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2, 2023

學悟法師 2022 12 25(37)《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學悟法師 2022 12 25(37)《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大意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護法:大家早上吉祥!阿彌陀佛! 再藉這個佛七的因緣,再一次繼續給大家來習講《三時繫念》的大意,就是把一些主要性的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如果有講一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末學也感謝你們的護持,讓我有這個機會,來學習中峰國師在這個三時繫念内容的開示。

所以,我們要互相鼓勵,互相來學習。就算現在我們還沒明心見性,還沒開悟。但是,只要大家用心來學習,總有一天,這一些佛法的開示,會對我們有一個很大的用處。 首先,我先給大家祝福一下。因爲今天是一個吉日,其實,我們佛法裡面,天天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年年是好年。所以,今天給大家祝福:Merry Christmas!聖誕節快樂!就是希望聖誕節能夠帶來吉祥、能夠帶來幸福。 今天有一個居士打電話:師父,我沒辦法過來,我們家有聚會。所以,在西方國家這種的氣氛是會有。你看,整個雪梨好像...一樣。就是說,你看整個路上都沒有車,不知跑去哪裡了,都沒看到什麽人。 但是那個不關鍵,關鍵大家能夠開心最好的。人生苦短,要把這個人生過好。 接下來,要給大家説明的一件事,就是,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關係是非常的密切,密切到什麽程度呢?密不可分。什麽意思呢?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的。下面會給大家説明。 所以,如果今天大家好好去把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内容的開示,你就明白了,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什麽關係,而且這個關係是超過父子的關係。這個我們一定要相信。 因爲無論哪一法,在一切佛法當中,到最後還是回歸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中峰國師,其實,他有講過一句話,用一個表法,他說【黃金臂晝夜常垂】。大家如果做三時繫念,第二時,我們會念到這一段。 什麽叫【黃金臂晝夜常垂】?簡單來講就是阿彌陀佛二十四小時都在西方極樂世界,在一切處一切時,在十方一切諸佛國土都在站著,二十四小時。站了多久呢?十劫。因爲西方極樂世界建立(到)現在已經十劫了。在那個地方阿彌陀佛站了十劫的時間,從來沒有休息過。 爲什麽呢?爲什麽阿彌陀佛站在那邊?像我們看後面那個圖,後面那個圖就是【黃金臂晝夜常垂】的表法。阿彌陀佛爲什麽要站著在那邊?告訴我們:“孩子啊,回家!該回家了!不要再流浪了。外面很苦。回到家比較有安全感。而且這個家裡面有一個大父醫王,而且這個家裡面天天可以親近十方一切諸佛國土,隨心所欲,你想要見那一尊佛,那一尊佛就出現在你的面前。趕緊回家!六道輪迴是假的,都是苦的,不是真的。生老病死才是真實的苦。無論我們在哪一道,都是苦的。所以,趕緊回家。時間到了,該放下的要放下,該看破的要看破。不要過於執著,總有一天,你不想離開,它也會離開你,那何必受苦呢?” 所以,在這個地方,阿彌陀佛二十四小時在那個地方站著等著我們:“趕緊回家!” 所以,中峰國師内容的開示句句都是大徹大悟的、明心見性的。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 所以,今天我們一定要信佛。不但要信佛,你要信你自己。怎麽信呢?我將來一定會有成就的。我將來一定要親近阿彌陀佛,雖然現在我念佛還沒成就,但是,總有一天,我相信,我會親近阿彌陀佛,將來離開這個世間,我會到西方極樂世界,無論什麽樣的誘惑、無論什麽樣的障礙,這個願,我一定要實現。你要相信你自己。就算現在我們念佛還沒念到得力,沒辦法像祖師大德那樣,但是你把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用心念,總有一天,你會得到好處的。你要相信佛的話,你要相信祖師大德的話,你要相信你自己本身有這個能力。你有沒有?有。有就好。 所以,我們不要着急。今天念不好,明天繼續念;明天念得不好,後天再繼續念;後天再念得不好,還是有妄念,還是有這麽多的妄想,沒關係,繼續念!只要有恆心,總有一天我們能夠成就的。你不能間斷,你(要)有恆心。你那個心都是阿彌陀佛。念累了去睡覺,睡覺好了,繼續念阿彌陀佛,肚子餓了,該吃飯的吃飯,該上班的上班,該工作的工作,該處事的處事,只要有時間你就把這個心放在【南無阿彌陀佛】。我相信,總有一天你會把這句【阿彌陀佛】念成功!那就恭喜你們了。所以,要有恆心,不要等到打佛七的時候,才來努力拼命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走出這個念佛堂,什麽都忘記了,念佛也忘記,念珠也忘記了,計數器也忘記了,什麽都忘記了,忘得乾乾淨淨。然後,遇到境界來的時候,才想起:爲什麽不好好念佛呢? 我們人就是常常有犯這樣的毛病,所以,到最後怪這個法門不好,怪那個法師不好,怪這個阿彌陀佛不好。其實,問題都是在自己。能怪誰呢? 所以,每一天要有個心理准備。好好念佛,有一天無常來臨的時候,準備好了。我們學佛的人,特別是我們出家人,每天都有這樣的準備。無論什麽樣的來臨,心能夠如如不動。那就不得了了! 這個是簡單給大家一種鼓勵,你不但要信佛,你要相信你自己。因爲你自己跟阿彌陀佛都是非常密切的關係。 請合掌:【審如是。則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豈非迷悟之自殊。何有聖凡而彼此。】 中峰國師在這一段的開示,開示得非常非常的妙!妙到極處了!而且這一段的開示,開示得非常的重要了。怎麽重要呢?沒想到:原來我的自性裡面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尊阿彌陀佛是沒有兩樣的。沒想到。今天如果中峰國師沒有爲我們講這一樁事情,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沒有爲我們説明這一樁事情,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原來我們自性裡面的那個心,其實跟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沒什麽兩樣,是一不是二。 但是很可惜,可惜在哪裡?我們現在的自性被迷住了,所以我們現在,在迷惑這一岸。我們今天念佛是爲了什麽?我們今天來到這個地方念佛是爲了什麽?這個一定要講清楚,你念佛才會有動力,你的念佛才不會懈怠,你念佛才不會偷懶。 你要先把自己:我爲什麽要來念佛?那個念佛的動力,是爲了什麽?只有一個,尊敬諸位同修大德,就是把你那個自性本來是彌陀的恢復了。當你把你的自性恢復了,永嘉大師告訴我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原來我這一生當中,這麽多年以來,這麽長的時間,無量劫以來到現在,我都是在這個夢裡面度過,從來沒有覺悟。 但是,你那個自性彌陀從來沒有消失。什麽時候醒過來,你就什麽時候覺悟。當你覺悟了,什麽都沒有了。六道輪迴也沒有,十法界也沒有,只有一個。 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真的很感謝中峰國師爲我們講這個故事。太了不起了! 所以,今天如果用這種的心態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告訴大家:萬修萬人去的。你什麽(時候)想要往生,你就什麽時候可以走,自由自在,想要留,就留;想要走,就走,隨時,隨心所欲。沒想到啊。 請問大家,今天如果大家不來到這邊,不好好念佛,不聼經,你能夠聞到這個法嗎?外面的人不知道!外面(的人)只知道:我今天是李三,明天是張三,後天是李四,明天是我,後天是他。每一天都在這個地方分別。 所以,在這一段開示,中峰國師直截了當告訴我們,用種種善巧方便來開導我們,來提醒我們,提醒我們什麽呢?你是阿彌陀佛。你的自性裡面本來是清淨的,你的自性裡面本來一塵不染的,你本來就是佛,爲什麽現在淪落到這樣的地步呢?能夠怪誰呢?不能怪別人。這個大家一定要去反省:我爲什麽變成這個樣?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一段的開示,如果用現在的白話來講,就是用簡單的中文來説,真的是直指人心,太了不起!我們要感謝! 所以,如果有一天人家在外面問你:“你叫什麽名字?”直截了當跟他講:“我是阿彌陀佛。”你不能跟他說:“我是Laishen”,不要講這一句話,人家問你:“你是誰?”
“阿彌陀佛。”對了!解決了麽。比什麽更好,這個名字比什麽都好,對不對? 但是,生在這個環境沒辦法,比如説,今天你走出去了,人家問你,(大家)統統講:“我是阿彌陀佛。”那不是亂套了嘛。這個是一種比喻。比喻我們那個自性,我們的真心,我們自己。你不能錯過。 【審如是】,【審】就是審查。今天我很認真,我很仔細的想要把這個問題解決,我想要把這個問題看得很清楚,把它審查明瞭,果然沒想到,我們能夠認識到了,這一個事實的真相,原來我本來的面目,原來是這樣的。 我本來的面目是什麽?那麽請問師父:這個事實的真相是什麽呢?中峰國師前面就告訴我們:原來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太妙了!講得太妙了!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一段的開示,把這個事實的真相為我們一切衆生揭露出來了。既然已經為我們揭露出來了,那我們一定要相信,不用懷疑。你確實真的,你是阿彌陀佛,只是因爲現在被迷住了,你那個自心本來是彌陀的,現在不見了。 爲什麽呢?爲什麽我們不用懷疑?爲什麽我們一定要相信?這個道理要給大家説明。爲什麽呢?大家,我們都在學習啊,對不對? 中峰國師不是爲我們揭露出來了嘛。... 如果從正報,我們不是有講依報、正報,從正報來講,請問大家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前面不是講了麽。你明白這個道理,今天你能夠來這邊念佛,説實在的,萬修萬人去的,沒有一個不往生的道理。 爲什麽呢?中峰國師講了,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很簡單,【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從你那個心而來的。誰的心?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是誰?就是阿彌陀佛。 講來講去,繞來繞去,繞到最後,還是繞到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身上。大家一定要相信。 所以,前兩天有人問我,他說:“學悟法師,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真的會來接引嗎?”你們説呢?誰來接引?怎麽來接引?真的,假的?真的,不是假的。 那個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尊佛來接引是誰呢?是你自性裡面而所現出來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今天我們念佛不是念外面的那一尊佛,是念你心裡面的那一尊佛。如果你的心念外面的那一尊佛,永遠不會相應的。能相應的是你自性裡面而顯出來的,你那個自性,那個佛號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全部融入相應了,彌陀就出現在你的面前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所以,不能搞錯,是真的。所以,很多人說,阿彌陀佛,我要如何如何,其實,你自己裡面那一尊佛你不好好念,當你念出來了,你的自性跟他相應了,能夠融入了,你不用求,阿彌陀佛就在你的面前了。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學經教的人,聼經的人明白這個事理,沒有一個不往生的。走到哪裡,阿彌陀佛就跟著你到哪裡,就好像影子一樣。 爲什麽?因爲你心裡有啊。你心裡沒有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怎麽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嗎?往生不了。不能相應。 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真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而且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從你自性裡面而念出來的,那個才是重要。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你要相信你自己,你自己是誰呢?你自己就是阿彌陀佛,只是現在的阿彌陀佛,已經被迷惑了,被迷住了,迷得一塌糊塗。不知道,原來,沒想到,其實我自己就是阿彌陀佛。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一定要知道,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講這一段,他不是隨便講的,是有高度的智慧。而且從他的自性流露出來的。只有自性相應,你才能夠感觸到,這一句名號的功德的好處。 所以,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勸導我們念佛的人:你最好下這個承當!什麽叫做直下承當?就是說:我要成佛,我將來跟阿彌陀佛是一樣,我現在不要再執迷不悟了,我要好好念佛,我要好好修學。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只要你能夠覺悟,沒有一句佛不相應的。那我們怎麽覺悟呢?請問大家,我們要怎麽覺悟?你們不是天天念佛嗎,你們不是天天誦經嗎,你們不是天天在這個地方拜佛嗎?你不是說每一天我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嗎?那我問大家:你要怎麽覺悟呢?什麽樣的人,才能夠,最低標准,稱爲覺悟? 我們現在都是在迷惑,包括我自己。什麽樣最低的標準,稱爲他已經覺悟了?對於名聞利養有沒有看破?有沒有放下?對於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你有沒有看得破,有沒有放得下?對於你的自私自利,你有沒有放下?對於這個貪瞋痴,你有沒有看得破?對事、對人、對物,你有沒有過於執著?你有沒有過於分別呢? 如果今天你能夠用這樣心一分一分的去克服,那恭喜你了,你念佛成功了。但是現在我們的心,處事待人接物,都是分別執著、都是貪瞋痴慢、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名聞利養,祖師大德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怎麽念佛,到最後也不能成功。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你要直下這個承當。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不但要直下這個承當,你不要再謙虛了。平常別的地方,我們可以謙虛,對人對事對物我們可以謙虛,不跟人家計較,我可以謙虛,我可以忍辱。 但是,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我們不能謙虛的。要如何呢?要當仁不讓。爲什麽要當仁不讓呢?因爲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我們本來的面目,因爲這一句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 所以,你要直下這個承當,你不要謙虛,你不要讓“我本來就是阿彌陀佛。”不用考慮,不要討價還價,你就是阿彌陀佛。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開示,告訴我們:【我心】就是講我們每一個人,無論聖人也好,無論我們現在凡夫也罷,我們每一個人的真心本性,其實,我們那個心就是阿彌陀佛。這個是真的。 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很多人一聼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想到什麽呢?想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尊佛,我們每一個人聽到一句阿彌陀佛,就會想: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稱爲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裡面有一尊佛,名叫做阿彌陀佛。 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定要記住:當你聽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要想:那一尊佛確實名叫做阿彌陀佛,但是,今天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今天我們在這個地方念佛,强調的是什麽呢? 就是告訴我們:你那個自性也是叫做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雖然我們現在還是凡夫,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尊佛都是一樣,沒有什麽兩樣,不差別,都是平等的。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尊佛叫做阿彌陀佛,但是,我們在這個地方的自性也是叫做阿彌陀佛。所以,【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爲什麽要這樣講呢? 你看,從字面上,把【阿彌陀佛】翻成中文:無量覺。從這個地方來看,其實我們的自性也是無量覺。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我心即是阿彌陀佛,就是說告訴我們你那個自性也是阿彌陀佛。但是,從具體來講,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尊佛也是我們自性而所現出來的,也是我們自性裡面,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并不是離開我們自心之外。我以爲還有另外一尊佛,其實,是一,不是二。 大家在這個地方,有時候聽不懂沒關係,聽不懂,繼續聼。聽到有一天,你會聽得懂,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悟入這樣的境界,但是有一天你能夠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總有一天會有好處的。 所以,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爲什麽要這樣的比喻呢?爲什麽要這樣講呢?就是要提醒我們自己:那一個佛、那一個阿彌陀佛都是在我的心裡,從來不離開我們的,永遠永遠都在我們的心裡。就算今天我們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算我們今天沒有見性,就算將來我們墮在三惡道,就算我們還在六道輪迴流浪,但是,那一個阿彌陀佛,永遠在我的心裡,千萬千萬你不要把他忘掉。 所以,今天我們爲什麽每一天要念佛,在這個地方我們常常念佛,我們念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尊佛,其實,如果這樣的想,你就跟阿彌陀佛隔一層了。前面不是講了麽,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同的,是同一樁事情的,但是你這樣想:我要念佛、我要念佛,你不是跟阿彌陀佛隔了一層了麽?
所以,今天我們一定要知道,我爲什麽要念佛?我念佛真正的意思是什麽?我今天爲什麽來這個地方念佛?你要問清楚。如果有一天有人問你:“你爲什麽要念阿彌陀佛?”
“不知道,反正師父叫我念。念好了,將來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家看到你,動不動就是往生西方,動不動就想要去死,他還敢念嗎? 像我在印尼有一個護法,很有錢。我這次回去,他請我去吃飯:“師父,什麽樣的佛法最快速的、最妥當的、最方便的、簡單容易安全的,而且獲得功德無量無邊?”我那個時候很單純,我也不知道,因爲剛剛認識。真的很有錢,房子好大。我就很簡單講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當我跟他講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他眼睛看著我:“師父,這個好像有點不對勁。怎麽叫我念佛呢?我問的是佛法呀。”他沒想到,這個是佛法中的佛法,菁華中的菁華,最好中的最好,真的。 他說:“師父,那不是給死人念的嗎?那個不是(給)往生的人才念阿彌陀佛嗎?我還好好的!我想要這一生能夠好好學習佛法,能夠得到自在。”但是,跟他講,他還是聼不進去。那怎麽辦呢?隨緣就好了。 你們福報很大!今天你能夠在這個地方念佛,説明你的福報很大。《無量壽經》講得好【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説明什麽呢? 説明你這個福報太大了!不相信?真的。很多人就是這樣,你去外面拉一個人:“跟我念佛。”他馬上跟你説:“你有神經嗎?”是不是這個道理? 你不相信,你回去告訴你的先生:“我們來念佛,不用太長,十分鐘。”他跟你説:“沒空!”他不知道這一句名號的功德真的是太大了,大到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你不知道嗎? 所以,弘一大師過去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你不念這句阿彌陀佛,等於【你不是愚癡,就是瘋狂】,講到這樣的程度,説明這句名號太不可思議了! 沒有(人)能夠明白這一句名號的功德,不要説我們自己本身,釋迦牟尼佛問舍利弗:這一句名號的功德有多大?舍利弗也無法解答這個問題,一句話沒講,只能默默的在那邊聼。 舍利弗是代表智慧第一的,連智慧第一的都不到這一句名號的功德,那我們怎麽能夠理解呢?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確實真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九法界的衆生怎麽能夠知道這一句名號的功德? 要如何能夠體會到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呢?用心去念,你就能夠體會得到,這一句名號的好處。 所以,沒辦法。勸他,他還是不念佛。 這個我們要恭喜大家! 今天,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今天這個地方打佛七,天天念佛,每一天念佛,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時每一刻,我們在這個地方念佛,我們來到這個地方念佛,念佛的目的何在?爲什麽我要念佛呢?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沒有別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常常提醒自己,自己不要忘記了,忘記了自己是誰。 這個就是我們念佛的目的,我們今天念佛的意義就是在這個地方,就是不要忘掉我們本來的面目,這個就是我們今天來到這個禮堂,爲什麽要來念佛,目的就是在這個地方。 我們每天都在念佛,現在,我們把它忘掉了,所以,變成這個樣。看看你們的臉色,是不是把阿彌陀佛忘了?看得出來麽。你真的把它忘了。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雖然我們天天念佛,天天這麽說,但是還是把它忘了。沒關係。 比如,今天你走出去外面,你問大家:“你是誰?”你肯定會報上名來:“我是張三,我是李四。”肯定不會想到,原來我真的是阿彌陀佛,但是很悲哀,明明自己是阿彌陀佛,但是我們現在淪落到這樣的地步,豈不是冤枉了麽? 真的。明明自己原本都是阿彌陀佛,原本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原本是毗盧遮那佛,但是你還是把它當成不是,你不是冤枉,那是什麽呢? 所以,這個地方,中峰國師就告訴我們:你要好好檢討,你要把自己當作你真的是阿彌陀佛。 有人說:師父,我怎麽能夠說我自己是阿彌陀佛呢?這個責任太大了,負擔太大了,我不敢。不可以這樣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過去在講《法華經》的時候,講了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給我們這一樁事情。
佛是這樣講的:有一個貧窮的小孩,從小的時候,他都是在外面流浪,就是流落到外面了。後來長大還是流浪,到處流浪、到處要飯、做乞丐。 有一天,這個小孩已經長大,流浪到哪呢?回到他自己的家鄉。當他回到自己家鄉的時候,他的父親從遠遠的看到他這個小孩,知道這個小孩,是他自己的兒子。
但是這位父親有沒有直接告訴他:“你是我的孩子。”沒有。如果直接告訴他:“你是我的孩子。”可能這個孩子不能接受,再加上他的父親,在當地是一個億萬富翁,就是很有錢,他的家產太多了,而且又沒有孩子,只有他一個。 那怎麽辦呢?誰將來繼承他的家產呢?所以,他的父親用種種的方法、種種的善巧方便,來讓他知道:我是他的父親。然後讓這個小孩能夠來認他。認他之後,父親才能夠把這個小孩接回家來,才能夠來繼承他的家產。
爲什麽要這樣呢?剛才講的,因爲他的父親不敢直截了當告訴他:你是我的孩子。你想一想,有一天,莫名其妙打電話給你說:“Laishen,你説我的孩子。”你會不會嚇了一跳?我的爸爸明明都已經往生了,你怎麽是我的父親呢?他不能接受。我從小到大,都是在外面流浪,要飯乞丐,爲什麽突然間有人跟我說,他是我的父親? 所以,這個小孩可能無法接受。他會說:“我是一個要飯的,我是到處流浪的,我怎麽是你的兒子呢?再加上這麽大的這些家產,可能是我的嗎?”不敢直下這個承當。 所以,做父親的,最後想盡辦法,用種種的善巧方便,讓這個小孩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這一些家產全部真的都是你的,我真的是你的父親。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爲什麽給我們講這個很長的故事呢?就是要來提醒我們,因爲現在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衆生,無情、有情,每一個衆生現在情況就是這樣的,不敢承當。
所以,此地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所以,你一定不能忘記,我們真心本性真的確實是阿彌陀佛,不假,真的,你要直下這個承當。你真的是阿彌陀佛。 所以,我們今天爲什麽要天天念佛,就是要提醒自己,天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你自己是誰。雖然現在我們無法能夠悟入這樣的境界,(無法)體會得到。但是等到有一天,當你(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把你的自性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尊阿彌陀佛,念相應了,你就明白了。確實,中峰國師的話是真的。如果用夏蓮居老居士(的話)來講,就是說你念佛念到最後,你忽然間發現了:原來你念佛不是在念別人,這個是夏蓮居老居士講的:原來是彌陀念彌陀啊,原來是自己念自己,不是別的。 雖然現在我們可能還不太容易體會這個境界,但是沒關係,先讓我們知道,有這麽一回事。哪一樁事情呢?【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這是)從正報來講。 從依報來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中峰國師講的話非常的好。【淨土】,在這個地方所指的是法性土,法性土,它是不生不滅的,它是永恆不變的,所以,稱爲【性】,它永恆不變的。像大師前面所講的,生滅與不生滅都是同時的存在,那麽我們今天明瞭這個真相,你就知道了,淨土在哪裡呢?請問大家,淨土在哪裡?今天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藕益大師説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無論你今天所居住的是什麽樣的環境,如果那個心是好的,心是善的,都是好的。 請問大家:中峰國師所講的,淨土在此方,此方即淨土。淨土在哪裡呀?就在當下麽!當下在哪裡?在澳大利亞,在雪梨呀,在這個禮堂啊。是不是這個道理? 所以,大師告訴我們:極樂世界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的。所以【此方即淨土】雖然大師爲我們説明這樁事情,我們現在還真的體會不到,像剛才説的:我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我們體會不到。像剛才所講的:我即是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即是我。我還是體會不到,但是,沒關係,只要你用心去體會,你就能夠明白,我們認識到無生的真相,否則的話,我們會像那個貧窮的小孩不敢認自己是誰。這個就是中峰國師告訴我們,就好像我們現在要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有人說:我能夠拿到一朵蓮花就足夠了;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能夠分我一棟房子就夠了,就這樣想嗎?這樣想是不夠的。 “沒關係啦,拿到一朵蓮花就好。沒關係啦,拿到一棟房子就好。我在那邊知足了。”要這樣想嗎?這樣想不夠的。 像以前,我看到一個故事,有一個修行人,念佛發願求生淨土,他說:我這一生我一定要拿到金台蓮花!所以他很拼命念佛,天天念佛,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睡覺醒過來繼續念佛。 念到有一天,阿彌陀佛出現在他面前,突然間阿彌陀佛手上拿著不是金台的蓮花,什麽蓮花?銀台的蓮花,他就告訴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不要。”阿彌陀佛就不見了。然後他自己反省:可能我自己用功不夠。又再繼續念佛,念了多久?一年。沒想到,一年之後,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拿的什麽蓮花?金色的蓮花。 在那一個當下,他就跟阿彌陀佛說:“我要跟您走了!” 但是,在這個地方我要鼓勵大家,能夠拿到金台是好啦,但是,如果有一天阿彌陀佛拿個銀台來,好了!不要計較了,跟著他去啦!到了那邊再繼續努力修行。因爲阿彌陀佛給我們保證麽:只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衆生不成佛的!所以,如果有一天阿彌陀佛拿銀台,乖乖跟著他去! 因爲這個人有志向,他知道他的情形,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就好像我們現在就是這樣。 請問師父:我們要怎麽想呢?在這個地方,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我自己的,整個極樂世界,全部都是我的! 經上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全部就是自己的本有家珍,整個極樂世界就是你的。不僅僅是一朵蓮花,不僅僅是一棟房子。 藕益大師告訴我們:乃至十方一切刹土也不出我們的心性之外,就是說,整個自性而顯出來的不僅僅這個世界,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國土就是你的範圍,你想一想,你那個福報有多大! 這個藕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爲我們説明,所以,【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所以,從今天開始,你要想:走到哪裡都是西方極樂世界,走到這邊Bankstown來,也是極樂世界,回到中國也是極樂世界,回到台灣,也是極樂世界,回到印尼,也是極樂世界,走到哪都是極樂世界,這個就是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
下面中峰國師又再告訴我們:【豈非迷悟之自殊。何有聖凡而彼此。】這一段的開示講的非常好!

怎麽講呢?明天繼續講。今天時間到了。如果有講一些不對的地方,不夠圓滿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
今天是我們的聖誕節,祝大家老實念佛!祝大家身體健康!最主要的:我們要發願,將來同生極樂國。那個才是關鍵。謝謝大家,我們明天繼續來給大家習講,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