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放鬆。眼睛看著我,知道嗎?看著我,難得麽,我們也不是每一天能夠看得到,難得師父跟你們見面。師父也很想看看你們:念佛得好嗎?學得好嗎?多好,多美好!所以,眼睛看著我,耳朵聼得清楚。
講經,其實,最大的收穫是我們自己本身。爲什麽呢?因爲都是對著自己,因爲我們(是)凡夫,對著自己的這些習氣煩惱,或者對著自己這些的毛病,在聼經當中、講經當中,你能不能改過。
就像我們念佛一樣,我們念佛是在對著自己那個心在念佛,不是在外面的,外面那一尊佛沒有用處。就算有,你得不到利益,關鍵在你那個心。
像我們念佛,真正的意思沒有別的,就是要把自己喚醒,天天念,天天喚醒,喚醒自己,不是對著別人。喚醒的意思就是叫你覺悟,怎麽覺悟呢?
第一個:【人生無常,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國土脆弱。】第一樁事情先教你這個。
第二個:教你要覺悟,覺悟什麽?我過去我的身口意常常造業,我要改過,我過去用一些不善的語言,去傷害別人,我要改過。我以前常常喜歡嫉妒別人,我要改善。我以前喜歡跟人家計較,我要改過,從心改變,從自己改善,學佛念佛才能夠得真正的利益。所以,利益不在外,利益在你自己。
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不然的話,學佛學了一輩子,念佛念了一生,到最後,還是糊里糊塗,那就是等於浪費自己的生命。
人生很短,也是無常,再加上現在這個時代很亂,能夠呆在一個地方,靜下來好好念佛,把你的人生好好度過,過那一些有意義的,那我們這一生就不白來了,再加上這一生能夠往生西方淨土比什麽更重要了。沒有比這個更重要了。
所以,就是叫你喚醒(自己),當你面對人事物,你不會被這個人生而所困擾,來控制你的人生,而且你會用你的智慧來解決眼前的事,因爲你每天在念佛,喚醒你自己。
所以,我昨天給大家講過了,阿彌陀佛跟我們的自性是相應的,只要相應,一念佛,你就跟阿彌陀佛的關係就非常密切了。【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要互相來提醒自己:一天一天的過,一年一年的過;壽命一天一天的減少,壽命一年一年的減少,那我們不好好用功,將來隨著自己的業力就很麻煩了。
所以,我們做三時繫念,或者每一次打佛七,做大迴向,不是常常會唱【願我臨終無障礙】,就是不要被你的業力,將來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變成你自己的障礙,那就很麻煩。所以,要該如何呢?活在當下。
每一分每一秒不斷的去改善、改過、改變自己,將來這一些的功德能夠幫助你,帶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才是正確的選擇。
我們在這個地方每一次打佛七會加上八關齋戒,其實,這一種的理想是最好的理想。爲什麽呢?
你看,你一天到晚在這個念佛堂念佛,哪有時間(做)閑雜事、説一些閑雜的話、去偷人家東西、去搞婬欲、偷懶睡、或者去傷害衆生?沒有啊。你沒有時間,因爲你的身心都在這句名號上,所以不知不覺你把八關齋戒今天做圓滿了。
所以,這個功課是最理想的,所以,大家要發心,(能)多少就做多少,佛不會嫌棄我們的,因爲我們(是)凡夫,習氣重,(佛)知道,佛是大慈大悲的。
最理想當中:八關齋戒的功德太大了!大到不可思議!不要説其他的,《十善業道經》你能夠一天的八關齋戒,六十萬世,衣食無憂,無論你在哪一道。就是說你得人身當中,六十萬世,你都是大富大貴的,不缺吃,不缺穿。而在這個大富大貴當中,你還能夠聞到佛法。在聞到佛法當中,最後因緣成熟了,這個八關齋戒的功德能夠幫助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功德太大了!所以大家要有智慧。
所以,最好的理想,我們要發心,不要害怕:“師父,我做不到。”沒關係,(能)做多少,做多少,對你有很大的好處。每一條戒的功德很大,比如説,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裡面,壽命第一的是誰?薄拘羅尊者,壽命一百六十嵗,健康長壽,福報從哪裡來的?一生專門持這一條戒:不殺生。一條戒而已。你看它的功德有多大!在這個世上,哪一個人不想健康長壽的?你要健康長壽,持這一條戒,能夠幫助你。
所以,這個八關齋戒不知不覺功德太大,不要説其他的,我們修淨土的《無量壽經》第三十七品,只要你能夠好好受持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也好,五戒也罷,只要你能夠清淨、專心,真心去落實,你那一天的功德超過在西方極樂世界為善百歲,就是說你一天在這個地方,能夠受持八關齋戒等於在西方極樂世界你要修多久呢?一百年的時間!説明這個八關齋戒的功德是太大太大了,不能輕視,不能忽略,因爲它是我們的根本,幫助我們(斷除)人生的習氣煩惱,我們的造業很多都是從這個地方而來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八關齋戒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之母,一切諸佛如來會出現在這個世間,都是因爲五戒、八關齋戒而出現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釋迦牟尼佛爲什麽在他要離開這個世間的時候,告訴我們:以戒爲師,原因就是在這個地方。所以要發心。功德太大了!所以,你要相信佛所講的話。
我們接下來繼續給大家説明三時繫念的内容。記得:“你的眼睛不要東張西望,看著我!”
當我們笑起來,你看,多麽美啊!你不相信,你回去看看鏡子,你笑一笑,你的那個臉真的好漂亮!就算我們的頭髮都白了,也是長得很漂亮!
如果你不相信,愁眉苦臉的,天天愁眉苦臉,本來那個福報要現前了,看到你這樣,福報沒有了。所以,你要想信,真的。所以,佛像,爲什麽製造那種微笑(的)?就是那種福報,你明白嗎?所以,眼睛看著我。
昨天已經給大家簡單説明,中峰國師在這個三時繫念說: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
簡單用一個總結爲大家説明,什麽意思呢?就是説: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師釋迦牟尼佛、毗盧遮那佛,乃至十方一切刹土,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都是你的自心、你的真心、本性,【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在一切萬物當中,今天所講的就是我們那個自性,阿彌陀佛也是我們自性而所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我們的自性而現出來的。
所以,今天有人問:“師父,今天我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能不能來接引?”你不用懷疑。爲什麽?因爲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你的自性而現出來的,怎麽不能往生呢?
所以,剛才講過了,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別的,就是在念你自性裡面的那一尊佛,把那一個自性,本來是阿彌陀佛的,把它喚醒。
所以,祖師大德才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道理是對的,是正確的。
所以,你必須要直下這個承當:我真的跟阿彌陀佛的自性是沒有兩樣。不要再謙虛,當仁不讓,爲什麽?因爲這個是你本來的面目,你本來就是佛。差別在哪裡?我們再看下面:
【豈非迷悟之自殊。何有聖凡而彼此。】中峰國師在這一段開示講的很好,前面饒了一大圈給我們講清楚,為什麽原本我們的本來面目跟阿彌陀佛沒什麽兩樣,爲什麽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淪落到這樣的地步,能怪誰呢?怪你自己本身。
不是不覺悟,是自己不想覺悟。還在迷惑,還在執著。還不肯放下,還不肯看破,感召了現在這樣的情形。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一段的開示,告訴我們:一個凡夫跟一位聖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呢?前面不是講了麽,【豈非迷悟之自殊】,就是說,一位聖人跟我們一個凡夫的人,它最大的差別,只是在迷跟悟不同而已,【現量】不一而已。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差別在這個地方。
但是,中峰國師下面又告訴我們一樁事情:雖然我們跟聖人有差別,但是不是因爲我們跟聖人有這樣的差別,產生這樣的差別,但是,中峰國師告訴我們:諸位同修,凡夫跟聖人其實只不過一個名字而已,你不用去執著。講的非常好!
就是前面講的:生與無生都是一樁事情。凡夫跟聖人也是一樣,一樁事情,只是差別在哪裡?你迷了,你就是凡夫;你覺了,你就是佛。差別就在這個地方而已。
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啓發自己了。怎麽啓發呢?那就好好聽。
雖然我們現在認爲自己是一個凡夫,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一件事情:可是阿彌陀佛與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並沒有這樣看待我們每一個人。阿彌陀佛從來沒有這樣看待我們:“你是凡夫,你要站在這一邊;你是菩薩你要站在這一邊;你在這個雪梨淨宗學會的貢獻很大,你要站在這一邊;你剛剛進來雪梨淨宗學會,你要站在後面。”阿彌陀佛會有這樣的心態嗎?沒有。是你自己有這樣的分別心。
我們常常認爲你自己是凡夫,但是阿彌陀佛從來沒有認爲你是凡夫。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爲什麽?因爲在阿彌陀佛的心裡,阿彌陀佛看待一切衆生,包括我們現在的衆生,包括你現在自己,阿彌陀佛的心裡,你們是什麽呢?你們還是佛啊!明白嗎?
所以,在阿彌陀佛的心裡,一切衆生都是平等的,不像我們天天搞分別:這個好,這個不好;這個壞,這個不好;這個漂亮,那個漂亮;這個很美,那個不美。天天搞這個東西,你不煩,我都很煩啊。
眼睛看這個人,看那個人。天天看這個東西,不累,那是什麽呢?不要。都是一樣。
你看眼睛兩個,説明什麽?要平等;耳朵兩個,要平等;嘴巴一個,爲什麽?少説話。是不是這個道理?手兩個,平等;脚兩個,雙脚,也是平等,要平衡啊。
所以,阿彌陀佛永遠把我們一切衆生,就算這一個衆生造了很重的業,他還是把他看成,他還是佛。都是平等。
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我給大家補充一下,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麽那邊世界的衆生會這麽快樂?如果大家去讀一下《無量壽經》,大家如果去看看《彌陀經》,釋迦牟尼佛問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那我問大家,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麽這麽快樂?你知道爲什麽嗎?第一個,那邊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無論今天我們帶業往生,等到我們哪一天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告訴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物質生活、神通、自在、智慧、福報都是跟阿彌陀佛相等的,沒有差別,快樂啊!他有的,我(也)有。我有的,他也有。他想要住在天空的房子,我也有這個能力,我也可以住在天空;我要大的房子,他也可以,我也可以。無論在什麽樣的物質生活裡面,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平等的,所以,人的心在西方都是平衡(的),不會產生嫉妒,不會拼命去爭,所以,稱爲極樂。
我們這個世界那就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不平等,看到(人家)有錢,我也要有錢;看到她長得美,我也想美呀;看他坐好的車,我也想要坐好車;看他長得這麽帥,我也想要很帥呀;看他住這麽大的房子,我也想要住大房子。所以,在這個地方起了分別的心,想要去爭,想要去拼命,所以,起了貪欲、起了自私自利。
所以,爲什麽我們在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我們的樂不是真的,我們的樂是苦的、是假的。爲什麽?樂中有苦,苦中加苦。爲什麽世間的樂是苦的?因為世間的樂是以我們的欲望而顯現出來的。我們在這個世上,要找快樂,都是隨著自己的欲望去追求的。“我要快樂。”欲望追著去追求。你得到了快樂,快樂當中你會有苦,憂慮、痛苦。爲什麽?怕失去。怕人家比你好。怕人家掙的比你更多。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的快樂是假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樂爲什麽稱爲【樂】呢?因爲它是稱性,樂中加樂,沒有苦,因爲它是稱性而顯現出來這個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會很美好,就是因爲我們的自性而顯出來的。3018//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無論今天我們是淪落到什麽樣地步,阿彌陀佛也是如此看待我們一切衆生,還是佛。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的開示,我們大家可能不容易體會、去悟入這個境界。
但是,實在講爲什麽阿彌陀佛看待一切衆生是佛呢?很簡單,因爲阿彌陀佛是正常人;因爲阿彌陀佛是佛。正常人雖然看那個喝酒醉的人,而且醉到一塌糊塗、不省人事,在阿彌陀佛的心裡,他也是正常人。
就是説,就算你今天造了種種的罪業,阿彌陀佛也是把你看待什麽樣的人?正常人,只不過現在我們喝醉了而已,只是迷失了而已,暫時而已,總有一天你會成佛的,你跟我一樣。
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阿彌陀佛絕不會因爲我們暫時喝醉了、迷惑了、造了業、造了種種的惡業,而來輕視我們,把我們放在千里之外,不愛護我們,不關心我們,而忽略我們的存在。阿彌陀佛與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絕對不會這樣的。你要相信!
就算今天你造的業很重,阿彌陀佛絕對不會輕視我們、嫌棄我們、把我們放在千里之外。什麽樣的原因呢?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
所以,我們要放心。只要你念佛,睡覺當中他會保護你,真的。保護你,起碼,如果突然間你去見周公的時候,阿彌陀佛會把你(擋住),這個見周公不好,爲什麽見周公不好?等於見閻羅王,跟閻羅王打交道不是好事的,我跟你講,都是不好的,才跑到那邊去麽,不然的話跑到那邊幹什麽,就是因爲不好的麽。
很多人,晚上睡覺,不知不覺明天起不來了,走了。去哪裡?不知道。
但是,如果有念佛,不一樣哦。所以,我們晚上睡覺,你要觀想,你回去,晚上睡覺之前,不要看你老公的臉,也不要去看你先生的臉,也不要看你兒女的臉,看看阿彌陀佛的臉,去觀想:阿彌陀佛來了,來的時候告訴你:“Laishen,你可以跟著我走了。”多好啊!一生了了,解決了。就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不能有一個懷疑的心態,你要相信阿彌陀佛就是這樣的大慈大悲,怎麽證明呢?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我們不要去看其他的,昨天我已經給大家講過了,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關係是非常的密切,密不可分。密到什麽程度呢?你看,中峰國師,昨天不是給大家講過了麽:【黃金臂晝夜常垂】。什麽叫黃金臂晝夜常垂?就是說阿彌陀佛二十四小時在西方極樂世界,在那邊站著,站了多久?十劫的時間。天天在那邊等著我們:“孩子,趕緊回家!”是這樣意思。
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得到,阿彌陀佛怎麽能夠放棄我們呢?嫌棄我們呢?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不要把自己輕視,不能把自己看輕了,不能看不起自己。比如說:“我業障重啊,阿彌陀佛可能不要我了。因爲我業障很重啊,我的習氣很重,我煩惱很重啊。”種種的一些原因給自己來障礙,把自己看輕了,對自己輕視了,每一天就是這樣:“我怎麽樣怎麽樣啊,業障深重,阿彌陀佛可能會嫌棄我了。”這個叫做什麽呢?一般民間叫做胡思亂想!很多事情都是因爲胡思亂想,想出來的。原本阿彌陀佛沒有這樣的。我們就是喜歡這樣,犯這個毛病。
比如說,你跟一個人相處的時候,比如說,跟師父,師父明明沒有嫌棄你,但是,你回到家的時候,你胡思亂想:“師父可能嫌棄我了,可能不要我了,怎麽樣怎麽樣,這一個那一個。”
其實師父沒有這樣想,是你們自己胡思亂想出來的,我常常遇到這樣的事。
比如説,有一個淨宗學會,它的幹部,有一天打電話給我:“師父,我是做錯在哪裡呀?師父爲什麽這樣對待我呢?”
“我怎麽對待你呀?不是一樣的嗎?”
“我很多次請師父來這邊講經,師父都拒絕我,我們錯在哪裡呀?師父,您跟我們講,我們來改善啊。”
我一絲毫想都沒有。但是,他在家裡胡思亂想,是不是這個毛病啊?我們很多人在這個地方也是一樣。我們在這邊做義工,義工也好,做幹部也罷,有時候對方互相胡思亂想,懷疑,他是不是這一個?懷疑:他是不是收了一個很大的紅包,不知道。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毛病,只是你自己不覺得而已。比如説,我有遇到一對夫妻,她的先生原本沒有這樣,是一個好好先生,但是太太每天胡思亂想:“我的先生在外面眼睛會不會看別的女孩呀?會怎麽樣怎麽樣啊。”回來情緒不好,看到先生晚一點回來,發脾氣吵架了。你説苦不苦?很苦。
所以,夫妻只是一個百日恩,今生遇到了趕緊還,時間到了不要再做了。爲什麽呢?到西方極樂世界做什麽?同參道友,比什麽更好,在這個地方冤家路窄。看到這樣討厭,看到那個討厭,討厭到最後,不是在造業嗎?
我們的人心都是有這樣的。所以,在這個地方,諸位同修,我最近看到很多很多的同修,真的,我看的很多,很多同修在心裡面常常會有這樣的自卑心。
比如説,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初學佛(的),就是剛剛入門的,剛剛學佛的。剛剛學佛,好不好?很好!學佛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減輕你的煩惱,爲什麽會減輕?因爲學佛最主要的就是要開發你的智慧,而且學佛將來又能夠幫助你成佛。
但是,我遇到這個同修的時候呢,他幾乎常常跟我打電話,來跟我訴苦,他說:“師父,我過去很愚癡,以前用一些不善的語言去傷害別人,得罪了別人,讓別人對我不原諒,起了瞋恨的心,再加上因爲迷惑愚癡造了許許多多的不善的業,業障這麽重,煩惱習氣這麽重,又造了這麽多的不善的業,請問師父:阿彌陀佛會不會嫌棄我呀?像我這樣的人,臨終的時候,我這一生遇到了淨土法門,我想要發願求生淨土,臨終的時候,我這樣的人阿彌陀佛會不會來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會不會嫌棄我?像我這樣的人會不會往生?”
像這一類的人很多,常常嫌棄,但是我們不能怪他,爲什麽?因爲我們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過去,可能過去生,或者現在,我們愚癡,造了一些不善的業,但是,我們不要去想它。我現在明白了,再加上《金剛經》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也不可得】,那怎麽辦呢?活在當下。過去就過去,未來就未來,不要去想,把現在好好做好,比什麽更重要,這個才是正確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去可能造一些讓人家很痛苦,或者自己一些的造業,怕將來這些業障來障礙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這樣的想,等於給自己業障了。
所以,中峰國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我們一定要知道,今天如果你的心有這樣的想法,那個才是真正的業障了!明白嗎?如果天天這樣想,每一分每一秒這樣的想,中峰國師告訴我們:那才是真的叫做業障了!本來好好的,沒有這麽嚴重,但是你的心裡面這麽一想,這個叫做什麽呢?叫做:【業障加業障】了,在佛法裡面稱爲,本身就是業障了。你説這個是不是自己感召來的?自己感召來的!所以,不要去想它。
那請問師父,我過去有這樣的缺點弱點,造了一些種種的罪業,我們該用什麽心態來面對呢?
中峰國師告訴我們,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有業障,有業障是客觀的,你要明白,我們一個人有業障,是客觀的。要不然我們怎麽叫做凡夫呢?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不是因爲我們有這樣的情形,我們不可以抱著這個【業障】的想法。”你要記住!
你要記著:“不要因爲我們的業障很重,過去造了種種的一些罪業,有意也好,無意也罷,你不能用這種的心態,抱著這種的心態,來去想佛。”記得這個問題!爲什麽?決定不可以的!
比如説,你心裡想:“阿彌陀佛可能會嫌棄我吧,不要我了?”你不要抱著這個念頭:“阿彌陀佛可能嫌棄我了,阿彌陀佛不要我了,阿彌陀佛可能對我有一種意見了,阿彌陀佛可能對我有一種偏心了。”種種的這一些的想法,你抱著這個念頭,用這個念頭來想阿彌陀佛,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當你這一念心生起的時候,説老實話,這個叫做什麽呢?這個叫做謗佛!這個叫做毀謗。佛沒有這樣,你怎麽毀謗佛是這樣的呢?
像最近,我有遇到一位居士,他到處去供養,到處去布施,人家布施的含義是教我們:從你的心去捨。捨什麽呢?把你那個貪瞋痴捨掉。但是,他布施,想占這個布施的功德:“將來我能夠過得好一點。”結果呢?在這個人生當中遇到一些種種不如意的事情:“我明明布施呀?我明明在做好事呀?我明明每一天都在做好事,都在拜佛、燒香,種種的一些,爲什麽我的人生是這個樣的呢?佛騙人的。”原本,修布施是一個好事,變成什麽?變成造業了。沒有把這個理搞清楚。
所以,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現在的人,在這個時代,真正修行的,想要超越六道輪迴的,想要了生死的,不幾個。都是在搞什麽?搞名利!名聞利養。結果呢,怪佛菩薩。
所以,我們也不可以用這種的心態、用這種的想法、用這種的念頭,來衡量諸佛菩薩,因爲阿彌陀佛的心對一切衆生,都是平等的,怎麽可能阿彌陀佛會嫌棄任何一個衆生呢?我們怎麽可以用凡夫之心去測量佛菩薩的境界與慈悲呢?是不可以的。對不對?
所以,今天,如果有一天,你被人家嫌棄了、被人家毀謗、侮辱了,你的心態是怎麽樣?你可能會報復,你可能會傷心,你可能會跟人家爭執,但是,佛菩薩從來都沒有這樣的。佛菩薩無論你怎麽對待他,佛菩薩只有一個(念頭):“我要一切衆生離苦得樂。”你要學這樣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佛菩薩在任何情況下絕不會嫌棄任何人,絕不會嫌棄一切衆生,哪怕是這個是惡逆的衆生,因此我們不要自暴自棄,爲什麽?你自己有業障,中峰國師告訴我們:你自己可以懺悔。我自己做不好,你可以改過。我自己不善,你可以改善。我覺得在這個學佛當中、在這個人生當中很差勁,但是,你可以用勇猛精進來改變自己。只要你肯用功,阿彌陀佛絕對沒問題。問題在你自己本身。道理就是在這個地方。
就算我們今天造了五逆十惡,阿彌陀佛也不會捨棄我們,何況我們現在五逆十惡應該沒造全,就是說,自己縱有業障,也不至於重到這樣的程度。
如果,再退一步來講,縱然我們自己業障很重,重到這樣的程度,造了五逆十惡,佛也不會捨棄我們的,也沒有對我們另外一個看法,佛依然還是念念不捨在等著我們:“你什麽時候回頭,你就能夠自救。”只要我們肯回頭,哪怕是,阿彌陀佛說的:最後一刻,你回頭,佛,阿彌陀佛都不會捨棄我們的。真的,不會捨棄我們的,佛還是照樣照顧我們。
最好的例子,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阿闍世王,把自己的父親抓來,放在地下的監獄,慢慢的虐待他,不給他吃飯,後來,因爲沒有食物,所以,餓死了。這麽殘忍,還不夠,還要去傷害他的母親,韋提希夫人。
後來知道錯了,但是,他有福報,遇到釋迦牟尼佛,犯了五逆十惡的人,像阿闍世王這樣的人,阿彌陀佛都能夠救他,阿闍世王最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不低,很高。他真的改過,改善,阿彌陀佛都能夠救他,因爲改善了、他懺悔了,改過了。
不要説阿彌陀佛,作爲一個父母,一個父母突然間看到一個兒子以前做了一些對於自己的傷害,現在已經知錯了,我要回來給我的父母懺悔、來認錯,請問你們,作爲父母會不會給自己的兒子一次機會改過麽?當然會呀!何況阿彌陀佛呢!
像我自己,師父以前,還沒出家之前,我喜歡跟誰頂嘴?跟我的父親頂嘴。我很討厭他,不知道爲什麽。他講一句,我頂十句。他叫我早點回家,我偏偏的很晚回家,反正他(叫我)做什麽,我相反,天天跟他搞,反正你不要惹我,我也不要給你惹。就是這樣的,父子兩個人的關係很不好。
但是,我出家了之後,馬上回家,我第一樁事情做的,我跟我父親跪下來,我説:“爸爸,以前愚癡,不懂事,常常讓您難受,常常讓您難過,我今天出家祈求您作爲父親原諒我過去的那一些愚癡,讓我從新做一個人。”父親會不會接受你?接受。不但會接受,父親不知不覺那個心裡面掉眼淚、歡喜,那個眼淚是歡喜的眼淚:“我的孩子終於回來了!”
阿彌陀佛都是如此的,請問大家,我們還有什麽理由再去想別的呢?還對阿彌陀佛想別的嗎?阿彌陀佛會不會這樣?阿彌陀佛會不會那樣?不要去想。
所以,中峰國師告訴我們,當我們真正認識到了,你才知道,不要因爲聖凡這樣的差別,而把自己拒之在門外,因爲我們認爲:“我是一個凡夫,我是一個業障深重的人,我是一個習氣煩惱很重的人,我這一生可能無法進入聖賢的領域。”我不能這樣想。“我將來會不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也不可以這樣想,因爲這個是嚴重的愚癡的想法。
所以,在這個地方,如果我們要分彼此,那真的是多餘了。爲什麽呢?明天繼續給大家説明。
三時繫念真的很好。你們常常做三時繫念要好好來學,真的要學,將來你做三時繫念,你能夠隨文入觀。而在這個功德當中,你可能整個感覺、感受會不一樣,因爲你明白了,裡面在做什麽。
所以,三時繫念,你不能把它當作經懺來看待,如果只是把它當作經懺來看待,真的很可惜,你要把它當作什麽?一種教育。教育我們什麽?對彌陀要有信心,對於佛法要有信心,對三寶一定要有信心。
今天我講到這個地方,如果講一些不對的,請你們多多批評。希望你們明天再來,因爲你們在這個地方等於給我鼓勵,你想一想,你這樣的鼓勵你那個功德很大,所以,爲什麽聼經的功德超過講經的功德,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今天你沒有來,剩下一個人,我沒有信心啊,對不對?所以,要莊嚴道場,但是,我還是要感謝你們。謝謝大家,祝大家六時吉祥,祝大家老實念佛,最主要的,我們發願同生極樂國,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