大的 不但把自己的生命貢獻給一切衆生 想盡辦法 來為大衆做一個服務 無論有多苦 想盡辦法 為大衆服務 這個就是出家 所以出家不是來享受的。不是一種事業的 不是 它是一種使命 把自己的生命貢獻給一切衆生 把自己的生命 來爲一切衆生 來做一個服務 所以我們也要發這個心。雖然我們不出家,但是我要怎麽樣來爲這個社會做一個好樣子 怎麽樣這個社會對佛教 有一個很好的印象,要怎麽樣讓社會能夠獲得佛教的利益。怎麽樣來做貢獻呢,先從自己做好樣子。我是一個學佛的人,我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 做一個好樣子出來 人家看到你這樣的,人家學佛才會有信心 如果今天天天拜佛 天天誦經 天天拿著念珠 動不動發脾氣 動不動不喜歡這一個 動不動討厭這一個 動不動我對你怎麽樣,計較這一個 針對這一個,誰敢來學佛呢?2233
對父母能夠懂得孝順 對長輩懂得恭敬 種種在這個社會面你能夠做一個好樣子出來人家學佛才會有信心。所以我們來瞭解一下,佛教到底是講什麽呢?爲什麽現在 到現在已經距離我們3000年了。不但社會上能夠接受 而且現在學佛的人越來越多了 説實在的 以後會更多。有人說佛教是宗教,有人說佛教是一種文化,有人也説佛教是科學 而且是高等的科學,還有人家說佛教是政治家,甚至有人問我說:師父 釋迦牟尼佛管的地區有多大 釋迦牟尼佛管的人有多少 釋迦牟尼佛也不是做官的。還管人,還管地區的。這個就是誤會了 有人也問我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在雪梨管多大?還有問 人有多少?這個是不對的觀念。還有人說:我們佛教是哲學,而且是全世界的公認: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全世界的,這個不是我講的。而佛教的經典也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最高峰的意思沒有比這個更高了,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學,是沒辦法比的。
譬如說,全世界知識分子,或者對於這些好學的人,好學,你們是不是屬於好學的,我不知道。好學的人,這個佛教是從哪來的?阿彌陀佛是怎麽樣建立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麽樣的好處?爲什麽爲什麽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勸導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就是一種好學,我想要知道,佛教是什麽,無論你是哪一個種族,信仰是哪一個宗教,他們都會想知道 想去探索 哲學的奧秘,什麽奧秘呢:宇宙的真相是什麽?這個宇宙是怎麽來的?這個人是怎麽來的?這樣宇宙的星球是怎麽樣的,起源的?他們都很想知道,包括我自己本身,我們每個人都想要知道這個道理,爲什麽諸佛要到這個世間來?爲什麽地球會有人類?爲什麽人類當中還有動物?還有這一些種種的 這些的生物,這些的生命,這個是怎麽來的,這個奧秘是怎麽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的觀念,包括我以前也有這樣的觀念。師父以前還沒出家之前,我常常在問我的老師,問我的父母,我説:媽媽,上帝說,人是上帝創造的,我的生命明明是父母賜給我的,怎麽會是上帝創造的?以前我還沒出家之前就是常常問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能夠爲我解答,沒有人。既然我們人是上帝創造的,上帝在哪創造的?誰創造上帝的?我以前就是常常問這個問題。我們這個星球是怎麽來的。爲什麽人有生會有死,爲什麽不能永遠在一起?爲什麽上帝沒辦法把我們人類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有生,沒有死,永遠不老,永遠健康。我常常問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能爲我解答這個問題。真的。人死了以後往哪走?這個人來到這個世間,爲什麽會有:有長的好看的,還有長的不好看的,為什麽還有一些人來到這個世間生在一個帝王之家,或者一個很有福報,富貴之家。3008或者有些人 來到這個世間 爲什麽生到這個世間很貧窮?或者甚至有人生在一個很富裕的國家?甚至於有人生到這個世間很貧窮的國家?我常常有問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爲我解答這個問題,好學麽。我想要知道。像我以前爲什麽我要念佛?我爲什麽要到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麽十方諸佛如來要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我一定要知道的麽。如果你不清楚,對老師很模糊,那我們學這個宗教沒什麽意義。所以,你要用你的心去學習,用你的時間去參考,用你的精神去接近,你才能夠知道,原來人是這樣的。像我以前常常講:我要過一種幸福美滿的人生,將來娶一個太太,成立了一個家庭,生了一個兒子,我要怎麽樣來建立好這個家庭。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根本,要一種精神,讓我們明白麽。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所以釋迦牟尼佛3151
所以 釋迦牟尼佛一生就是講這個,這個宇宙的真相從哪來的。人是從哪來的?人死了以後往哪走?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爲什麽會有這樣的環境?佛講的很清楚。而且,這個宇宙事實的真相,講的很明白。你看經典 你就知道,我們這個慢慢會跟大家來説明,讓大家有一個概念。希望大家我們好好來學習,好好來研討。3249
今天如果有人要問你,特別是我們學佛的弟子,無論男女老少,出家在家,人家要問我們,這個佛教到底在講什麽?你怎麽回答呢?佛教是講什麽?你看 第二佛教那麽多經典,頭有八萬四千法門。在宗教面只有佛教,才會有這樣的。這麽多。一部《大藏經》這麽多。你去看其他的宗教,他只有一本而已,這麽小小的。但是佛教你看整個《大藏經》這麽大,有八萬四千法門,面是講什麽呀?佛教教學的目標是什麽?我們要怎麽回答呢?所以這個問題我們怎麽回答,而且你一定要能夠答得出來,不然的話,你會讓人家誤會,認爲我們佛教是迷信的。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不然的話人家以爲你是迷信。來到佛堂,燒燒香,拜拜佛,拿著木魚,拿著大罄,敲一個木魚,這個就是佛教了嗎?每一天坐在念佛堂,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那個是佛教嗎?拿著花來供養,或者拿著經書來讀誦,那個是佛教嗎?不要讓人家(認爲)我們佛教是迷信的。那佛教是什麽3518
佛教是什麽?對我們這個社會有什麽幫助?對我自己本身有什麽樣的好處?佛教非宗教,它不是宗教,稱爲宗教是一種恭敬。算一種恭敬。也是非哲學。非科學。而且是至善圓滿的教育。至,就是沒有比這個更高的,就是很圓滿的。你這一生你要獲得,有福報,生在這個世上能夠有智慧,全部都在面了。你要開智慧,你這一生你要活得有福報。這個福報很多種,身體健康、衣食無憂,種種的,各樣的這種的福報,全部都在面。而且是至善,最圓滿的,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你想要獲得無盡的這些的福報,你要學佛!因爲佛教面全部都有了!將來你的前途,將來你是怎麽樣的,佛教這面很多爲我們指一條明燈。讓你將來,這一條路會走得很好,雖然,不是每一件事能夠一帆風順,但是起碼,它能夠幫助你,在這個社會上,在這個環境面,甚至於我們年輕人,要建立一個好的家庭,全部都在面。不要像外面現在,結婚才一兩年就離婚了,結婚才三年就離婚了。結婚才幾個月就離婚了。動不動兩位夫妻,過得很辛苦,在這個環境遇到處事待人接物,種種的,讓我們很苦惱,我們怎麽解決?我們心有時候會有煩惱,看到人嫉妒,看到人來批評我們,看到人來傷害我們,我要怎麽樣來解決,全部都在面!3817。
而且佛教能夠安定社會、淨化人心,這個是第二,它真的能夠幫助我們這個社會環境,讓人家過得平安,過得幸福,過得快樂。所以不但這樣,也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爲什麽呢?因爲,我們每個人就是想要幸福美滿的人生,你幸福美滿的人生你要經過什麽,經過教育。這個都是我們所講的,都離不開教育。你今天能夠生在澳大利亞,過得一種幸福、衣食無憂,這個也是一種福報,但是這個福報也是從哪來的?從教育。你今天想要過得幸福美滿的人生,你想要過得一種,在這個社會上得到人家的尊重,得到人家對你的愛護,得到人家對你的關懷,對你的愛心,也要經過這種的教育。將來你建立一個好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兒女能夠孝順,先生能夠懂得,怎麽樣來對這個家庭的愛護。太太要怎麽樣讓這個家庭帶來平安。都是經過教育的。全部都在面。所以佛教是教育,什麽呢?
4000既然佛教非宗教,非哲學,非科學,那佛教的教育是教什麽呢?我們要從哪下手?爲什麽釋迦牟尼佛著重在這個教育上?你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天講經都不中斷,每一天八個鐘頭,四十九年,從他的言語行爲造作,都是教育的,沒有一天中斷的,天天都在講經,都在教導衆生,連要入涅槃的那一刻,佛還是度人。你看都是教育的,我們從哪看到呢?我們從哪下手呢,這個教育教什麽呢?4113
從哪一些地方我們才能夠看得出來,佛教是教育呢?這個很重要。既然你説佛教是教育,我們從哪看到呢?首先 我們在佛教面,常常稱呼方面能夠看得出來,而且也能夠發現,我們佛教徒一般都是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像剛才不是我們還沒跟大家講講之前,我們不是要先念南無本師麽。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麽。爲什麽要稱他,因爲他是我們的老師啊。師,就是老師麽。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所以,爲什麽我們每一次講經之前,會先稱念。想想我們的老師吃了很多苦,為了我們一切衆生,他犧牲自己來貢獻。今天找到這個方法,讓我們瞭解,讓我們明白,所以我們要稱念他,想念他。因爲,他是我們的老師,用現代話來講這個教學的創始人,他是創世的一位老師,他是創世佛教的一位老師,所以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就是學生。像我們常常弟子:學悟。弟子:Alex, 弟子:迪倫,弟子:Michael。弟子代表,我是學生。所以(從)稱呼上來看是非常明顯的,我們能夠看出來。我們跟佛是學(師)生的關係,佛,是老師,我們是學生。像今天我們小的時候,去學校。到學校,誰來教我們,老師麽。如果沒有老師來教我們,那我們到學校做什麽呢?是不是這個道理啊?我們學生,如果你想要成就,你要聽話呀,老師怎麽教,你就怎麽學麽,就是好學生啊。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今天我們是佛弟子,佛弟子是自稱,我們的老師是誰?就是釋迦牟尼佛。這種學(師)生關係,只有佛教面有,其他的宗教是沒有的。只有佛教。佛教才講學(師)生的關係。在其他宗教是沒有,爲什麽呢?4508
宗教頭最重要是講父子的關係,父子。就是說,講神與人的關係。其他宗教就是這樣:你們是我創造的,你要聽我的。這個世界是我創造的。這個宇宙是我創造的。你們全部都是我創造的。所以有這種神跟人這種的關係,你要聽我的。那佛陀的教育不是這個樣的。佛陀的教育是有教無類,只要你肯學習,佛就來教你。你不想學習了。我不想學佛了。佛也不會來懲罰你,不會的。我今天不學佛了,我要學其他的宗教。佛會不會說:"你不學,我把你下入地獄!打入地獄!" 沒有啊!佛沒有這樣講啊!你有沒有聽過我們哪一部經,釋迦牟尼佛說:“你是一個叛徒!”沒有!釋迦牟尼佛很隨喜的,你能夠來,你想學習,我來教你。你不想學習了,隨緣,你喜歡,你離開,你喜歡哪一個,你喜歡去學習,佛不會嫉妒你,佛也不會障礙你的。佛也不會跟你說:“把你打入地獄!”沒有!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這樣的要挾我們這個人類,沒有,從來沒有這樣講的。釋迦牟尼佛也沒有說:“你是我創造的。整個宇宙是我創造的。” 宇宙是不能夠創造的。釋迦牟尼佛沒有這個。4731
所以在佛教面是沒有的,這個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既然佛教是教育。它教什麽呢?譬如:從佛陀的這個名稱來看你就明白了。我們看下面的4811
從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是代表什麽?是代表教學。我們先一個一個來爲大家解釋。所以,爲什麽著重在教育呢?它不是宗教。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南無】我們不是常常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不是有嘛。那【南無】的意思是什麽?它是梵語,翻成中文就是回頭的意思,回頭用現代話來講,就是教你改過自新,自我反省,後不再造,這個叫做回頭。爲什麽叫你回頭呢?因爲每個人都有毛病。我們凡夫,每一天都會犯過失,而這個過失如果沒有改過的話,這個過失會帶來很多的麻煩。將來也會障礙你。所以,我們常常在老師的教導下:人不怕做錯事,只怕知道錯不改錯。像我以前就是這樣,不怕做事,我也不怕做錯事,但是我知道,做錯事,我要改過。以後不能再犯了。這個就是佛陀教我們要回頭,因爲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的毛病。有時候甚至於會發脾氣,發脾氣好不好?不好。不但會傷害身體,將來你會讓你周圍的人對你失去了信心,對你的關懷,對你的愛護,而且你的親戚朋友會跟你保持距離。種種的很多一些,我們該不該改?改不改回頭?應該回頭。比方説,我們喜歡打妄語。或者喜歡説人家的壞話,或者說人家的一些是非,或者喜歡看人家的是非,或者喜歡聼人家的是非,種種這些毛病我們該不該改?一定要改的。該不該回頭,應該要回頭。以前對父母講話都非常的粗魯,態度非常的不禮貌,種種的,我們該不該回頭?該回頭啊。還有各種的,種種的。在這個社會上,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不是聖人,是凡夫。甚至有時會傷害人家,讓人家會很痛苦。講話不小心讓人家會很傷心,該不該回頭?該回頭。這個就是教育,從釋迦牟尼佛這個名稱,你就可以看得出來了。南無,當你讀到【南無】的時候,我要改過自新,我的前途才能夠一片的光明!我要改過自新,自我反省,我這一生才能過得好。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從今天開始,我不要發脾氣。從今天開始,我要跟與人之間的關係要交好,從今天開始我也不要去讓我的周圍的人,起了傷心。從今天開始,我也不要去做一些讓我的最愛的人,或者我的父母傷心難過。這個【南無】就是這個道理。5245
釋迦,釋迦的意思是什麽?它也是梵語,翻成中文就是我們所講的,仁慈。仁慈,用現代話來講就是愛心的意思,關懷愛護,教我們對待每一個人,對待一切衆生,你要有仁慈,你要有個慈悲心。我們讀釋迦牟尼佛的名稱,都是在教我們,特別在我們這個時代,人,最大的缺乏是什麽?缺乏最大的就是慈悲心。真的才會今天的世界,才會今天的環境,人與人之間互不相信,人與人之間互相猜疑,人與人之間互相的計較,人與人之間互相的討厭,人與人之間互相的嫉妒。今天如果你有慈悲心,像觀世音菩薩那樣,你還會嫉妒人嗎?你還會跟人家計較嗎?你還會跟人家發脾氣嗎?就是因爲你的慈悲心不夠。如果今天你的慈悲心具足圓滿了,像觀世音菩薩那樣,哪怕是我們沒辦法100%,10%我們把它學好,觀世音菩薩看人都是愛護的,想盡辦法來幫助別人,想盡辦法去關懷別人,就算我沒辦法用我的體力,但是用我的祈福,用我的祈禱,我每一天誦經完了,我念佛完了,我祈禱讓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讓一切生病的人能夠早日康復,讓這些受到疫情的人能夠早日康復。用這種的慈懷,用這種的關懷,來愛護他們,來關懷他們,雖然我們沒辦法去幫助他們,但是你有這個心來祈禱,希望他們能夠過得幸福,過得快樂,這個也是培養慈悲心了麽。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佛號不是用(來)念的,是用來去做(的)。我要像釋迦牟尼佛那樣天天都是回頭,天天都是培養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他就不會容易發脾氣的。你有沒有看過觀世音菩薩發脾氣?沒有。有沒有看到過釋迦牟尼佛發脾氣?沒有。5556
你看,以前釋迦牟尼佛,有一天,這個外道來找釋迦牟尼佛,他怎麽樣對待釋迦牟尼佛?見到釋迦牟尼佛,也沒打招呼,一直罵釋迦牟尼佛,罵的好難聼。罵,一直罵,一直罵,一直罵,最後呢,他問釋迦牟尼佛:“我駡你,你爲什麽一句話都不講?你會不會不高興?你(會)不會恨我?” 釋迦牟尼佛不但沒有恨他,沒有對他怎麽樣,而且釋迦牟尼佛笑著說:“”今天如果有人駡你,你是怎麽樣的態度呢?你不相信,你試試看,總有一天,遇到一個人,莫名其妙來駡你:“Michael,你怎麽樣怎麽樣!Dylan,你怎麽樣怎麽樣!哎呀,你這個人怎麽樣怎麽樣!” 你的反應是什麽樣?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麽?你會生氣呀!“你是誰呀?你是算老幾呀!”這個一大堆就出來了。你也不是誰,你爲什麽罵我呢?甚至於可能去厨房,拿什麽呢?拿菜刀,或者種種的。人就是這個樣子的。
你看師父以前坐飛機的時候,在飛機面,小小的事情,空姐服務不周到,只是不周到而已,客戶馬上起來罵,罵的好難聽。學佛的人會這樣嗎?不會的。我們學佛的人一般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那我們呢,一般社會人就是這樣:從無化到小,從小化到大。就是這樣的喜歡計較。所以我常常在講,我們這個世上最缺乏的就是慈悲心,就是這一個。所以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天天對人都是愛護的,天天對人就是歡喜的,天天對人都是微笑的,你這個佛像,微笑。你有沒有看到佛像很凶巴巴的那種?沒有!5844
最後,牟尼,翻成中文就是清淨。用現代話來講,對於人事物的想法、看法,都是正確的。換句話說,你不會被迷惑,你不容易被迷惑。我們爲什麽會造業,我們爲什麽會做壞事,我爲什麽會做一些傷害人的?甚至於你看現在,全世界離婚率爲什麽這麽高?在一天面,有十對夫妻,六對夫妻離婚。什麽原因呢?敵不過誘惑麽。外面的誘惑,被迷了。所以,教你要清淨心。把你的心照顧好。不要爲了外面的境界,只是一點點的享受,對這些的欲望,你把你自己的幸福賠上去了!你把你自己的幸福,本來過得很幸福的,但是因爲做了一點點的錯事。你看,你要帶來多大的後悔?10007
所以,從這個名號我們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真的,都是在教育我們。這個是從第一點來看到的,從他的名號。10023
第二點從哪呢?從什麽地方來看呢?這個是從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所以從今天開始,你就知道了:我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教你做什麽?第一個叫你要回頭,改過,不要再犯一些不該犯的事。教你要愛護,照顧這個心,不要讓這個心去做壞事。釋迦牟尼佛教我這樣做。這個是第一個。第二個佛的教育最主要是講什麽呢?這麽多經典,八萬四千法門。這個佛法是講什麽呢?它的核心在哪?關鍵在哪?它的主要性在哪?爲什麽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都沒有間斷。它的主要性的,最重要的是什麽?下個星期再跟大家分享。10131
時間已經一個鐘頭了,因爲下個星期,慢慢開始精彩了!這個就是我對佛教的一個很大的興趣。以前我對這個宗教是沒有什麽樣興趣的。也學過印度教,也學過道教的,也學過天主教的,基督教的,最後你看,爲什麽對佛教的興趣?因爲所有的答案全部都在面。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釋迦牟尼佛留下來這麽好的東西,這麽珍貴的東西,你不去學,你不是很可惜了嗎?太好了!無價之寶!佛的經典都是無價之寶。這個一定要爲大家來説明。這個面的内容非常的精彩!我選擇一些重點。因爲經典太多了。我選擇一個重要性的給大家説明。今天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下個星期禮拜三也是一樣。時間:8-點-半!好不好?Ok? See you next week!
Thank you, Teacher!
累不累?
“師父不累,我就Ok了!”
不累就好!今天師父就講到這個地方。難得我們一起來迴向。
弟子學悟,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謝謝大家!阿彌陀佛!下個星期見!Buddha bless you! Amituofo! Buddha bless you! 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