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0, 2023

《我們學佛,首先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真心跟佛菩薩無二無別》恭錄自:成德法師20230205(17)《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清涼大師的疏,菩薩,有四種大。願大,他求成佛,求大菩提。當然我們在學習,這一段經文,因爲我們是大乘行人,我們這一生就是要行菩薩道,我們不行菩薩道,我們行什麽道呢?不行菩薩道,就行六道輪迴去了。輪迴心變成造輪迴業了。輪迴心修什麽樣的法,都不可能了脫生死。所以,我們要效法菩薩,這些經文、這些開解,我們隨文入觀,當下就要去效法、學習。假如我們覺得:要去效法學習,有困難,這個我們就要提出來。

能從師長老人家的教誨找到突破的方法。現在網路很方便,我們把自己相關的問題寫下來,打上師父上人的法號,相關詞打上去了,很可能師長的開解、或者佛學問答就會出來。

而在問題當中,比較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對自己信心不夠。不敢直下承擔。

所以,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這一篇教誨我們聼這個名字就可以感受到了,《大乘起信論》,【信為道源功德母】,我們突破不了,我們生煩惱,一定跟信心不足有關係了。

大乘起信論》當中,師長老人家常常引用的一句教誨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叫【本覺本有,不覺本無】。老人家怕我們不夠重視這一句教誨,所以,老人家加了幾個字【本覺本有,一定可以恢復;不覺本無,一定可以去掉】!

所以,本覺,是我們本有的,本有的真心,當然可以恢復了,不覺,本來就無。所以,翻經的祖師把它翻【妄心】,不覺就是【妄心】。我們看到這個【妄】字,代表是虛妄的,不是真的。既然不是真的,它障礙不了我們。《了凡四訓》說:“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不覺本無,決定可以去掉,可以放得下。

所以,真心是我們本有的。這個菩薩行也是我們真心本有的。我們一定可以做得到。我們聼的時候要直下承擔。往那個方向去努力,其實是去恢復。

所以,我們學佛,首先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真心跟佛菩薩無二無別,妄心,是虛妄的,它障礙不了我們。一定可以去掉。

我們有這樣的認知,我們再來學習這一段經文,包含黃老的開解,我們就能隨文入觀,直下來承擔。

第二是行大,要廣利衆生。【衆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四弘誓願是我們入佛門要發的願。

第三是時大,可以經過無量無數大劫來度化衆生,沒有疲勞與厭倦。我們以菩薩爲榜樣,見賢思齊,我們自己護念哪個親戚朋友,自己起了不耐煩的心了,我們生慚愧,我們是要效法菩薩的,我們一般家裡面,應該都有菩薩的挂像,還是坐像,假如沒有的我可以給你們結緣。真的,待會兒會後就可以跟大家結緣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看著阿彌陀佛像,想到自己也有彌陀自性。接著念佛,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阿彌陀佛。再來見賢思齊,以四十八願為自己的願,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

再來,看著阿彌陀佛像,念佛的恩。沒有他老人家發四十八願,我出不了輪迴,靠自己的能力斷不了見思煩惱,就得要無止境的受輪迴之苦。能這麽去思維,對彌陀的感恩自然不斷增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