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6, 2023

成德法師 20230114《人生最大的福報,就是能學佛》對雪梨凈宗學會青年團開示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成德法師 對雪梨凈宗學會青年團開示 2023年1月14日《人生最大的福報,就是能學佛》 問: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恢復平靜的心境?平時想多念佛和聼經,但是事情一來就中斷了。如何在繁忙的生活當中空出時間給修行的功課? 因爲看到這麽多年輕人在學習正法,又在護持正法,所以,成德是很歡喜看到大家。 佛法,佛,是覺的意思。佛法就是覺悟之法。等於任何問題都能解決,所以,它才叫覺悟之法。所以,有佛法就會有辦法。So, don't worry, be happy! 佛陀有一句教誨【萬法因緣生】。萬法就是一切法,所有一切都在裡面,叫萬法。萬法都是因緣生。既然都是因緣生,比方説這個結果不好,我只要把因跟緣轉變,我這個果就會轉變了。所以,沒有事情不能解決。 所以,既然都是因緣生法,首先我們自己的命運就能改變了。進一步是改變生生世世的命運。 首先,大家很有善根,因爲這麽年輕就知道要修行!這個就是善根!不然就吃喝玩樂、隨波逐流了。 因爲老法師有講過,現在這個世界歸二狼神管,一個是財狼,一個是色狼。財狼,就是功利主義,變成唯利在追逐了。色狼,就是享樂主義,放縱了。這兩個很厲害的!所以,大家還在護持正法,哇,不簡單!逃過了二狼神了! 所以,人生最大的福報,就是能學佛,爲什麽?老和尚講得很透徹:三善道,消福報;三惡道,消罪業。我們人,是三善道之一,其實來了,就是你以前很多世積了福報了,你這一世來,你就把它花掉了。 但是,在消(花)福報的過程,幾乎沒有人不造業的,除非他學佛,他覺。不然,他在花福報的時候,比方説:家裡有錢,“父母給我錢,應該的。”他沒有感恩父母,他在享他的福的時候,他首先就不感恩父母了,甚至他會忤逆父母。你看,他短短幾十年享完,又造了很多業,又跑到三惡道去了。三惡道一下去,五千劫!好長! 所以,當人,人身難得,我們先把這個宇宙人生思考清楚,我們再來經營人生就不一樣了。 忤逆父母,這個罪業就很大了。 舉一個例子:我們在享福,我們吃肉,你看,人,一天吃一頓,就可以吃掉多少肉?他一年,那個量就很大了。《楞嚴經》上説的【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你吃它半斤,要還它八兩!所以,你這一輩子吃了那麽多生命,你後面不知道要還多久。爲什麽人轉世為豬?它要做好多世、好多世的豬,因爲它欠太多肉了,它就要還。所以,三善道消福,會造業。 所以,知道修行,人生完全不一樣了! 大家學佛,比我還年輕就學了!因緣都比我好!像Alex,她還去教小朋友,小朋友就更早機會學! 有一個佛門的高僧,他活到一百多嵗,前幾年才走,夢參長老,虛雲老和尚的學生,他講了一段話印象很深。 他說:人,看清楚人生的最後一刻,再來經營人生,可能感受就不一樣了。那人生最後一刻是什麽呢? 我們在電視劇裡面都看到,三長兩短,最後那一口氣吸不起來,走了。雙手雙脚一攤,斷氣了。 那個景象就告訴我們:什麽都帶不走。當我們覺得人生是最後什麽都帶不走,幹嘛積極去追求這個帶不走的東西呢?你就會去思考:什麽是帶得走的?既然雙手雙脚一攤,什麽都帶不走,你這一生努力到最後啥都帶不走,思考什麽帶得走?什麽才是真正留得下來的?利益自己家人的、利益這個社會或者利益後世的。 這個是真的值得思考:什麽帶得走?什麽留得下? 能把這個事情思考清楚,看清楚最後一刻,然後思考清楚,你再來經營人生就不一樣了。 所以,那個帶得走的,就是我們所做的功德,所行的善,這個帶得走。 像你念佛,真信切願,阿彌陀佛會來接引,接你去極樂世界。你就不輪迴,你就作佛。 或者你做的,都跟普賢行相應,這個普賢的功德力就帶你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是帶得走的。哪怕你沒有到極樂世界,你所行的這些善,你在未來世,在人也好、在天也好,都會很有福報。 我去新加坡,好像有幾個英文字,就是現在年輕人,意思就是【及時行樂】。四個英文字母縮寫,就是每一個字的第一個字母。澳洲比較單純。(新加坡)年輕人問我的題目。You only live once.YOLO.這些説法不能亂信!不然你到時候就都在那裡行樂、放縱,造很多業,掉進去就不得了! 儒家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儒家講跟佛家講一模一樣。菩薩道: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你看不同的表達,完全的(...),這叫【英雄所見,大略相同】。 什麽是留得下來的?你看老法師,他圓寂了,但是你看他留下那麽多,可以利益人的法身舍利,這些教誨,多少人、或者多少家庭都因爲他的教誨改變了。你看他人生的價值還在繼續在發揚光大! 像Alex,你看,她二十幾歲就開始教書了,這些孩子,會長大,他以後會當爸爸、當媽媽,她給他們這些正確的思想觀念,就會影響每一個小孩以後他的家庭。這個就是當我們離開這個世間,你看,那麽多人還因爲我們而受到利益,這個就是人生價值,什麽帶得走,什麽留得下來。 我們可以去感受一個對比,比方説一個人,他一直在賺錢,他賺了很多錢,像台灣的企業家,他賺了很多錢,結果他死了,錢沒有帶走,然後,他的子孫分財產分不平,他的棺材三年都沒有辦法下葬。因爲擺不平,擺不平不能葬!死無葬身之地!他帶不走的東西結果,留下錢了,錢字,左邊一個金,右邊兩隻刀,子孫吵架了。你的錢留下來,不一定能利益子孫,反而吵架了。這是一個情況。 另外一個情況,我沒有賺很多錢,夠用就好了,我生活不缺就好了。但是我去利益人,就像剛剛Alex,很多孩子家庭,因爲她的教導受益了,這樣的人生對比起來,差很多。一個死無葬身之地;一個,你利益那麽多人,那你的福報就很大了。你的來世,要不到極樂世界,你沒有求生的話,最少人天兩道沒有問題。 人生踏出的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方向最重要。你方向對了,你走的每一步都往好的目標;你方向不對,你走的步伐再大,剛好,背道而馳了。

你是往極樂世界走過去了,還是往三惡道走過去了,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很好!過去生跟老和尚就有緣。人世間沒有巧合的事情,都是因果相續的。

佛菩薩很厲害,買菜的時候,都能製造機會。 佛菩薩是同體大悲,像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他同體大悲,他隨時都找機會要利益我們,所以,連買菜的時候,這個機會就成熟了,就製造這些機緣。這一段也是要讓我們認識佛菩薩的心,他是同體大悲,跟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你有需要,有機緣,他馬上就到了。
像我遇到老和尚,遇到佛法就是,我有一個同事,他拿了一個錄音帶,他根本沒聽過,他拿給我:“這個是一個大陸人講的,送給你。”我都以爲是大陸的講的,我聼聼聼,哇!怎麽把道理都講這麽清楚!我就覺得他是大陸的,其實老和尚在台灣。後來我知道的時候,老和尚他已經到新加坡去了! 你看我這個朋友,他都沒有聽過,他(佛菩薩)就透過他的手就交給我了。你看這因緣,它冥冥中都有佛菩薩在加持。 老法師那時候就對我們說:“年輕人發心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出來弘護正法。”我是三十歲借出來用的。 《了凡四訓》很好,在企業界,公認的經營之聖是日本稻盛和夫,因爲他白手起家,創造了兩個全球五百大,都是他親手這樣白手起家弄起來的。兩個!一個,已經很厲害了。 後來他出家了,他爲什麽出家呢?因爲他查出來胃癌,他也不慌不忙,你看他都是有人生方向目標的人,他不恐慌,他就把兩家公司安排好,誰負責什麽,他就退出了,他就出家去了。過一段時候,他病就好了。結果後來,日本航空倒閉了,日本航空是他們很大的國家企業,這個倒了,對日本人的信心,會有很大的影響。當時候的首相,鳩山由紀夫親自去請他:“你可不可以出山來啊?來救一下這個企業?”他答應了,還俗,出來了。出來之後,用四百二十四天,不止把它救活了,只有四百多天,盈餘一千八百多億日元! 這樣的成果,全世界好幾千個企業家都來向他學習。他這個就是企業的菩薩。 他推薦給年輕人第一本書就是《了凡四訓》,每個人都想改造命運,這本書教得很精彩。 現在這個時代生活不容易,他假如不知道命運在自己手上,他會很擔憂、惶恐了。因爲他明理了,心才能安。不然,啊,就每天....

這個也有佛菩薩加持他們家。知道他們下一代會出來弘揚正法的。因爲我們家也是在漁村。爺爺(及他的)兄弟全部都是捕魚的,到我爸爸這一代出來的,不然我可能也在捕魚了。因爲我爺爺很重視讓我們讀書,讓他的子孫讀書,結果就改變過來了。

你們家可以同生極樂國了。最圓滿的。對呀,不然,下輩子都不認識了。
第一個問題: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恢復平靜的心境? 佛法的修行,很重要的一點:安住當下。人的心能安在當下,他就不能着急。所以,事情可以多,心不可以忙,心不可以跟著事情多,而急。 就好像,我今天上了一天班,我很忙。你就好忙好忙好忙。然後到了下班回來,...你就累垮了,然後你就説:我忙了一天了,我來平靜平靜吧。這是一個情況。 你從一開始,同樣的,一天,同樣的工作,比方你在趕車的時候,你要做交通工具的時候,你就念著佛。你上了交通工具了,你聽著經,你雖然這個時間都很緊凑,但是你的心是安定的。包含你在工作了,你在處理事了,你都不要很急、很慌。很好的去溝通,很好的去做事。你的心在整天的工作當中,它是平靜的。縱使有起伏,也不大,一有起伏了,你就【阿彌陀佛】,它就靜下來了。 事可以多,心不能急,不能亂。學佛假如用一句話講,就是:不要被境界轉。 他在經歷的每件事,去觀察:我現在心煩意亂,心煩意亂是一個結果,什麽原因造成我心煩意亂?因爲他遇的事情可能有家庭的事情,可能有工作的事情,可能有參與公益的事情,這個就是要在每一個境緣當中,明白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在哪?比方説,舉個例子。 很熱心,但是【事非宜 勿輕諾】《弟子規》講的,【苟輕諾,進退錯】。很可能這一件事,就是在提醒我們:我要答應人家,可能要衡量我的時間精力,不然我答應了,到時候又太累了,然後又搞得自己心煩意亂。我是舉個例子,不是說他是這樣。 有一句話講【經一事,長一智】我經歷每一件事,我更瞭解我自己,我更知道怎麽去處理事情。 以Alex的一個情況,你會累就是因爲你看到這個事讓你產生了感受,產生了情緒,因爲你有情緒的時候,你的能量就會消耗的比較厲害,所以,我剛剛説的:學佛就是不要被境界轉,你不被境界轉,境界就被你轉。 所以,變成說,孩子很調皮,但,我們不能受他們行爲影響我的情緒,不是説一下子就不被影響,不可能,但是我們很清楚,我們慢慢不被他們影響,我可以念佛,讓我的心很定,因爲我定的時候,我再去處理他們的情況,會處理的更理想。 所以,修行其實就是在每天發生的事情裡面修。 佛法講:【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境界沒有好醜,是我們的心分別它好跟不好,當你分別它不好的時候,你的心已經在受影響了,這樣就會影響你的情緒:嗨,隨他去吧。 所以,其實我們面對的任務再大、再重,重點都不是在這一件事上,在我的心。我只要把我的心守好了,那就好了。 其實,我們在工作的時候,也不是很複雜,我只要每一刻我的心用對了就好了,我不要被我的情緒拉著走。因爲我的心好了,我的班級就會慢慢好了,因爲這個班級是我的依報,隨著我老師的正報轉。 你不要想:“哎呀,那麽多孩子,好調皮!”你要(把念頭)拉回來:“我護好我的心,我講的話、我做的事都會是用真心做出來的,他們也會變好的。” 舉個心境,這個也是我教書的一個心路歷程:今天這一畝天地,荒耕了三年。一個農夫,他很有經驗,他來的時候會不會看著這個荒地說:我三個月之後,我就要收成!不可能。他會想:我花一年的時間把土石改善改善,我第三年能夠收成挺好的啦!因爲他知道大自然的規律。 種田跟教書一樣,現在這個孩子,家庭已經好幾年沒教了,你哪有可能讓他明天就變乖了呢?不可能。就像我們剛剛説的,萬法因緣生。這個孩子來到你面前以前,他家庭的因緣已好多年了。你是他人生的一個緣。所以,當老師的心境: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你先要把自己的心態擺正確之後,你遇到什麽事,不會影響你的情緒。 舉個例子,因爲我曾經帶過一個班有四大天王。就是一個老師教了四十年了,帶完這個班他提早退休,他帶了半年之後:“受不了了!我一定要提早退休了!”後面那半年就是我教的。 有一個心態非常重要,就是這些學生是來成就我的。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個心境在教學、在工作當中,特別重要。因爲,我們保持了這個(心態:)所有都是老師,連這四大天王都是老師,他們給我出題目來了,他考我不能動氣,他是來成就我的。我面對他們的境界,我在修行。我在往内,看我的心:我有沒有對立?我有沒有情緒上來?他們就是在鍛煉我,這是向内,所以,佛法是内學。 可是今天我假如向外:“哎呀,今天又給我搞什麽名堂出來?” 但是假如向内,我沒有被他影響,我就會很穩定的去處理他的事情。 因爲你的心沒有情緒的時候,你就會看情況處理了。人的心定下來的時候,就好像,我站上台去,我沒拿稿。心定下來了,看到這位老菩薩對我笑一下,可能就有靈感了。 或者,我講這個重點,他就給我靈感了。所以,學生跟你互動的時候,只要你的心是定的,你就是用真心在跟他互動。 我有時候跟學生講話,講到我自己都快要流眼淚了,被自己感動了。真的是這樣的。我就是守好我的心。 所以,我們處理事,不要搞複雜了。要簡單一點。【心生,種種法生】我的心好了,我的言語行爲不會偏。對方接受到我言語行爲是真心,他慢慢、慢慢就被我感動了。 這個從心上看:“別打了,別打了!”你的心是慌張了,陷在裡面了。他們所接受到的能量是比較慌亂了。你都不講話,這個心比較定,反而能夠威攝他們。爲什麽?可能他們在家裡爸爸媽媽:“別打了,別打了”他已經習慣這種。但是,老師出這一招,他是沒看過的。這個看情況吧。但是心很重要,包含你事後還引導他,代表你並沒有陷在情緒裡面。 問:要修多久才能達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我們今天聊的這些事情,都回到大乘佛法裡面善財童子的表法,善財童子他表的就是當生成就。他能當生成就,他一直在提升。 因爲善財童子【只有我是學生,其他都是老師,來成就我的】他保持這個心態,他面對每個人,這個人提醒我什麽?你看到善人惡人,你【見人善,即思齊】,你就提升了。【見人惡,即内省】,那這些境界不都是讓你提升嗎?你保持住了,所以,他叫善財,善,是善根,財,是德能福報。只要保持住了【只有我是學生,其他的都是善知識,都是來啓發、成就我的】,你就會在每個境界往上提升了。所以,他能當生成就,就是在這個可貴的心態上。 因爲我們都是這一生就要脫離六道,去極樂世界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善財童子。 問:要多久才能達到【事事是好事】? 我們用功,就是用功在當下。假如想:還要多久啊?那這又是一個煩惱了。不念未來,不念過去,我當下這一念心用對了。 再來,你還有提到一個重點:好像有時候提得起來,有時候不一定提得起來,就要變成你要用方法讓自己在境界當中能不斷提起一個正念。這個就要靠平常的用功。 比方說,你多熏習,你有時間不胡思亂想、不打妄想,你就是聼經,你一直聼經聼經,你的正念就很容易提起來。大家有沒有感覺,比方説聼老和尚,一個小時聽完了,能量比較高了,保持你那個能量。你不能説:我聼經的時候才有能量。怎麽辦? 你在做事的時候,你都用經典、老和尚的教誨來指導你,你自己的思維就在熏習你自己了。 像成德的工作量挺大的,但是,我身累,心比較不累。畢竟我還是個機器嘛。因爲我們在處理事的時候都是用經教,我用經教思維,那個能量是passitive,是可以利益我的身心的,所以,心不會累,睡一覺就很有精神了。 問:媽媽生病 這個當然念佛的功德力是最大的。至誠的孝心念佛,回向給母親,還有她的冤親債主,因爲這個也跟業力有關,但首先,(自己的)心,要護好,不能慌。 她剛剛說的【事事好事】,你心態要積極樂觀,你看你心態對了,有可能這一件事,你們家裡的人都提升了。但是,我們心態不對了,可能家裡人都因爲這件事痛苦了。 所以,同樣是緣,要【隨緣妙用】,妙在心不被這境界,讓我們煩惱了,讓我們動心了。 妙用就是說:你不被這件事影響你的情緒,你就可以在這件事產生什麽作用呢?產生:你在這件事當中,你成長了。這件事裡面的其他相關的人也在這件事當中成長了,妙用啊!好的作用。 我們剛剛一開始就説【萬法因緣生】,這一句話就包含萬法,包含她媽媽生病,這也是一法,都是因緣所生,所以,我們學佛之後,你看事情,你就用因緣去看:今天我母親的身體,這是一個結果,因是什麽?緣是什麽?你要把造成這個結果的不好的因、緣,你就要把它調整。從哪些方面調整?從身、心,還有靈性。 這個身,大家好理解,你的吃、生活習慣,都會影響你的身體的,熬夜啊、生活作息,《黃帝内經》講了三句很好【食飲有節】飲食要有節度,不能有一餐,沒一餐,或者都沒有定食。【起居有常】生活規律,睡覺,早睡早起【不妄作勞】就是不要透支身體,這三個原理原則,身。心理,心理會影響很多,...,比方説,乳癌,你右邊左邊都會因爲不同的,人是境緣造成的,男左女右,這個就是心理的問題了,這個你也要能清楚因緣的狀態。你媽媽的心情有沒有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再來就是靈,因爲人有過去生帶來的業力,爲什麽人一算命,我也被算過,人家那去算:四十歲到五十嵗,注意身體。我真的這段時間垮下來了。這麽巧,其實那是過去生的善惡業,在一生當中會現前。但是,你用正確的心態,這些境你就可以轉。 靈的話,因爲有過去生的業,所以,你就要幫你母親多放生,然後念佛,做功德給她回向,這些冤親債主得利益了,它可能就不來障礙了。 舉一個例子,前兩天,台灣有一個法師,他的父親九十多歲了,突然變了一個人,非常暴躁,結果他就給他父親念一千部《地藏經》,結果他父親就完全恢復本來的樣子,就不再發脾氣了。那就代表他那發脾氣是被干擾的,被衆生干擾。要持這種大乘經,功德利益很大,這是屬於靈性方面的。 這個要三管齊下、多管齊下來解決問題,因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你也要有耐心去應對。這個急不來。 但是,我們只要保持這個孝心,跟佛菩薩就接通了,都會加持你的。你看講《地藏經》的時候,十方諸佛都來了,代表人孝心起來的時候,感應的加持力是很大的。治愈過程有什麽可以再探討。現在有一個關鍵,你就要時時讓自己保持、讓自己提升。 像我那時候教書,工作量很大,我一有時間,我就聼經。所以,我車上都是老和尚的錄音帶在播,讓我隨時保持在很好的狀態。所以,你可以聼經,你也可以念佛。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你在工作的時候,在講話,處理事的時候,你也是用經教在做事情。你不能聼經的時候,很好;做事的時候,你沒有把經教用上。那你在辦事的時候,我們的習氣也會現前。 比方説:哇,脾氣上來了,功德都燒掉了,那個整個狀態就保持不了了。所以,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我們慢慢養成一個習慣:用經教來思維、來指導我們一言一行。