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1, 2024

成德法師 20240717《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 20240717《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學習分享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

我們先一起來念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發大誓願第六

我們上一次學習到第四十一願,我們今天從四十二願開始,請翻開兩百四十二頁。

我們從這一段經文開始【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四十二「徹照十方願」。前面從第十八願到第二十七願,都是說他方眾生聞阿彌陀佛的名號,所得到的種種利益。”聞名在這麽多願裡面,都得真實的利益。所以,這一句萬德弘名,這個是妙音。要善巧方便,讓人家聽聞。當然,首先我們說【為人演説】,我們自己也要念得好,念得很有受用,親戚朋友看了生歡喜心。就像劉素雲老師,她得到重病,紅斑性狼瘡,因爲念這一句佛號,病好了。現在八十多嵗,身體很健康。這個就為人演,演的時候就在説法。

我們要時時存有利益衆生的心,行為世範,給大衆信心。尤其末法時期,靠自力要斷見思煩惱,出輪迴,幾乎很難達到。都要靠念佛,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是橫出三界,只要能具足真信切願,老實念佛,三資糧,可以萬修萬人去。

所以,淨土法門在末法更顯得重要,因爲不往生就出不了輪迴,就沒有辦法解決生死問題。

十八願到二十七願,都是他方眾生聞阿彌陀佛的名號,所得到的種種利益。“此處說明見到西方世界依報的莊嚴,道心自然而生,比前面說的更殊勝。所以,四十八願確實是後後勝於前前。前一句說明阿彌陀佛國土的廣大。廣大到什麼程度,諸位看了前面的三十九願就明瞭。三十九願裡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形色、光相、名數,極樂的菩薩都不能完全明瞭,也沒有辦法宣說,”這個境界是唯佛與佛乃能知。這是阿彌陀佛果地覺,成就的國土,等覺菩薩都沒有辦法完全明白。

“只說極樂世界的一部分。此地是講全體。部分已經不可思議,何況全體!所以我們能想像得到,它確實不可思議。”

“「廣」是廣大,「嚴」是莊嚴,「淨」是潔淨。廣大莊嚴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美好」。”用現在的詞叫「美好」,老和尚這麽講我們比較容易感受。

“那個環境裡,絲毫的缺陷都找不出來,是盡善盡美。”因爲世間自在王佛將十方國土都現在法藏比丘面前,法藏比丘把所有的優點,都納入四十八願,缺點都不要。這個做法也是實事求是,很科學的。所以,才能盡善盡美。

我們學四十八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學處,就是學阿彌陀佛的存心,學阿彌陀佛怎麽考慮事情。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學到。自己能不能往盡善盡美去努力?

你看,我們曾經學過,這個在《十善業道經》裡面有,三十七道品。一開始是四念處,四念處是看破,要能看得破,就比較能放得下。觀身不淨,不能貪著這個身相,這個是臭皮囊。不能貪著,當然也不能糟蹋它。要借假修真。我們隨時要防止:不要過,也不要不及。修行要走中道。

觀受是苦,看破這個世間三苦、八苦。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也不容易留戀這個世間。

觀心無常,這個心也是妄想紛飛,止不住。

觀法無我,這個【無我】就是【我】是主宰。主宰不了。你看,我們最近的身體,我們讓它都十八歲,辦不到。它每天在變化,上了秋天之後,變化更明顯。有時候不經意照鏡子,都能感覺到。皺紋變多了,連黑斑都變多了。請問這個皺紋、黑斑有沒有在給我自己説法?提醒自己【無常】。我最近也感覺記憶力沒有以前好。那這個記憶力退步了,也是在給我說法:“時間不多了。”當然,有時候,腦子不好使,可能跟睡眠不夠也有關係。

我們要把事情處理好,還是,作息要正常,睡眠要充足。不然,常常精神不濟,處理事情會惡性循環。作息要調整,飲食要調整,身心要調整好,要跳出一個惡性循環的狀態。

腦子清楚了,應對每一件事都是用真心去應對,慢慢就會覺得,跟一切人事物良性的循環,不會越活越煩、越累,總要總結走過來的路,這一點很重要。

你看,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他也是總結十方國土的優點跟缺點,請問阿彌陀佛做的這個動作,我們要不要用在自己的人生上?曾經走過的,好的部分、優點繼續保持,甚至還要向上提升。四正勤說:未生善令生,已生善要讓它增長。已生的惡要把它熄滅掉;未生的惡不能讓它生。

所以,我們學阿彌陀佛,我們前面走過的路,好的,保留住;不好的,要痛改,把它改掉。修行就是兩件事:知過,知過是看破,看清楚了;放下,就是放下習氣,改過。

首先,改哪個過呢?最讓父母不放心的那個習慣要改掉。我們開發自己的性德,要從孝親尊師下手。要先讓父母安心、讓老師安心。所以,我們現在依止的老師,他最不放心我們什麽,都要在這些地方,痛下功夫。

唯有我們這麽去做了,老師才會覺得【孺子可教也】,不然,給我們講了老半天,我們還是依然故我,那這個老師不敢攀緣了。而且,善知識時間、體力是有限的,他也不可能去攀你這個緣。

老和尚差不多九十嵗左右,也都給我們提到,他帶學生,他說:“我只能帶5個人。”太多,你時間精力顧不來。

當然,假如你遇到善知識,他很用心帶你,你可不能搞情執。老師今天跟我講電話,講了二十分鐘,下一次只講了兩分鐘,嘴巴翹起來了,很不高興了。那是搞情執了。那什麽都收穫不了了。

假如,我們的領導、老師,在栽培我們,不止不能搞情執,還要更好的去護念好團隊的同修,這樣才不枉領導、老師對我們的栽培、疼愛。我們閩南話,我們從小到大,常常聼長輩對我們晚輩說:【值得人家疼】(我們閩南話都有押韻)。我們想一想,我們值不值得人家疼愛?這一點,多去體會。我們值不值得阿彌陀佛疼愛?我們【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阿彌陀佛沒有白疼自己了。自己都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就怕我們這個情執起作用,控制占用,不止不能配合善知識利益衆生,常常鬧情緒,那這個就添亂,就阿彌陀佛了。

所以,我們學佛是把情執放下,不能是情執換對象。在道場裡面也搞情執,這個就不妥當了。

所以,這個盡善盡美也不是偶然的。重視總結十方佛國土的情況,我們自己也要總結總結好,然後,我們要解行相應。我們知道孝親尊師是大根大本,我們就不能跳過這個重點來修行,那就沒有根了。

所以,希望諸位同修將父母、老師,最不放心我們的地方,我們痛改。改得有心得,也歡迎大家寫心得報告。成德會頒獎,現在都要頒獎(才)比較有人參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是,你可不要給我寫萬言書。你寫一萬個字,我看了,時間可能不夠用,可以簡短一點。當然這個也是廣修供養。法供養,得聰明智慧。

我們在學習老和尚的這些法語,要能體會到他的心境。

【廣博嚴淨】,廣大、莊嚴,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美好】,我們一聼:【美好】,很容易理解。這一段話拉回來自身。請問我們在對親戚朋友講話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讓他們每一句都要聽懂?這個是不是把老和尚的心境用在自己處事了?

我看有些人講話特別快,他有沒有顧及到對方有沒有聽懂?一個人講話沒有顧及對方,那是自我爲中心了:“我想講。我的速度就是這麽快。”沒考慮別人,在每一個境緣放下自我,這個叫會修。

你們有沒有聽到蟲鳴蛙叫?有聽到嗎?沒有聼到了?這個是這個電腦的設備不錯,除了我的聲音以外的它都不收進去,因爲我現在在山裡面,有很多蟲鳴鳥叫。

我們說慕賢當慕其心,我們現在仰慕老和尚,就要學習他的存心,其實,這個字裡行間裡面都有他老人家的心境。所以,我們以後講話要放下我執,要考慮到對方聼的狀況、吸收的狀況。

我自己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有一個老師,他算是很資深的教授了,可能研究功夫蠻强的。可是他上課我差不多一半以上都聽不懂。因爲他講兩句就會穿插in general, for example,都會講英文,他一念英文,我的腦波就有點中斷,所以,就聼得不是很明白。我們講話看著人家的眼睛,能感受到人家的理解情況。

接下來老和尚講了:“那個環境裡,絲毫的缺陷都找不出來,是盡善盡美。在我們這個世界,盡善盡美是我們嚮往的,它是理想中的,其實沒有辦法做到。不但我們地球上沒有,就是佛經講的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缺陷很多,莊嚴當然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六道輪迴畢竟都有業力在作用,是法相土,極樂世界是法性土,都是自性變現的國土,自性是盡善盡美。

我們現在到人間來投胎,人間是酬業而來,我們都有善惡業力,在作用。俗話都説【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當然有缺陷了。當然,這個也提醒我們不如意多了,過去今生造的惡因比較多。所以,假如有不如意,千萬不能怨天尤人。不然,又造惡的因了。要隨緣順受為忍辱,這個都是自己造的前因。逆來順受,就把它化解掉了,債還掉了。而且,能夠逆來順受自己就在這個境界向上提升了。【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我們逆來順受,沒有瞋恚心,【業障盡消】。所以,逆境惡緣也是來成就自己的。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潔淨是指沒有染污。染污不僅僅是環境,更重要的是心理。我們今天講的是精神。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見解的染污,一般人常常疏忽了。”從我們個人的身體,劉明德醫師,他祈請老和尚在台灣講第二遍《妄盡還源觀》,他帶領華嚴試驗室做的(水結晶實驗)比江本勝博士做得更精細、更完整,也在聯合國發表過兩次。他們收集了很多現在西方頂尖的科學家的資料,都顯示疾病很高的比例,可能都超過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跟心理有關。所以,身體跟心分不開。

其實,身體是我們自己的心念相續產生的相。所以,爲什麽病很嚴重可以轉變?就像劉素雲老師,紅斑性狼瘡比癌症還厲害,可是她的心念都在阿彌陀佛上,這個身體就轉了。

包含我們的環境,老和尚說:環保,喊了那麽多年,有沒有改善呢?應該是有改善,只是惡化的程度減緩,還在惡化。最重要的,能認知到老和尚這裡說的:“染污不僅僅是環境,更重要的是心理。”人因爲自私,只考慮自己,沒考慮後代,沒考慮其他的衆生,才會把環境破壞

所以,現在人最嚴重的精神染污就是:覺得自私是正常的。“我喜歡怎樣,誰都沒有資格管我!”那這個就很麻煩了。

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結果還有學者錯誤的思想影響了一大片人,編在教科書裡面,居然說:“企業唯一目的:賺取利潤”,這個很偏邪的言論居然編在教科書裡面。所以,大家現在,書,不要亂看,不是徹底覺悟人的書,別亂看。

我記得,這個應該有二十六七年前,當時侯還沒有遇到老和尚,我們就開始想學心靈方面的這些學問,好多..的大師,可是,是邪的。他都已經死了,還有地方,一堆信奉他思想的人,還在那裡照他説的在修。末法時期,邪師説法如恆河沙,自己沒有被染污,主要還是家庭教育有一些底綫。

結果,看這個邪師,又講《金剛經》、講什麽禪宗僧璨大師法語,你看,這一般人都講不了,他一本一本挂在書局上面。現在想想太恐怖了!顯正才能破邪。像老和尚這樣宣講六十二年,把佛法講清楚,不然邪的力量太强。

尤其現在是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把享樂視爲正常;功利,急功近利、自私自利,都覺得理所當然,這個都是嚴重的污染。

“我們被嚴重染污,但是自己不能覺察。”這一點,我也常常要提醒自己。因爲,我畢竟差不多三歲就搬到高雄市了,隨著都市經濟發展,自己有沒有急功近利的心態?這個心態假如沒有調伏,自己在學佛也會急功近利。自己在弘法、帶組織,也會急功近利。强者先牽,這個不能不謹慎。

夏蓮居老居士說:“不求一心,不斷妄想,只要字句分明”。這個就是提醒,念佛要平平常常老實念去,可不要着急:“我要趕快一心不亂!我要趕快把妄想斷掉!”這個都有着急的心了。

古人留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我們修學的人要重視這一句【為學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氣定】。我們能不能察覺到自己的心比較容易急呀、慌呀?這樣的心,要受持佛法很困難。着急的人,一着急起來,一句經教也提不起來了,都是順著自己的習氣在講話、在做事了。

要降得浮躁之氣定下來,一定要習定。定需練習,念佛是習定,當然,你得要會念才是習定。比方,念得很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越念越着急,這個也不是習定。我們看地鐘念佛,你敲地鐘念佛,念得心臟都快跳出來了,這個方式不適合你。這個方式爲什麽要快?讓妄念進不來。可是,假如你越念越着急了,你可能不適合這個方式。師父領進門,修行要靠個人。你說:“別人念那麽快,我不能輸給他!我也要那麽快!”那你這個比較心、好勝心用在修行上,習氣在增長了。

我剛剛跟大家說了,我自己是在大都市成長起來的,我們很難不受因緣的影響,而且它的影響是不知不覺,大都市的步調都比較快,我們有沒有隨著這個都市的節奏,自己也越來越急躁了?這個自己要觀照到。

包含我們功利思想太重了,就輕道義了,重利,就輕義。我們看一個組織,爲什麽凝聚力很强?其實這個都離不開領導者的心。他很重情義了,當然,團體就凝聚起來了。【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终者也】,這個是《大學》裡面講的話。人的心會互相召感。

假如,我們看到有人來到團體:“哎呀,他能幫我幹這個事、幹那個事”,都是自己的利出發,不是先以栽培他為重,你栽培他就是講義,那這樣團體的流動率會很高。可是我看現在人很難反省。其實,這個都是精神染污了,爲什麽很難反省?因爲傲慢,被傲慢染污了;被找借口染污了,這個習慣,都把責任推給別人,這個都是精神的染污。

因爲我在大都市成長,我自己也要警覺性很高,常常提醒自己:不能功利,要重義輕利才行。

“環境上的染污很容易覺察,心地染污不容易覺察。”你說一個人很急躁,他自己真正看到了,他看到了,他改不改?他就比較會去改。往往自己渾然不知,因爲一急,不容易反觀自己。一個人的急躁的心會在哪裡起作用一言一行當中,講話快、吃飯也快、走路也快,拉窗帘常常會把窗簾拉壞了,其實,這些生活的細節都在給我們説法這些生活細節都反射出我們心的狀態了。修行人不能粗心大意。

像昨天,我常常說面對境界要清楚,這兩天到山上來了。山上那個地,基本上都不是平的,有時候都會有點落差,昨天,不小心沒有站好,脚wai了,一wai呢,還好,不痛。但是,也在提醒自己,因爲,昨天,晚上了,都要謹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當然,稍微wai了一下,沒事。代表拜佛還是很重要,你每天運動量不夠,這個筋骨不夠放鬆的話,就會受傷了。

所以,都要在自己的一切言動當中觀照自己,才能自己清楚自己,心有哪些不妥當的地方。

“正如同我們臉上骯髒,照照鏡子馬上曉得,把它洗得乾乾淨淨。心理的骯髒,不知道去洗它,是同樣的道理。”比方説,我們現在常常提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愛你沒商量。”那這個心是有染污、有强勢、有控制。可是,自己還覺得自己很對:“我爲他好啊!”這個就是不知道要去洗它。

我們自己靜下來感受感受:我們給親戚朋友的感覺,是如沐春風,還是人家看到我們會有壓力?這個就要自己去觀照了。

老和尚的法語都是心地功夫,我們得照著去下功夫。放下控制的念頭,放下占有的念頭,放下對立的念頭。“別人錯的也是對的,我對的也是錯的。常常起【我對人錯】的念頭,要觀照到這個往往傲慢比較強

人這一生,最可悲的是被自己給賣了,被自己給出賣了,把自己無量劫以來稀有難逢的因緣給毀掉了,這個才可悲。被別人賣了可不可悲?被別人賣了是消業障。消一消,還一還債,也不見得是壞事。最可悲的是被自己賣了,沒有打破自欺一關,還在騙自己。

“染污之深,染污之廣,染污之嚴重,佛要不說出,我們確實想不到。讀了佛經,才知道我們染污的嚴重。西方極樂世界無論在心理上,在環境上,決定沒有染污。我們能相信嗎?佛說的這些話是真的嗎?我們沒有去過極樂世界,只聽釋迦牟尼佛這樣講。當然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不會打妄語,這就是今天所講的「人格保證」。佛法裡講,我們信「聖言量」。”信佛所説的,信聖人所教導的。

釋迦牟尼佛是聖人,不是凡夫,他教我們不妄語,他自己決定不會欺騙人。我們的信心是從這裡建立的。”能信【聖言量】是善根。我自己一開始學佛,我對老和尚講跟佛講的沒有懷疑過,因爲自己覺得,自己也不願意騙人,怎麽可能佛菩薩聖人會騙人?

而且,師長老人家又說了:“佛菩薩是應機説法”,應我們的機,隨衆生心應所知量。一來,對他們的教誨不懷疑。二來,也相信他們這些教誨是契我們的機的,我們都做得到。要有這個信心:“我們都做得到。”

大家有沒有遇到哪一句教誨覺得自己做不到?這個我們可以提出來探討,假如都沒有探討,但是,心裡面就覺得:“好難,好難!”這個念頭才是障礙。外面不是障礙,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自己的心。這一點認知很重要,真相是事事無礙,外面沒有障礙,障礙在心念的分別執著

佛生生世世不妄語,所以,他的舌頭可以把臉蓋住,這個是修出來。三世不妄語,舌頭可以舔到鼻尖,不知道大家照過鏡子沒有?照完,沒有舔到,那可能我們這幾世有妄語,那要【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現在還打妄語就麻煩了,爲什麽?知法犯法了。現在已經明白道理了,罪加一等,就不好玩了。其實,這個《無量壽經》特別提醒我們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個口業不好守。

《大學》裡面提醒我們【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你喜歡這個人,又知道他的不足;你討厭這個人又知道他的優點,這樣的人不多。

好,那我們來體會一下,你討厭這個人,你看他客觀嗎?你看他準確嗎?好!那我們看他不客觀、不準確,你只要談這個人,自己就在妄語了。大家去體會體會看看,人家只有兩分錯,我們一口就是,人家就是六分錯,這樣有沒有妄語?不客觀了。所以,心不能放人家的過,這樣你去講任何一個人都不客觀,都在打妄語

再來,你討厭他了,你可能就會犯兩舌。就會講他的不好,造成人與人之間,人際關係的影響。所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個很重要。

我們信聖言量,信心從這裡建立。

“這樣的信心夠不夠?實在講,不夠!”我們一般會生煩惱,就是信心不夠。大家真的要自我觀照這一點,愚癡的核心是懷疑。我們因爲愚癡才會生煩惱,所以,一有情緒了,一定跟懷疑自己、懷疑他人有關,斬草要除根。愚癡的核心是懷疑,我們要把這個懷疑從根上把它砍斷。

師長進一步分析了:實在講,這樣的信心不夠!“所以我們聽到其他的說法會動心,就證明我們的信心是不夠的。如果你在一個很單純的環境裡,行!因為沒有聽到異端,”錯誤的見解、説法。“你一直信下去。如果聽到別人有另外一個講法,講得也很有道理,你的信心就動搖,就改變主意,捨棄念佛法門。這樣的事自古以來就很多,所謂退心,改修他法。”

要堅信這個念佛法門不容易。藕益大師說,【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他歧,就是另外的路,另外修行的路,不會被其他的路迷惑了、影響了,這個是大智慧。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要夠,才不會對這個法門懷疑。

我還曾經聽過,年齡應該都大我十幾歲有了,他都聼老和尚講經,最後被什麽影響呢?人家跟他講:“你看那個老法師的鼻子有點歪,所以,你不能聼他講!”我當時候都快昏倒了,連這樣的説法都能受影響!

人疑心太重,也沒有去瞭解,老和尚爲什麽鼻子有一點歪,因爲,老和尚的性情非常講道義,好打抱不平。所以,他念小學的時候,好像比他大兩届,小學大兩届,欺負人,老和尚看不慣,小時候就看出老和尚非常仗義的人,當然,他老人家性格很仗義,但是,你看修得這麽柔軟。這也是功夫!

你看,老人家的眉毛那麽黑,決斷力很强,但是,最後都能恆順衆生,整個性格完全放下了,這是功夫!

諸位仁者,我們現在還有沒有性格啊?“我這個人性格就是這樣!”你們有沒有在佛經裡面看到,經文說:哪尊菩薩很有性格?沒有。那要行菩薩道不能有性格。不然,就不能恆順衆生了。你很有性格,他也很有性格,兩個人就打架了,彼此的習氣就杠上了。

所以,今天我們跟哪個親戚朋友閙情緒,這叫半斤八兩了。還在那裡批評對方。這個,用小時候的話:那就【羞羞臉】了。這個【羞羞臉】應該全球都有講吧?半斤八兩了,還有資格説別人?一個巴掌拍不響,還能跟人家杠上,就是習氣、性格相抵觸了。所以,這一點很重要。

下一次,跟人家稍微有點不愉快了,馬上回光返照:“太丟臉!功夫就這麽一點點!一下子就被轉掉了!”

這個時候要用上:“感謝對方提醒我:原來我這個習氣還這麽重!他是來提醒我的、來成就我的。”這個是喜忍。太容易影響。

包含有人説:居士不能會集。這個説法也影響了很多人。大家想一想,連蓮池大師都引用王龍書居士的會集本,那蓮池大師在表演什麽?

我們在往上:佛在給我們表演什麽?佛表演:請文殊菩薩跟幾個大阿羅漢去見維摩詰居士,也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因爲維摩詰居士是在家佛。這個表演給我們四眾弟子看的,平等平等。佛法是平等法。不能説:我出家了,我就高了。那我的心就已經不在佛法上了。

包含我們看六祖大師,請問他得衣缽的時候,是什麽身份?在家居士。【達者為師】。所以,不能輕易被一點説法就影響了。

當然你被影響,憋得慌,我很愿意跟你探討,可以提出來。這個是善友為依的好處。當然,我剛剛也説了,老和尚、佛陀教我們都是應我們的機的,都做得到。假如您覺得有一句做不到,真的要提出來,不然會越來越影響自己的信心。

當然,我們探討完,還是要依我們探討的,好好去突破自己的懷疑心,恢復信心。

“怎樣才能真正建立信心?特別是我們初學,必須要有理論作基礎,這比單單信佛要殊勝一些。這也很難講,有些人對於聖人非常尊敬,一點不懷疑,善根福德深厚。一般凡夫對聖人都打問號。”

我曾經也遇過一個同修說了:“我非常相信釋迦牟尼佛。但是,我不相信我自己。”

我說:“你相信釋迦牟尼佛,他講的第一句話你相信吧?”

“當然相信了!”

“他老人家說【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你我都是衆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那你現在怎麽又懷疑自己呢?”

所以,信佛就是信他所教的都是真實不虛。不能自己感覺起來,信佛,事實上在思考事情、看待事情都沒有照佛經,都是照自己的感受,這個就會偏頗掉了。

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個懷疑也是很嚴重的習氣。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放下。

我現在有一個高度的警覺:我只要思維了,就是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來思維。我一言一行,依照經典的教誨來説話、做事,而且,越做越有信心。你照著做了,就有受用;越有受用,信心跟著增長

“今天有很多出家人,甚至於老法師,都不承認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是圓滿的,德能是圓滿的。稱佛「萬德萬能」,不過是稱讚之詞而已,未必是真的,這就是依凡夫心測度聖人境界。現在這一種心態被認為是符合科學的精神,所以很難講。如果有理論支持,就比較容易讓人相信。”

你看,老和尚這一段話,也是觀察現在的衆生,你沒有講一些理論,甚至沒有講一些科學證明,他那個懷疑去不掉。大家有沒有觀察老和尚八十歲以後,常常都舉量子力學,這些科學最前衛的科學來證明佛法這個理論,就比較容易讓人相信。

“理論是什麼?大經上常講「心淨則土淨」,這是它最基本,最值得我們相信的。”所以,老和尚見到江本勝博士之後,常常依他這個實驗結果來宣講這個真相,這個物質是隨心轉,境隨心轉。江本勝博士書名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心念好,講出來的話,水結晶漂亮。水是物質,而且人體百分之差不多七十是水,小孩子就更多了。所以,心念好了,身體就會隨著轉變,身體是依報,心是正報。「心淨則土淨」的理論,最基本、最值得我們相信的。

“淨土是清淨心變現出來的。什麼人的清淨心?是自己的清淨心,自己的真性變現出來的。”【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淨修捷要》第十一拜。

“我們從這一部經仔細觀察、體會。阿彌陀佛在因地修清淨心,果地上成就清淨國土,又接引十方身心清淨的眾生。”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互相交感。

“這個原則,他決定不能變更。因此我們曉得,極樂世界的眾生無論依報、正報都是清淨的,沒有染濁的,我們才能信得過。修淨土的人,什麼條件往生?經上講得很清楚,無論賢愚、無論老少、無論凡聖,只要你心清淨,就能往生。一念清淨,就一念生;”甚至是修其他法門的,【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他把所修的功德,迴向求生極樂世界,一念清淨就一念生,“念念清淨,就念念生。經上說得很清楚,臨命終時一念、十念皆得往生。”

老和尚常説,能不能往生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那我們的心有沒有越來越清淨?不受人事物的染污、干擾,這個修行要靠個人。

我們再隨文入觀,復習劉老師一段法語:“我心裡不裝人,裝人愛憎多;”我也見過很喜歡交朋友的,叫...。看到老朋友聚在一起,我看他高興的不得了。那個心都是一直在那裡浮動、激動。激動也是煩惱。裝人愛憎多。有沒有想到誰,心裡悶悶的?那個就是憎恨心。

“我心裡不裝事,裝事是非多”,裝事就染污了,一口氣不來就隨著這個事去投胎了。

“我心裡不裝物,”還有沒有喜歡什麽,收集什麽東西?“裝物貪戀多”。有人貪戀那個古玩,那些東西,要往生的人,這些東西盡快處理掉,不然心裡都擱這個東西。

那天,有人拿民國的大銀元來給我。我趕快把它換錢,換錢可以流通法寶。銀元放在那,沒啥用。

“那一念是怎麼個念法?「清淨念」,這一念裡什麼妄念都沒有,就符合這個標準,就能往生。”當然,這一念能清淨,不是你馬上念就達到這樣的清淨念,海賢老和尚提醒我們:要念一段時間的,而且還要看每個人下的功夫。

我們從老和尚的教導,老和尚特別善觀察,他觀察《淨土聖賢錄》裡面,這些往生的榜樣,發現一接觸念佛法門差不多,很多都三年就走了,這不可能都是剛好生病了。不可能。這個觀察也是提醒我們:“我們真下功夫,不用太長。”

我們再進一步感謝黃念老給我們表演,一天念十四萬聲,念了半年就走了。他把三年再濃縮,六分之一,我們十四萬除以六,一天念兩萬多,這樣念三年。而且,黃老太慈悲了...

抱歉剛剛(網路)斷掉了,怎麽每一次講到重點都會斷?這個應該是提醒我們:警覺性要高。這個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大事不能掉以輕心,要穩操勝券,十拿九穩還不行,要穩操勝券。不能讓黃老白表演給我們看。

而且,他不止臨終表演給我們看,他在講《淨土資糧》這個專題,開頭講了一段話,他老人家說:“我是生死的凡夫,就不能不重視修行。自己每天還要修法,還要寫書,種種事情。一天,其他的不算,佛號三萬。”我當時候聼了很震撼。這樣的法語不容易聽到。這樣的大善知識不容易遇到。珍惜他們所教的,所表演的,自己就得大利益了。

海賢老和尚提醒我們:要念到清淨,不是一天、兩天念出來的。而且,在念的過程都要總結經驗的,不能說我們念了幾年佛了,人家問我們:“心有沒有越來越清淨啊?”

“我也不知道。差不多吧。”修行不能打迷糊仗。

我念佛,過去煩惱、未來煩惱、現在煩惱,有沒有越來越少?不念過去、不念未來,專念現前一句;不求一心、不斷妄想,只要字句分明;妄想千般皆不管,一聲佛號要分明,這幾句教誨能真正用上,這個念佛,心就越來越清淨,妄念就越來越少。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裡沒有染緣,”沒有污染的緣,六塵都説法,都增長慧命,這個也是阿彌陀佛考慮的非常周到。

所以,現在我們從極樂世界得到的啓示: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團體,這個環境也要布置的,盡量六塵可以説法。人家進到你家庭、道場,比方説,你的孩子進到家裡面,看到這些布置,心就安下來了。

你看,古人一進到客廳,桌上擺的瓶子,瓶子非常文雅,代表:進門就要心平氣和。這些家庭的布置都在説法,你看,挂一個如意,回首如意,回過頭來反省自己就會吉祥,竟看別人的問題就不吉祥。

而且,很順的時候,要及時回頭,得意時,需早回頭。不然,會得意忘形。我參觀過古建築,出門墻上梅蘭竹菊,四君子,提醒:出門要交君子,朋友對自己影響很大。

極樂世界給我們的啓示當下都能用。

“污染的緣斷了,人心是清淨的,環境是清淨的。極樂世界的殊勝就在此。讀淨宗的書,要沒有把事實搞清楚,就很可惜。”事實搞清楚,理明。理論、道理明白,信就深了;信深,願就切了。願很切,你就老實念佛,就行專了。所以,理明,信深,願切,行專。你念佛越來越專一,行專,功純,你的功夫越來越純熟,業盡,你業障就消了很多了。妄就消,真就顯,真心就慢慢透出來。

所以,好好念,【聲聲喚醒自己】,【二六時中,勿忘喚醒自己】,【一聲佛號只貴字句分明】。不念佛就染污,這一點我們警覺性要高:【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因此,修淨土的人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修清淨心,”不能是我念佛的時候,清淨心;其他的,做事情,心都不清淨。你真正念的時候,也清淨不下來了。一定是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要練清淨心。

“正是《華嚴經》所說的「歷事鍊心」。”我們以老和尚的法語來練:【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練這個心不要起瞋恚;【隨順境,處善緣,無貪痴】,不起貪心和愚癡的心,【福慧全現】。這兩句法語就包含一切境界了,包含一切事相了。練自己不貪不瞋不痴的心地功夫。

“一部《華嚴經》,清涼大師把它分為四科,就是四大段。這四大段他用四個字,信、解、行、證來判定。前十一卷半所講的,是毘盧遮那佛,果地上的依正莊嚴。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美好的狀況,如果想多知道一點,就念《華嚴經》前十一卷半。”因爲《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那個都是一真法界殊勝境界。

“毘盧遮那佛的果地依正莊嚴,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可以說是極樂世界莊嚴的具體說明。說很多,說得詳細,是讓我們相信這樣的依正莊嚴,是自性清淨心顯露出來的。”不讀《華嚴》不知佛家的富貴,其實,就是讀了之後,知道自性的莊嚴。自性有無量的福德,能夠成就一真法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能生萬法。

“第二大段是「解分」,就是前面第一分的詳細說明。你完全理解,明白了,這個時候的信才是「真信」。斷疑生信,疑慮沒有了,你才會發願真正的學習,那就是行。”道理明白了,要照著真理去做,這就是行了。

“「行」是修行。修什麼?修清淨心。”祖師說:“真心一法不立”。我們常常心還冒很多念頭,那個離真心都有距離。而,一下讓我們心上什麽都沒有,我們還不容易做到。

所以,這一句萬德洪名就很方便,心上就放這句阿彌陀佛,其他的妄念不要讓它進來。這也是住在真心。因爲這一句佛號本身就是自性的德號。

阿彌陀佛,是無量光壽,自性的德號。這是阿彌陀佛殊勝的法門。讓我們以凡夫心來持這個名號,可是,卻跟實相念佛是平等的,這個就是太殊勝,【持名念佛,暗合道妙,即是行深般若,無異念實相】,這些理我們瞭解了,那真是分秒必爭。老實念佛跟念實相的功德力、滅罪的力量一樣!不念才是傻瓜!所以,印光大師說:不念佛,【非愚即狂】,不是愚昧,就是太狂妄了。那你真正明白了、理解了,你就肯行了。

“這一點諸位特別要記住。用什麼方法修?《華嚴經》上開了兩千多個法門,方法、手段盡可以不同,目標、方向一定是相同的,都修清淨心。一般講,都修禪定。無量無邊的法門,也就是無量無邊的方法。「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中國人講門道。不管你用什麼方法,用什麼門道,修的都是「定」。”

“尤其在淨宗,經題上就是清淨心,就修這個。心到真正清淨,就生智慧。智慧不是外面來的,是你本有的。”要相信自己,念這一句佛號是聲聲喚醒自己,無量光壽是我本覺,我現在起心念佛,方明始覺了,始本不離,就直覺路。最快成佛的方法。

當然,你在念的時候,可不能夾一個“我要很快成佛”,你這樣念也不相應,那個就變成急於求成了。平平常常,字句分明,老實念去。

剛剛也跟大家提到,我們會起煩惱就是信心不夠,所以,大家遇到信心不足的時候,要把六祖大師這二十個字好好多念幾遍【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

本有的,而且是“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德能,無量無邊的才藝,正如六祖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樣都不缺,是你自性裡本來具足的。從什麼地方顯現?從清淨心顯現,所以才曉得清淨心重要。《金剛經》上說得很明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就是智慧、德能。般若智慧,萬德萬能。只要循著這一個原則去修行,這是真正的佛法。”都是修定,修禪定。所以,正法一定是:【因戒得定,因定發慧】,顯發出自己本有的智慧。

“離開這個原理原則,離開這個方向目標,就不是佛法;無論你用什麼功夫,都不是佛法。所以,一進佛門,就把修學的綱領「三皈依」傳授給你。三皈依是傳授你修學的綱領「覺、正、淨」。這是一體的三面,一而三,三而一。你得到一個,另外兩個必定同時得到。我在講席中常常勸勉同修,抉擇法門一定要知道修學的綱領。”

看我們是從覺門進,還是正門進,還是淨門進。那要進門,哪有說:從三個門進!那鐵定進不了的。

好,今天跟大家就先交流到這裡。大家請合掌: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